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學生家長稱,安徽淮北某小學給家長發調查問卷,征求家長對於“為防止攀比,學校擬統一為學生購買600元一雙運動鞋”的意見。事件一出迅速引發熱議,很快便登上了熱搜。事情是否屬實?真相究竟如何?5月9日,央廣網記者赴淮北,探究“防攀比鞋”事件始末。
家長:問卷屬實,不理解調查目的
5月7日下午,安徽省淮北市一位家長在網上發布視頻稱:當天,淮北市首府實驗小學給學生家長發放了一份調查問卷,征求家長“學校擬統一為學生購買600元一雙運動鞋”的意見,視頻同步“曬出”了一份蓋有公章的調查問卷表。問卷表上有兩欄“家長意見”,分別為支持與不支持選項。同時,在不支持欄目後還附有多項不支持理由供家長選擇或填寫。
淮北市首府實驗小學(央廣網見習記者 劉暢司晨 攝)
據了解,淮北市首府實驗小學是一所隸屬於淮北市教育局管轄的公辦小學。5月9日下午,當記者趕到淮北市首府實驗小學西校區時,家長們正陸續送孩子上學。
“有這個事,我們家孩子收到問卷了,內容就跟網上的一樣。”校門口,一名三年級學生家長回憶,由於不明確這張問卷的意圖,便選擇了不支持。她表示,當時就詢問了孩子,老師是否說學校要給大家買鞋,孩子說沒有。
一名同樣收到問卷的四年級學生家長說,當天中午,孩子稱“老師說這個問卷要填,支持還是不支持,都按實際情況來。”
隨後,這名家長仔仔細細看了一遍問卷,猜測這就是個單純的調查。但因“仍有擔心”,又趕忙電話詢問了幾個相熟的其他班家長。“有個家長跟我說,他孩子班老師直接說了可以填‘不支持’。然後我也就放心選了‘不支持’。”
實際上,在記者走訪的十餘名家長中,大多數家長對該調查問卷皆表示“不清楚”或“聽說過但自己沒收到”,明確表示收到該問卷的家長占少數。不過對於600元這一價格,多數家長則表示難以接受。他們認為,小學生長得快,一雙鞋可能過半年就穿不上了,600元錢買鞋有點浪費。
校方:接教育局任務
抽取4個班級開展調查
問卷調查為哪般?600元定價又從何來?帶著諸多疑惑,記者對校方負責人進行了專訪。
淮北市首府實驗小學校長楊麗告訴記者,學校僅是問卷調查,用於信息收集反饋,學校本身並未有過統一購買運動鞋的打算。
楊麗向記者詳細梳理“問卷始末”。她表示,5月7日上午,學校接到來自淮北市教育局相關科室的一個任務通知,稱出於對孩子健康成長考慮,想做一個關於校園健康鞋的問卷調查,首府實驗小學正是他們選中的“樣本學校”之一。楊麗說,當時,教育局相關工作人員明確表示,此次問卷調查就是希望收集實際數據,用於相關工作反饋。
隨後,該校在全校六個年級65個班級中,抽取了三、四兩個年級中的4個班級開展問卷調查,並於當天上午向這200餘名學生發放了調查問卷。
“問卷上的內容是教育局相關科室發來的,我們進行了打印和發放。”楊麗表示,組織發放前,校領導曾向抽取的4個班級班主任介紹了此次調查背景,並要求班主任在發放問卷前要做好說明解釋。
不過她也坦言,學校工作確實存在不仔細的情況。楊麗稱,自己最初看到問卷上的600元也有點吃驚,但想著本就是做一個問卷調查,就沒繼續深究。此外,學校對老師是否當場向學生準確解釋了此次調查問卷的背景,沒有進行監督;同時,沒有充分考慮較低年級孩子是否有能力理解,並向家長完整轉達校方的調查目的。
“如果那天讓每位老師都能直接和家長對接,溝通清楚調查背景就好了。”楊麗表示,學校目前已收回所有問卷,並及時向家長做好解釋工作。
教育局:
定價600元是我們的工作失誤
經過調查,記者得知,楊麗口中的“教育局相關科室”正是淮北市教育局裝備科,該科室負責人尉成超接受了記者的采訪。
尉成超介紹,淮北市教育局裝備科是反饋“為消除學生攀比心理,建議學校為學生配備統一款式的校園健康運動鞋”這一調研主題的科室。此次問卷調查是科室為了收集數據,做好相關反饋工作,在個別學校、個別班級小範圍地組織開展,並沒有要求學校統一購買運動鞋的想法。但在具體工作推進執行中,確實出現了較大差錯。
“問卷中600元的價格是我們的工作失誤。”尉成超解釋道,上述調研材料中,出現過類似“現階段中學生群體存在攀比穿著的現象,經調研,發現其鞋類均價比較高,在600元左右”的表述,但裝備科工作人員誤解了相關內容,將600元當作“定價”直接“搬至”調查問卷中,並錯將調查對象定為小學生群體,下發至部分學校。
“對於此次事件,我們深感抱歉,因為工作中的諸多錯誤,導致當前呈現的結果和我們的調查初衷產生了重大偏差。”采訪中,尉成超屢次表達自責和歉意。他表示,目前,這項摸排調查工作已經全部終止。
“減少乃至消除學生的攀比心理,相關工作的初衷本身是正向的。但由於我們相關工作人員對於調查材料理解能力不夠,工作推進方法不合適,工作過程不夠細致,加之把關審核不嚴,最終導致此次事件。”淮北市教育局信息中心主任莊偉俊告訴記者,接下來,淮北市教育局還將對相關責任人進行嚴肅追責。
專家:防攀比,正確引導是關鍵
此次引發廣泛討論的問題,除“600元防攀比鞋”,還有“學生攀比心理”。記者通過走訪及查閱資料了解到,校園攀比的現象在全國範圍內都曾有出現,攀比的內容也不局限於鞋子。那麽,該如何避免青少年出現攀比心理?教育部門和家長該怎麽做,才能有效地防止攀比行為?記者就此采訪了兩位專家學者。
在安徽大學社會與政治學院副教授王雲飛看來,攀比心理來源於人性本身,青少年成長過程中出現這種問題在所難免。存在一般的攀比心理很正常,也不會有太大影響,但要謹防更高一級的無限度的攀比心理出現,若嚴重的話甚至會引發一係列道德問題。
“出現攀比心理很正常,所以很難完全消除,隻能盡可能地減少。”王雲飛說,“這就需要從外在規定及引導自身反思兩個方麵去解決。”
王雲飛認為,學校和教育部門製定一些強製性質的規定,可以一定程度上緩解攀比氛圍的產生。此外,應該通過正能量的教育去促使青少年進行反思,從而達到某種層次的自律,也能減少攀比心的形成,“當然,這也不單單是學校或家庭教育就可以解決的。整個社會還要倡導美好的價值觀,營造積極向上的環境,新聞媒體、社會組織等也要加強宣傳引導。”
“孩子是腳,教育是鞋。”全國十佳社會心理工作者、合肥市青少年心理研究會會長林林表示,她讚同部分學校要求統一著裝的行為,但切莫盲目的講究一致,這樣不符合青少年心理發展的需要,“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應有著自己獨特的想法。”
“我在接觸了很多孩子後發現,他們之間的比較會出現在方方麵麵。所以,我們不可能用某種方式去杜絕孩子們的攀比,更重要的是因材施教,給予他們更多的心理滿足,為他們選擇最適合的教育方式和路徑。”林林指出,無論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中,需要用心去磨合教育的“鞋子”和孩子的“腳”,而不是整齊劃一,一蹴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