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馬“老虎”告訴兒子,“要學會走捷徑,要做人上人”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最新一期的《中國紀檢監察雜誌》刊發了題為《初心不正:汙染源頭及衍生機理》的文章。



文中提到,做一名合格黨員,就要摒棄封建官老爺的思想,實實在在為國家為老百姓做點事情。然而仍有人把當官看得很重,入黨、從政的目的就是當官、當大官。

少數幹部入黨動機就不純。有的為當官才來入黨,把入黨作為自己升職當領導的敲門磚,為了實現個人進步甚至不擇手段,什麽紅線都敢碰、什麽禁區都敢闖、什麽底線都敢破。

重慶安全技術職業學院原院長杜某某(即杜曉陽,已獲刑)為了在仕途上有更大的發展才申請入黨,至於黨章有什麽要求,黨員需要履行什麽義務,她從未認真了解,之後更是把學院當成“私人領地”,用錢開路,向上攀附領導,向下籠絡幹部收買人心,自己全身名牌卻把經濟困難學生當成了“搖錢樹”,盤剝他們的補助款,“雞腳杆上刮油”,失德失範之程度,令人咋舌。

有的崇尚所謂“高品質生活”,喝酒隻喝年份酒,抽煙要抽高檔煙,吃飯必吃山珍海味,對酒色財氣來者不拒,認為“富貴不還鄉,猶如錦衣夜行”。

如曾有某副市長人送外號“拉菲蘇”,對紅酒情有獨鍾,不僅家中藏酒數百瓶,更放言自己“一口就能嚐出年份”,不僅敢收名貴手表,而且“敢變換著款式戴”,引得幹部群眾議論紛紛,最終自食其果,成了腐敗利益鏈的奴隸。

有的隨著職務升遷,產生了用奢靡生活“補償”辛苦付出的想法。

如某位落馬幹部曾在懺悔錄中寫道,“成為一把手後,錯誤認為自己的人生軌跡、政治前途已經看得很清楚了,何不抓住時間瀟灑人生,該享樂就享樂、該吃喝就吃喝,吃點拿點是小事、小毛病,每個人都有,何必那麽較真”。

還有的感到“船到碼頭車到站”,放鬆自我思想改造,提早謀劃退休後的生活,滋長貪圖享樂、驕奢淫逸的思想。

某些人為特殊權能才當領導,信奉唯我獨尊、一言九鼎。

有的對群眾高高在上,不僅對群眾的冷暖利益少有關心,還粗暴無禮、冷硬橫推,根本不把群眾當回事。有的對下屬頤指氣使,把黨和國家賦予的權力當作自己的“殺威棒”,要求下屬效忠其個人。有的搞“一言堂”、當“山大王”,把領導班子的“班長”當成了“家長”。

一些幹部熱衷打造人設,企圖名垂青史,實則名不副實。有的習慣表演作秀、善於自我貼金,實際工作沒幹出什麽成效,宣揚業績卻總能“拉長、吹大、墊高”。有的“苦心孤詣”製造話題,將自己裝扮成為人民服務、深受百姓愛戴的“公仆”,實則道貌岸然、惡行累累。

某位已落馬的幹部離任時,曾公費組織千名群眾送別,導演了一出送“萬民傘”的戲碼,如此“戲精”做派,令人恥笑。

還有的幹部講究排場,一時名聲大噪,其實名韁利鎖。這類人覺得自己大小是個“官”,講求層層陪同、聲勢排場,出行要人拎包,下雨有人打傘,表現出一副“與眾不同”的姿態,在前呼後擁中飄飄然,在唯喏追捧中產生自己呼風喚雨、無所不能的“虛幻”。

雲南省玉溪市委原書記羅某某(即羅應光,2020年主動投案)喜歡給個人形象“上油”,下基層調研講排場,搞警車引導就高達近百次,把官場當秀場,被幹部群眾戲稱為“羅會長”“羅傳達”“羅調研”,最終喝下了自釀的苦酒,受到黨紀國法的懲處。

“官迷”“權迷”“戲迷”實質是封建殘餘思想作祟,根源是官本位思想嚴重、權力觀扭曲。

已成為階下囚的司法部原政治部主任盧某某(即盧恩光,已獲刑)原本是個小有名氣的私營企業主,但他信奉“萬般皆下品,唯有當官高”,“覺得幹什麽事兒都沒有當官有身份”,為當官不惜年齡造假、學曆造假、入黨材料造假、工作經曆造假、家庭情況造假,成為一名“五假幹部”。





初心不正、思想迷失還與所處環境、社會風氣有直接或間接的關係。有的通過不正家風家教培植,教子時不是“授之以情操”而是“授之以錢鈔”。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原副主任劉某某(即劉鐵男,已獲刑)自己一心想往上爬、當大官,還把這種扭曲的價值觀“傳染”給了兒子,告訴他“做人要學會走捷徑,要做人上人,這樣才能過得好,才能受人尊重”,使其子從小學會了利用父親職務的影響力、手中的權力攫取金錢,步入歧途而不自知,終至一發不可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