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手機摔碎屏幕去維修,我還一直以為我買的是華為手機。”41歲的徐女士稱,自己作為普通消費者,難以分清“華為P50”和“鼎橋P50”的區別,自己被手機售賣店人員誤導了。
感覺異常:
4800元新買好手機,咋沒老公多年前買的3000元手機流暢?
徐女士告訴華商報大風新聞記者,2023年2月,她前往陝西榆林靖邊西新街華為授權店購買手機,“當時銷售問我想要個什麽價位的手機,我回答5000元左右的,好一點的。”
許女士稱,“起初在展台看上了一款,但銷售說那款是4G手機,便向我推薦另一款5G手機,說是新款P50。手機是4800元,隨後又配了200元的手機殼,和200元一年三次的貼膜服務。一共支付了5200元。”
徐女士在陝西榆林靖邊西新街華為授權店購買的手機 受訪者供圖
之後的日常使用中,徐女士稱發現很奇怪,自己近5000元買的新款手機,怎麽沒有老公多年前花3000多元買的華為nave9流暢?雖然沒搞明白原因,但她也沒深究。
意外發現:
“維修人員說我買的是鼎橋P50,我哪分得清華為和鼎橋有什麽區別?”
不久前,徐女士在使用中不小心把手機屏幕摔碎了,去街邊維修點換屏幕,才被告知自己購買的根本不是華為P50。
“我找師傅換一塊華為P50手機的屏幕,可維修店的工作人員給我說,我買的不是華為P50,而是鼎橋P50。還給我講了兩者的區別。大意為鼎橋是華為智選,是華為和其他廠家合作的手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華為手機。”徐女士說,“可我就是一個普通消費者,我哪分得清華為和華為智選、鼎橋有什麽區別?”
華商報大風新聞記者從購物網站看到,華為P50和鼎橋P50外觀上幾乎一樣,但華為P50背部印有華為logo,而鼎橋P50則沒有華為logo。
華為P50手機 圖源購物網站
“我是在華為授權店裏買的東西,要買的是華為手機,但銷售員有意誤導我,讓我將鼎橋P50當作是華為P50購買,屬於消費欺詐。”徐女士說。
商家解釋:
要求銷售明確告知是華為智選手機
5月8日,華商報大風新聞記者聯係涉事店鋪相關負責人,對方稱事情過去了一年已無法取證。
“但我們對銷售人員培訓時,會要求在介紹鼎橋手機時要明確告知消費者這是華為智選手機,是華為和其他公司合作的手機。”該負責人解釋,不會隱瞞華為和華為智選的區別,尊重消費者的知情權。
“前不久,也有其他消費者來說買的不是華為手機。我們調取監控發現,銷售在介紹時已經明確告知對方所購手機是華為智選。”據解說,當初的開票信息也寫的是華為智選手機,而非華為手機。
據該負責人稱,他賣了很多年鼎橋手機,從未有欺騙消費者的行為,會詳細介紹華為手機和華為智選手機的區別。“徐女士之前來找過我們,已經給她解決了,贈送了她一個價值199元的藍牙耳機。”該負責人說,“她也接受了。”
但記者從徐女士處了解,她之所以接受了商家贈送耳機的方案,是不知道自己這事該如何維權,是無奈選擇。
華為熱線:
鼎橋手機采用華為美學設計和質檢
華商報大風新聞記者聯係華為消費者服務熱線,客服人員告知,鼎橋手機確實不是華為手機,鼎橋手機屬於華為智選手機。
客服稱,鼎橋手機采用了華為手機的美學設計和產品質量檢測,由其他品牌生成。但對於鼎橋手機是否享受華為手機的售後服務,該客服人員解釋,鼎橋手機是撥打鼎橋的服務熱線。
對於如何避免消費者走進華為銷售門店,本想購買華為手機卻買成華為智選手機的問題,售後人員稱,可查看手機背部或包裝盒上是否印有華為logo。並特別解釋說,門店提供的紙質或塑料手提袋上是否印有華為logo不做參考。
律師說法:
是否消費欺詐,在於是否有意混淆“華為”和“華為智選”的區別
陝西恒達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知名公益律師趙良善認為:絕大多數消費者並不洞悉“華為智選”與“華為”的區別,在現實中如果店家以華為之名行營銷之實,刻意混淆視聽,在售賣手機時未明確告知消費者華為智能與華為的區別,則屬於故意隱瞞事實真相,導致消費者作出錯誤判斷,購買了華為智選類的手機,店家則涉嫌消費欺詐。
趙良善表示,店家構成消費欺詐與否,明確告知消費者華為智選與華為的區別是關鍵。與消費者產生紛爭時,店家一般會辯解出售時已告知消費者,或者發票裏有標注。其實,當初是否告知消費者的舉證責任在於店家,店家可提供當初告知的錄音、錄像、甚至監控等證據,或者提供當初告知時消費者簽字確認的書證加以證實。即使發票標有華為智選,但是發票這份證據仍無法證明店家明確告知消費者華為智選的真實涵義,以及華為智選與華為的區別。在店家不能做到上述舉證義務時,則需承擔消費欺詐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