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生活百態 » 段位越低的人,語言攻擊性越強

段位越低的人,語言攻擊性越強

文章來源: 洞見 於 2024-04-14 09:45:39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從容不迫的舉止,比咄咄逼人的態度,更能令人折服。

前些年我做記者時,接觸過各行各業的人。

我發現越是一些小角色,越是喜歡質疑、挑刺,為一些小細節爭論不休。

而一些行業大佬,在自己領域拿到過大結果的人,往往比較和善,不會盛氣淩人地碾壓你,反而降低姿態,脾氣秉性都很溫和。

這讓我想起電視劇《天道》裏丁元英說過這麽一段話:

“段位越高的人,越沒有攻擊性,讓人感覺舒服。

段位越低的人,攻擊性越強,他們往往來自底層,或是生活的底層,或是認知的底層。”

01

吳伯凡老師講過一段自己的經曆。

有一次,他去外地講課,來聽課的都是創業者。

課後互動環節,他發現提問者大致可以分為兩類:

一類人在認真聽課後真正有困惑,他們提出的問題都很深入;

另一類人所提的問題和創業完全無關,他們更喜歡對課堂某個細節提出反對意見,顯露出一種“我比你厲害”的樣子。

生活中也有很多這樣的人。

無論談論什麽話題,他們都會以否定句開頭,甚至你還沒說完,便迫不及待表達自己的不屑。

不講事實,不談邏輯,隻為了反駁而反駁。

乍一看是能言善辯,在語言上占了先機,實則卻輸得一敗塗地。

主持人魯豫早年采訪嘉賓時,非常愛用反問句。

隻要對方的回應沒有遵循她的思路,她都會瞪大眼睛質疑:“真的嗎?我不信!”

很長一段時間,她並沒發現這樣有何不妥。

直到有天她去體檢,醫生見她各項指標正常,便得出“你平日工作很清閑”的結論。

魯豫反駁,說自己平時每天都要工作十幾個小時。

醫生也反問她一句:“真的嗎?我不信!”

被質疑後內心湧起的委屈和失落,讓魯豫忽然明白了嘉賓的感受。

從此她一改往日的風格,在采訪中全程保持微笑傾聽,漸漸地,嘉賓們都願意吐露心聲,采訪也變得更加順利。

沒有人喜歡和“總是正確”的人交往,也沒有人喜歡和火藥味十足的人相處。

戒掉自己的反駁欲,收起自己的攻擊性,才能在人際關係中遊刃有餘。

02

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先生年輕時赴海外留學,曾受邀參加一位師兄的婚禮。

婚禮上來了許多青年才俊,其中有一位富家公子,正在大談特談自己遊曆世界的經曆。

他說自己曾到過歐洲的最高峰——阿爾卑斯山的主峰勃朗峰。

可實際上,歐洲的最高峰並非勃朗峰,而是“厄爾布魯士峰”。

李四光聞言,立馬站起來與之爭論,兩人僵持不下之時,李四光用求助的眼光看向了自己的教授。

教授卻輕輕地敲了敲李四光的頭,隻留下一句“你呀,學問還淺著呢”,就轉身離去了。

李四光百思不得其解,去找教授詢問緣由。

教授笑著答說:“人家在婚禮上侃侃而談,又沒讓你發表意見,他又何須要和他爭個輸贏呢?”

