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業降薪引熱議 “原來月薪過萬,現在到手不足1000元”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5月中旬,西部某地方性銀行的客戶經理趙佳收到了當月的工資——底薪加上績效,再扣除每年固定的五險一金,到手的不足1000元。上個月,這個數字是2000多。此前,她的月薪可以過萬。

2023年以來,人們對銀行業降薪的討論日趨激烈。在某社交平台上,“銀行降薪”的話題有近百萬次瀏覽,有網友說,他已經經曆了兩輪降薪,平均月薪從8000元下降到了4000元。

Wind數據顯示,2023年,42家A股上市銀行中,共有14家上市銀行人均薪酬下降,最大降幅達13.95%。

降薪的趨勢還體現在各銀行高管的發言中。鄭州銀行董事長趙飛也在該行業績說明會上稱,鄭州銀行已提出“傾斜一線,優化資源配置”和“降本增效”工作要求,高管薪酬自2024年起分兩年每年壓降10%,同時優化薪酬分配級差,將調整出來的薪酬資源配置到基層員工。

多家上市銀行“反向討薪”也引發市場關注。據澎湃新聞此前報道,截至今年3月末,至少7家上市銀行披露了去年績效薪酬追索扣回的具體情況,追索回扣金額合計5280.97萬元。

銀行人的生存狀況究竟如何?

難以完成的指標

工作的第12年,趙佳發現自己的薪水降低了。平時習慣打車出行的她,不得不選擇乘坐公交車出行。

最明顯的是每月的績效獎勵。趙佳主要負責存款和零售業務。今年,拉存款所能獲得的提成較此前大幅下降,她的月薪因此下降超九成。

延期支付的薪酬同樣有所削減。趙佳說,按照合同規定,她每年能領到往年被扣除的一定比例的績效。今年,延期發放的績效額度較合同規定有所下降。銀行後續會發放被減扣的部分,但趙佳表示自己並不知道具體時間。

基層員工收入下降,或與經濟環境、銀行薪酬預算等有關。

王彬是某國有大行南方一網點的負責人,她告訴澎湃新聞,網點可分配的薪水總額由上級管理機構根據網點增量業績分配。經濟環境下行,客戶經理無法完成既定考核指標,必然導致網點業績下降,從而影響網點可分配的薪酬總額。

業績計價也在下降。王彬打了個比方,過去,利潤每增長1萬元,網點獲得的可分配薪水為200元,現在這一計價降為了180元。因此,哪怕員工完成的業績與此前相同,薪水仍有可能降低。

“與2022年相比,去年網點的可分配激勵薪酬下降了40%。”王彬計算,在底薪不變,網點可分配薪酬下降的情況下,其網點客戶經理年薪大概下降了4萬-5萬元。



趙佳說,為了達到降薪的目的,銀行調整了考核方式。她打了個比方,客戶經理的獎金與評分掛鉤,完成一定比例的存款任務和貸款任務會獲得相應的分數。如果超額完成其中一項任務,另一項任務沒有完成,也被視作完成任務。但今年,超額完成其中一項任務無法獲得額外的分數。同時,她的個人貸款任務比去年多了近10倍。

“銀行定製了一個難以完成的目標任務,完不成就扣錢。”趙佳說,銀行並沒有明確告知員工薪酬預算下降,而是通過提升考核標準,變相減扣員工的薪水。據她了解,今年單位可分配薪酬總額下降了近30%。

“可能是蛋糕變小了。”就職於另一國有大行中後台的羅丹說,在她所在的銀行,大多數人的薪水都有所下降。不過,考核方式還是與之前相同。

此外,趙佳、王彬和羅丹均表示,與往年相比,銀行的用餐補貼等福利有所下降。

遭受擠壓的利差

降薪背後是存貸業務溫差導致的淨利差下降。Wind數據顯示,2023年,42家A股上市銀行的平均淨利差為1.71%,較2022年下降了0.21個百分點。

趙佳說,現在貸款業務並不好做。在她所在的銀行,做成一筆基本的個人貸款業務大概能賺幾百塊。如果出現一筆不良貸款,相關客戶經理每月將被處以一定比例的罰款,且連續減扣半年。

