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生活百態 » 春節檔後勁最大的片,居然是它

春節檔後勁最大的片,居然是它

文章來源: 新周刊 於 2024-02-16 22:58:19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作者 | 陸一鳴

編輯 | 騰宇

題圖|《第二十條》

春節檔電影激戰一周,不少觀眾發現,《第二十條》的後勁有點大。

大年初一上映的六部新片,根據票房表現大致可分為三檔。其中,《熱辣滾燙》和《飛馳人生2》躋身頭部,票房雙雙破20億元,排片加起來接近60%;《熊出沒》和《第二十條》則在腰部,票房也突破10億元,聯手包攬剩下的四成排片;底部則是《我們一起搖太陽》和《紅毯先生》,票房至今未過億,已經先後宣布退出春節檔,擇期重映。

隨著《我們一起搖太陽》《紅毯先生》撤檔,春節檔電影隻剩下四部。(圖/《第二十條》)

截至2月16日晚,《第二十條》票房超過11.5億,單日票房反超第三名《熊出沒》,且連續三天逆跌(相比前一天票房不降反增),總票房也有超過《熊出沒》的趨勢。

從《狙擊手》《滿江紅》再到《第二十條》,張藝謀已經連續第三年征戰賀歲檔。《第二十條》豆瓣開分8.0,目前降至7.7分,仍然是張藝謀自2014年《歸來》之後評價最高的一部作品——換句話說,這是張藝謀近10年最好的作品。

但《第二十條》看起來並不像常規意義上張藝謀的作品。在不少人看來,它的畫麵像電視劇,對白像小品,全然不見以往張藝謀對於色彩和攝影的高追求。

這樣一部“含謀量”最低的電影,怎麽成了近年最佳?

(以下內容涉及劇透,請謹慎閱讀)

今年最好笑的小品,在電影院裏看的

今年的春晚,火的是尼格買提魔術助演翻車和“春山學”,語言類節目則比較黯淡。而春晚缺失的笑點,被《第二十條》補足了。

《第二十條》是典型的多線敘事,故事圍繞著雷佳音飾演的檢察官韓明展開。韓明人到中年,事業線增生速度比不上前列腺,家庭矛盾則比腰間盤還突出。

(圖/《第二十條》)

這位“和稀泥”專業戶,要同時應對三件棘手的事情:兒子因見義勇為製止校園霸淩,打傷了教導主任的兒子,被認定故意傷害,麵臨行政拘留的風險;正在調查的案件裏,村霸的兒子淩辱貧苦村民夫婦後被反殺,村霸一家軟硬兼施要求嚴懲凶手,主辦同事認為村民存在防衛行為,卻苦於找不到關鍵證據,在限期辦結的壓力下,這個燙手山芋被丟到韓明手上;此前辦結的案件裏,一位公交車司機因打傷在車上猥褻女乘客的色狼入獄,出獄後還在不斷上訪……

範偉飾演的村霸帶人在檢察院門口鬧事。(圖/《第二十條》)

影片的營銷點之一是“全員熟臉”的陣容,很多配角來自去年大熱影視作品如《狂飆》《漫長的季節》《宇宙探索編輯部》,出演過張藝謀上一部作品《堅如磐石》的於和偉、李乃文、許亞軍也有客串。

不少觀眾將這種“演員亂燉”戲稱為“在漫長的季節裏狂飆”:檢察官有高葉和王驍,被刺死的小流氓是《狂飆》裏的“李宏偉”,範偉飾演的村霸帶著“麻子”和“瘋驢子”為兒子出頭,而他在《漫長的季節》裏的兩個兒子“王陽”和“王北”也沒閑著,一個是檢察院的年輕檢察官小王,一個成了霸淩同學的男高中生,就連派出所負責接待的民警,也是“保衛科科長邢三”。

(圖/《第二十條》)

片名《第二十條》,取自《刑法》第二十條關於“正當防衛”的條款。在2023年1月公示的備案立項信息裏,原本偵辦村霸一案的檢察官是男性角色“呂正方”,到了7月份開機拍攝時則變成了女性角色“呂玲玲”。

(圖/《第二十條》)

