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地鐵允許個人投放後,年輕人排隊花999元整活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6月初,“廣州地鐵允許個人投放後”話題上了熱搜,有人相親,有人整活,有人送搞怪祝福,最受關注的還是第一個在地鐵站打廣告求職的人:大家找工作和找對象都不容易,掃碼了解我“飄零的前半生”。999元可以展示5天,價錢不高,話題不小。廣州地鐵甚至受此啟發,啟動了畢業季個人廣告宣傳。

曾是品牌專屬秀場的地鐵站,如今也有了展現“打工人”風采的“E人屏”。網友評價:“早上死氣沉沉去上班,看到這個精神一振,或許就是它的價值吧。”“好棒,小人物的生活突然就被放大了。”

與其說是廣告,不如說這是另一種精神樹洞,在打工壓力具像化的地鐵通勤路上,年輕人渴望通過“整活兒”獲得短暫的抽離和慰藉。

文 |宋春光

編輯|張鬆鼠

運營|小二郎

“掃碼了解我飄零的前半生”

珠江新城站位於廣州地鐵線路圖的中心位置,是三號線與五號線的換乘站。在官方統計中,這是全線網客運量排名第二的站點,最大客運量能達到40餘萬人次。

4月13日上午,向瑤函在來到這座人氣站點,不是為了換乘,他來查看自己投放的個人廣告牌,也是一份特殊的簡曆,3米 x 1.5米的燈箱上麵寫著:大家找工作和找對象都不容易,掃碼了解我“飄零的前半生”,配合大幅半身照,麵部被“找不到工作,沒臉見人了”遮擋。

很多人圍觀和駐足合影。有人調侃:一眼瞅見海報配色和打了碼的照片,還以為是找犯人呢,仔細看才發現是找工作。

▲向瑤函在地鐵投放的簡曆廣告。圖 /受訪者提供

今年1月,廣州地鐵上線了個人廣告業務,並鋪設了上千塊廣告燈箱推廣這項新業務,平台提供從398元到999元不等的廣告投放選擇,這意味著普通人也能出現在公共宣傳空間,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自我。

最讓人心動的還是價格,畢竟地鐵廣告在普通人想象中和電視廣告一樣高不可攀,如今不要9萬9,不要9千9,隻要999。

▲圖 /個人投放和商業投放價格對比鮮明

“我可能是第一個在地鐵廣告投簡曆的人,2天時間微信就被加爆了。”

上刊當天,向瑤函就通過了120多個好友申請,直到微信提示“賬號異常”,暫時禁止了他通過好友的動作。

2023年5月,他從上一家公司裸辭,決定轉換到人工智能領域。在一年的Gap中,他按部就班學習AI算法,偶爾投遞簡曆。到了今年,他提高了求職優先級,想加入一個AI方向團隊,但一直沒能獲得匹配的機會。

隨著求職競爭越來越激烈,前兩年就有媒體報道過:00後將簡曆“卷”成更有創意和個性化的“使用說明書”。向瑤函也注意到AI社群裏有很多人在用“說明書”推介自己,有人甚至連“能站著睡覺”都寫了進去。地鐵簡曆不過是將個人使用說明書搬到了“線下”。

求職廣告之外,更多的還是各種生日祝福、紀念日祝福。

吳佳玲給“I人”程序員老公設計了遊戲像素風海報,丈夫憨笑的半身像旁邊,還有個以他為原型的萌版超人。她將投放地點選在了他們居住的小區樓下,靠近郊區的旺村地鐵站——不至於讓他太“社死”,價格也更便宜。

▲“I人”程序員站在自己的廣告前合影。圖 /受訪者提供

22歲的Cola的照片被朋友投在號稱“亞洲最大地鐵站”的天河公園地鐵站。

環形LED大屏幕上,霸總風文案引人矚目:“江大小姐生日快樂!……這就是傳說中身價過億的江家獨寵千金?”她以《重生之,我承包了廣州地鐵》在小紅書上分享了自己的經曆,網友紛紛表示要效仿。

▲Cola站在自己的廣告前合影。圖 /受訪者提供

如果在今年3月中旬路過廣州體育西路地鐵站G口,你會看到兩塊蛋黃色的廣告牌。畫麵上,一位西裝革履的男士舉起右手食指,平等地指著每個過路人,配文寫道:你知道早餐不能吃什麽嗎?午餐和晚餐。

海報模仿自美劇《風騷律師》索爾·古德曼的標誌性宣傳海報。隻不過索爾被換成了法律博主“俏佳人”的臉。他在社交平台上分享,這是給自己做的應援,“大家也可以給朋友整一塊,讓ta社死”。

