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丘2》:這就是一部人類文明的輪回史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我在看《沙丘2》的時候腦子裏一直在想:

人類文明,或者說任何一種文明發展到最後是什麽形態?

結果《沙丘2》跟我“說”:

權力、複仇和戰爭。



如果把《沙丘2》及之前的《沙丘》,以及未來可期的第三部結合起來看,將其中的高科技和星際權力架構統統剝去,依然能夠看到人類文明幾千年來圍繞權力鬥爭的本質,隻不過是以“複仇”的名義。

就像男主在《沙丘2》中幾次提到自己的夢境,他說未來會因為他造成幾十億人橫屍星際。此時他頭腦清晰、邏輯縝密。然而當影片進行到尾聲時,“天下共主”的皇帝已經跪下表示臣服,幾大家族卻不認可男主登基,於是一場新的戰爭開始了。此時,男主已經是“曲中人”,他登高一呼,無數擁護他的臣民踏上了戰艦升空討伐此時位置已經轉換的“逆賊”們,不能想象在續集中該是怎樣的一場星際浩劫。

至此,以我的描述,《沙丘2》該是一部宏大的科幻史詩。

但我還是要提前勸退一些觀眾:

近三個小時的片長裏,男主在磨難中成長的敘事較多,電影裏關於戰爭場麵的刻畫對於傳統印象裏把大製作等同於“複聯”那種打得眼花繚亂的人們而言可能會有些失望。而對於《沙丘》的擁躉而言,《沙丘2》則一定不會讓你失望。

因為它確實在一本正經地講述一個宏大的故事。

盡管故事中盡都是些古人們講過的“陳詞濫調”。





《沙丘2》目前是北美地區單日和周末票房冠軍,昨天也有幸參加了《沙丘2》的北京首映式。略說一些觀後感觸。

譚飛老師說“任何一場關乎生靈的巨大噩夢都會出現戰爭、殺戮、愚眾、陰謀家、造神者、宗教式PUA、團體操美學、家族內鬥、政治婚姻等等關鍵詞,更可怕的是,一場巨大的美夢也經由上述詞匯構建而成。”

對此,我深以為然。

觀《沙丘2》,等於在看一場人類文明發展史。



歐美地區觀眾看這部電影應該更有代入感,畢竟作者弗蘭克赫伯特隻是把歐洲封建領主和家族聯姻等很熟悉的權力構架移植到星際之上。經由導演的精心描繪把一幕幕或華美或蒼涼的畫麵傳遞給觀眾。但故事的本質沒有改變:

落魄貴族少年逃難至荒涼的星球,恰好這個星球上的人們同樣承受著壓迫,同樣遭遇了不合理的資源榨取,同樣需要一個救世主來拯救他們。於是落難者成了拯救者,雙方互相借力,再加上神秘的宗教信仰加持,這些本該被帝國踩在腳下的小人物們逆襲了。不但報了仇還一躍成為“人上人”,隻是按照這種故事發展來看,曾經被壓迫的人上位後難免不會憑借武力成為新的壓迫者。曾經落難逃生的可憐人在一步步踏上權力的祭台後未必不會成為新的獨裁者。

所以說看《沙丘》就不能隻說《沙丘》。

它在世界科幻文學史上的影響力也許正如評論而言,如同《魔戒》在奇幻文學史上的地位一樣。後者同樣也是借由一個魔戒映射出在正義與邪惡的背後隱藏的各種欲望博弈。





同樣也是在觀影時,我更加堅定了一個想法:

電影的第一屬性是娛樂,第二屬性是藝術,第三屬性是影響。

如果我的想法代表大多數喜歡去電影院感受氛圍的人的話,那麽《沙丘》或《沙丘2》的第一屬性恐怕會因為近三個小時的時長打折扣,但絲毫不影響它的第二屬性和第三屬性。

它需要有心人從許多細節處品味原著的精髓和電影本身細膩的表現方式。

《沙丘2》的整體畫麵風格同樣也很多變,如“三等星球”上的大漠一望無際的蒼涼感,和洞穴中被迫苟活的部落眾民勾勒出的孤獨窘迫,以及高高在上猶如古羅馬帝王般的邪惡詭異造型。人物形象細節上也頗有深意——

