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BBC:西方如何跟上中國間諜行為的增長腳步

BBC:西方如何跟上中國間諜行為的增長腳步

文章來源: BBC中文 於 2024-05-16 01:46:27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多年以來,西方間諜機構一直在談論將關注焦點轉向中國的必要性。本周,英國政府通訊總部(GCHQ)負責人將此描述為“劃時代的挑戰”。

這發生在西方國家以中國間諜及黑客罪名實施一係列逮捕之際。在三人被指控協助香港情報機關後,中國駐英大使本周一遭到英國外交部傳喚。

中國和西方世界的權力及影響力之爭往往是隱秘的,但現在已經噴湧而出,走向公開。

西方世界,主要是美國及其盟友,想要回擊。但高級官員們現在擔心,西方國家並沒有足夠認真地考慮來自中國的挑戰,它們在情報領域已經落後。這導致西方在北京的間諜陰影下顯得非常脆弱,同時雙方都麵臨潛在的、災難性的誤判風險。

讓西方官員擔憂的是,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對於北京將塑造新的國際秩序信心堅定。“它(中國)渴望最終取代美國成為最強大的力量。”英國軍情六處處長裏查德·摩爾(Richard Moore)在一次難得的采訪中告訴我。這次采訪在他的辦公室進行,目的是製作BBC最新的專輯《隱秘之戰:中國和西方》。

盡管多年來一直在發出警告,但直到最近將注意力聚焦到中國的種種行動之前,西方情報機構一直在這一領域步履蹣跚。

2006年從英國軍情六處二號人物位置上退休的尼格爾·因克斯特(Nigel Inkster)說,中國崛起成為一個世界強國“發生在還有許多其他當務之急的時候”。

當北京在21世紀初踏上世界舞台之時,西方的政策製訂者和安全官員的頭腦被所謂的反恐戰爭,以及軍事幹預阿富汗伊拉克等事件所占據。情報部門的關注焦點也是如此。

近年來,在美國和歐洲官員們的眼中,重新活躍起來的俄羅斯、以色列在加沙的戰爭是更加緊迫的挑戰性議題。

與此同時,來自政府和商界的壓力告訴人們,應該全力以赴進入巨大的中國市場,而不是和來自中國的安全威脅對抗。

政治領袖時常要求情報官員不要點中國的名,商界也不願承認他們的商業機密遭到針對。

尼格爾·因克斯特說,“鍾擺顯然偏向了考慮經濟和商業利益的方向。”

他說,中國的工業間諜活動早在21世紀初期就已經開始,但西方公司對此保持沉默。“它們不想報告此事,因為怕會威脅到自己在中國市場的地位。”

另一重要挑戰是,中國的間諜活動和西方有所不同,他們的活動更難以被發現和正視。

一位前西方間諜說,他似乎曾經告訴一位中國同行,中國搞的是“一種錯誤”的諜戰。他的意思是,西方國家傾向於收集情報,以幫助自己了解對手。但中國間諜的優先目的並非如此。

維護共產黨的地位是中心任務。“讓政權穩固是他們的頭號目標。”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反間諜官員羅曼·羅紮夫斯基(Roman Rozhavsky)解釋說。

這就要求保持經濟增長。因此,中國間諜將獲取西方技術作為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目標。西方間諜透露,中國同行會將收集到的信息和中國國有企業分享,而西方情報機構不會與自己的國內公司分享這種信息。

“特殊待遇”

“我們的機構成立74年來,現在比以前任何時候都忙,” 澳大利亞安全情報組織(Australian Security Intelligence Organisation,ASIO)的局長邁克·伯吉斯(Mike Burgess)對我說。

“當涉及那種直接的間諜行為時,我很少點名國家,我們會對他們采取行動。”伯吉斯說,“但商業間諜就有所不同了,這就是中國獲得的特殊待遇。”

他承認西方盟國對這種威脅的理解很慢。“我認為這種情況已持續了很長時間,我們集體迷失。”