趙佳覺得,這是一項有些“危險”的業務,如何辨別一個素未謀麵的人是否為優質客戶是客戶經理們需要麵對的難題。最近,為了推廣貸款業務,銀行放出風口,讓客戶經理大膽放貸,放出壞賬也可不追責。趙佳覺得,這隻是一種說辭,“基本不可能實現。”

目前,趙佳所在銀行的壞賬率與此前基本持平,但壞賬數量有所上升,新增壞賬大多是個人小額貸款。

對公貸款業務的營收空間也在下降。銀行之間為了搶優質企業客戶隻能壓降貸款利率。有些銀行為了挖客戶,會給企業放出授信額度更高、利率更低的貸款。

“我們能放出大額貸款,但利率低,沒法掙錢,屬於是瞎忙活。”趙佳說,目前,其所在地方性銀行在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的基礎上,盡量壓降對公貸款利率。

王彬所在的銀行網點也碰到了類似的情況。她所在的網點固定資產融資業務多,貸款利息比較高。這兩年,地產行業不景氣,網點對公貸款和個人按揭貸款規模均有所下降。同時,普惠貸款業務的推廣導致貸款利息一降再降。目前,她所在銀行的貸款利率已經由此前的3.8%下降到了3.05%。

不良貸款率也在上升。王彬說,近年來破產企業有所增加,網點的對公貸款不良貸款率也因此有所上升。

與之相對,存款業務需求上升,也導致了前述趙佳所言的存款業績提成下降。

趙佳表示,明顯感覺到,這兩年,大家花錢更加謹慎,儲蓄意願提升了不少。為了降低存款規模和成本,近三年趙佳所在的銀行將存款利率下調了0.5個百分點,但存款規模依舊保持了一定水平的增長。

王彬所在網點的存款增速同樣保持了較好的增長態勢,去年,她所在網點新增個人存款2億元左右,公司存款新增約1億元,數據比2022年要好。

王彬並不排斥存款的增長,她所在的銀行也沒有針對存款的單獨計價。王彬覺得,存款是銀行的基礎業務,存款規模保持增長,銀行才有資金發放貸款,“貸款業務下降才是主要問題。”王彬說。

Wind數據顯示,2023年,42家A股上市銀行的平均利息淨收入為1011.77億元,同比下降1.52%;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四季度末,我國商業銀行淨息差為1.69%,較2023年一季度末下降0.05個百分點。

壓力下的去留

在息差下行,薪水下降的大背景下,銀行人何去何從?

趙佳、王彬和羅丹都選擇了留下。趙佳說,盡管未來薪水可能進一步下降,但這是一份穩定又體麵工作,五險一金也按頂格繳納,福利尚可。她覺得,盡管銀行人對工作有所怨言,但大多數人都不敢辭職。畢竟,“幹別的也要受氣呀。”

羅丹已經快要退休了。她在銀行工作了將近30年,在一線工作時,大年三十都要去網點加班。她說,盡管薪水在下降,但現在起碼沒有在網點時那麽忙碌和辛苦了。

也有人離開。

去年畢業的瑤瑤就選擇了辭職。去年,她通過校招進入了東部某城商行,成為了一名小微客戶經理。作為沒有資源的新員工,瑤瑤很難放出貸款。在職的9個多月裏,她的月薪在2000元左右。今年4月,她向銀行提了離職,“開門紅”期間本該發放給她的獎金也不要了。目前,她正在準備考編。

瑤瑤說,她提出離職的兩周後,又有兩位和她同期入職的校招生辭職。算上之前辭職的校招生,6位校招生裏,已經有4人選擇了離職。

王彬觀察,近年來離職的大多是年輕人。銀行工作壓力大,付出和收獲不一定成正比,部分校招入職的員工在網點幹2-3個月就會選擇離開。留下的大多是中年人,養家糊口的壓力會讓這部分員工傾向於選擇一份穩定的工作。

Wind數據顯示,去年,42家A股上市銀行營業收入的平均增速為0.94%,較2022年的3.17%下降2.23個百分點;歸母淨利潤平均增速為5.13%,較2022年的10.94%下降5.81個百分點。

“錢走啦,錢不會永恒存在的。”趙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