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大片頹了,但金剛哥斯拉依然能打!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時隔三年,巨獸之間毀天滅地的暴力互毆又來了!美日電影史上兩位老牌“頂流巨星”再度攜手的“怪獸宇宙”第五部電影《哥斯拉大戰金剛2:帝國崛起》已於3月29日(本周五)中美同步公映。



從內地首日表現看,著實算是給淡季影市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頂級視覺奇觀大片,群眾基礎堅挺

這個“關公戰秦瓊”的爽片IP真的太有路人緣了。2021年的前作《哥斯拉大戰金剛》,以一場酣暢淋漓的金剛、哥斯拉、機械哥斯拉“夜香港互毆”收尾,成功在內地影市砍下12.32億票房,排年度票房榜第八,進口片第二(僅次於《速度與激情9》的13.92億)。

“哥總”和“靚仔”此次二番對戰在中國市場的表現特別被寄予厚望,《哥斯拉大戰金剛2》的首日票房報收9676萬,最終票房方麵,預測7到10億的都有,比第一部的最終成績有所下跌。



但一來,這隻是映前和上映第一天的初步預測,若觀眾反響較好,後續還有上行空間;二來在近幾年好萊塢電影在國內市場持續萎靡的大背景下,係列大片的續集票房比前作跌掉七八成甚至更多,都算尋常,相比之下,《哥斯拉大戰金剛2》的號召力已算非常堅挺。

網絡上已有不少聲音認為,《哥斯拉大戰金剛2》競爭2024年進口片票房冠軍希望很大——別說現在才到3月,放眼今年好萊塢餘下的待引進項目,能在中國市場號召力方麵挑戰《哥斯拉大戰金剛2》的,還真得掰著指頭數。



對於這類堆砌視覺奇觀、但編劇腦細胞貧乏的爆米花大片,媒體一般不會有太多好話。目前《哥斯拉大戰金剛2》在海外已流出評分,爛番茄新鮮度56%,MTC48分,比前作還退步了。

但觀眾的反響卻是“去他的媒體評分”,目前的爛番茄爆米花指數是優秀級別的93%,預測北美首周末票房也多次被調高,目前已被認為有望達到7000萬美元;國內目前則是開出了貓眼9.4、淘票票9.6的雙平台高分,豆瓣尚未開分。此類奇觀爽片在全球的深厚群眾基礎,由此可見一斑。



人類戲份更少 怪獸打鬥更多,

特效管飽 燃場麵層出不窮

《哥斯拉大戰金剛2》沿襲了“地心世界”的係列世界觀設定,在上部結尾金剛幫助哥斯拉錘爆反派“機械哥斯拉”後,哥斯拉躺到了羅馬鬥獸場裏定居,金剛回歸地心世界的老家過自由日子。





然而地心傳來了某種神秘的求救信號,兩大巨獸將聚首對抗意圖來到地表稱霸世界的致命對手:地心世界暴虐的獨裁者反派長臂猿“刀疤王”,以及其通過魔法水晶控製的冰雪泰坦巨獸“石穆”……





不用多說,大多數觀眾都是抱著“擱置智商,就圖一爽”的預期去觀看《哥斯拉大戰金剛2》的:誰要看佯作嚴肅的人類文戲?最好讓怪獸從頭打到尾!就滿足觀眾這方麵的期待而言,《哥斯拉大戰金剛2》做得比前作更徹底。

上部曾因人類戲份過多受到批評,本部對人獸戲份的統籌安排做出調整:人類戲份絕對時間仍然不少,但主要人物就4個,且人類戲線索單純,不像上部是雙線並行,引人分心。包括核心人物,能和金剛交流的伊維族女孩吉婭在內,所有人類都很工具化。別的電影人物工具化是弊,放在《哥斯拉大戰金剛2》這樣的怪獸大片中反倒受觀眾歡迎,不喧賓奪主。



另外就是怪獸多。主力是2V2,但正方這邊還包括說服哥斯拉援助金剛的“老朋友”摩斯拉,以及金剛在地心世界偶遇的可愛小黃猩猩“迷你剛”。





而金剛和哥斯拉在前半段分別擊倒的怪獸,還包括蜘蛛型怪物斯庫拉、北極龍蛇型海怪提亞馬特、首部中出現過的戰蝠等,總之,正反派的怪獸五花八門,量大管飽,絕對合怪獸迷的心意。



