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多地結婚登記數激增,但無法逆轉婚育“基本麵”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每年的5月20日因諧音“我愛你”,成為戀人們登記結婚的良辰吉日。2024年5月20日更是巧遇“小滿”節氣,且5月20日、21日又恰逢農曆四月十三、四月十四,諧音“一生一世”,這些元素聚集在一起,讓這兩日的結婚登記數在多地創下新高。

界麵新聞注意到,近年來,某些中國特定日期的結婚登記數量往往激增,但無法逆轉結婚人數下滑的基本趨勢,這主要是因為年輕人口持續減少。此外,婚育成本和生育觀念的變化,也在影響人們的結婚意願。

綜合多家媒體報道和民政部門數據,截至5月20日17 時,天津市共有1395對新人領取了結婚證,是平日登記量的6倍左右;在深圳,“520”全天共辦理結婚登記1851對,單日辦理量為近5年以來最高;截至下午5月20日18時,四川省共辦理結婚登記14771對,較去年全天結婚登記辦理量增長13.4%,是全年日均結婚登記量的7倍多。

也有一些地區5月20日的結婚登記數有所下降。據鄭州市民政局統計,截至5月20日18時許,全市共有2314對新人辦理結婚登記手續,領到“幸福的紅本本”,比去年減少了101對。

5月21日,許多地方的結婚登記依然火熱。據央視新聞報道,5月20日北京各婚姻登記機構新婚登記預約十分“火爆”,單日預約登記量達3231對,為今年以來登記高峰,5月21日全市預約量也突破3000對。

據黃河新聞網報道,5月20日山西陽泉市登記結婚的人數高達361對,充分展現了“520”這一特殊日期在年輕人中的受歡迎程度。而緊接其後的5月21日,陽泉市的婚姻登記熱度依然不減,繼續維持著較高的登記數量。5月21日,記者來到陽泉市城區婚姻登記處看到,登記結婚的新人依舊絡繹不絕,與“520”登記熱潮不相上下。

據大皖新聞報道,5月20日安徽全省婚姻登記共12597對,同時,“521”預約登記數量已突破2193對。為服務此次領證熱潮,安徽省民政廳指導各地婚姻登記機關全力做好婚姻登記辦理,做到“不辦完不打烊”。

安徽省宣城市人民政府5月16日發布消息,目前網上婚姻登記預約情況看,部分縣區“520”“521”這兩天結婚線上預約登記已滿,全市已預約182對。“今年的5月20日恰逢周一,當天的線上預約號已經約滿”,宣州區婚姻登記處工作人員表示,“準新人”依然可以通過現場排隊的方式進行登記,登記處將視情延長辦公時間,滿足群眾登記需求。

據九派新聞5月6日報道,記者在江蘇省婚姻登記網上預約係統查詢發現,常熟市婚姻登記處5月20日和5月21日的預約已經全部約滿。此外,5月18日也已經全部預約滿,5月22日僅剩少數名額。

為應對“520”“521”的結婚登記高峰,許多地方的民政局提前做好了準備。天津麗東區民政局發布消息稱,該局提前製定了《2024年“520”“521”婚姻登記高峰日工作方案》,並召開科務會,就人員調配、場地環境清潔、相關設施、設備調試以及辦公物品等準備工作進行了具體安排和布置,以確保登記各項流程各環節安全、順暢。在全體工作人員的共同努力下,今年高峰日圓滿地完成了婚姻登記工作,兩天辦理結婚登記業務共計116對。

5月19日,安徽省有關部門發布通知,提醒民眾“要領證的抓緊!520、521結婚登記預約中!”可通過“皖事通”APP、“皖事通”支付寶小程序或“皖事通”微信小程序進入預約。

5月11日,寧夏興慶區民政局也發布通告稱,為滿足廣大適婚青年“520”辦理結婚登記的需求,興慶區民政局決定增加當天結婚登記預約數量,5月20日結婚登記預約數量定為120對,5月21日結婚登記預約數量定為70對,現役軍人、消防隊員、警察憑證件優先辦理,不受數量限定。

今年,成都市民政局提前謀劃,通過在四川政務服務、天府市民雲等多個預約平台進行“520”婚姻登記預約彈窗提醒,提升登記效率,讓喜事現場不用等。全市各區(市)縣開展各類主題婚戀活動,參與人數達5000人。

近年來,一些特定日期(2月14日、5月20日、七夕節)成為年輕人領證的高峰。2023年中國“七夕節”,四川、江蘇、天津、內蒙古等多個省市結婚人數與2022年同日相比,出現較大增幅,有些地區甚至出現“猛增”,引發熱議。以四川為例,結婚登記比2022年七夕多出2349對,增幅達35.4%。

但特定日期的結婚人數激增,無法改變中國婚育現狀的“基本麵”。2023年6月,民政部公布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結婚人數為683.3萬對。自2013年結婚人數達到1346.9萬對峰值後,中國結婚人數已連續9年下降。2019年,中國結婚人數跌破1000萬對,此後每年一路走低,2020年跌破900萬對,2021年跌破800萬對,到2022年跌破700萬對。

年輕人口減少是結婚人數不斷下降的主要原因,預計這一趨勢還將持續。七普數據顯示,2020年31-40歲人口(出生於1980-1989年)有2.15億,21-30歲人口(出生於1990-1999年)有1.78億,11-20歲人口(出生於2000-2009年)隻有1.55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