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號,這個紮克施耐德的《月球叛軍2》上線了,而《沙丘2》已經下映了,雖然這部片子因為“太空歌劇”設定太早,所以中國觀眾其實不是欣賞得來的,畢竟坐著太空艦隊用刀吹,雖然有設定但終究不是中國觀眾的味兒。
問題在於,如果以太空歌劇的視角來看,不會有人認為它拍得不好。
而且可以說《沙丘》兩部曲在美國太空歌劇史詩電影裏,比原本太空歌劇史詩的代表《星球大戰》後傳三部曲(789)加起來質量都要高,隻有《星球大戰俠盜一號》能夠媲美,但史詩氣質還是略有不如。
今天主要不是寫《沙丘2》的,大名鼎鼎的好萊塢大導演紮克·施奈德的《月球叛軍2》上線了,它第一部《火之女》是2023年12月22日上映的。
《月球叛軍2:烙印之人》4月19日在Netflix播出。這部電影第一部質量已經夠爛了,這個第二部都不是罵聲一片,簡直是笑聲一片。因為這電影“星際飛船是燒煤的”,簡直是郭德綱那個段子成真。
關鍵是不說燒煤,整部電影也很爛,總之在太空歌劇裏麵是個笑話,那麽為什麽會這樣呢?
答案是除了《沙丘》的原著太強(中國觀眾雖然欣賞不來,但原著確實是太空歌劇頂級作品),而《月球叛軍》是迪士尼不要的《星球大戰》廢棄劇本之外。兩名導演本身的水平,也存在較大的差距。
實在欣賞不了《沙丘》係列,但逼格確實拉滿?為什麽
《沙丘》導演叫丹尼斯·維倫紐瓦,在中國大眾那裏屬於知名度不算太高的大導演(影迷圈還是不錯的),又統一影迷圈和大眾知名度高的如果不算卡梅隆,斯皮爾伯格這種老一輩,大概還是諾蘭了。
但丹尼斯·維倫紐瓦是好萊塢這一代最具有文藝氣質,作者型,又兼具商業的科幻片第一導演。
是的,你沒有看錯,他是2010年後最好的好萊塢科幻片導演。
這當中有個主要原因確實也是2010年過後,好萊塢超級英雄電影和各種續集電影崛起,擠壓了作者型商業電影的空間,但刨除這點也是他拍得最多,拍得最好,不管是藝術上,作者性等方麵。
2010年後的優秀好萊塢科幻片有哪些?
老一輩導演斯皮爾伯格的《頭號玩家》,雷德利斯科特的《普羅米修斯》《火星救援》,然後就是《猩球崛起》三部曲和諾蘭的《星際穿越》,阿方索卡隆的《地心引力》。然後就是《明日邊緣》《升級》《芬奇》《機器姬》這種電影了。
而丹尼斯·維倫紐瓦導演的科幻片就有《降臨》《銀翼殺手2049》和《沙丘》兩部曲,這四部無論是質量,還是藝術性和科幻片本身方麵都有獨具一格的作品,是不是2010年來科幻片第一人。
(同時他導演的《邊境殺手1》在犯罪動作片裏也是獨具一格的優秀電影,不信你比較一下第二部,相比之下第二部簡直就是答辯)。那麽,丹尼斯·維倫紐瓦為什麽強呢?
2010年後,不是諾蘭,他才是好萊塢科幻片導演第一人?
如果從電影專業角度講比較複雜,通俗點來講就是視覺風格獨具一格(有鮮明特點),在內核表達上麵又很內斂穩當,從《焦土之城》《降臨》《宿敵》這幾部裏能看到維導自己追求的風格,也是用外化場景來傳達角色感受,人物行為都非常克製、以此進一步反襯內斂的情緒之激烈。
某種程度上講,維倫紐瓦和王家衛有些相似,尤其是優秀的攝影風格,杜可風和狄金斯的成功以及強烈風格化都得益於導演的風格,例如狄金斯的《1917》論視覺效果的影響力其實遠不如《銀翼殺手2049》。
王家衛還領先一個陳勳奇的配樂,漢斯季默隻有《星際穿越》《蝙蝠俠》的配樂令人印象深刻且富有畫麵感,他其他影片的配樂隻算是錦上添花。
維倫紐瓦的敘事風格更適合現實主義題材,我平時戲稱他的故事就是deep dark
fantasy,雖然這句詞兒很搞笑,但實際上內核確實如此。既然是deep dark
fantasy,Fantasy是因為這些都是假設故事。Then deep,
dark卻是要依托一個紮實的現實主義題材才能真正閃光。
無論是《邊境殺手》還是《焦土之城》,亦或者是近未來科幻題材的《銀翼殺手2049》,就三個大主題,牢牢抓緊複仇,倫理,救贖。其實抓這三個大主題的恰是莎士比亞戲劇在後世的正統繼承人們,戲劇有多元化,並不是莎士比亞的就是唯一瑰寶,但莎士比亞所有戲劇最精彩的部分無非就這三大點。
為什麽維倫紐瓦我們從技術上看藝術上講是有高度的?現在這個時代,很多藝術家會去做一些解構主義,反正就是去解構傳統觀念,傳統價值。也不是不可以,但那些也是吃一個題材紅利。
