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折磨觀眾了,滿屏一星隻是因為她?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今年五一檔,片子都開了分。
這部電影開分6.5,截稿前降至6.3。

從主創陣容來看,這片下了不少功夫——
有老戲骨“謙大爺”坐鎮,「頂流女王」楊冪加持,再配上實力派“叔菜天圈”餘皚磊、田雨等人,新晉小生李九霄,老中青三代齊活了。

上映前,預售票房已超千萬,看起來有潛力成為市場上的一匹黑馬。
但正式上映後前景並不樂觀。
五一首映排片占比僅為8%(現已降至3.6%),票房上映五天僅有5100多萬(截止到出稿前)且觀眾反饋逐漸走低。
豆瓣陣地更是大麵積差評紛至遝來,那麽這片到底怎樣?

「沒有一頓火鍋解決不了的事」

Nothing Can't Be Undone by a HotPot
2024.05.01

雌雄大盜四人組


《沒有一頓火鍋解決不了的事》(以下簡稱《火鍋》)是一部傳統的“劇本殺式電影”。
一群看似滑稽的人,實則“各懷鬼胎施暗算”。
幺雞(楊冪飾)、七萬(李九霄飾)和發財(餘皚磊飾)三人,通過九餅(於謙飾)發的一社區群組消息——
“拆拆官,家財萬貫;藏藏戲,有口難言。”
相約在戲院見麵。

表麵上,是網友麵基麻將局,實際上,四人決定計劃執行一場盜竊行動。
目標直指「拿錢不辦事」的拆遷辦付主任(田雨飾)。
計劃前往其住所,神不知鬼不覺地取走他藏在箱子裏的不義之財。

“不了橫生驚人筆,螳螂捕蟬黃雀藏。”
當他們打開第二個箱子時,卻發現裏麵裝的不是錢。
而是——
四肢僵硬,一動不動,穿著性感紅色秋衣的付主任!
這個意外發現迅速將原本的計劃推向更加危險的境地……

下文涉及劇透

?

優&缺點


總體而言,片子能看,前半程有點意思,但剪輯和節奏實在拖遝。
到後半程,甚至給人一種“怎麽還演不完”的感覺,如坐針氈。
單說最後搶救反派和川劇交叉剪輯的戲,來回切了五六七八回,這人還沒救活。
怎麽?剪輯的片酬是按片長來的麽?
就故事而言,本身不夠精彩。
電影采用了典型的三幕結構來展開其劇本殺式的故事。
第一幕——
“麻將四張標名號,現金一箱待分贓。”
主要圍繞計劃、實施盜竊和分贓展開,開場30分鍾,懸疑元素處理得相當不錯,很好的勾起了觀眾對於盜竊事件之中以及之後劇情走向的興趣。

但隨著第二幕——
“一頓火鍋剛開宴,好戲連台驚四方。”
付主任屍體的出現及綁架。

以及第三幕——
“步步殺機拚狠辣,層層迷霧鬥猖狂。”
發財身份的揭示。
以《揚名立萬》為例,電影利用導演、編劇和凶手角色的多重視角,將一個凶殺案解構成類似黑澤明《羅生門》的多維度敘述。
例如,張本煜扮演的齊樂山。
他的角色從最初的顧問逐漸通過故事的推進,轉變為了殺手、馬夫、家暴受害者等多重身份,為觀眾提供了豐富的視角和故事層次。

這也是為什麽它能在上映後,觀眾從“夜鶯的身份”到“角色最終命運”鋪天蓋地討論和剖析的原因。
換句話說。
故事的力量遠勝過華麗的表現形式劇本殺
相比之下,《火鍋》在主要角色身份揭示之後,劇情變得相對平淡。
比如,幺雞。
在傳統劇情思維下,作為唯一女性,她要麽是情婦,要麽是女兒,而從付主任對她的態度來看,她更可能是前者。
事實誠然如此,這就使得她的角色走向顯得有些單一。