他說這話是在去年10月,我們一起在美國加州。當時"五眼聯盟"國家的最高安全官員集體參加首次公開會議。該聯盟由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以及新西蘭組成。

“五眼聯盟”的情報機構負責人2023年10月警告了中國獲取商業秘密的間諜行為。

這次史無前例的會議明顯是故意想要提高警告的音量,對象正是中國,因為他們擔心很多公司和機構還沒有聽進去。會議地點矽穀(矽穀)也是精心挑選的,因為這裏是中國盜取技術的焦點所在,其手段包括網絡間諜和招募內部人士等。

中國投入的資源無與倫比。一位西方情報官員估計中國在情報和安全工作上投入了大約60萬人,超過世界上任何其它國家。

西方安全機構很難調查每起案件。英國軍情五處透露,僅在英國,就有超過2萬人被中國間諜通過LinkedIn這樣的平台來套近乎,以建立關係。

“他們可能根本不知道,自己實際上在和來自另一個國家的間諜打交道。但最終他們發現自己傳遞的信息毀掉了所在的公司的未來。”在那次加州會議上,英國軍情五處的處長肯·麥卡雷姆 (Ken McCallum)告訴我。

肯·麥卡雷姆說,這些“宏大”計劃的背後蘊藏著國家安全動機,還和經濟上的後果相連。

中國龐大的間諜機器在國內進行監視,同時也在海外限製各種批評自己的行為。

近期有報道指中國間諜已經盯上了西方政治,英國、比利時以及德國已經逮捕了一些人,加拿大在對此進行調查。

還有報道指中國在歐洲和美國設立“海外警察局”。西方安全官員們說,在追蹤身在西方國家的異見人士時,中國情報機構的安全官員往往遠程操作,而不是動用身在當地的間諜。他們會雇用私家偵探或者通過電話進行威脅。

2023年4月,兩人因被指在紐約建立中國秘密警察站而被捕。

事實上,第一起瞄準英國政府係統、發生在21世紀初期的網絡攻擊事件,就是來自中國而不是俄羅斯,其目的就是搜集藏族和維族海外異議人士的資料。

澳大利亞對政治幹預的擔心比其它國家更甚。澳大利亞安全情報組織說,已經從2016年開始偵察類似資助候選人這樣的行為。“他們在推進自己的議程,當然他們有權這樣做。我們隻是不想讓他們搞地下操作。”邁克·伯吉斯告訴BBC。為了反製,澳洲在2018年通過了一係列法律。

2022年1月,英國安全部門發出非同尋常的警報,軍情五處(MI5)公開點名李貞駒(Christine Lee),指這名工作地在英國的律師參與了為中國政府而進行的“政治幹預活動”,向一些英國政黨捐款以推進北京的議程。李貞駒目前針對這些說法正在起訴軍情五處。2023年,英國通過了一部新的國安法案,授權調查外國的幹預及其它行為。有批評稱這已經晚了。

西方國家當然在監視中國,就像中國在監視西方一樣。但對CIA以及MI6這樣的西方機構來說,搜集中國情報特別困難。有了麵部識別以及電子追蹤等技術後,中國在國內普遍使用的監視手段讓傳統的情報收集手段,比如與特工麵對麵接頭,變得幾乎不再可能。

中國在十年前清理了龐大的美國中情局網絡。對於英國政府通訊總部(GCHQ)和美國國家安全局(National Security Agency,NSA)這樣靠通訊攔截和搜集電子情報的機構來說,找到中國的情報在技術上也很難,因為它使用的是完全不同於西方的技術。

一位西方官員承認:“我們真不知道(中國的)政治局是怎麽想的。”

