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一張被烈士緊握82年的年輕女子照片牽動著全國網友的心。為了幫助烈士後人尋親,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聯合縱覽新聞等全國多家媒體,為82年前懷抱照片的烈士尋親。
6月14日,記者就烈士身份認定等有關工作,向複旦大學分子考古實驗室了解了最新進展。
複旦大學分子考古實驗室負責人文少卿副教授表示,之前有山西網友聲稱31號烈士及烈士手中照片上的年輕女子均是她的親人,他們把這名網友親屬的DNA樣本同烈士遺骸DNA進行了提取和比對,但比對結果並不匹配,並不符合預期的親緣關係。
複旦大學分子考古實驗室還對滄州市肅寧縣退役軍人事務局發掘的90箱遺骸進行了體質鑒定研究,體質鑒定結果表明,肅寧雪村出土遺骸有多個個體混合的情況。經統計,肅寧雪村出土遺骸的最小個體數為101例。
“在這些遺骸上,我們看到了很多彈痕、彈孔,有4例個體出現了粉碎性骨折,在這之中還有1例個體有子彈穿過的痕跡,造成股骨骨幹上半部分嚴重的粉碎性骨折。我猜測是被重機槍等威力較大的武器打到了骨頭上,瞬間導致的粉碎性骨折。”文少卿表示,戰鬥的慘烈突破了他們的想象,實驗室的同學們在鑒定過程中看到這些帶有創傷的遺骸,心情十分沉重。
令文少卿驚訝的是,在這101例個體中,有10例女性或疑似女性的個體,還有4例嬰兒期(0-2歲)個體,4例幼兒期(3-6歲)個體。“這是我們第一次在烈士墓中鑒別出女性及嬰幼兒個體,在之前的發掘工作中從未見到過。”文少卿說。
為什麽會在雪村烈士出土遺骸中發現女性和嬰幼兒個體?文少卿給出了兩種猜測:一種是部隊機關的家屬沒來得及轉移,一起突圍遇難;另一種則是為了避免日軍屠村,烈士們帶著老百姓進行突圍遇難。“最有畫麵感的是,我們在一箱遺骸中發現了兩三個烈士和5個小孩,我們猜測很可能是幾個戰士帶著一群小孩一起突圍,最後全部犧牲,這畫麵非常悲壯。但具體情況如何,還需要根據我們的最終鑒定結果進行判斷。”文少卿說。
據文少卿介紹,接下來,複旦大學分子考古實驗室將繼續對肅寧雪村出土遺骸進行分析研究,開展烈士顱麵複原工作,複原烈士容貌,同時通過DNA、同位素等信息,為烈士尋親提供可能的地理來源,推測烈士當時的生活狀態、營養狀態等,幫助肅寧烈士們“回家”。
據本報此前報道,4月26日,有位名叫@雪舞飛揚@、IP定位顯示為山西的網友發帖稱,河北肅寧縣發掘出的手握年輕女子照片的烈士、包括照片中的年輕女子均是其親人。該網友表示,她的父親4月26日看到照片之後就激動地說,照片上的人以及犧牲烈士的信息很像是他的大爺。“烈士基本信息跟我父親的失聯大爺信息基本一致,他當年出門做裁縫,後來從懷來縣寫信回來跟家裏說在部隊當兵了,之後失去了音信。離開家鄉的時候,從家裏帶走了6枚銅錢,這方麵已經跟河北那邊核實確實有這個遺物。從這一刻開始,我們便積極聯係各方麵,希望能夠盡快確定烈士身份。”
該網友說,烈士手中握著的年輕女子照片是其父親大爺的二妹,照片是在她15歲左右時拍的,但很可惜她在19歲左右因病離世。“他們兄弟姐妹中唯一仍在世的是1933年出生的四妹,四姑奶奶目前因為年齡大了,已經認不清人,隻能等待後續做DNA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