至於七萬,考慮到他的年輕,很容易被猜測為兒子,這都符合大眾對身份的傳統預期。

因此。
《火鍋》雖然采用了劇本殺的形式,但在故事深度和創新上隻能算是中規中矩。
至於本片營造的懸疑感如何?
作為“劇本殺式故事”+“密室空間”設定,《火鍋》並沒有依靠台詞推動劇情,而是以人物狀態和視覺剪輯來推進故事。
比如,幺雞的顯眼紅發造型和激烈的團體打鬥場景。
這些元素結合戲服、臉譜和音樂的鼓點,試圖增強電影的戲劇性。
但與同類型電影《這個男人來自地球》、《十二怒漢》等影片相比,《火鍋》明顯在節奏掌控和邏輯推動上顯得不夠成熟,甚至有些片段還極其冗長。
比如,眾人在解救付主任的時候,丁晟導演使用了鏡頭來回切換(平行交叉蒙太奇),來突出緊張的氛圍。

戲台上的關公正唱的滿堂彩,後台則是爭分奪秒的拯救時刻,暗示關公的歌聲不隻是戲劇表演,也象征著對場內外事件的「審判與監督」。
這樣的設計無疑可以增加情節的層次感,同時也會加深觀眾對影片情節發展的期待。

但。
這個片段也太長了吧,長的足以把前後故事割裂開來,觀眾瞬間出戲。(看這段的時候都有種憋尿的無助感)
在主題表達上,《火鍋》立意模糊且強行升華。
折騰了一通後,四人決定把錢還回去,以此來表現人性的善意(也許為了過審,而選用非常傳統的中國式結局),真是簡單粗暴,強行投喂一出教育課,觀眾看了個寂寞。
尤其是結局嚐試用“沒有什麽事是一頓火鍋解決不了的,如果有,就兩頓”,這一老掉牙的梗來提升情感,食之無味。

在喜劇效果方麵,盡管電影試圖通過角色的誇張表演來製造幽默。
但缺少了黑色幽默所需的深層共鳴。
黑色幽默要想成功,電影需要觸及到觀眾共鳴的深層主題。
“大家千萬不要把鬧劇和喜劇混為一談。胳肢人會一瞬間讓人發笑,但真正的幽默,是一個邏輯性的事兒,就是想起來就能樂,好笑的不是一個反應,好笑的是一件事。”(尹正語)
而《火鍋》以“一頓火鍋”作為解決問題的方式,雖然點題,但沒點透,實屬過於蒼白兒戲了。
所以,一頓火鍋後,留給觀眾的印象——
隻有表麵的喧鬧和混亂,而不是深刻的反思或笑料。
說到角色,《火鍋》中的人物塑造有顛覆性和可看性,卻不深入。
在傳統電影中,劇情往往集中在主要角色的複雜塑造上。
相對而言,劇本殺類型的電影則注重在每個角色上都投入相同的精力。
因此。
在創作劇本殺電影時,劇本的編寫會采取類似的方法,試圖為每一個角色創建一個完整的故事線。
通過展現他們的表象、經曆、心理和世界觀,由外而內,如同剝洋蔥般層層揭示角色的複雜性和真實性。
比如。
在電影《揚名立萬》中,鄭千裏(喻恩泰飾)初看是一位備受敬重的導演(表象)。

可隨著故事的深入,通過他與關靜年(楊皓宇飾)的往事揭示,觀眾得知鄭千裏曾是一名不受尊重的小場記,曾經被行業辱罵,甚至遭到關靜年的打擊(經曆)。

鄭千裏的內心痛苦主要源於他對電影藝術的執著追求,卻頻頻被批評拍攝低質量電影(心理)。
他拍電影的初衷是賺錢維持團隊生計,卻與他追求的藝術標準相違背。

當「夜鶯事件」發生時,鄭千裏決定放棄商業利益,拍攝一部能體現正義的作品,這是他向自己真實想法的一次靠攏(世界觀)。
從這個角度來看,電影或劇本殺遊戲中,每個角色都圍繞這四個維度構建,讓觀眾或玩家能更全麵地理解、沉浸並感受角色。
但《火鍋》隻停留在前兩個,前兩幕所有人都在偽裝,即表象,直到第三幕身份自曝後,觀眾得知了每個人物和付主任的關係(之前經曆)。
角色關係戛然而止。

