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消費者權益保護日來臨之際,有“油茅”之稱的糧油頭部上市企業金龍魚(300999.SZ)旗下五常大米被指摻假。
2023年3月3日起,知名“打假人”王海在社交平台上的一則視頻中指稱,金龍魚旗下五常大米涉嫌用“中科發5號”冒充金龍魚五常“稻花香2號”。
此事一直發酵至今。記者了解到,多家電商平台上,金龍魚“稻花香2號”五常大米已被下架。不過,金龍魚方麵並不承認摻假。
此事也引發了當地監管部門的注意。3月4日,五常市市場監管局回應稱,針對闊海五常米業有限公司涉嫌用“中科發5號”冒充五常“稻花香2號”事件已成立調查組,正在開展調查。
值得一提的是,稍早前的1月中旬,淮北市檢察院指控,金龍魚旗下子公司還在進行棕櫚油貿易過程中,涉嫌配合一起合同詐騙犯罪。
為何金龍魚接連出這樣的“黑天鵝”事件?
雖不承認摻假,但已下架
在公開的回應中,金龍魚表示,其五常大米種植、收購地區均為黑龍江五常,不存在以次充好的情況。
金龍魚表示,舉報中的稻花香2號,種植前均會對訂單種植單位提供的種子樣品對外送檢,以確保品種純正和可追溯性。
根據王海上傳的視頻中,兩輛吉林牌的火車駛入了位於黑龍江五常市闊海五常米業有限公司。王海從貨車司機口中得知,這兩輛車上的大米均為被稱之為“中科發5號”的外地大米。
而闊海五常米業有限公司正是金龍魚米業的代收代儲點。收儲後,這些精米再被銷往全國。
在視頻中王海稱:“中科發5號”大米,不論外觀還是口感,與“稻花香2號”都非常相似,但價格隻有3塊多一斤,差不多是“稻花香2號”的一半。
為了驗證自己的懷疑,視頻中,王海將從金龍魚天貓旗艦店購買的五常大米作為樣本,送至海南崖州灣分子鑒定檢測中心進行鑒定。
根據該機構提供檢測報告數據,樣本與“稻花香2號”的植物DNA遺傳相似度僅78.08%,但與“中科發5號”的植物DNA遺傳相似度達到97.82%。
基於這份檢測報告,王海認定金龍魚存在以廉價“中科發5號”冒充“稻花香2號”,“以次充好欺詐消費者”。
科信食品與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鍾凱博士告訴界麵新聞,“中科發5號”與“稻花香2號”,兩種大米作為主食,其營養價值差異可以忽略。如冒名頂替屬實,屬於商業欺詐,應予以嚴厲處罰,但這並不涉及直接的食品安全風險。
“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其實不太可能通過肉眼分別出兩種大米的區別。企業應對自己的產品真實性負全責,監管部門有責任督促企業履行主體責任並承擔侵權相應的法律責任”,鍾凱說。
界麵新聞就此,多次撥打金龍魚公開電話,均無人接聽。
業績、股價雙承壓
根據公開信息,金龍魚目前有兩大主營業務,其中占比近六成的廚房食品,主要生產銷售食用油、大米、麵粉等廚房食品;飼料原料及油脂科技業務占比近四成,其中飼料業務是將榨油後的豆粕、菜粕等賣給生豬養殖公司,油脂科技業務是指銷售油脂基礎化學品等。
值得一提的是,自2020年10月上市後的第二年,金龍魚就迎來了業績變臉,且持續增收不增利。
稍早前的2月21日,金龍魚發布了2023年度業績快報。報告期內,金龍魚實現營業收入2515億元,同比下降2.3%;歸母淨利潤28.48億元,同比下降5.4%;扣非淨利潤13.2億元,同比下降58.5%。
2023年,金龍魚創下了上市以來首次營收下滑。而在此之前的2021年、2022年,金龍魚連續兩年增收不增利。
對於其營收下滑的原因,金龍魚總結是因為產品價格下跌的影響超過了銷量增長帶來的營收貢獻。
而這已是金龍魚歸母淨利潤連續第三年出現下滑。
前兩年,金龍魚將利潤下滑歸咎於原材料成本漲幅較大、壓縮毛利。據公開財報顯示,2017年-2022年,金龍魚的整體毛利率分別為8.42%、10.21%、11.40%、12.33%、8.18%及5.68%。毛利率持續走低。
對此金龍魚方麵曾解釋稱,其產業鏈上遊大豆等原材料漲價,下遊產品銷售價格卻無法上漲,食用油兩端承壓。
但2023年,在小麥、大豆、大豆油及棕櫚油等主要原材料價格下跌的情況下,金龍魚整體淨利潤仍然出現下滑。
在業績不振的前提下,金龍魚股價也如滑鐵盧,從最高時的145元\股跌至30元出頭,其市值已蒸發6000多億元。
接連爆出“黑天鵝”事件
除了被指“摻假”一事,1月12日,金龍魚旗下子公司還被指涉一起刑事案件。
據金龍魚公告,金龍魚子公司廣州益海於2024年1月11日被淮北市人民檢察院指控,在一起棕櫚油貿易過程中,涉嫌配合實施合同詐騙犯罪。
金龍魚對此表示,因相關訴訟事項尚未開庭審理且公司不認同起訴書指控的事實,在訴訟審結之前,暫無法判斷對公司本期利潤或期後利潤的影響情況。目前本公司及公司子公司生產經營正常。
在主業業績承壓後,金龍魚不斷進行副業擴張戰略。
近年來,金龍魚一直在業務上下遊進行多元化布局。在2020年年報的經營計劃中,金龍魚提到,將繼續建設更多的綜合性生產基地並發展新的高增長和互補性業務,如中央廚房、醬油、醋和酵母等,進一步擴充產品品類,降低製造、物流和營銷成本。
2023年上半年,金龍魚董秘表態稱:“我們會積極布局新業務領域,如中央廚房、醬油、醋、酵母、植物肉等業務,持續擴充廚房食品的品類,進而提升公司的競爭力。”
公開信息顯示,這些布局已見成果。在調味品業務方麵,除了布局多年的“丸莊”高端黑豆醬油,金龍魚在廣東陽江的年產8萬噸醬油項目預計將於2024年年初正式推出產品。此外,金龍魚在杭州、周口、重慶、興平央廚項目已建成投產,廊坊項目進入試投產,沈陽、淮安、昆山等央廚項目正在建設中。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分析稱,這幾年,金龍魚在按照多品牌、多品類、多場景、多渠道、多消費人群的五多戰略進行布局。但整體上看,除了油有壓倒性的優勢外,其他品類還處於布局階段。
朱丹蓬稱,金龍魚主業很大、副業又太弱、戰線太長,雖然整體上護城河比較高,綜合實力不錯,但在調味品各個品類都有頭部優勢的情況下,想要快速出圈也沒那麽容易。
接連出現的風險事件,不得不令外界質疑,金龍魚擴張太快,管理能力跟不上?
對此,香頌資本董事沈萌認為,上述“產品摻假”和“合同詐騙”,還需具體看事件原委,以及與正常業務相比所占的比重大小,如果這種事件是個案,那麽這與管理能力或副業規模沒有什麽直接關係,如果是大量出現,那麽可能是因為擴張速度過快導致管理能力沒有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