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地產人,在杭州撿倒閉餐飲店
極晝工作室
2024-06-05 10:38:48
降維打擊
我上個月在杭州一個金融城裏,回收了一家六七十平的麻辣燙。老板以前在互聯網公司做了六七年,年收入50萬,因為家庭原因辭職開店。他的初衷就是,麻辣燙生意不需要廚師,供應鏈既成熟又簡單,金融城的上班族都愛吃。
他發現實際情況比自己預想的差很多。員工沒想象中那麽好管理,他一直反複強調這點。在互聯網公司,企業追求KPI,績效考核,但這套放到餐飲業的員工身上,根本沒用。餐飲業追求的是江湖氣,員工之間交個朋友,稱兄道弟,他們從認知上就跟他不同頻,不好管。
好多互聯網人開店,現在還是這種想法,就覺得我有一筆錢,加盟一個店,有完整的供應鏈和製作規範,聘一些員工,他們每天就會按部就班照著做,自己再做些營銷,客人自然而然就來了。實際上根本不是這麽一回事。
我開倉三個月以來,來倉庫裏買二手設備的,房地產、互聯網行業的人特別多,而且都是很年輕的人,二十幾歲,三十出頭,跨行來做餐飲。
他們反映之前從事的工作,整體行情不好,有的麵臨裁員,有的是快到35歲就辭了,想換條路子掙錢,做點新嚐試。但是到了找工作的時候,都不想去小公司,因為已經拿過高薪了,再拿一份比較低的收入,可能心理上有落差。
餐飲業是離自己身邊很近的一行,人人都要吃飯嘛。想轉行的互聯網人,看到街上那些夫妻店,裝修沒特色,也沒有品牌營銷,覺得很容易就能開張,而且自己能開得更好,轉行做餐飲,簡直是“降維打擊”。
去年秋天,我自己剛從房地產行業出來的時候,也有過很相似的心理。那時在老家福建福鼎的公司已經做到了副總,手底下管理400來號人。結果疫情三年,公司營收下降得很厲害,經紀人四處跳槽。
十多年前,房地產行業是享受過紅利的,我們在福鼎當地包括周邊的縣市,開了三十幾家直營的房產中介門店。疫情最艱難的那段時期,大家開始打價格戰,想以提高薪資的方式,去吸引新一批經紀人,整個行業開始內卷,成本越來越高,利潤越來越低。
現在和我做二手回收的合夥人,以前也開過餐廳,他發現身邊互聯網、房地產人轉行做餐飲的打法,仍然有思維上的路徑依賴,前期虧錢補貼,打價格戰,把競爭對手全部打倒後,自己再進行提價。他們想的是,隻要我能提高翻台率,把營業額做高,最終還是能賺到錢。
但大家都這麽想的結果,就是把所有人變成“競爭對手”,隻用低價吸引顧客,還會在線上做直播營銷、團購。同一條街的火鍋店,別人是4人198元的套餐,互聯網人主打4人99元的套餐,這種情況下對方店裏就沒什麽顧客,都去吃99元的,對方店也隻能被迫去跟著一起打價格戰。競爭越來越多,對手還沒被打倒,毛利還沒提上來,自己持續虧損,也就先倒閉了。
●一家倒閉的餐飲店。源自視頻截圖
我發現,互聯網人特別喜歡開日料店。他們以前是白領階層,跟客戶、同事交流時就喜歡去消費高的地方,入局餐飲後,認為日料這種高端的東西,不那麽容易被淘汰。但是從回收視角來看,現在日料店的經營情況也並不好。
以前高奢和低端的日料店客流量相對少,中遊最吸引客戶。現在倒過來了,高端的日料店還能留住高淨值客戶,低端外賣價的,也有很多人消費,但中遊的倒閉率非常高。
上個月,我認識了一個杭州的餐飲老板,他在日本的餐廳裏做過5年學徒,現在回國開了自己的日料店,來我們倉庫買過設備,他也說很迷茫店鋪的定位,擔心有些不上不下。現在消費降級,很多顧客覺得吃飽就可以了。而日料的客單價普遍偏高,他不知道怎樣可以留住當下的顧客。
還有很多人看到市場上許多網紅門店,常年排隊,生意非常好,覺得自己也有機會來分一杯羹。所以這群人入局餐飲業後最常見的選擇,就是加盟奶茶店、火鍋店、麻辣燙、烤肉店。但我2023年跟北京一個回收團隊當學徒時發現,奶茶店基本上倒閉得差不多了。倒閉數量多到,我們已經不願意回收奶茶設備了,果糖機、搖搖機在庫房裏堆積成山。
倒黴的一年
今年回收的時候,我遇到過一位女老板,她在餐飲店倒閉後,把設備都囤在自己買的房子裏,不舍得轉賣。她的房子在臨安,離市區很遠,同行沒人想跑過去收,我剛開倉,才願意花時間和精力找她。去了才知道,她是為了賣掉囤放設備的這套房子,才下定決心把設備賣了的——她受到了樓市和餐飲的雙重打擊。