一直壓榨別人家園的“上等人”卻有著病態的白色皮膚和“寸草不生”的邪惡麵龐,哥特式的晦暗建築風格及黑色服飾把他們描繪得如同吸血鬼一樣。生活在貧瘠土地上的人們肮髒、愚昧、簡單,但他們是和你我一樣鮮活的男女。當壓迫愈甚,反抗也就愈甚。對於沒有看過《沙丘》原著的人來說,這種外形上的迥異更像是一場“人鬼鬥”。



至於更高一階的皇帝及帝國臣民,又恢複了正常人類的麵貌,白金相交的華麗外表及富麗堂皇的宮殿,這一切卻需要憑借“鬼”的執行力榨取另一群人類來保障。所以又暗合了人類古往今來所有王朝的統治本質。

能構建一個王朝的是“沙丘”,能毀滅一個王朝的還是“沙丘”。

即電影中的這個荒漠星球,掠奪者眼中的“香料之地”。

因此第二部也許比第一部更有深意,人們又在期待什麽呢?是看似正義的複仇之戰?還是眼見一場更大的浩劫開始?在我看來,《沙丘2》始終隻是人類靈光一現時的產物,它描繪了似乎永遠無法抵擋的輪回,更是“小民尊嚴”被宗教或“信仰”綁架在“正義”這套馬車上的犧牲品。

也許電影最後那位孤獨的女戰士召喚沙蟲的場景更能打動我,那象征著一種“人間清醒”:

什麽權力?什麽複仇?

“簡單愛”不好嗎?

這才是我們大多數人看待曆史和文明的心態。





可能西方人看重《沙丘》的原因之一並非其描繪的浩瀚宇宙。而是它的“弦外之音”。

它不隻是一部小說或電影,其中影射的東西很多,政治、經濟、軍事、宗教、生態和社會學等等,把人性及人類社會發展的本質置於一個宇宙的尺度上考量。然而脫離小說或電影看待《沙丘》,它幾乎又是人類文明過去、現在、未來的重現。

即便是如今在這個星球上依然發生的戰爭和敵視,又有哪個能脫離《沙丘》的預言?



縱觀人類曆史上帝國的崛起和覆滅,又有哪個不是因為“資源平衡”和“權力失衡”導致的呢?《沙丘》在這方麵幾乎已經把人類欲望的真麵目表達得淋漓盡致。

不過其中並非沒有絲毫柔情,那蒼茫中和女孩片刻的溫存以及被壓迫者眼中原本幾乎熄滅的希望重新點燃時的熱烈同樣也是構架曆史的一部分,這些也都盡在《沙丘2》中體現,值得觀眾認真體會感受“輪回”的無奈,同時也品味“輪回”的魅力。

此外,男主的心路曆程及人格蛻變更是神來之筆,他不脫離人性,更沒有被“神化”,頗有像“黑化版的張無忌”,一路上疊加BUFF,一路上欲望漸生。

他一步步走向欲望深淵的邊緣,直到所過之處,人命如草芥一般。

至於後來如何?我想《沙丘》迷們已經知曉,在此不做贅述。

《沙丘2》及前作都是電影工業的合格產品,盡管對我等俗人而言,文戲似乎略顯冗長,武戲方麵不如另外一些大片來得痛快精彩,依然不失為一部科幻佳作。

所以嚴肅的人有福了,他們可以迎來一部值得思考同時大飽眼福的浩大征途:

那些野心、欲望、宗教、權謀和無奈,千百年來送走了你,迎來了我。

可回頭看,不過是一堆“沙丘”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