李四光這才明白老師的用心良苦。

爭論或許為會你帶來暫時的勝利,但你永遠無法通過表麵的勝利贏得人心。

真正段位高的人,大都理性、有同理心,深知與人交談的目的是溝通,而非戰勝。

我很喜歡《奇葩說》這檔節目,尤其喜歡蔡康永。

節目中辯手們往往旁征博引,針鋒相對,節目僵持不下時,往往是蔡康永出麵打圓場。

他的立場永遠是基於“輸出價值”,而非在口舌上爭個輸贏。

他的態度永遠是耐心傾聽,虛心請教。

不光是蔡康永,我們經常看到那些大師、德高望重者,口頭禪都是“是的,你說得對”、“這個我沒聽過,你展開說說”。

好勝人者,必無勝人之處;能勝人,自不居勝。

咄咄逼人,隻會暴露自己的無知和狹隘。

謙虛溫潤、兼收並蓄,才是智者的修為。

03

教授羅翔曾說:一個人知識越貧乏,相信的東西就越絕對,因為他根本沒有聽過與此相對立的觀點。

無知者傲慢,大智者謙卑。

有一位研究古代服飾的老教授,經常去逛舊書市場。

有次他和助手挑中了一本關於清代服飾的畫冊。

書攤老板看到後,傲慢地說:“你們眼光不行啊,這本畫冊是大路貨。我這邊有《芥子園畫譜》,要不看看?”

老教授笑著說:“不用,這本很好,我們就要它。”

書攤老板繼續譏諷道:“你們這些老先生,喝了些墨水,就覺得自己什麽都知道,可在書籍這塊,哪些書值錢,還是我懂。”

一旁的助手忍無可忍,衝上去與他辯駁起來,你一言我一語越鬧越凶。

老教授見狀,趕緊拉著助手離開。

回去路上助手仍然悶悶不樂,老教授笑著開導他:

“這沒什麽好氣的,一個書販子當然隻懂得拿值不值錢來衡量書,卻不明白,有些書的價值,是無法用金錢計算的。”

書販關注書的金錢價值,而那位教授看重的是研究價值。

每個人所處位置不同,對事物的認識也不盡相同,非要分出對錯,其實是一種愚昧。

段位越高的人,越能容忍對方觀點的不同,換位到別人的立場去理解和體諒。

管理培訓家章義伍曾因為在家種竹子被鄰居投訴。

在他眼中,竹子清雅,還能寄托文人情懷,是提升房子格調的上佳之選。

可鄰居是個生意人,非認為竹子“空、虛”寓意不好,一點也不吉利。

擔心章先生家的竹子穿牆而過到自己家,他蠻橫地要求張先生挖掉竹子。

章先生很是無奈,但最終還是答應鄰居的請求。

旁人替他打抱不平,章先生卻說:

“人家說得也對啊。同一棵竹子,你認為是節節高,另外一個人就覺得它虛、空,並沒有什麽問題。

而且,如果對方內心一直膈應,鄰裏關係就會不和諧。所以為了大家相處舒服,一定要挖。”

他的這份大度,也讓他贏得了周圍人的尊重。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一個人思想如果足夠成熟,就會懂得很多事情沒有對錯,隻有立場。

對世界的複雜性有了足夠的認識,就不會再陷入與他人的纏鬥,而是抱著開放的姿態去包容。

梁漱溟根據《莊子·達生》,將人的修為分成四個層次:

第一階段:沒什麽底氣還氣勢洶洶;

第二階段:爭強好勝,指點江山;

第三階段:雖然好勝的跡象看上已然全泯,但是依舊容易衝動;

第四階段:學會示弱,身懷本事,內斂謙人。

當有一天你不再動輒口出狂言,語溫如玉,那麽恭喜你,到達了人生更高的段位。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4)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52歲萊溫斯基久違現身 聊起和克林頓往事淚流滿麵
中國國民黨主席選舉最新民調曝光,變化有點大
張繼科否認瀑布落水是“假摔”:我是被人踹下去的
梅拉尼婭發布AI版自己 “走向未來”卻引發爭議
美國大豆豐收中國不買 “特朗普考慮100億美元援助”