但我們會看到維倫紐瓦最富盛名的幾部電影其實都是傳統戲劇題材,要說《邊境殺手》《焦土之城》這題材很新穎嗎?即使是《銀翼殺手》那也是第二部了,那題材也算不上新穎了。維倫紐瓦是緊抓故事內核,緊抓人物內核,用現代的更新過後敘事手段去公關重新演繹莎士戲劇的經典內核。
這種更新之後的手段很重要的一點就是less is
more,然後就是多線性、高概念敘事。莎士比亞那個年代是要把人物的內心一句話拆成十句話寫出來。現代電影的光影世界裏維倫紐瓦做的是把十句話減到一句話講出來,當然,這真是多虧了是迪金斯操刀才能完成他的意誌。
像《邊境殺手》是真正以大化小,是對傳統暴力的重新演繹,很多情節裏麵像寸止一樣的節奏。但反過來說,當維倫紐瓦去拍《沙丘》的時候,《沙丘》本質又是一個披著科幻皮的宮廷劇,反倒至少在我個人觀感上讓維綸的風格顯得差了點。
我認為形式概括的內容也可能確實是因為《沙丘》的內容,因為故事結構的桎梏不是那麽直接。
《沙丘2》在救贖,宮廷和宗教隱喻更充分,所以電影史詩氣質也就更神了。
從封神到嘲諷一片,紮克·施奈德怎麽就“人設崩了”
紮克施奈德本身是廣告導演出身,他所存在的問題概括起來就是形式>內容。
這本身是沒有大問題的,漫威很多的超英電影也是屬於爆米花的,爆米花的特征就是形式>內容。但施耐德導演的問題在於,他的形式又特別具有一種“黑暗文藝風”,搞的好像這部電影是個很好看的藝術品一樣,但是他本身的內容又撐不起來他的形式。
這下好了,他的電影就成了形式主義,這是我認為的施耐德導演電影口碑問題的根本。
紮導還有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是對電影調度的能力非常欠缺。我得說明一點,他的導剪版正義聯盟因“量大管飽”的關係(內容過分充足),導致在很大程度上掩蓋了他的形式主義問題(他量大管飽是因為他知道他的DCEU已經寄了,幹脆把想搞的一起弄了,並且形式主義的問題並沒有完全掩蓋,例如過分多的慢鏡頭)
這種做法在導剪《正義聯盟》這種特殊存在上是沒有大問題的,但是對於要拿出去的商業片,問題就很大了。比較典型的是最早的《守望者》電影,雖然守望者本身拍電影是不合適的,但紮克施奈德毫無疑問不知道如何舍取,電影裏莫名其妙夾雜了一個動畫,浪費了非常多的時間(這個做法引起了原作者阿蘭摩爾的強烈反感)
且當時對電影結局的改編是引起了不小爭議的(漫畫裏是偽造的外星人入侵而聯合,下章魚雨,電影改成了被曼哈頓嚇暈),就算我知道施耐德本身的能力問題占有一定責任,但這並不代表我會洗白華納兄弟,華納的貪心和瞎指揮對DCEU的失敗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另外,紮克施奈德的鏡頭也很有問題,以前經常說每一幀都是海報,但是施耐德電影的鏡頭聯係起來看的話問題也很大,電影是連貫的,不是嗎?如果隻在意一幀一幀,問題就很大了。
他的很多電影鏡頭形式過重了,他的作品封神的就那部《守望者》,因為和漫畫風格相當契合。還有就是那部在當時火爆一時的《斯巴達300勇士》,都是把他風格發揮到極致的作品。
成也超英,敗也超英?紮克·施奈德成了“飯圈導演”
紮導的定位,畫麵的獨特性就注定他的冷門寶藏,但超英類型又是非常熱門的類型,超英與紮導的結合,相當於紮導乘著超英的東風吸引到了許多超英的粉絲,就導致想要將其架上神壇的狂熱粉絲越來越多,也肯定會引發普通觀眾強烈的反感。
所以,如果他一直是冷門小圈子類型,粉絲這種自己喜歡就行而不是非要捧上神壇與超英綁定在一起,他的口碑會好特別多。你喜歡看完全沒問題,喜歡dceu的粉絲也完全沒問題。
問題在於紮克本人下場搞了飯圈,“紮斯林”這個群體極其惹人嫌,天天喊著要紮克回來。結果他的問題又過於明顯,在於黑深殘,各種宗教隱喻,但有很明顯令人惡心的情節,你有bug能理解,但你不能把bug當主菜,所以就給人故弄玄虛,大跌眼鏡的感覺。
這就是當他端出放大他所有缺點的《月球叛軍》,早就忍不住的網友會把他推導,並且嘲諷一片的原因,因為這兩部片子確實太爛了,擱太空歌劇裏都是最爛的那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