這個改動比較重要,一方麵,能夠增加韓明與妻子李茂娟(馬麗飾)以及同事兼初戀呂玲玲(高葉飾)因為誤會產生的笑點(盡管多數時候比較老套);另一方麵,呂是一個火箭助推器式的角色,堅持理想、不夠圓融,影片前半截主要靠她頂住各方壓力查找真相,當然最後完成使命還是靠男主的大段演講,但如果沒有她,電影主要女性人物就隻剩下馬麗和趙麗穎:一個是男主妻子,一個是案件受害人,女性視角無疑太過單薄。

除了堪比小品的密集笑點,《第二十條》的另一個優勢是全員演技在線,無論是雷佳音、馬麗的生活化表演,還是趙麗穎飾演的殘障母親,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圖/《第二十條》)

比較值得一提的是張譯,他演了一個默許兒子霸淩同學的中學教導主任,在雙方家長交涉時把那種裝腔作勢、道貌岸然的勁兒拿捏得非常到位。張譯以往出演的大多數警察、特工等正麵形象,但演得最出彩的還是“奸角”,去年的《滿江紅》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關於《第二十條》,有種批評的聲音是說吵架內容過多,以至於喧賓奪主,擠占了原本的嚴肅表達。但這很可能是導演有意為之。

《第二十條》,不是《秋菊打官司》

同是張藝謀拍攝的訴訟題材電影,很多觀眾自然聯想起1992年的《秋菊打官司》。但兩者之間其實沒有太多可比性。

在上映前與董宇輝的訪談裏,張藝謀說自己年輕時“喜歡把演員當工具,讓演員靜態地表達你的意象理念,覺得自己這個畫麵多有意義,但人物是零”,現在他則認為,“讓演員充分地發揮,是導演最重要的功課”。

(圖/《第二十條》)

如果說張藝謀以往的作品像傳統作坊的高粱酒,醇厚濃鬱、風味獨特,那麽,《第二十條》就像一塊酒心巧克力,標準的流水線產品,用小品式的甜,包裹現實社會的辛辣。

雷佳音在路演時透露,自己拿到劇本時感覺這完全是“一部正劇”。結果開拍沒幾天,雷佳音就被“逼到盡頭”,因為導演每天都要求他在戲裏加喜劇包袱。

在一則廣為流傳的拍攝花絮裏,一場“酒桌吵架戲”開拍前,馬麗抱拳向演對手戲的張譯打預防針,“待會兒要是哪句話衝突上了,不是我本意啊”。不難看出,片中吵架拌嘴的戲幾乎都是演員自行發揮。這樣集體創作還有更多,根據《娛理》對劇組的采訪,“用撲克牌比喻家庭關係”的概念最早是雷佳音提出來的,“按摩椅捉奸”的戲份則是馬麗的創意。

(圖/《第二十條》)

近年來,張藝謀的作品逐漸從“晚會型”過渡到“小品型”,前者依賴宏大敘事和人海戰術,後者則以人物對白為主,依靠片段與笑點驅動敘事。之前的《堅如磐石》《滿江紅》都能夠看出這種過渡痕跡。

坦率地說,《第二十條》本質上是比較工整的,接近遼寧衛視水準的“晚會小品”式作品。它的幽默段落妥帖,笑點不算低俗,也隻有在小品舞台的“樣板間”世界裏,才會出現如此怕老婆的丈夫、把兩瓶陳年茅台全留給女兒的重女輕男的老父親,以及“老師+律師”的家庭敢拿捏“警察+檢察官”的家庭……

(圖/《第二十條》)

本片有一個令人疑惑的宣傳點是“尺度大”,但全程看下來隻有一段強奸戲稱得上鏡頭大膽(但是否有必要拍得如此細致還有待商榷)。除此之外,《第二十條》對於社會現象的呈現是正麵積極的——片中的檢察官很負責任,不僅替當事人奮力奔走,還主動幫當事人找工作、看孩子;領導裏也沒有壞人,前麵限期破案是負責任,後麵平反時帶頭鼓掌是有魄力;看守所也特別好,李茂娟進去之前還擔心受欺負,結果一周吃胖了7斤;唯一能夠稱得上冒犯的劇情也就是“烈士親屬裏也有壞人”,最有官僚氣息的反麵人物則是一名中學老師,某種程度上有撿軟柿子捏的嫌疑。

