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甲兒童醫院,住院隻能女性陪護?醫院回應
丁香園
2024-05-08 09:13:56
「排了 4
天排到了住院,可就因為沒有『女家長』陪護,孩子就被兒童醫院拒之門外?」
近日,有媒體報道了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隻允許女性家長住院陪護,引發廣泛熱議。[1]
圖源:微博
患者家屬表示,由於家裏找不出能陪床的女性家屬,無法辦理入院,隻能由孩子父親每天接送前往醫院輸液。對此,醫院相關工作人員卻表示:這是北京兒童醫院建院以來的規定。
隻允許女性家屬陪護,合理嗎?
在該院感染內科的一份《陪住家長須知》中,可以找到這份家長陪護的詳細規定,其中提到:「為了防止院內交叉感染,陪住床旁隻允許一位女家長陪住,從開始直至患兒出院均由一位女家長陪住,期間不能更換其他家長。」
有患者在社交平台分享醫院相關規定
對此,很多家長表示,在兒童醫院或綜合醫院的兒科就診時確實會遇到類似的情況。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兒科的一份就醫指南(疫情期間)中,也能看到類似的規定。
評論區截圖
圖源: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微信公眾號
北京兒童醫院在回應中表示,此舉是出於方便的考慮。「兒童病房住院不分性別,女家長陪護更方便一些。如果家裏實在沒有女性家長,可以請女性護工陪護。」[1]
醫院的回複立刻引來廣泛熱議。一方麵,有患者家屬提出質疑,限製陪護人員的要求給診療中增加了很多無形的負擔。「家裏老人年紀大,孩子年齡太小請護工又不放心,隻有父親適合陪同,醫院卻說不能辦理住院。」
但另一方麵,也有很多人表示理解。
由於上述提及醫院經常出現病房爆滿、加床、甚至加床在走廊的情況。在相對開放的空間裏,病床和陪護人員的密度更加集中。對於患兒和家屬來說,這種限製可以在保護患者和家屬的隱私上提供「方便」。
「兒童醫院一個 20 平方米的病房住 9 個孩子,陪護大人都是一個挨著一個睡覺,如果有男陪護確實沒辦法睡覺。」
評論區留言截圖
其次,統一陪護人員可能也會「方便」醫院收治更多的患者。「北京兒童醫院作為兒科的頂級醫院,在院區麵積有限的情況下,病房要求單一性別家長陪護可以提高病床密度,收治更多患兒,是有一定合理性的。」
評論區留言截圖
醫生:誰更合適誰來陪護
曾在西北地區某三甲醫院新生兒科工作過的醫生林陽表示,她所在的醫院從來沒有限製陪護人員的規定。「因為臨床中麵臨的情況太多了,很難通過一個具體的規定去決定到底誰更適合進行陪護。」
在日常的工作中,林陽會綜合患者的需求和家屬的情況提供陪護上的建議,例如父母是否有照看經驗、孩子在情感上更依賴誰、住院期間是否會有特殊護理需求等等。
「像新生兒科的孩子有時候還需要母親哺乳,我們會建議母親留下陪護或者父母輪流照看。兒科裏有一些肥胖的孩子,陪護的過程中可能還要涉及轉運搬床,有體力方麵的要求,一般可能就是父親選擇留下。」林陽說道。
上海市某三甲醫院的兒科醫生衛勇則認為,醫院可以對陪護人員提出要求,但這種要求應該從患者康複的角度出發。「我們醫院的規定是白天不限陪同,但晚上隻能有
1 名家長陪床,以便患者更好地休息。」
在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兒外科一項針對院內住院患兒的調查中顯示 [2],有 81%
的陪護認同應該加強對陪護的管理,如控製陪護人數,限製探視時間等。人員過多會影響病房管理質量和患者休息,陪護間相互的心理行為影響,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左右影響管理效果。
某兒童醫院入院宣教單
但上述調查同時指出,相關政策不應該是一刀切:對危重病兒、特殊檢查患兒等情況不能一概而論。在個別危重症情況中,雙方都比較緊張,放寬陪護限製可以讓家庭成員間互相獲得心理安慰和支持。
「其實,醫生們更看重的其實是誰更適合做陪護,」林陽說道,「性別和年齡的考慮並沒有那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