至於角色本身相對單薄,有沒有辦法挽救?
答案肯定是有的,不過,這就得考驗演員的演技了。
而說到這演技......
“麻將四方爭輸贏,誰高誰低見真章”。
這《火鍋》裏最被人詬病演技的,也就屬楊冪了。
楊冪自劇圈轉戰大銀幕,的確不斷嚐試創新,涉足多種不同的影視類型和角色。
從早期文藝片《寶貝兒》中飾演身體殘障的江萌、科幻動作《逆時營救》飾演單親黑化媽媽夏天、懸疑犯罪《我是證人》中扮演新手女警路小星......
到近些年在《繡春刀2》中的畫師北齋以及《刺殺小說家》中被遺棄的屠靈角色,甚至是現在差評如潮的《哈爾濱一九四四》......

可以看出,她本人是非常渴望探索廣泛的演技挑戰,以及接受不同題材的決心,在業內也算是走出了一條多元化的路線。
但市場和觀眾對她的轉型和演技的反饋卻是褒貶不一
“楊冪轉型,型沒轉成,全是吐槽。”
“姐本可以體麵的老去,這一轉型風評吧唧飛了。”
“請勿噴,有本事你來演。”
演技基本可以用這幾個詞來形容
“抿嘴式台詞”、“鑽井式演技”、“有氣無力的美感”、“用力過猛的誇張感”、“整合型演技”......
就拿《火鍋》來說,有幾段戲她的處理並不盡如人意。
比如,她再次遇到原以為已死的付主任時的表現,反應明顯過於平淡,不像是局內人,更像是旁觀者。
試想一位普通女性,在現實中殺完人,當她再次見到此人,內心怎麽可能毫無波瀾?
即便當場沒反應過來,下意識的動作也會出賣自己,可楊冪的表現顯然情感表達不夠深入。

楊冪的聲音本身就太夾子音,很容易讓觀眾出戲出戲,也太洗腦(我永遠會記得冪姐對我說,“你沒事兒吧?”)。
而她的台詞功力更讓人不敢恭維,這點在前不久國語版《功夫熊貓4》裏,很多人深有體會。
說回《火鍋》,本片也有亮點——
細節處理紮實,川味元素融入巴適得很。
影片一開場,就通過一場麻將局揭示角色關係和故事背景。
麻將桌設置於川劇戲台之下,形成一種文化碰撞和生活方式的變遷。
曾經是欣賞戲劇的場所,現在卻依靠麻將遊戲的顧客來維持生計。
麻將桌上,四人的對白充滿機智,猶如麻將牌局中的策略互動。

“筒、條、萬、字”既是他們在故事中的名字,也是角色定位。
九餅(筒)象征著穩定性與控製力,在混亂中保持著冷靜與中立,是故事發展中不可或缺的支點。
幺雞則代表了連接與串聯,從一位技術人員轉變為關鍵的策動者——
最早將付主任藏進拉杆箱裏的人正是她,通過她的前後變化,故事中的關係網和情節得以推進。
發財代表了財富和吉祥,但在片中,發財的出場卻帶來了故事中的貪欲,激發了其他人物的欲望。
但最終,他主張歸還錢款,象征著對自身行為的反思與贖罪。
七萬象征著無限的可能性和複雜性,看似旁觀,實則關鍵,擁有多重身份和廣泛的視角,影響著故事的走向。
其次,川劇唱罷“戲中戲”,風格突出。
《火鍋》開場便展示了三幅顯著的川劇角色畫像:
鼓上蚤時遷、包公和關羽,代表白、黑、紅三色。
三個角色(全部由黃小蕾飾),三次戲眼,三部川劇曲目:
《時遷偷雞》暗示了欺騙和小偷的行徑;
《鍘美案》展示了正義和審判;
《戰長沙》則傳達了堅定的信仰和決斷。
電影的三個核心轉折——貪念、衝突、覺醒——通過這些戲曲角色的出現和行動得以推進。