這種認知鴻溝可能導致誤解,引發嚴重危機。在冷戰年代,有一些時期西方難以了解莫斯科的不安全感,其結果是差點爆發一場雙方都不希望發生的災難性戰爭。

今天也存在同樣的誤判危險,尤其是在台灣問題上。在南海,緊張局勢也在升溫,而且可能導致衝突。

英國軍情六處處長裏查德·摩爾(Richard Moore)告訴我,“我們身處非常危險和充滿對抗的世界,我們總是應該對衝突感到擔憂並設法避免。”

“特別是當你擁有了權力,但你並沒有像應該做到的那樣去了解彼此時,這就是我需要做的工作。”

他表示,軍情六處的角色就是提供情報,供評估潛在危險所需。“概念上的誤解總是危險的。有一個開放的溝通渠道、對競爭對手的意圖有深入的了解總是更好。”

這也意味著保持開放的溝通渠道是首要工作。軍情六處在反恐方麵和中國同行建立了聯係。中美兩國軍方的聯係恢複,也是一件受歡迎的事。

然而,盡管華盛頓和北京之間的外交軍事溝通最近幾個月已為矛盾降溫,從長期來看,警報仍在持續。

間諜行為的披露,一方麵會助長民眾的互不信任和憂慮,一方麵也限製了危機中的回旋餘地。彼此了解並且找到共存之道,才能避免墮入致命的衝突。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0)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特朗普9月一行程曝光,堪稱史無前例
川普大讚愛妻"1句話"點醒他,讓他看清普丁真麵目
比起三個美國籍孩子,宗家100多億境外資產更值得關注
紐約時報:“中國衝擊2.0”比上一次嚴重得多
德州暴洪"神秘營"27女童遭衝走亡!恐怖事發全程曝光

24小時討論排行

大連工大,你應該保護受害女生,而不是開除
紐約時報:中國第二季度經濟保持穩健增長
特朗普承諾軍援,象征烏克蘭戰事的重要突破
川普承諾驅逐“最壞中的最壞”?數據揭“71%無罪”
川普穩賺不賠的戰爭生意 拜登就想不出這樣的辦法
歐巴馬籲民主黨"硬起來",勿因川普重返白宮而沉默
全球首例,深圳機器人搭地鐵為商家送貨
將華裔妻子分屍 邪惡丈夫在獄中離奇死亡 案情回顧
關稅沒引起物價上漲?白宮愛國說法遭打臉 3大原因曝
烏克蘭喜收愛國者飛彈,俄議員酸"川普威脅"沒人怕
白宮“重大宣布”終於曝光:特朗普政策“務實”一麵
美最高法院推翻禁令,讓特朗普解散教育部
“同誌”的年頭要回歸了?“共產”還遠嗎?
中國父子德國風景區湖中溺亡 失蹤一周後找到遺體
美眾議員:習近平在川普任內不會侵台 著眼50年…
袁紅冰爆中國機要官員帶文件叛逃 曝2套俄垮台後方案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BBC:西方如何跟上中國間諜行為的增長腳步

BBC中文 2024-05-16 01:46:27



多年以來,西方間諜機構一直在談論將關注焦點轉向中國的必要性。本周,英國政府通訊總部(GCHQ)負責人將此描述為“劃時代的挑戰”。

這發生在西方國家以中國間諜及黑客罪名實施一係列逮捕之際。在三人被指控協助香港情報機關後,中國駐英大使本周一遭到英國外交部傳喚。

中國和西方世界的權力及影響力之爭往往是隱秘的,但現在已經噴湧而出,走向公開。

西方世界,主要是美國及其盟友,想要回擊。但高級官員們現在擔心,西方國家並沒有足夠認真地考慮來自中國的挑戰,它們在情報領域已經落後。這導致西方在北京的間諜陰影下顯得非常脆弱,同時雙方都麵臨潛在的、災難性的誤判風險。

讓西方官員擔憂的是,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對於北京將塑造新的國際秩序信心堅定。“它(中國)渴望最終取代美國成為最強大的力量。”英國軍情六處處長裏查德·摩爾(Richard Moore)在一次難得的采訪中告訴我。這次采訪在他的辦公室進行,目的是製作BBC最新的專輯《隱秘之戰:中國和西方》。