她在2022年開一家重慶小麵,不到一年就倒閉了,後來設備又在臨安這套房子裏囤了一年多。房子是2020年買的,那時杭州10個區都房產限購,唯獨臨安區不限購。這也導致那時候成了臨安房價的高峰期,好多杭州本地人、溫州人、周邊縣市的人,在杭州買不了房子,全部紮堆去臨安買房,兩萬五六一平米。今年,臨安好多小區都跌去一半的價格,當初2萬買的房子,現在隻能賣一萬一平。
她那房子120平,房價跌了,賠了百來萬,她隻想快點賣出去,但設備全堆在裏麵,中介帶客人看房,很多東西遮擋,也不美觀,影響到房子的出售,最終沒辦法了,她才下決心將設備賣掉。店鋪失敗,投資房產又失敗了,我去收設備的時候她就說,“感覺這幾年特別倒黴。”
●我在倒閉的餐飲店給回收設備估價。
我原先做房地產的,對房子比較了解。2021年開始,整個房地產行業下行,全國的新房都不好賣。那時我已經過了35歲,還想到大城市發展,就趁機趕緊離開了老家,選擇了杭州。我起初想繼續在杭州做房地產中介,考察了一圈,發現全國的行情都是一樣。
可我又沒什麽別的技能,於是頭一個想到的就是轉行做餐飲。我在杭州看了很多項目,曾經想過開閩南豬腳飯,發現開一家店大概要投資七八十萬。而且豬腳飯必須客單價很高才賺錢,比如在杭州一碗豬腳飯賣28塊,就算高價了,沒有競爭優勢,產品雖然品質會好一些,但是不足以贏過18塊錢一碗的豬腳飯。如果我扭頭去做18塊錢一碗的豬腳飯,又會陷入另一種困境,就是隻能開低端的小作坊了,每天起早貪黑在裏麵做,一個月賺一兩萬塊錢,沒什麽發展空間,完全是燃燒自己的生命。
餐飲生意是生死局。我那時也考慮過開零食店,去杭州當地最有名的零食連鎖品牌總部問過價,加盟開一家店,全部弄下來需要120萬。光啟動資金就這麽大一筆錢,我覺得風險太大了。
我在回收的時候通常會問一下老板,“你這家店開多久了?”許多人開了不到一年。從收回來的設備也能直接看出,上麵的生產日期,很多都是2023年才出廠。去年是餐飲業瘋狂開店的一年,很多人一年之內入局,到今年年初就已經開不下去,撤店了。
在2023年爆發的餐飲開店潮中,有許多被裁員的“大廠人”拿著賠償金入局開店。和我打交道的新店主裏,80%原先從事互聯網、房地產、教培等行業。這些新手店主有一個很明顯的問題,就是雇一個經理,不親自管店鋪。
今年2月,我在杭州當地一個大型商場,回收一家鐵板燒,700平米的占地麵積,一年虧了500萬。老板不管店,當甩手掌櫃,雇了店長廚師長幹活,他自己對日常的經營狀況都不了解。撤店的時候,商場要求他們把這700平米恢複原樣,又賠了幾十萬,被商場剝一層皮。
還有一些餐飲創業者,倒閉之後不舍得賣設備,喜歡先囤起來,比如找個朋友的房子、沒人的倉庫,放在裏麵,想著“我慢慢賣”,“我未來開店,這個設備還能用得上。”設備是越放越貶值的,最後隻能以更低的價格賣給我們,甚至連我們都不回收,隻能賣給收廢品的。
“回收就是流量”
我去年9月離開房地產行業前後,在抖音上搜餐飲相關的內容,它就給我精準推薦了餐飲回收行業。12月10號去北京跟一個前輩學,在他的庫房待了一個月。回杭州後,我花半個月找庫房,按照前輩教的經驗,要在距離市區30公裏左右的地方,找一個500平米以上、至少380動力電的庫房,地麵要平整,貨車、小轎車都好進出。
最後,我把租金成本控製在一年10萬,在臨平區定下800平米的庫房,空間大,能囤下更多設備。這裏距離市區25公裏,庫房的牆根長著一株三層樓高的梧桐樹,冬天葉子落光了,可以清楚看到小鳥在枝杈上築巢,出門一公裏後有一大片水田。
今年1月25號正式開倉營業。剛開始做這個行業,最大的困難是不了解設備,也不清楚回收的價格。從什麽渠道去收這些設備?什麽渠道去賣這些設備?流量怎麽做?這些都從零學起。
北京的學習訓練營隻有3天,我怕時間太短,學不到什麽,就在開營前一個月跟授課的前輩申請,提前在他的回收團隊裏實習。其他學員沒有付出這麽多時間,他們說我是最認真的那個。
三天訓練營,前輩主要教我們怎麽做抖音,獲得流量。他強調,“回收就是流量。”有流量就有客戶,買方賣方都會來。錄口播的時候,聲音要大,情感要豐富,還要給自己起一個好記的名字。