▲圖 /@俏佳人xxx

為自己應援

廣州地鐵擁有位居全國第三名的裏程,16條地鐵網線遍布羊城,每天約有超過1000萬人次在地鐵中穿行。

麵向個人的廣告位,不隻是給某個人打廣告,也是在給城市打廣告,讓人看到這個城市裏形形色色的美好個體。

作為新廣州人,吳佳玲喜歡這裏的包容。與北京上海深圳相比,廣州房價相對低,一對夫妻墊腳努努力,就能紮根下來。濃濃的煙火氣,也使這座城市經常因為“精神狀態領先”出圈。

“在廣州我覺得自己穿得很正常,去外地旅遊,我覺得自己土裏吧唧的。”

“平時的我,人字拖;出席重要場合的我,名牌人字拖。”

比起嚴肅,廣州人更喜歡搞笑。去年廣州馬拉鬆十周年,就被廣州人玩成萬聖節現場。財神爺,包租婆,後麵跟著金鍾罩鐵布衫。拉拉隊也不走尋常路,在路邊拉起紮心橫幅:“跑嗨咩終點又無人等你。”

向瑤函曾經在深圳工作,他更喜歡廣州的鬆弛。“能最先允許個人在地鐵投放廣告,這件事本身也很符合這座城市的調性。”

微博上“廣州地鐵允許個人投放後”話題下,網友的評論更多是對這件事帶來的情緒價值的肯定:“早上死氣沉沉去上班,看到這個精神一振,或許就是它的價值吧”,“我寧願看這些都不願意看商業廣告”,“好棒,小人物的生活突然就被放大了”,“廣州就是這麽可愛”。

“飯圈”的李尼尼對廣州地鐵開放個人投放的事也是讚不絕口,“不要光給看不見摸不著的‘老公’打call,也別忘了為我們身邊的人,為我們自己應援。”

她曾和追星的朋友給韓國偶像團體做過許多線下應援,包括舉辦咖啡廳粉絲活動,自製扇子、手幅。甚至自製PPT標書贏得為Idol舉辦生日應援的機會。

如今終於給自己老公搞了場線下應援,物料隻需要一張海報。可簡單太多了。投放的地點,選在離家比較近的燕塘站。地鐵站提供了兩塊廣告位,李尼尼提前踩點,選了正對著換乘扶梯的位置:人來人往,燈光充足。

終於帶丈夫走到目的地,李尼尼看到已有兩個女孩正站在自己投放的燈箱前研究,她拿起手機的手都在抖,準備記錄丈夫看到廣告牌的一瞬間。

結果丈夫竟然完全沒注意到,徑直走了過去,還是在她的暗示下回頭,才發現自己的大臉懟在眼前。他脫口而出:這是啥玩意兒?

看慣了明星的大臉,在公眾場合看到自己的大幅肖像,一般人的第一反應都是震驚、窘迫。驚喜是後置的。回家的路上丈夫略帶自責地對李尼尼說,儀式感這種東西他不太會搞。這意味著丈夫在思考,能不能為她製造同樣有儀式感的驚喜,“他其實很喜歡!”

▲李尼尼為丈夫投放的廣告牌。圖 / 受訪者提供

事實上,素人登上廣告牌被應援並不是新鮮事。在2023年,小紅書上便興起了“40美元登上美國紐約時代廣場大屏”的話題風潮。

今年六月,中國網友@小趴菜流浪地球 在時代廣場投放了介紹自己的視頻,前一個視頻也來自中國,是茶飲品牌的出海廣告。

如今,在公共空間為自己應援的風,終於從紐約吹到了廣州。

在投放地鐵簡曆之前,向瑤函也想過,1000塊錢完全可以買一個招聘平台的會員,可能比在地鐵站打廣告更精準,但是“讓自己走到地鐵廣告上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更像一個行為藝術。現在網絡時代(信息)這麽發達,我們要在信息海洋裏留下自己的坐標係。”

樹洞

溫情趣味的敘事背後,是地鐵廣告生意經難做的事實。而廣州地鐵的開源之舉,無形中為年輕人打開了一個新的精神空間。

根據中天盈信(CODC)數據庫統計,在2021年到2023年間,地鐵平麵媒體上刊率逐年下滑,2023年上刊率僅有48%,是三年最低值,也就是說,在這一年全國地鐵站內有將近一半的廣告牌都是空置的。廣州作為國內最早開通地鐵的城市之一,地鐵裏程、客流量均位居全國第三。其中,廣州地鐵三號線更是從城市中心貫穿南北,因人多擁擠,素有“死亡三號線”之稱。