盡管多年來一直在發出警告,但直到最近將注意力聚焦到中國的種種行動之前,西方情報機構一直在這一領域步履蹣跚。

2006年從英國軍情六處二號人物位置上退休的尼格爾·因克斯特(Nigel Inkster)說,中國崛起成為一個世界強國“發生在還有許多其他當務之急的時候”。

當北京在21世紀初踏上世界舞台之時,西方的政策製訂者和安全官員的頭腦被所謂的反恐戰爭,以及軍事幹預阿富汗伊拉克等事件所占據。情報部門的關注焦點也是如此。

近年來,在美國和歐洲官員們的眼中,重新活躍起來的俄羅斯、以色列在加沙的戰爭是更加緊迫的挑戰性議題。

與此同時,來自政府和商界的壓力告訴人們,應該全力以赴進入巨大的中國市場,而不是和來自中國的安全威脅對抗。

政治領袖時常要求情報官員不要點中國的名,商界也不願承認他們的商業機密遭到針對。

尼格爾·因克斯特說,“鍾擺顯然偏向了考慮經濟和商業利益的方向。”

他說,中國的工業間諜活動早在21世紀初期就已經開始,但西方公司對此保持沉默。“它們不想報告此事,因為怕會威脅到自己在中國市場的地位。”

另一重要挑戰是,中國的間諜活動和西方有所不同,他們的活動更難以被發現和正視。

一位前西方間諜說,他似乎曾經告訴一位中國同行,中國搞的是“一種錯誤”的諜戰。他的意思是,西方國家傾向於收集情報,以幫助自己了解對手。但中國間諜的優先目的並非如此。

維護共產黨的地位是中心任務。“讓政權穩固是他們的頭號目標。”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反間諜官員羅曼·羅紮夫斯基(Roman Rozhavsky)解釋說。

這就要求保持經濟增長。因此,中國間諜將獲取西方技術作為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目標。西方間諜透露,中國同行會將收集到的信息和中國國有企業分享,而西方情報機構不會與自己的國內公司分享這種信息。

“特殊待遇”

“我們的機構成立74年來,現在比以前任何時候都忙,” 澳大利亞安全情報組織(Australian Security Intelligence Organisation,ASIO)的局長邁克·伯吉斯(Mike Burgess)對我說。

“當涉及那種直接的間諜行為時,我很少點名國家,我們會對他們采取行動。”伯吉斯說,“但商業間諜就有所不同了,這就是中國獲得的特殊待遇。”

他承認西方盟國對這種威脅的理解很慢。“我認為這種情況已持續了很長時間,我們集體迷失。”

他說這話是在去年10月,我們一起在美國加州。當時"五眼聯盟"國家的最高安全官員集體參加首次公開會議。該聯盟由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以及新西蘭組成。

“五眼聯盟”的情報機構負責人2023年10月警告了中國獲取商業秘密的間諜行為。

這次史無前例的會議明顯是故意想要提高警告的音量,對象正是中國,因為他們擔心很多公司和機構還沒有聽進去。會議地點矽穀(矽穀)也是精心挑選的,因為這裏是中國盜取技術的焦點所在,其手段包括網絡間諜和招募內部人士等。

中國投入的資源無與倫比。一位西方情報官員估計中國在情報和安全工作上投入了大約60萬人,超過世界上任何其它國家。

西方安全機構很難調查每起案件。英國軍情五處透露,僅在英國,就有超過2萬人被中國間諜通過LinkedIn這樣的平台來套近乎,以建立關係。

“他們可能根本不知道,自己實際上在和來自另一個國家的間諜打交道。但最終他們發現自己傳遞的信息毀掉了所在的公司的未來。”在那次加州會議上,英國軍情五處的處長肯·麥卡雷姆 (Ken McCallum)告訴我。