24小時討論排行

美軍襲擊委內瑞拉附近海域“販毒船隻”,船上4人死亡
韓國的“愛韓國反華遊行”,被總統批評損害國格
美籍韓裔男在解放軍艦隊附近放無人機 被港警逮捕
為啥馬斯克繳稅那麽少?頂級富豪們是這樣逃稅的
“China Travel”火爆背後,3500萬外國遊客的難題
曼徹斯特襲擊嫌犯為敘利亞裔 未列入英反恐計劃
美法官裁定:拜登任期內大規模海上鑽探禁令違法
特朗普提交機密通知:美正與販毒集團“武裝衝突”
討厭隱藏式門把手的用戶們,如今終於勝利了
敏感時刻,美軍一核武器指揮官突然宣布!
威廉王子:等我成為英國國王,我將改革君主製
鄧文迪兩個女兒,憑什麽能拿下“遺產大禮包”
江西南昌大佬,造出千億芯片巨頭
英偉達CEO黃仁勳:馬斯克腦袋堪稱“終極GPU”
伊朗12天內20名高官遭精準斬首,內鬼工程師泄密
泰王操盤後宮權力 詩妮娜改名含玄機 蘇提達掌軍權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段位越低的人,語言攻擊性越強

洞見 2024-04-14 09:45:39

從容不迫的舉止,比咄咄逼人的態度,更能令人折服。

前些年我做記者時,接觸過各行各業的人。

我發現越是一些小角色,越是喜歡質疑、挑刺,為一些小細節爭論不休。

而一些行業大佬,在自己領域拿到過大結果的人,往往比較和善,不會盛氣淩人地碾壓你,反而降低姿態,脾氣秉性都很溫和。

這讓我想起電視劇《天道》裏丁元英說過這麽一段話:

“段位越高的人,越沒有攻擊性,讓人感覺舒服。

段位越低的人,攻擊性越強,他們往往來自底層,或是生活的底層,或是認知的底層。”

01

吳伯凡老師講過一段自己的經曆。

有一次,他去外地講課,來聽課的都是創業者。

課後互動環節,他發現提問者大致可以分為兩類:

一類人在認真聽課後真正有困惑,他們提出的問題都很深入;

另一類人所提的問題和創業完全無關,他們更喜歡對課堂某個細節提出反對意見,顯露出一種“我比你厲害”的樣子。

生活中也有很多這樣的人。

無論談論什麽話題,他們都會以否定句開頭,甚至你還沒說完,便迫不及待表達自己的不屑。

不講事實,不談邏輯,隻為了反駁而反駁。

乍一看是能言善辯,在語言上占了先機,實則卻輸得一敗塗地。

主持人魯豫早年采訪嘉賓時,非常愛用反問句。

隻要對方的回應沒有遵循她的思路,她都會瞪大眼睛質疑:“真的嗎?我不信!”

很長一段時間,她並沒發現這樣有何不妥。

直到有天她去體檢,醫生見她各項指標正常,便得出“你平日工作很清閑”的結論。

魯豫反駁,說自己平時每天都要工作十幾個小時。

醫生也反問她一句:“真的嗎?我不信!”

被質疑後內心湧起的委屈和失落,讓魯豫忽然明白了嘉賓的感受。

從此她一改往日的風格,在采訪中全程保持微笑傾聽,漸漸地,嘉賓們都願意吐露心聲,采訪也變得更加順利。

沒有人喜歡和“總是正確”的人交往,也沒有人喜歡和火藥味十足的人相處。

戒掉自己的反駁欲,收起自己的攻擊性,才能在人際關係中遊刃有餘。

02

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先生年輕時赴海外留學,曾受邀參加一位師兄的婚禮。

婚禮上來了許多青年才俊,其中有一位富家公子,正在大談特談自己遊曆世界的經曆。

他說自己曾到過歐洲的最高峰——阿爾卑斯山的主峰勃朗峰。

可實際上,歐洲的最高峰並非勃朗峰,而是“厄爾布魯士峰”。

李四光聞言,立馬站起來與之爭論,兩人僵持不下之時,李四光用求助的眼光看向了自己的教授。

教授卻輕輕地敲了敲李四光的頭,隻留下一句“你呀,學問還淺著呢”,就轉身離去了。

李四光百思不得其解,去找教授詢問緣由。

教授笑著答說:“人家在婚禮上侃侃而談,又沒讓你發表意見,他又何須要和他爭個輸贏呢?”

