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政策距今已實施三年,這項政策成效如何?是否真的能緩解家長的“雞娃”焦慮?是否會影響家長再生育的意願?
今年5月,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部的學者刊發了一篇論文《“雙減”政策影響家長再生育意願嗎?——基於全國29個省份的調查》。該項研究是基於29個省份10341名中小學家長的調查,使用傾向得分匹配方法實證檢驗“雙減”政策認可度對家長再生育意願的影響及其影響機製。
研究發現,提高中小學家長“雙減”政策認可度,可顯著提升家長再生育意願。認可“雙減”政策的中小學家長的再生育意願效應更高,平均高出14.6%,這一結果表明“雙減”政策的正外部性已外溢到人口生育領域,“雙減”政策對家庭再生育計劃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研究結果顯示,“雙減”政策對家庭生育二孩意願的影響效應大於對生育三孩意願的影響效應。與對受教育程度較低的家長影響相比,“雙減”政策對受教育程度較高的家長的再生育意願產生了更大的正麵效應。
另外,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長教育焦慮在中小學家長對“雙減”政策的認可度與他們的再生育意願之間起到了雙向鏈式中介的作用。由於子女教育費用高昂和教育競爭的激烈,許多家庭選擇了“少生、優生”的生育策略,從而降低了已育家庭的再生育意願。隨著“雙減”政策的有效實施,學校提供的作業輔導和課後服務,以及政府對校外教育培訓價格的規範管理,減輕了家庭教育支出的壓力,進一步緩解了家庭經濟負擔和家長的教育焦慮,教育焦慮的減輕進而進一步減少了家庭的教育支出,逐步提升了家長的再生育意願。
為此,該項研究提出了幾大政策優化建議:
首先,應提高中小學家長對“雙減”政策的認知水平。應積極構建家校合作的育人平台,向家長闡釋“雙減”政策的核心意義和深遠影響,提升家長對政策的了解程度、認知水平和認可度,積極轉變家庭教育觀念和理念,從而有效緩解家長教育焦慮。
其次,應持續加強“雙減”政策執行力度,並強化相關的配套治理措施。一方麵需要持續加強政策的執行,加大對校外教育培訓行業的監督力度,減少家庭在生育和養育孩子方麵的教育開支,從而有效地提高家庭二孩、三孩的生育意願。另一方麵,需要強化與“雙減”政策相配套的治理措施,解決課後服務師資短缺和經費不足等問題,改革考試和評價體係,以及配套的勞動力市場改革等措施,全麵提升教育的高質量和均衡發展。
最後,教育和人口生育領域應采取多層次的綜合策略,以全麵提高已育家庭的再生育意願。教育政策應與人口生育政策有機地配合和銜接,確保生育政策與教育政策之間的無縫對接,共同構建一個包含生育經濟補貼、生育婦女就業支持、學校課後服務和托管服務、休假製度等在內的友好、積極、支持性的生育激勵和保障政策體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