肯·麥卡雷姆說,這些“宏大”計劃的背後蘊藏著國家安全動機,還和經濟上的後果相連。

中國龐大的間諜機器在國內進行監視,同時也在海外限製各種批評自己的行為。

近期有報道指中國間諜已經盯上了西方政治,英國、比利時以及德國已經逮捕了一些人,加拿大在對此進行調查。

還有報道指中國在歐洲和美國設立“海外警察局”。西方安全官員們說,在追蹤身在西方國家的異見人士時,中國情報機構的安全官員往往遠程操作,而不是動用身在當地的間諜。他們會雇用私家偵探或者通過電話進行威脅。

2023年4月,兩人因被指在紐約建立中國秘密警察站而被捕。

事實上,第一起瞄準英國政府係統、發生在21世紀初期的網絡攻擊事件,就是來自中國而不是俄羅斯,其目的就是搜集藏族和維族海外異議人士的資料。

澳大利亞對政治幹預的擔心比其它國家更甚。澳大利亞安全情報組織說,已經從2016年開始偵察類似資助候選人這樣的行為。“他們在推進自己的議程,當然他們有權這樣做。我們隻是不想讓他們搞地下操作。”邁克·伯吉斯告訴BBC。為了反製,澳洲在2018年通過了一係列法律。

2022年1月,英國安全部門發出非同尋常的警報,軍情五處(MI5)公開點名李貞駒(Christine Lee),指這名工作地在英國的律師參與了為中國政府而進行的“政治幹預活動”,向一些英國政黨捐款以推進北京的議程。李貞駒目前針對這些說法正在起訴軍情五處。2023年,英國通過了一部新的國安法案,授權調查外國的幹預及其它行為。有批評稱這已經晚了。

西方國家當然在監視中國,就像中國在監視西方一樣。但對CIA以及MI6這樣的西方機構來說,搜集中國情報特別困難。有了麵部識別以及電子追蹤等技術後,中國在國內普遍使用的監視手段讓傳統的情報收集手段,比如與特工麵對麵接頭,變得幾乎不再可能。

中國在十年前清理了龐大的美國中情局網絡。對於英國政府通訊總部(GCHQ)和美國國家安全局(National Security Agency,NSA)這樣靠通訊攔截和搜集電子情報的機構來說,找到中國的情報在技術上也很難,因為它使用的是完全不同於西方的技術。

一位西方官員承認:“我們真不知道(中國的)政治局是怎麽想的。”

這種認知鴻溝可能導致誤解,引發嚴重危機。在冷戰年代,有一些時期西方難以了解莫斯科的不安全感,其結果是差點爆發一場雙方都不希望發生的災難性戰爭。

今天也存在同樣的誤判危險,尤其是在台灣問題上。在南海,緊張局勢也在升溫,而且可能導致衝突。

英國軍情六處處長裏查德·摩爾(Richard Moore)告訴我,“我們身處非常危險和充滿對抗的世界,我們總是應該對衝突感到擔憂並設法避免。”

“特別是當你擁有了權力,但你並沒有像應該做到的那樣去了解彼此時,這就是我需要做的工作。”

他表示,軍情六處的角色就是提供情報,供評估潛在危險所需。“概念上的誤解總是危險的。有一個開放的溝通渠道、對競爭對手的意圖有深入的了解總是更好。”

這也意味著保持開放的溝通渠道是首要工作。軍情六處在反恐方麵和中國同行建立了聯係。中美兩國軍方的聯係恢複,也是一件受歡迎的事。

然而,盡管華盛頓和北京之間的外交軍事溝通最近幾個月已為矛盾降溫,從長期來看,警報仍在持續。

間諜行為的披露,一方麵會助長民眾的互不信任和憂慮,一方麵也限製了危機中的回旋餘地。彼此了解並且找到共存之道,才能避免墮入致命的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