像我的本名“李文和”就不行,缺少記憶點。前輩教我們怎麽取名,以他自己為範例:從十二生肖裏麵選一個,發現搜索量最大的就是狗,所以就叫“狗哥”。不用文雅,隻要能讓客戶一眼記住,就是最好的。我同期的學員給自己起名“七哥”“猴哥”……我也想過跟前輩一樣,取名某某哥,比如“和哥”,但還是不夠朗朗上口。所以最後我給自己取了“李白”,它沒有特殊的意義,隻是為了讓客戶好記。
傳統的餐飲設備回收從業者,也拍抖音,手機懟著收來的冰箱,轉一圈,字幕寫著“九折1000元”。但狗哥告訴我們,不能拍設備,那樣沒人愛看,大家都愛聽故事,尤其愛聽別人倒黴的故事。
他會給我們一些爆款文案模板,比如“在杭州開一家飯店倒閉最快需要多久”“2024年毀掉一個人最快的方法就是慫恿他開店”……再教我們怎麽結合回收的案例,改文案,蹭熱點。這套方法很實用。我不會覺得很難進入那種狀態,因為想做這一行,感興趣,就要不怕困難。
我在杭州每到一家店拆二手設備,都會拍一些現場的視頻,回來加上修改後的爆款文案,剪成視頻發在抖音裏。狗哥要求我們“日更”,每天發一條,但我覺得還是有難度,平時帶客戶看設備,去店裏收設備,兩頭跑,很難日更。有時候拍著拍著,也沒有靈感了。
我同期一共10個學員,來自各行各業,以前做生意的居多,他們多數是小學或初中的學曆,隻有我是本科。大家的共同點是“厭惡風險”。而二手回收這行,不僅投資門檻低,十幾萬就能租倉庫、回收各種設備和工具,而且風險也低,二手囤在手裏,遲早賣得出去,不像餐飲業,今天的菜明天就黃了。
有一個學員之前在太原做了十幾年餐飲回收,時間比狗哥還長,專門跑到北京,跟狗哥學怎麽做自媒體。還有人以前從事餐飲行業,在石家莊開火鍋店,在雲南開烤肉店,這三年生意下滑得厲害,身邊又都遇到“閉店潮”,周邊的店鋪陸續關了,他們有些焦慮,現在想謀求轉型,扭頭回收倒閉的火鍋店、烤肉店。做過餐飲的人轉行做二手回收,確實有優勢,他們對設備更加了解,去店裏回收的時候,跟那些倒閉了的餐飲老板也更有共同話題。
●在北京學習時,我(左二)與庫房工人的合影。
我也厭惡風險。小時候我父親幹過魚塘養殖,這是個靠天吃飯的行當,他投資四百萬養蝦,最後全賠了。做房地產看起來沒什麽風險,沒想到這三年大家都一樣。所以當人們都跟我似的想去長期做餐飲行業,每個人都在挖礦的時候,我覺得自己是不是去賣個水,或者遞個鏟子?反而更好把事業做起來,競爭對手也更少。
我看企查查統計的數據,今年第一季度有73萬家新注冊的餐飲相關企業,比2023年同時期少了將近四分之一,而注銷吊銷的餐飲數量,達到45萬家,比去年同時期多了兩倍。整體開店的人少了,二手回收也不如去年那麽好做,再加上進入這一行的人變多,大家的競爭也更激烈。但我覺得,競爭是正常的,它跟風險不同,任何行業都有優勝劣汰。
在杭州,二手回收的同行裏,很多人是家族企業,二三十年前從安徽那邊過來,先行者嚐到甜頭,就帶著自己的親屬朋友一起做。但是我也有自己的優勢——我在回收工作裏,引入了在房地產公司使用的ERP係統,統計經營情況,每個時間節點的數據都可以回溯。
我不想被動地等人來教,所以去北京實習的時候我就用房地產的那套方法,列了一張大表格,記設備的種類和報價。隻要是我能接觸到的設備,在前輩庫房看到的,去餐廳門店收貨中遇到的,我都留心把它記下來,最後將它們全部標準化。
縱軸首先是設備的種類,可以分為製冷、電池、燒烤、烘焙等幾個大的品類,橫軸再在每個細分設備後麵標上新機的市場價、回收和賣出的建議價。還有一些不好賣的型號,我會在表格裏給它們做特殊的標記。後來,我這個大表格也成為每期學員的共享表格,會根據設備價格的變動實時更新。
我自己的目標是通過兩年時間,做成杭州餐飲回收行業的頭部之一,到時候在上海周邊200公裏以內的城市,再開個分倉。最近一個月,我都在整理搬遷庫房裏的設備,原先800平米的庫房被征遷,隻好換到一個小一點的新庫房裏,工作節奏全被打亂。
我是先買房定居,再入行餐飲回收的。我愛人很支持我來杭州,主要是想帶著孩子走出來,在大城市生活發展。我今年36歲了,如果在福鼎重新擇業,再找個工作,過10來年,到時候四五十歲,再來大城市,就比較困難,現在算是一個挺好的時機。我在杭州用比市場更低的價格,買了一套別人拍賣的房子,算是早年專業積累給自己留下的一個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