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城投公司賣墓地,墓位銷售可獲收入數千萬元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經濟觀察網 記者 杜濤 實習記者 羅雪麗最近幾年,多地城投公司入局墓地建設投資。

經濟觀察網梳理發現,自2020年以來,江西、湖南、內蒙古等省份下轄的多個縣市城投公司投入資金,開啟墓地項目的建設。

5月21日,一位曾操作過墓地項目的政府投融資人士告訴經濟觀察網:“近幾年,地方城投公司投資或持有公墓資產的趨勢在上升,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政府推動殯葬一體化改革。目前,很多地方政府都在鼓勵火葬,取消土葬,這就需要建設公益性墓地。”

人口城鎮化和老齡化推動了殯葬用地需求的持續增長。城投公司作為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承擔者,其職責之一便是提供和完善公共服務設施,而墓地作為一種特殊的公共服務設施,其設施不足問題日益突出。在此背景推動下,地方政府和城投公司紛紛入局投資墓地項目。

從經濟觀察網獲得的某地殯葬服務設施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詳細列出了項目的收入來源,主要包括:墓位銷售、墓位管理費、殯葬基本服務費、殯葬延伸服務費以及停車位收入。其中,墓位管理費定價為墓位使用期20年管理費,在墓位銷售時一次性收取,該項目預估一次性可獲得數百萬元收入,墓位銷售可以獲得收入數千萬元。

記者了解到,對於城投公司來說,相較於其投資的其他項目,墓地項目不僅投資規模小,現金流充沛且穩定,更為關鍵的是,城投公司還能通過專項債等資金渠道為墓地項目提供支持。

一位金融機構人士稱:“地方政府投資的公墓項目現金流很好,基本不需要依賴過去那種高息的非標融資方式,主要支出僅限於一部分建設費用。從項目運作的角度來看,公墓項目基本都是穩賺不賠的投資選項。”

政策驅動

墓地一般分為公益性和營利性兩種,地方政府和城投公司投資的一般為公益性墓地。

以湖南省益陽市為例,2023年益陽市城市公益性公墓由益陽市城市建設投資運營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負責投資建設和運營。同樣,在江西省安遠縣,安遠城投集團於2019年注冊成立了全資子公司——安遠縣福瑞陵園項目管理服務有限公司,其中,安遠縣安順園公益性公墓按照政府指導價進行收費,以確保公益屬性麵向社會全麵覆蓋。

上述政府投融資人士認為,城投公司投資墓地項目主要基於兩大原因:首先,墓地項目屬於政府責任範疇,作為城投公司必須要完成公共服務建設任務;其次,從經濟角度來看,墓地項目具有可觀的回報潛力。通過投資建設和運營墓地項目,城投公司不僅能夠實現經濟收益,還能夠擴大自身的資產規模。

人口老齡化的加速趨勢被視為地方政府加大公墓建設力度的關鍵因素之一。華經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30年中國陵園墓地行業發展潛力預測及投資戰略研究報告》指出,隨著國內死亡人口穩中有升,殯葬服務需求持續增加,國內殯葬服務行業市場規模持續擴大,由2015年的1695億元迅速增長至2022年的3102億元,期間年均複合增速為9.02%。

殯葬服務一般由墓地服務、殯儀服務以及其他服務構成,出於中國人傳統“入土為安”的思想,在三大細分業務板塊中墓地服務規模占比最高,占比規模接近五成。

此外,城投公司入局墓地項目投資也受到了政策驅動的影響。近年來,多地下發政策明確提出要完善殯葬設施規劃,加大投入和政策支持,以補齊殯葬公共服務能力的短板,確保覆蓋城鄉居民的“逝有所安”需求。

2021年6月18日,在民政部舉行的《“十四五”民政事業發展規劃》專題新聞發布會上,時任民政部社會事務司副司長張貞德說,城市地區公益性安葬設施短缺,大多數縣級以上城區沒有公益性公墓。農村地區公益性安葬設施建設和運維缺乏製度性保障,部分地方散埋亂葬問題嚴重。現有1532個經營性公墓,平均到每個縣市不足1個,由於受城市規劃、土地供應、“鄰避”效應等影響,殯葬設施不足問題日益突出。“十四五”期間,為切實保障人民群眾“逝有所安”需求,亟需要政府主導,完善殯葬設施規劃,加大投入和政策支持,補齊短板,實現殯葬公共服務能力覆蓋城鄉居民。

2024年1月8日,民政部社會事務司司長王金華在《中國社會報》上發表文章,指出要加快公益性殯葬設施建設,將公益性殯葬服務設施建設用地納入國土空間規劃,火葬區實現縣級行政區殯儀館全覆蓋,逐步實現公益性安葬設施覆蓋城鄉全體居民。

事實上,地方城投公司也在加大公墓行業的投資建設力度。

以內蒙古自治區烏拉特後旗城投公司為例,2023年3月20日,該公司新建的殯儀館、骨灰堂項目正式開工。項目總建築麵積達到5655.2平方米,將提供殯葬一條龍全程服務。在福建省,福鼎市城市建設投資有限公司也在推進城市公益性公墓數字化管理平台建設項目。公開資料顯示,該項目申請於2024年2月獲得批複,建設內容涵蓋了“互聯網+殯葬服務”、殯葬業務管理係統、殯葬監管係統等部分。項目概算投資為317.75萬元,其中建安費為296.87萬元,建設資金將通過專項債資金籌集解決。

項目效益

據記者了解,城投公司在投資墓地時,主要采取兩種模式:一種是政府直接投資,這種模式一般是地方政府通過申請中央預算內資金或發行專項債券,來解決公墓項目的資金需求;另一種則是引進社會資本,由地方城投公司或地方國企采用市場化融資方式,比如選擇銀行貸款等融資方式,也可以通過股權合作的形式引入社會資本,來籌集資金。

從收益角度來看,城投公司投資墓地項目不僅能帶來可觀的投資回報,還具有顯著的社會效益、生態效益以及其他經濟效益。

記者獲得的上述某地殯葬服務設施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顯示,這一墓地項目預期總收入將達到數千萬元。其中,項目的最大成本主要包括墓碑費用以及融資利息,預計總成本在一千萬元到兩千萬元之間,盈利能力相對較強。

該報告進一步指出,加大公墓行業投資建設力度,除去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也很明顯,有利於移風易俗,文明治喪,助力鄉村振興;有利於提升民生服務和社會治理水平。公墓自身的建設能夠帶動建材銷售行業、建築業、交通運輸業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可提供大量建築工人崗位。同時,帶動餐飲業、殯儀服務等配套服務業發展。

上述政府投融資人士認為:“從當前的政策趨勢來看,公墓行業的建設將會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