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阿勒泰》央視開播,於適讓人眼前一亮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入圍戛納國際電視劇節,開播消息上了新聞聯播。

由馬伊琍、於適主演的8集短劇《我的阿勒泰》,真有名頭兒,有排麵兒。

而且,也有品質。

《我的阿勒泰》的原著是李娟創作的散文集。

她用充滿生活韻味,細膩又不乏諧趣的語言,描述記錄了自己在阿勒泰地區的過往點滴。

隻是,將散文改編成劇,難度可想而知。

執導首部電影便入圍金雞獎的滕叢叢,根據原著核心精髓,將李文秀(周依然飾)和張鳳俠(馬伊琍飾)的母女關係,設定成為劇集的故事主線。她的文學夢,以及跟巴太(於適飾)的相處,則是重要輔線。

從場景到人物,都高度還原了李娟筆下的那份明淨純粹、清新質樸。

先是阿勒泰的自然風光,被4K高清記錄呈現。

碧綠的草野、連綿的樹叢,悠然的遠山、沉靜的水泊,蒼茫卻又生機盎然的戈壁,靜謐深沉有若畫卷的白楊林,以及藍天白雲、落日繁星……每一幀都是壁紙級的美景。

人物,也以“原生HDR”模式出現。

比如,馬伊琍飾演的張鳳俠,紮著兩條麻花辮,皮膚粗糙發黃,帶著西北風沙痕跡,滿身都是生活的磨礪感。

這樣的她,“土”得前所未見。

《封神》中意氣風發、縱馬彎弓的少年郎,在超高清鏡頭、自然光影之下,精致感雖然有所降低,但卻多出幾分與大西北更加契合的粗獷豪放。簡簡單單一個踏著衰草走來的鏡頭,荷爾蒙便氤氳彌漫溢滿屏幕。

配角龍套們,更是“土生土長”。

造型足夠真實,人設也接地氣。

懷揣著文學夢的李文秀,外形不出眾,人設也不“高光”,而是更傾向於“笨蛋小美女”。做事有點毛手毛腳,還有著一份輕易就信人的天真。

但生活,很快就給她上了一課。

那個會在她打嗝時給她水,敞開心懷談夢想的同事,前一刻還是她心裏仗義執言的好人,後一刻便昧下了大半遣散費。

回家後自告奮勇幫母親去要賬,但不是認錯了人,就是叫了別人的綽號,在“丟人現眼方麵錦上添花”,不得不花樣道歉。可接連犯錯惹禍後,又陰差陽錯討債成功,要回了一匹抵賬的駱駝。

總覺得導演在李文秀這個角色的身上,格外賦予了幾分卡通感,有意放大了她的“笨”和憨。尤其是問路時指示牌被擋繞了冤枉路、被羊群嚇到踩進馬糞堆、讓天降的馬頭嚇得尖叫狂奔等情節,更有種在看四格漫畫或小條漫的感覺。

這個人物,或許設定不夠討喜,但很鮮活。

而在原著中“特壞”的巴太,在劇中雖被調整改變成了重義守諾的沉穩少年,但也保留了幾分原有的調皮。比如在李文秀踩著樹身過河,努力保持著平衡的關鍵當口兒,故意大喝一聲,嚇得她掉進河裏。

巴太原本是有合約在身,被重點培養的馴馬師。因為哥哥的突然去世,不得不隨著父親暫時返回阿勒泰的家。

由此,跟李文秀有了交集。

他在劇中的每次出場,幾乎都讓人眼前一亮。

首次出鏡,正騎在馬上的巴太身姿挺拔、動作嫻熟;被父親要求必須終止合約返家,眼神中有隱忍有體諒也有倔強。

撫摸著踏雪的脊背和鬃毛時的巴太;

斜倚在白楊樹上,看著李文秀由遠而近的巴太;

拒絕按當地習俗跟寡嫂結婚時的巴太;

蹲在草叢中的巴太;人群中沉寂不語的巴太;找到張鳳俠打聽哥哥遺言真假時的巴太;以及縱馬彎弓,重現“封神質子”風采的巴太。

劇中的他,有種導演將其與阿勒泰合二為一去呈現,由此獨得鏡頭偏愛的感覺。

不過相較來說,目前出場的主要人物中,從設定到塑造都更出彩的,還屬張鳳俠。

某種程度上,張鳳俠有點像豪放粗獷版玲子。

出場時,被幾名當地婦女圍坐在中間的張鳳俠,正在教她們說粗口;轉過身,她又展現了自己的“創造”能力。石頭壘成方框,再放幾隻雞在後麵,就成了正在播放中的“教你養雞”農業節目。

相思鳥牌香煙是小鳥煙,其它的則按包裝顏色,簡單粗暴稱之以藍的煙、紅的煙,手雷狀的瓶裝酒是“砰砰”,聚酯纖維則是“塑料的”。

李文秀說想買倉鼠,她反駁說“你還嫌咱家耗子不夠多”;女兒看中了籠子裏的袖珍兔,她則表示“養一年都不夠炒一盤菜的”。

還會在以為巴太聽不懂普通話時,吐槽他四肢發達,頭腦簡單。

但張鳳俠最讓人喜歡的,還是她的通透。

不去抱怨已經犯下的錯,而是積極彌補;告訴女兒不必非要“有用”,就像戈壁灘上的草和樹,自然生長就好;叮囑她尊重當地民眾跟世界相處的方式,不要想著“居高臨下地去改變他們”。

可是,隻要天不塌就耽誤不了睡覺,人前時刻都給人豪爽快樂感覺的張鳳俠,在夜色中回眸望過來時,身上原來也有沉重的底色。

她不是生來堅強,隻是在人生的道路上,學會了前進的方式。

這樣既有“純氧”風的草原美景,又有生活味道濃鬱的人物,敘事畫風既寫實又詩意的《我的阿勒泰》就像是一道清流,用最質樸而單純的方式,告訴我們應該怎樣“去愛,去生活”,甚至是“去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