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電工師傅,是怎麽將修電過程拍成懸疑探案片的?不少網友帶著這樣的疑問,點進了王建省的賬號,卻發現這位王師傅確實是有些“真材實料”。
他的視頻記錄了日常修電畫麵,但通過其硬核的技術、“懸疑式”的拍攝手法,再配上清晰的解說,足以讓人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這種鮮明風格迅速在網絡走紅,王建省賬號粉絲量也成倍增長,如今他總粉絲為1000多萬。
有人將其稱為電工界的“福爾摩斯”,王建省覺得是一種別樣的褒獎,但對於他而言,賬號個人簡介中的那一句“俺是山東青島一普通電工”,更能表現他的本心。“修電路的各種方法,都是我實踐總結出來的,拍的都是老百姓身邊發生的事兒。也是希望能通過案例,讓大家多了解電路知識,注意安全常識。”
王建省其人。圖/受訪者提供
【1】剪輯視頻到淩晨也不覺得累
“半夜頂燈突然亮了起來,這是為什麽呢?”“家裏每個月用電800多度,怎麽回事?”“一開空調手機就失靈,哪裏出問題了?”九派新聞發現王建省賬號裏的視頻,講解了一個個匪夷所思的“疑難雜症”,同時也是記錄他日常工作遇到的真實案例。
麵對這些電路難題,王建省卻總能通過測量電壓、檢修電路等方式進行“把脈”,最後在視頻結尾處展示“藥到病除”的“好方子”。他的視頻沒有設置太多“反轉”與“懸念”,但其清晰、直白的修電思路,卻讓不少人沉浸其中,幾乎每條視頻都有萬人點讚。
而王建省賬號評論區更是熱鬧非凡,一些同行會根據他的視頻案例來討論處理電路問題的最優解,有時一些業餘人士也會湊個熱鬧參與其中。對此他認為,“網友們都有各式各樣的理解,所以我在做視頻時得盡量給人表達清楚了。”
王建省通常會一邊拍攝,一邊修電,需要雙手操作時,才會把手機放到地麵。對於視頻的拍攝角度,他沒有任何要求,基本都是一遍過,拍攝也不會影響工作進程。每一個短視頻剪輯時間他大約要花上四五個小時,每次做完活回到家就立刻剪片子,從晚上七點一直剪到淩晨也不覺得累。
他介紹,自己的拍攝通常伴隨著修電完成。“有的時候客戶還沒反應過來,我就拍攝完了。交給別人剪輯、拍攝,那也拍不好。因為是我自己修的,所以知道視頻的重點,怎麽剪輯才能讓大家看得更舒服。”
【2】最初月入一萬元,如今一個月能掙十萬
二十年前,王建省還在為“討生活”忙碌。他曾在工廠從事簡單的流水線操作,在餐廳裏端盤子,給人宰殺甲魚。用他的話來說就是“哪裏賺錢就往哪裏跑”。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他意識到自己必須要有一技之長來謀生,2004年他考取電工證,正式成為了一名電工師傅。
最初他是在工廠裏幹活,後麵選擇出去單幹,但生意卻不是特別好。為拓寬自己的客源,王建省想盡了辦法,例如:撿同行挑剩下的訂單;四處發店鋪傳單;跟五金店、燈具店老板搞關係,讓其跟客人溝通時順便幫自己打廣告。
打造口碑也是他吸引客流的重要手段。每次上門維修時,王建省不會瞎報價、亂報價,半個小時能修完的絕對不會拖延至一小時。“幹一單起碼讓人家知道,這個師傅還不錯,等鄰居朋友有需求時,就會把我介紹給他們。”在他看來,最重要的是與客戶建立信任,隻有真誠才能有回頭客。
王建省正在檢修。圖/受訪者提供
2019年,王建省受旁人啟發,想在網絡上宣傳下自己。最初他隻是介紹電工知識,風格簡單、直白。其視頻內容也相對重複單調,跟其他博主沒有多大區別。“那個時候大家熱情也不高,播放量也低,我就捉摸著做一些別人沒有,轉換一下風格。”
之後視頻爆火,關注他的人也越來越多,訂單較以往翻了幾倍。本職工作加上視頻帶來的收入,王建省從最初的每月賺幾千至一萬元,到如今一個月都能有近十萬。“有的時候一天三四個活兒,差人手,我就喊著我同事一起幹。”
生意變好了,王建省的收費標準還是跟以前一樣,低於市場價,遇到複雜的電路問題時,他甚至能夠免費上門維修。他認為,一個特殊的電路案例就是夢寐以求的視頻素材,無論地點多遠,都能讓他馬不停蹄趕往現場。
如今,為了追求視頻內容的獨特、精致,賬號的更新頻率有所放緩,從以前的一天一更新,變為兩天一更新。“我天天幹的就是這些活兒,大家還想看新鮮的,所以就找一些獨特的案例給大家看。”
【3】維修途中消除整棟樓的安全隱患
網絡上的電工師傅千千萬萬,為什麽會有這麽多網友關注王建省?
王建省說,他的視頻並非“紙上談兵”,而是經過實踐檢驗出來的好方法。甚至有同行拿他的視頻當作入門電路學的教材,“有些機構都會看我的視頻培訓,因為很實用,那些方法技巧學會了還能掙錢。”
王建省的“電工版探案劇”拍了接近800集,但給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集?他的回答是“偷電”。
他記得一位客戶家裏的熱水器接了電源就跳閘,感覺整個房子到處帶電,經過對全屋電器的診斷後,他發現“罪魁禍首”是一條被“熊孩子”塞入插座的鉑金項鏈。
按理來說檢修工作已經完成,但王建省仍敏銳地發現了其他異常現象,經過一番檢查,他竟然查到整棟樓的地線被盜走。這一集他不僅幫客戶解決了電路問題,還消除了整棟樓的安全隱患。
除了分享修電案例之外,王建省經常會提及一些電路知識的科普,例如什麽是火線、什麽是零線、什麽是地線。同時其也講述一些觸電事故,提醒大家注意用電安全。“像有些老房子安全隱患比較大。一是老化,二是沒有漏電保護器,還在用老的保險絲,就很容易觸電。”
王建省介紹,電工本身就是一項非常危險的工作,一旦疏忽就會發生觸電事故。為了檢修電路,有時他還必須帶電工作,才能找出問題所在。因此,他時常在視頻中提醒,安全隱患就暗藏在周圍,同時也希望通過科普實現“掃盲”,加強安全意識。
對於未來的打算,他希望自己的賬號能保持一定熱度。“現在做賬號也越來越難,隻要‘活下去’就行,沒有太多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