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誕生5個“千億鎮”,都有誰,產業支撐是什麽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鎮域經濟也在不斷壯大,一批超級鎮的經濟總量超過了500億元,部分超級鎮GDP跨過千億大關。

張家港市楊舍鎮2023年地區生產總值正式邁過千億大關,緊隨玉山鎮之後,成為江蘇第二個GDP千億鎮。截至目前,我國已經出現五個GDP千億鎮,廣東佛山的獅山鎮、北滘鎮,江蘇蘇州的玉山鎮、楊舍鎮,貴州遵義的茅台鎮。

在5個千億鎮中,第一經濟大省廣東和第二經濟大省江蘇各有2個,其中廣東的2個千億鎮——獅山鎮和北滘鎮均位於製造業大市佛山,分別位於南海區和順德區。其中,獅山鎮是全國第一個“千億鎮”,早在2017年GDP就突破千億。2023年,獅山鎮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370億元,規上工業總產值4689.51億元。

目前,獅山鎮已經形成汽車整車及零部件製造、有色金屬、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光電顯示及照明、智能家居、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等七大支柱產業。其中,汽車整車及零部件製造、有色金屬2個產業年產值超千億,其他5個產業年產值超百億。

近年來,獅山鎮產業轉型升級不斷加快,目前高新技術企業超1700家,位居各大強鎮第一位。

去年3月24日,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佛山分公司新能源汽車躍階發展項目舉行簽約儀式。該計劃投資約160億元,實施“百億投入、千億產值”躍階計劃,建成“全過程數智化·高質量·新能源”樣板基地,將推出多款新能源車型投入市場,成為一汽-大眾在華南地區最大的生產基地以及主要的新能源生產基地,帶動佛山汽車產業集群發展。

佛山順德下轄的北滘鎮在2022年GDP突破1000億元大關,成為廣東第二個“千億鎮”。北滘堅持製造業當家,擁有全球規模最大最齊全的白色家電全產業鏈和小家電產品集群。

近年來,北滘鎮不斷強化數字經濟引領,推進製造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發展。新興產業集群發展,美的數字科技產業園、美的庫卡智造科技園、美的創新科技園、博智林機器人穀等一批重大項目相繼落戶,加快推動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全力打造產業鏈完整、輻射帶動能力強的大灣區機器人產業高地。

玉山鎮是“最牛縣級市”昆山市的市中心。早在2012年2月,昆山高新區即與玉山鎮實行“區鎮合一、以區為主”的管理體製。2022年,玉山鎮電子信息、高端裝備產業分別實現產值795億元、527.4億元。

玉山鎮所在的昆山市,2023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5140.6億元,仍是唯一GDP超5000億元的縣域。完善的產業鏈、強大的工業製造業是昆山領跑的關鍵。在工業經濟方麵,2023年末昆山擁有1個千億級IT(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產業集群和13個百億級產業集群。

與玉山鎮類似,張家港市楊舍鎮位於張家港的主城區,亦與張家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實行“區鎮合一”管理體製。2023年,該鎮地區生產總值首次超過千億大關。

楊舍鎮聚焦高質量發展,堅持“項目為王”,重點發力“汽車及零部件、新能源、化合物半導體”等新興產業,全力建設新興產業創新集群,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

茅台鎮是中西部地區第一個GDP突破千億大關的鎮,位於貴州省遵義市下轄的縣級市仁懷,緊鄰赤水河畔,貴州茅台(600519.SH)就坐落在這裏,被譽為“中國第一酒鎮”。茅台集團2023年營業收入為1644.8億元,同比增長20.5%;利潤總額為1083.5億元,同比增長18.8%。

5個“千億鎮”之外,2023年,東莞的長安鎮GDP實現965.2億元、增長4.5%,距離千億大關一步之遙。長安是著名的電子信息產業重鎮、機械五金模具名鎮,2023年全鎮規上電子信息產值2166億元,增長3.1%;規上機械五金模具產值423億元,增長9.3%;先進製造業、高技術製造業占規上工業產值比重分別為86%、71%。

今年的長安鎮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4年全鎮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為: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穩步邁入千億鎮行列,其他指標與地區生產總值相匹配。

在這些千億鎮或準千億鎮之外,還有多個超級鎮GDP邁過了500億元大關,其中有的鎮已超過700億元,有的處於600億梯隊。

產業的發展集聚了大量人口。第一財經記者梳理廣東各地發布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發現,廣東有21個超級鎮人口超過30萬人,其中有9個鎮的常住人口超過50萬人。其中,獅山鎮超過90萬人,虎門和長安超過80萬人,大瀝和小欖超過70萬人。

江蘇蘇州張家港的楊舍鎮總人口58.6萬,其中戶籍人口29萬。昆山的玉山鎮常住人口約55.7萬。

不少超級鎮由於人口規模大、人口結構複雜等帶來公共服務缺口大、社會治理難度大等問題,普遍存在著“大腳穿小鞋”“小馬拉大車”的窘況。

廈門大學經濟學係副教授丁長發對第一財經分析,一些超級鎮工業製造業、產業非常強,經濟發展對土地、發展空間的需求增加,出於帶動周邊地區發展等考量因素,合並了周邊的鄉鎮、街道等,整體規模進一步擴大。很多超級鎮有大量的外來人口,應按照常住人口來配置資源,加大公共產品供給。

廣東省體製改革研究會執行會長彭澎認為,超級鎮應該根據常住人口、經濟總量指標來配置資源,在財力支撐得起的情況下,通過擴大超級鎮的編製規模,增加配置等方式,解決人手不夠、公共資源配套不夠等實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