最重要的,是怪獸打鬥場景分布不再像上部那樣集中。《哥斯拉大戰金剛2》在影片前半段的文戲之中穿插了較多短戰鬥,有效調劑了人類戲份的沉悶感;對陣刀疤王和石穆的大戰集中在正片後40分鍾,這段時間內影片接連開啟了金剛VS刀疤王+石穆(地心熔岩城)、金剛VS哥斯拉(開羅金字塔)、正反派反重力團戰(地心洞穴)、返回地麵2V2(裏約海邊城市)這幾場大戰的狂轟濫炸模式。

影片的後半段打鬥含量超高,前半段也不幹巴巴,全片給人的感覺確實接近“從頭打到尾”,無腦、激烈程度更勝上部。





而在對兩位主角的變形塑造方麵,本部的金剛戴上了帝王組織特製的“BEAST”手套變身“一拳超人”,哥斯拉變換“粉蓮”形態,都帥出新高度。

總之,作為一部主打“巨獸對打”的無腦爆米花大片而言,觀眾已經很難對《哥斯拉大戰金剛2》要求更多了。



戰鬥缺少“城市基因”也不夠精細,

哥斯拉戲份仍然邊緣

不過和上部比起來,《哥斯拉大戰金剛2》的缺點也同樣明顯。

比如在引入“地心世界”的設定之後,電影的整體場景偏向了大自然,影片中不是沒有哥斯拉和金剛摧毀人類建築的場景(如裏約大戰),但不占所有大場麵的多數,大多時間是地心奇幻世界的洞穴、草原、山嶺等地形類戰鬥,這就背離了金剛和哥斯拉這兩個IP一開始的特色基因——“巨獸摧毀城市”,變成自然界的巨獸之戰了。



所以本片的戰鬥雖多,但“以量取勝”的策略明顯。上部雖然也有地心世界的設定,但將“香港賽博朋克大戰”作為最終決戰,突出了第二部欠缺的厚重奢華質感。

《哥斯拉大戰金剛2》成本下降、大場麵反而增多,數量雖多,但占比很大的地心世界鏡頭,其背景渲染難度卻相對較低,總體戰鬥場景給觀眾的感覺有點“輕飄”,精細程度、設計感和打擊感都有所遜色。


另外,本作因“摧毀人類建築”的戰鬥戲份不再占據主導,很多情況下不能體現出怪獸片的一大看點:巨獸相對於人類的“巨大感”。尤其是金剛在地心世界探訪群猿初戰刀疤王的整場戲,給人一種看《猩球崛起》係列(其中猩猩和人體型相仿)的錯覺,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巨獸片”的特色了。



不過《哥斯拉大戰金剛2》最要命的弱點在於,若以一部“哥斯拉電影”的標準衡量,實在難打出及格分——影片和上部差不多,雖然標題平衡,但實質內容基本就是一部金剛“一番男主”電影,豪情、柔情兼備,已經完全人性化,相比之下,哥斯拉隻能是過來幫手、打架很猛的“一哥們”。



“哥總”的粉絲們從上一部起就對這個係列頗有微詞,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不過這多少也可理解。首先,金剛畢竟是傳奇自有IP,哥斯拉則是從日本東寶那邊獲得續期授權的外來戶;其次,《哥斯拉大戰金剛2》畢竟是美國電影,坐鎮主場的金剛受到偏愛也很正常;最後,因金剛是靈長類,麵部表情接近人類,更容易刻畫其神態和心理活動,這個優勢是“呆頭呆腦”的哥斯拉所不具備的。

“哥總”的忠粉們不滿固然有道理,但對路人觀眾而言,這個缺點恐怕並不十分重要。畢竟“芭比哥斯拉”在片中的形象,也是足夠帥氣的。



中國觀眾偏愛無腦爽片?

國產超級奇觀電影亟待發展

對於全世界絕大部分觀眾來說,哥斯拉和金剛的IP形象都已經成了徹底的無腦爽片,進入了好萊塢商業增殖的邏輯。但去年日本東寶成本僅1500萬美元的“正統哥斯拉電影”《哥斯拉-1.0》在北美大爆並拿下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獎,將哥斯拉這個日本“核恐懼”化身的嚴肅性,重新拉回到世界麵前。

西方觀眾把哥斯拉當單純的爽片IP,但隱藏在哥斯拉形象後的國族寓言意識,日本觀眾乃至東亞觀眾,卻從未忘記。其實初代《金剛》的誕生也有其深刻的時代背景和象征性(對1929年大蕭條的陰暗想象),隻不過美國人自己早就忘記了。



