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玲韓寒“跨界導演”穩坐春節檔前二,“專業導演”沒落?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一方麵,總體票房繁盛。根據國家電影局初步統計,僅2024年春節假期(2月10日至2月17日)全國電影票房就高達80.16億元,觀影人次為1.63億,相比2023年春節假期票房和人次分別增長了18.47%和26.36%,均創造了同檔期新的紀錄。

另一方麵,半數撤檔。同樣是在春節假期(2月10日至2月17日)內,共八部春節檔影片,其中四部官宣撤檔,被網友戲稱“撤檔元年”。

一、春節檔票房:斷檔嚴重,幾家歡喜幾家愁

票房雖不是決定影片質量的唯一標準,但卻是重要標準之一。

截止到2月23日,春節檔電影上映14日,《熱辣滾燙》穩穩拿下票房第一,票房已突破31億,約為春節檔總體票房的三分之一。

《飛馳人生2》穩居票房第二,票房突破28億,雖然難超第一位的《熱辣滾燙》,但與第三位的《第二十條》拉開了巨大的差距。

《第二十條》起初雖然不及《熊出沒·逆轉時空》,但在春節假期後開始反超,目前二者票房分別是18億多和17億多。

然後春節檔在映影片就沒了。

《我們一起搖太陽》《黃貔:天降財神貓》《紅毯先生》《八戒之天蓬下界》先後官宣撤檔。雖然給出的官方理由各種各樣,但毫無意外,最核心的問題眾人皆知:票房太差。

《我們一起搖太陽》與《紅毯先生》撤檔前票房都未過億,剩下兩部電影更是連千萬大關都沒突破。

這樣的票房成績連“回本”都做不到。

以《紅毯先生》為例,網傳這部電影的製作成本是2.6億,其中包括劉德華片酬6000萬元以及寧浩導演費2400萬元。目前八千多萬的票房甚至不夠支付劉德華與寧浩的費用。而據媒體估算,在此基礎之上,《紅毯先生》改檔後至少要取得7.5億元總票房才能收回製作成本。

這對於目前的《紅毯先生》來說,似乎是一個極為困難的事情。

二、跨界or專業:“跨界導演”穩坐前二,“專業導演”成為“逃兵”

此外,不少人注意到了一個有趣的現象。

本次穩坐前二的兩部電影,《熱辣滾燙》與《飛馳人生2》,其導演賈玲與韓寒,都是“跨界導演”。

賈玲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主修相聲表演。進入演藝圈後,經曆了從相聲演員到小品演員再到導演、影視演員的轉型。21年的《你好李煥英》是其導演生涯的開始,至今不過四年。

韓寒高中輟學,因其作家身份被公眾知曉,後又成為賽車手,直到14年電影《後會無期》才成為導演。

反觀已經成為“逃兵”的四部影片裏,不談動畫電影,《我們一起搖太陽》和《紅毯先生的》導演均為標準的“科班出身”,是名副其實的“專業導演”。

《我們一起搖太陽》的導演韓延,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電影電視係導演專業。從2002年,執導個人首部電影《五好差一好》,就開啟了導演生涯。2015年,更是憑借愛情喜劇片《滾蛋吧!腫瘤君》代表中國內地角逐第8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

而《紅毯先生》的導演寧浩,更是我國第六代導演的代表人物之一,先後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藝術係、北京電影學院攝影係。2006年,就指導出了《瘋狂的石頭》這樣為公眾耳熟能詳的電影作品。

不僅今年春節檔電影,縱觀內地影史票房前十名(獨立指導)導演,前三均為跨界導演,一個習武的、一個說相聲的、一個學醫的:吳京、賈玲、餃子。

這不禁讓人懷疑,為何“跨界導演”取得佳績,而“專業導演”成為“逃兵”?是“專業導演”沒落了嗎?