李四光這才明白老師的用心良苦。

爭論或許為會你帶來暫時的勝利,但你永遠無法通過表麵的勝利贏得人心。

真正段位高的人,大都理性、有同理心,深知與人交談的目的是溝通,而非戰勝。

我很喜歡《奇葩說》這檔節目,尤其喜歡蔡康永。

節目中辯手們往往旁征博引,針鋒相對,節目僵持不下時,往往是蔡康永出麵打圓場。

他的立場永遠是基於“輸出價值”,而非在口舌上爭個輸贏。

他的態度永遠是耐心傾聽,虛心請教。

不光是蔡康永,我們經常看到那些大師、德高望重者,口頭禪都是“是的,你說得對”、“這個我沒聽過,你展開說說”。

好勝人者,必無勝人之處;能勝人,自不居勝。

咄咄逼人,隻會暴露自己的無知和狹隘。

謙虛溫潤、兼收並蓄,才是智者的修為。

03

教授羅翔曾說:一個人知識越貧乏,相信的東西就越絕對,因為他根本沒有聽過與此相對立的觀點。

無知者傲慢,大智者謙卑。

有一位研究古代服飾的老教授,經常去逛舊書市場。

有次他和助手挑中了一本關於清代服飾的畫冊。

書攤老板看到後,傲慢地說:“你們眼光不行啊,這本畫冊是大路貨。我這邊有《芥子園畫譜》,要不看看?”

老教授笑著說:“不用,這本很好,我們就要它。”

書攤老板繼續譏諷道:“你們這些老先生,喝了些墨水,就覺得自己什麽都知道,可在書籍這塊,哪些書值錢,還是我懂。”

一旁的助手忍無可忍,衝上去與他辯駁起來,你一言我一語越鬧越凶。

老教授見狀,趕緊拉著助手離開。

回去路上助手仍然悶悶不樂,老教授笑著開導他:

“這沒什麽好氣的,一個書販子當然隻懂得拿值不值錢來衡量書,卻不明白,有些書的價值,是無法用金錢計算的。”

書販關注書的金錢價值,而那位教授看重的是研究價值。

每個人所處位置不同,對事物的認識也不盡相同,非要分出對錯,其實是一種愚昧。

段位越高的人,越能容忍對方觀點的不同,換位到別人的立場去理解和體諒。

管理培訓家章義伍曾因為在家種竹子被鄰居投訴。

在他眼中,竹子清雅,還能寄托文人情懷,是提升房子格調的上佳之選。

可鄰居是個生意人,非認為竹子“空、虛”寓意不好,一點也不吉利。

擔心章先生家的竹子穿牆而過到自己家,他蠻橫地要求張先生挖掉竹子。

章先生很是無奈,但最終還是答應鄰居的請求。

旁人替他打抱不平,章先生卻說:

“人家說得也對啊。同一棵竹子,你認為是節節高,另外一個人就覺得它虛、空,並沒有什麽問題。

而且,如果對方內心一直膈應,鄰裏關係就會不和諧。所以為了大家相處舒服,一定要挖。”

他的這份大度,也讓他贏得了周圍人的尊重。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一個人思想如果足夠成熟,就會懂得很多事情沒有對錯,隻有立場。

對世界的複雜性有了足夠的認識,就不會再陷入與他人的纏鬥,而是抱著開放的姿態去包容。

梁漱溟根據《莊子·達生》,將人的修為分成四個層次:

第一階段:沒什麽底氣還氣勢洶洶;

第二階段:爭強好勝,指點江山;

第三階段:雖然好勝的跡象看上已然全泯,但是依舊容易衝動;

第四階段:學會示弱,身懷本事,內斂謙人。

當有一天你不再動輒口出狂言,語溫如玉,那麽恭喜你,到達了人生更高的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