雖然《哥斯拉-1.0》掀起了一股反好萊塢無腦堆砌奇觀的輿論熱潮,然而在這個節骨眼上推出的《哥斯拉大戰金剛2》仍然票房前景火熱,說明影片有深度雖好,但群眾看無腦爽片的龐大需求總是要被滿足的,這或許就是“怪獸的宿命”。

中國觀眾尤其鍾愛看爽片。鑒於怪獸電影這一類型在中國市場的強勢號召力,很多外國人都形成了“中國觀眾偏愛無腦大場麵爽片”的認知。這種觀察可以通過數據得到一定驗證:《狂暴巨獸》、《環太平洋2》第一部《哥斯拉大戰金剛》等怪獸大片,中國票房都壓倒了北美票房。



無獨有偶,其他中國票房壓倒北美的例子,比如《速度與激情》(8、9、外傳)和《變形金剛》(4、5、6),也都是北美媒體眼中過於浮誇無腦、堆砌視覺奇觀的典型無腦爽片。相同類型的《侏羅紀世界》係列、《海王》,中國票房也都非常出色。而西方人自己眼中更有社會文化意味、更“有腦”的一些好萊塢大片,卻在中國打不過無腦爽片。

即使在“怪獸宇宙”內部比較,因更有藝術感、視覺設計克製而在西方收獲好評和高票房的第一部《哥斯拉》,在中國的票房還比不過無腦的《金剛:骷髏島》一半成績。



這能說明中國觀眾水平就低於西方觀眾,隻喜歡簡單的視聽刺激嗎?好像也並非如此。觀眾在對國產電影的選擇上,就偏向有內容、有現實關切的作品和類型,排斥浮誇、無腦爽的國產電影。中國觀眾鍾愛“無腦”的傾向,好像隻突出地出現在對好萊塢商業電影的選擇上。



這其中的原因是多樣複雜的。

一來中國觀眾對好萊塢大片的初始印象就是炸裂的視覺奇觀、大場麵;二來對西方社會語境的疏離,使得我們有時難以get到某些有曆史or文化寓意的電影的點,有時能理解,但因曆史原因形成的IP影響力錯位難以沉浸代入。比如《星球大戰》《沙丘》《芭比》,都是外國影響力巨大,在中國影響力較小的典型。

而像怪獸宇宙這樣的IP則是反過來,認知度高,且無需觀影門檻;更別提中國觀眾非常熟悉奧特曼打怪獸的故事,對怪獸有情結,怪獸片自然有更好的群眾基礎了。《變形金剛》等在中國尤其熱門的爽片係列也是如此。



最後,其實中國觀眾對無腦好萊塢爽片的接受度總體都在下降,尤以超級英雄類型最為典型。《速度與激情》和《變形金剛》等IP的過度開發和已持續的超長時間,使得它們在中國的號召力和吸引力已經大大下降;而“怪獸宇宙”則暫時還保有明顯強於前兩者的新鮮感。

中國觀眾對“哥斯拉大戰金剛”這類新奇爽片葆有的熱情也告訴我們:雖然中國觀眾表麵上厭倦了好萊塢的超級大片,但實際上對製作硬核、能準確擊中嗨點的超級奇觀電影還是有硬需求。落寞的不是超級大片模式,而是來源於某種對好萊塢(套路、意識形態)本身的厭倦和疏離。



其實中國觀眾也熱切渴望著國產的超級大片,但像《流浪地球2》和《封神》這種製作級別的國產超級大片,目前在國產電影的生態位上仍非常匱乏。投資風險大、完成周期長、需要實打實地“下功夫”,而非能靠投機賺快錢。



中國超級商業片想要形成集群,還有太長的路要走,目前影視圈投資傾向還是偏保守,務實精明夠了,開拓新模式、新類型的勇氣不足。電影創作者也是一樣。

說到怪獸片,其實郭帆去年透露過有拍國產怪獸類型的念頭。但我們不能光靠郭帆,需要更多敢闖、且有強大項目掌控能力的新鮮血液開山辟路;同時,觀眾也需要對有突破性的項目給出更堅定的市場反饋。

希望在不久的將來,中國觀眾能看到我們自己的傳統怪獸IP《山海經》走上大銀幕,圓國人的“怪獸大片”夢。



(文/阿拉紐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