(圖/《第二十條》)

在片中,推動“正當防衛”的判決,呂玲玲缺乏的是機會,韓明缺乏的是勇氣,而勇氣有時候就來源於很簡單樸素的道理——“法不能向不法讓步”“法律是讓壞人的犯罪成本更高,而不是讓好人出手的代價更大”。

“機會、勇氣、動機合而為一的時刻不多,它們的合一隻能依賴於人的不成熟。”被張藝謀拍了兩次的小說《陸犯焉識》裏的一句話,放在《第二十條》裏也意外地貼切。

(圖/《第二十條》)

關於影片本身和它延展的內容還有更多的追問,比如張藝謀的變與不變,比如類似這樣的“小品電影”價值幾何,比如往後現實主義題材電影可以在哪些方麵持續發力……張藝謀的回答,相信已經在他的電影裏了。

對於一部春節檔電影來說,《第二十條》的真誠與妥協,以及張藝謀在兩者之間找到的表達方式,其實都是這部影片足以進入當代電影史的原因。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0)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普丁警告川普政府!若援烏"戰斧飛彈"俄美關係全麵升級
加薩女性被逼"用肉體換食物"!性侵惡狼竟全是救援人員
全球最大的實體書城剛開業,國慶期間麵臨"毒氣"爭議
體驗差,雷點多,部分5A景區被年輕人拋棄
夏威夷活火山史詩級噴發,熔岩柱直衝天際高達400米




24小時討論排行

諾貝爾和平獎10日揭曉!專家:川普得獎機會渺茫
“反以挺巴”遊行!倫敦500人被捕 羅馬25萬人怒吼
陝西新郎婚禮前1小時跳河身亡 傳女方臨時加價
五角大廈人事風暴!美防長再出手「開除海軍幕僚長」
諾貝爾和平獎10.10揭曉 專家:川普機會渺茫
川普授權!向芝加哥部署300國民兵,解決"失控犯罪"
彭博:中國考慮向美國投資$1萬億 換撤銷國安限製
美戰爭部長嗆“不爽就滾”!第二位4星上將不幹了
WSJ:中國經濟有2大致命問題 壞消息將不斷出現
孫立平:該關心一下農村了
詐騙園區失控了!上百員工狂砸辦公室 大批警力鎮壓
環保少女怨牢房有臭蟲!以色列揭笑容滿麵照
湖北轎車失控橫掃地攤致5死8傷 司機被捕 現場慘況曝光
王誌安:隻要能解封,“讓我喊台灣獨立萬歲都可以”
盤點:日本準首相高市早苗“對中立場超強硬”
川普:以色列同意撤軍線,哈瑪斯確認後停火將立即生效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春節檔後勁最大的片,居然是它

新周刊 2024-02-16 22:58:19


作者 | 陸一鳴

編輯 | 騰宇

題圖|《第二十條》

春節檔電影激戰一周,不少觀眾發現,《第二十條》的後勁有點大。

大年初一上映的六部新片,根據票房表現大致可分為三檔。其中,《熱辣滾燙》和《飛馳人生2》躋身頭部,票房雙雙破20億元,排片加起來接近60%;《熊出沒》和《第二十條》則在腰部,票房也突破10億元,聯手包攬剩下的四成排片;底部則是《我們一起搖太陽》和《紅毯先生》,票房至今未過億,已經先後宣布退出春節檔,擇期重映。

隨著《我們一起搖太陽》《紅毯先生》撤檔,春節檔電影隻剩下四部。(圖/《第二十條》)

截至2月16日晚,《第二十條》票房超過11.5億,單日票房反超第三名《熊出沒》,且連續三天逆跌(相比前一天票房不降反增),總票房也有超過《熊出沒》的趨勢。

從《狙擊手》《滿江紅》再到《第二十條》,張藝謀已經連續第三年征戰賀歲檔。《第二十條》豆瓣開分8.0,目前降至7.7分,仍然是張藝謀自2014年《歸來》之後評價最高的一部作品——換句話說,這是張藝謀近10年最好的作品。

但《第二十條》看起來並不像常規意義上張藝謀的作品。在不少人看來,它的畫麵像電視劇,對白像小品,全然不見以往張藝謀對於色彩和攝影的高追求。

這樣一部“含謀量”最低的電影,怎麽成了近年最佳?

