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安徽省太和縣淙祥現代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徐淙祥等全國人大代表向大會聯合提交了《關於逐步放開禁燒秸稈,發展綠色生態循環農業的建議》。
建議指出,我國自2008年開始實行禁燒秸稈令,已有16個年頭,在秸稈廢物利用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特別是利用農作物秸稈發展養牛、養羊方麵,取得了可喜成效。農場秸稈通過牛羊過腹還田,促進了養殖業的發展,再利用牛羊糞便腐熟後,作為有機肥還田,形成了生態農業良性循環。但也產生了負麵影響,就是由於長期以來農作物秸稈年年禁燒,農作物病菌、蟲卵、雜草種子得不到焚燒,年複一年的傳播,使部分農田病蟲雜草迅速傳播,造成部分農田病蟲盛發,野草叢生。有的農田因農作物產量高、秸稈多、秸稈全部還田,形成大部分秸稈埋在土壤裏,土層不實、不利蓄水保墒,影響農作物生根、發芽,造成缺苗、缺苗、斷壟。加之病蟲。害盛發,形成農作物產量、品質大幅度下降、造成種糧賠本,形成部分農田拋荒。
為此,徐淙祥等全國人大代表建議:
一、繼續加大對優質高產小麥、玉米、大豆農田秸稈回收再利用支持力度,小麥、玉米、大豆優質高產攻關示範田,不但產量高、秸稈多、秸稈品質好、是飼養業的上等草料,給予一定的財政支持,可發展現代規模養殖業的壯大。
二、有計劃、有步驟、有目的放開秸稈禁燒,防止一放開就亂、一亂就引起火災,造成損失。
三、加強生態循環農業知識普及學習、發展生態循環農業,促進現代農業快速高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