高鐵“靠背空間爭奪戰”:好好說話很難嗎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6月17日,G2604高鐵上,前座乘客想放倒座椅,後排乘客直接一腳踹回,後又用雙腳抵住,稱“要躺去臥鋪躺”。

類似衝突,並不少見。

2021年,廣州南站一女子調整高鐵座椅靠背,結果被後座老太一腳踹回;

2023年,一大爺嫌棄前排將座椅放倒影響乘坐體驗,一分鍾之內連踹前排座椅七腳。

小小的靠背空間,何以成為旅途兵家必爭之地”?

這背後,是公共空間個人權益與他人權益之間的微妙關係。

權益與義務,都必須明確各自邊界。不影響到其他人正常權益,便是底線。

需要明確乘客提示義務和矛盾處理流程。比如,目前,部分高鐵座椅已貼有提示標識,寫明“請您調整座椅角度時提示後排旅客”。

又如,此次衝突中,12306進一步明確規則——後排乘客不用餐時,前排可調整座椅靠背。至於能否放倒,自行協商,協商不成可求助乘務員處理。



此時,對乘客而言,有一個良好的協商態度,就更重要了。

高鐵是許多人的出行選擇,沒有人能保證固定前座或後座。一個容得下舒適體驗和個人權益的文明交通環境,對所有人都有利,也該是所有人所謀求的。

前排乘客有權調整座椅以獲得更舒適的體驗,也不能忽視放倒對後排乘客空間的影響。這一矛盾,隻要好好商量,很可能會達成好的結果。可開口解決的問題直接上腳處理,以蠻橫對之,反而使公共便利演變為公共矛盾。

沒有一腳踹出來的文明,公眾也不需要“要麽忍要麽狠”的叢林法則。

除了調整座椅,列車之上,亦有其他類似“一句話”的問題。比如調整上下鋪,比如孩子吵鬧影響到其他乘客等等。

其實都是“好好說話”就能解決的問題,大可不必動輒上熱搜。

當然,類似於提議幹脆禁止調整座椅靠背功能等聲音,就是典型的“開倒車”了。原本就是為了提高旅客舒適度推出的功能,遇到問題就取消,那就真正“杯弓蛇影”了。

總之,高鐵座椅靠背調整的角度也好,其他的一些小問題也好,學會好好說話,學會理性溝通,處理上有邊界感,就不是什麽大問題。

反正,凡事隻能用不文明行為權益“洗地”,隻能講狠而不是講規矩講道理,那就是對公共秩序的一種挑戰了。

北京_01link 發表評論於
坦率的講,椅背後仰的功能沒有必要,特別是在空間很小的地方,會侵占後麵旅客的空間和減少舒適度。
redlight 發表評論於
556517 發表評論於 2024-06-19 11:53:43買了可調適座位就可以享受,為什麽服務機構沒有擔當,要乘客自己協商?
========

但凡智商過80都說不出來這樣的話
想不開1 發表評論於
規定是咋樣的?比如什麽情況下可以放低,什麽時候不可以。
556517 發表評論於
買了可調適座位就可以享受,為什麽服務機構沒有擔當,要乘客自己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