▲晚高峰,廣州地鐵三號線人潮擁擠。圖 /視覺中國

哪怕先天條件如此充足,廣州地鐵利潤也受到影響。根據《界麵新聞》報道,2023年廣州地鐵的歸母淨利潤下降8.2億元,截止到2023年底,資產負債率達到56.6%。如此財務壓力下,線下開拓個人廣告業務成了廣州地鐵傳媒的新嚐試。廣州地鐵相關負責人告訴每日人物,希望借助豐富接地氣的個人廣告,提升地鐵廣告的關注度和商業價值。

因為上熱搜和被媒體關注,“近期確實有部分站點在短期內出現滿檔,需要排隊。”

除了換乘樞紐站,年輕人聚集的東山口、客村、崗頂、天河公園等站是熱門投放站點。和品牌客戶不同的是,個人投放更傾向於選擇自己工作和生活區域周邊的站點,所以一些偏遠站點也會被選到。

從需求來看,主要投放類型有四個係列。寵係列:寵愛人、寵自己、寵萌寵、寵愛豆;找係列:找工作、找對象、找鐵粉;炫係列:炫才藝、炫團隊、炫家鄉;謝係列:謝家人、謝親友、謝老師等。

不過,想要在地鐵站告白的人可要注意了,出於侵犯肖像權的風險,廣州地鐵目前不接受當事人不知情的“告白、求愛類”廣告。

通過地鐵廣告,向瑤函已經麵試了十幾家與AI相關的企業,“比自己在招聘簡曆上投簡曆的流程快了一些”。

因為向瑤函求職上了熱搜,廣州地鐵近期甚至麵向畢業生啟動了畢業季個人廣告宣傳。

他沒想到的是,因為發布求職廣告,他成了很多人的“樹洞”。

其中不乏無厘頭的,比如有男生加他,問他要不要處對象。還有一上來就發了句“救救孩子吧”,隨後是對工作、生活的抱怨。出於禮貌,他隻能回複道:“我能理解你現在的心情。”

在公共空間坦陳找不到工作、展示自己這件事,讓很多人覺得他很有勇氣,很酷。

根據智聯招聘今年5月發布的《2024大學生就業力調研報告》,今年普本院校的碩博畢業生錄取率為33.2%,比去年下降了17個百分點,而普本院校本科畢業生錄取率達為43.9%。

▲ 2024年4月,鄭州大學在體育館內舉辦春季校園招聘會。圖 / 視覺中國

除了畢業生求職難度大,在過去兩年間,由於企業招聘收緊、裁員加劇等影響,一批有工作經驗的人也麵臨過較長時期的Gap經曆。

為了找到合適的工作,年輕人各顯神通,卷簡曆,卷求職渠道。地鐵廣告求職,與其說多了一個機會,更像是帶來一個出口:找不到工作不丟人,勇敢地展示自己、推銷自己不丟人。

下刊後,向瑤函請地鐵站將海報郵寄到家,特地買了一個海報筒收納,放在沙發邊。“每天看著還蠻開心的,至少這是我曾經做過的一個嚐試。”

廣州地鐵出圈之前,廈門地鐵的電視留言就已經火了好幾年,甚至開啟了“樹洞文學”,媒體報道說,每天有上千條留言湧向地鐵樹洞:“如果我們不是牛馬,換公司為什麽叫跳槽?”“努力這個詞看著就很累,一個奴出兩份力。”“早起真好,有種植物人突然蘇醒的感覺。”“純愛已經滿足不了我了,純金可以。”相關語錄既令人破防又莫名解壓。

現在,除了廣州地鐵,合肥、北京、鄭州、成都等多個城市的地鐵站都相繼開通了個人投放廣告業務。

一個月多月前,合肥的“丁子明”效仿向瑤函,在合肥三孝口地鐵站大屏投放簡曆,同樣引發熱議。據媒體報道,上刊一星期內便有很多公司向他伸出了橄欖枝。網友調侃,招人的老板不會坐地鐵,有人回應,公司HR會坐地鐵。

通勤必經之地的地鐵站,曾經是電商巨頭、基金公司、快消品牌的輪番展示之地,如今也成了“打工人”自己的精神樹洞。早晚高峰,除了低頭刷“霸總宇宙”,你或許也可以抬頭留意下,身邊的另一個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