對於這一問題,想要仔細闡述需要長篇大論,叨叨僅在這裏拋出一個新的問題,還請各位看客自行思考、發表觀點。

票房能夠定義一個導演是否是好導演嗎?

三、慘案歸因:票房差因為“排片”少?那“排片”又受何影響?

縱觀對於撤檔影片的原因分析,除去本身不適合春節檔等因素外,還有一個原因會被很多網友提及,即“排片”少,導致票房差。

很多網友表示自己家附近的電影院,像是《紅毯先生》《黃貔:天降財神貓》這些影片,排片極少,且幾乎都在早上和夜晚,這樣的排片使得很多人難以前往觀看。

據燈塔專業版數據顯示,這些撤檔影片的排片確實極低,甚至有的不到1%。

如果認定票房差是因為排片少的話,那又是什麽決定了排片呢?

1、上座率

首先我們明確一點,電影院不是藝術館,電影院是為了賺錢而存在的。影片的質量不是最重要的,什麽電影大家喜歡看、願意看,電影院就會多排什麽樣的電影。所以排片多的電影並不僅僅隻有質量高的電影,那些毀譽參半的影片也有機會獲得很高的排片率。因為這類影片有爭議,所以去觀看的人也很多。

那如何判斷這部電影的觀看者是否多呢?這就要看上座率了。

電影的上座率,即上座人數與總座位數的比值,用來衡量一部影片的質量和票房價值,上座率越高,通常意味著影片越受歡迎,票房價值也越高。

因而,上座率高的電影就會給更多的排片。

2、製作團隊

此外,製作團隊其實很大程度上也會影響排片。這裏製作團隊的影響,可以換成“扛票房”這一概念。就像是公司談合作爭取項目一樣,自然是之前有經驗、做出過成功案例的公司更容易拿下合作,電影也是一樣,知名影星與名導擁有一定的票房號召力,影院也會根據製作團隊來考慮排片。

像是《紅毯先生》,盡管現在已經撤檔,但在第一天的時候,影院的排片也占了8.5%。

3、推廣與宣傳

而片方自身的推廣與宣傳,也會被考慮在內。電影票賣得好不好,看電影的人多不多,片方自己也要上心思做努力,《熱辣滾燙》的前期宣傳非常到位,熱搜狂飆,討論度極高。這樣的高討論高熱度能夠獲得觀眾的期待,自然也就能獲得影院的期待。

此外,除了片方,外界的宣傳也有很大作用。像是《第二十條》起初排片占比並不高,很長一段時間都在20%以下,但在央媒下場表揚認可後,其排片率得到了顯著提高,這幾天的排片占比都在26%左右。

4、映後效果

排片這個事情並不是前期籌備好就按部就班的,而是靈活變動的。影院也要看電影上映後的情況,動態的安排排片。

像是《熱辣滾燙》和《飛馳人生2》上映第一日票房就極佳,口碑好、話題度高、某瓣評分也高,因而影院就進一步增大排片比例,而諸如《紅毯先生》《我們一起搖太陽》之流,上映第一日票房成績隻有《熱辣滾燙》《飛馳人生2》的十分之一,自然會減少排片。

5、灰色空間

當然,影院與片方也會有一些灰色空間的存在,例如回扣、吃飯等人情世故。但無論怎樣的人情關係,影院的最終目的仍是盈利,影院不會為了芝麻丟了西瓜,所以灰色空間麵對上述因素導致的直接利益來說,影響力度還是弱了很多。

綜上所述,如果因為票房少而怨排片少,其實並不理智,影響排片的因素有很多,這些因素就像是“無形手”一樣,動態調節排片。從某種角度上說,票房和排片甚至可以說是相互影響、相輔相成。這麽來看,一味地將票房差歸結於排片少,若非無知,便有推卸責任的嫌疑了。

春節檔一半的影片撤檔延期,而延期後再上架,是否能夠逆襲就要看到時候的表現了。但,就目前來看,可能難以取得巨大成功。

查看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