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水、牛奶、蟑螂、蒼蠅、蚊子、澱粉、生豬肉、護手霜……這些毫不相幹、有的看上去還有點惡心的東西,竟然是最近在中小學生中流行的“養臭水”配方:把這些東西放進飲料瓶,觀察變化坐等“炸開”,汙穢液體直噴天花板,臭氣衝天……然後分享經驗。
小孩哥的愛好越來越讓人看不懂了,臭水該不該禁也成為討論話題。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這背後的健康、安全隱患值得關注。
小學生養臭水比誰更臭
全國中小學生還沒從煙卡遊戲中抽離,一項更另類的愛好已經悄然流行——養臭水。
所謂養臭水,就是學生將各種過期的、廢棄的液體、原材料收集起來,加水後放入瓶子裏“養著”觀察,最終目的就是期待瓶身炸開,而後臭味彌漫整個教室。
“豬肉皮、煮熟的豆子泡成水,本來這是我家裏用來堆肥的,每次澆完花屋子裏都要臭一天,結果被兒子灌了半瓶說要帶到學校‘養起來’,被我阻止了,這也太惡心了。”趙女士說,最近,自己上五年級的兒子不知道為什麽會對養臭水感興趣,整天研究陽台上的髒水,她實在搞不懂這到底有什麽樂趣可言,但是堅決阻止他炸臭水。
無獨有偶,在北京市某小學當英語教師的徐璐(化名)也說,前陣子辦公室的老師有人從學生那裏沒收了一瓶臭水,直接扔進了垃圾桶。
當然,即便老師嚴令禁止,也依然阻止不了孩子的“探索欲”。
在社交平台上,搜索“臭水配方”,就會跳出大量的“秘籍分享”——腐竹、番茄、火鍋鍋底、狗毛、鼻血……稚嫩的筆跡描述著各種奇葩原料配比,沒有最臭,隻有更臭。更有甚者還從配方“炸”的響度、臭度、速度進行了深入的“學術”分析,上傳的圖片看一眼就要yue出來。
有的“臭水”在教室裏炸開後,導致教學電腦損壞、教室在一段時間臭得不能用,甚至還引起十幾名同學惡心嘔吐。
一位曾經有過“養臭水”經曆的小學五年級學生告訴記者,他從網上看到一個養臭水的配方,和好朋友倆人照單製作,用繩子拴住瓶子藏在教室窗戶外麵。按照網上分享的經驗推算,在快到要炸開的時候,拿到校園花壇去,結果路上炸了,不僅濺了倆人一身臭水,還弄到嘴裏去了,倆人當場嘔吐不止。
作為成年人,恐怕很難理解這其中的快樂,然而孩子們給出的答案很簡單——有成就感,滿足自己的好奇心。
醫生驚呼:容易染病應“堅決叫停”
“我養了一瓶臭水帶到學校去了,結果有個人喝了,直接進醫務室了……”日前,在社交平台上,一名疑似是學生身份的網友,在臭水配方分享帖下如此評論。
事件真假無法確定,不過,在醫生看來這並不是什麽好笑的事情。
一位兒科醫生在聽聞孩子的此類愛好後,直呼“太可怕了”。也有呼吸內科的醫生表示應該“堅決叫停”。
北大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譚星宇介紹,臭水中有大量包括細菌在內的微生物,一旦發生爆炸,就會形成“飛沫”,如果伴隨空氣流動進入呼吸道,就會造成呼吸道感染,嚴重者可能誘發肺炎。
此外,如果臭水不慎濺入眼睛,與黏膜接觸,也會造成局部感染。如果被誤食,則會造成腸道感染。
“有些網上流傳的配方中含有老鼠、蟑螂等原材料,這些原材料來自於動物,其中可能含有大量細菌,爆炸後形成飛沫也可能誘發哮喘等。”
北京佑安醫院感染綜合科主任醫師李侗表示,孩子們“養”的這種臭水成分不一,也無法準確判斷其中具體的有毒有害物質,但有可能產生氨、硫化氫、甲醛等有毒氣體,存在引起中毒、影響呼吸功能、胃腸道不適、頭暈甚至損傷中樞神經等症狀的諸多可能。
醫生們提醒,如果不慎接觸到臭水,首先要對皮膚表麵進行清洗,然後可用酒精等進行消毒處理,如果出現不適要前往醫院就醫。
律師解讀:很危險還可能構成犯罪
養臭水不僅僅是一個健康隱患,背後還涉及法律問題。
北京市義派律師事務所公益法律中心執行主任李恩澤表示,學校、家長應該對未成年人的此類行為加以管控,因為一旦臭水在教室等地發生爆燃、爆炸,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學校和監護人需要承擔相應的民事賠償責任。
首都師範大學刑法學教授、研究生導師、北京市冠衡律師事務所兼職律師肖怡表示,如果炸開的“臭水”直接導致公私財物損失達到一定數額,或者有證據證明因為該“臭水”造成多人感染病毒或疾病,達到形成公共安全事件的程度,在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前提下,有構成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可能,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是要承擔刑事責任的。
此外,如果商家在網上售賣所謂的“臭水”給未成年人,其行為或涉嫌違法,因為“臭水”為成分不明的化學品製成,存在誤飲或接觸皮膚造成死傷的風險,而且還可能會發生危險的化學反應,一旦爆燃、爆炸,會對未成年人和周圍人產生潛在危險。
李恩澤呼籲,要正確引導未成年人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在實驗室等特定環境內引導學生做感興趣的實驗,而不是通過“養臭水”滿足冒險心和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