(以下內容涉及劇透,請謹慎閱讀)

今年最好笑的小品,在電影院裏看的

今年的春晚,火的是尼格買提魔術助演翻車和“春山學”,語言類節目則比較黯淡。而春晚缺失的笑點,被《第二十條》補足了。

《第二十條》是典型的多線敘事,故事圍繞著雷佳音飾演的檢察官韓明展開。韓明人到中年,事業線增生速度比不上前列腺,家庭矛盾則比腰間盤還突出。

(圖/《第二十條》)

這位“和稀泥”專業戶,要同時應對三件棘手的事情:兒子因見義勇為製止校園霸淩,打傷了教導主任的兒子,被認定故意傷害,麵臨行政拘留的風險;正在調查的案件裏,村霸的兒子淩辱貧苦村民夫婦後被反殺,村霸一家軟硬兼施要求嚴懲凶手,主辦同事認為村民存在防衛行為,卻苦於找不到關鍵證據,在限期辦結的壓力下,這個燙手山芋被丟到韓明手上;此前辦結的案件裏,一位公交車司機因打傷在車上猥褻女乘客的色狼入獄,出獄後還在不斷上訪……

範偉飾演的村霸帶人在檢察院門口鬧事。(圖/《第二十條》)

影片的營銷點之一是“全員熟臉”的陣容,很多配角來自去年大熱影視作品如《狂飆》《漫長的季節》《宇宙探索編輯部》,出演過張藝謀上一部作品《堅如磐石》的於和偉、李乃文、許亞軍也有客串。

不少觀眾將這種“演員亂燉”戲稱為“在漫長的季節裏狂飆”:檢察官有高葉和王驍,被刺死的小流氓是《狂飆》裏的“李宏偉”,範偉飾演的村霸帶著“麻子”和“瘋驢子”為兒子出頭,而他在《漫長的季節》裏的兩個兒子“王陽”和“王北”也沒閑著,一個是檢察院的年輕檢察官小王,一個成了霸淩同學的男高中生,就連派出所負責接待的民警,也是“保衛科科長邢三”。

(圖/《第二十條》)

片名《第二十條》,取自《刑法》第二十條關於“正當防衛”的條款。在2023年1月公示的備案立項信息裏,原本偵辦村霸一案的檢察官是男性角色“呂正方”,到了7月份開機拍攝時則變成了女性角色“呂玲玲”。

(圖/《第二十條》)

這個改動比較重要,一方麵,能夠增加韓明與妻子李茂娟(馬麗飾)以及同事兼初戀呂玲玲(高葉飾)因為誤會產生的笑點(盡管多數時候比較老套);另一方麵,呂是一個火箭助推器式的角色,堅持理想、不夠圓融,影片前半截主要靠她頂住各方壓力查找真相,當然最後完成使命還是靠男主的大段演講,但如果沒有她,電影主要女性人物就隻剩下馬麗和趙麗穎:一個是男主妻子,一個是案件受害人,女性視角無疑太過單薄。

除了堪比小品的密集笑點,《第二十條》的另一個優勢是全員演技在線,無論是雷佳音、馬麗的生活化表演,還是趙麗穎飾演的殘障母親,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圖/《第二十條》)

比較值得一提的是張譯,他演了一個默許兒子霸淩同學的中學教導主任,在雙方家長交涉時把那種裝腔作勢、道貌岸然的勁兒拿捏得非常到位。張譯以往出演的大多數警察、特工等正麵形象,但演得最出彩的還是“奸角”,去年的《滿江紅》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關於《第二十條》,有種批評的聲音是說吵架內容過多,以至於喧賓奪主,擠占了原本的嚴肅表達。但這很可能是導演有意為之。