時遷的第一次出現警示道具損壞(雞頭掉了),暗示了計劃的失敗;
包公的第二次出現,掀開了衣服卻發現是個假人道具,揭示了真偽難辨的困境;(台詞“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
關公的第三次出現則象征了最終的明悟和解脫,他的目光掃過場中人後迅速失控,菜刀意外脫手,印證了“一念之間、黑暗光明”的瞬間轉變。
其實,早在影片開篇的川劇變臉,通過最後麵具換臉失敗,導演已經告訴觀眾,這不過是場荒誕不經的戲中戲罷了。

?

?

劇本殺式電影

說起“劇本殺電影”,國外有《如月疑雲》、《利刃出鞘》係列、《東方快車謀殺案》等,國內有《不速來客》、《風聲》、《揚名立萬》、《滿江紅》等。
近幾年很流行,原因很簡單,觀眾帶入感和沉浸感拉滿。
電影融入了傳統“劇本殺”遊戲的元素(“劇本殺”並非貶義詞):
封閉空間——
鎖定主人公和觀眾於一定物理環境內,通過精心設計的人物和情節,創造出劇烈的情感對抗,從而爆發出強烈的戲劇張力。
心理上,封閉空間能引發密閉恐懼症等多種心理和生理不適,增強劇中人物在解密過程中的心理壓力和緊張感。
群像戲——
所有角色均有複雜背景和動機,增加敘事深度;

玩家/觀眾通過線索——
台詞和細節推動故事進展,解開謎題等......

比如。
《風聲》發生在一個被日軍占領的封閉別墅內。
劇情圍繞一名潛伏在國民黨內部的共產黨地下黨員“老鬼”的身份展開。
《不速來客》發生在一座與犯罪直接相關的屋內。
從一場巨額財產的爭奪起始,逐漸深入揭露涉及兒童交易的社會陰暗麵。

《火鍋》也是如此。
四名陌生人在劇院後台的庫房中分贓時,意外卷入一起謀殺案。
後來又引發了一係列連鎖反應,最終,他們的秘密身份和謎團的真相逐一揭開。
而“劇本殺電影”一般為三幕四段結構,分為:
第一幕(起):火鍋四人組決定盜竊——
建立故事背景和主要衝突,引入主要謎題。
第二幕上(承):突發事件,箱子裏的付主任——
角色對初步線索進行探索,發展故事。
第二幕下(轉):三人身份揭秘——
揭示更深層次的線索或真相,通常包含關鍵轉折/反轉。(可《火鍋》沒有)

第三幕(合):四人決定把錢和人還回去——
解決謎題,揭示最終真相,完成故事。
當然作為”劇本殺電影”,最重要的還是「價值輸出」。
兩難抉擇,在故事的關鍵節點,角色麵臨道德或情感的重大抉擇——
付主任被珠子卡住了,危在旦夕,要不要救?錢要不要還?
引出電影價值觀表達,通過角色決策和故事結果,電影傳達特定的社會或人文價值觀——
把錢還回去,我們還是良好公民,人性本善。

至此,你會發現。
“劇本殺電影”並不比傳統懸疑電影好拍。
舉個反麵教材。
號稱“山寨低低低低配版《揚名立萬》”——
《戲殺》劇情混亂、破案滑稽,三觀震碎。

片中,人物出場多且雜不說,滿天飛偵探(賈冰飾)的解案方式也令人費解,他在沒有明確線索的情況下隨意指認凶手。
破案還能這麽玩?人人都成福爾摩斯了。
直到最後20分鍾,依靠凶手自曝結束,三流劇本殺都不敢這麽寫。

三觀也有問題。
所有的女性角色,不是男性的玩物,就是表現出極端自私和愚蠢的行為,獨立人格完全被抹殺,純純導演自我意淫的惡臭趣味。
說回《火鍋》,作為“劇本殺電影”,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