《第二十條》,不是《秋菊打官司》

同是張藝謀拍攝的訴訟題材電影,很多觀眾自然聯想起1992年的《秋菊打官司》。但兩者之間其實沒有太多可比性。

在上映前與董宇輝的訪談裏,張藝謀說自己年輕時“喜歡把演員當工具,讓演員靜態地表達你的意象理念,覺得自己這個畫麵多有意義,但人物是零”,現在他則認為,“讓演員充分地發揮,是導演最重要的功課”。

(圖/《第二十條》)

如果說張藝謀以往的作品像傳統作坊的高粱酒,醇厚濃鬱、風味獨特,那麽,《第二十條》就像一塊酒心巧克力,標準的流水線產品,用小品式的甜,包裹現實社會的辛辣。

雷佳音在路演時透露,自己拿到劇本時感覺這完全是“一部正劇”。結果開拍沒幾天,雷佳音就被“逼到盡頭”,因為導演每天都要求他在戲裏加喜劇包袱。

在一則廣為流傳的拍攝花絮裏,一場“酒桌吵架戲”開拍前,馬麗抱拳向演對手戲的張譯打預防針,“待會兒要是哪句話衝突上了,不是我本意啊”。不難看出,片中吵架拌嘴的戲幾乎都是演員自行發揮。這樣集體創作還有更多,根據《娛理》對劇組的采訪,“用撲克牌比喻家庭關係”的概念最早是雷佳音提出來的,“按摩椅捉奸”的戲份則是馬麗的創意。

(圖/《第二十條》)

近年來,張藝謀的作品逐漸從“晚會型”過渡到“小品型”,前者依賴宏大敘事和人海戰術,後者則以人物對白為主,依靠片段與笑點驅動敘事。之前的《堅如磐石》《滿江紅》都能夠看出這種過渡痕跡。

坦率地說,《第二十條》本質上是比較工整的,接近遼寧衛視水準的“晚會小品”式作品。它的幽默段落妥帖,笑點不算低俗,也隻有在小品舞台的“樣板間”世界裏,才會出現如此怕老婆的丈夫、把兩瓶陳年茅台全留給女兒的重女輕男的老父親,以及“老師+律師”的家庭敢拿捏“警察+檢察官”的家庭……

(圖/《第二十條》)

本片有一個令人疑惑的宣傳點是“尺度大”,但全程看下來隻有一段強奸戲稱得上鏡頭大膽(但是否有必要拍得如此細致還有待商榷)。除此之外,《第二十條》對於社會現象的呈現是正麵積極的——片中的檢察官很負責任,不僅替當事人奮力奔走,還主動幫當事人找工作、看孩子;領導裏也沒有壞人,前麵限期破案是負責任,後麵平反時帶頭鼓掌是有魄力;看守所也特別好,李茂娟進去之前還擔心受欺負,結果一周吃胖了7斤;唯一能夠稱得上冒犯的劇情也就是“烈士親屬裏也有壞人”,最有官僚氣息的反麵人物則是一名中學老師,某種程度上有撿軟柿子捏的嫌疑。

(圖/《第二十條》)

在片中,推動“正當防衛”的判決,呂玲玲缺乏的是機會,韓明缺乏的是勇氣,而勇氣有時候就來源於很簡單樸素的道理——“法不能向不法讓步”“法律是讓壞人的犯罪成本更高,而不是讓好人出手的代價更大”。

“機會、勇氣、動機合而為一的時刻不多,它們的合一隻能依賴於人的不成熟。”被張藝謀拍了兩次的小說《陸犯焉識》裏的一句話,放在《第二十條》裏也意外地貼切。

(圖/《第二十條》)

關於影片本身和它延展的內容還有更多的追問,比如張藝謀的變與不變,比如類似這樣的“小品電影”價值幾何,比如往後現實主義題材電影可以在哪些方麵持續發力……張藝謀的回答,相信已經在他的電影裏了。

對於一部春節檔電影來說,《第二十條》的真誠與妥協,以及張藝謀在兩者之間找到的表達方式,其實都是這部影片足以進入當代電影史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