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生活百態 » 中國最賺錢的高鐵,為啥在山東拐了個彎?

中國最賺錢的高鐵,為啥在山東拐了個彎?

文章來源: 智穀趨勢 於 2024-02-09 09:25:11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隨著濰宿高鐵(濰坊—宿遷)可行性研究報告獲國家發改委批複,不僅標誌著濰宿高鐵前期工作取得重大進展,也標誌著京滬高鐵二線最後一段斷頭路得以補齊。

遙想12年前,京滬高鐵橫空出世,它成為中國進入高鐵時代最醒目的裏程碑,震驚世界。

京滬高鐵運營速度創世界之最,更為重要的是,它途經省市占全國GDP總量的40%和全國總人口的25%,重構了區域版圖,讓沿途數個“1小時經濟圈”成為可能,多個城市經濟空間從此充滿了可能。

而此番京滬高鐵二線,對區域版圖和城市格局的撬動,更會遠大於京滬高鐵。

不同於京滬高鐵(一線)的統一規劃與建設,京滬高鐵二線更像一段又一段城際鐵路的連接。

但這並不影響它的重要意義。

在國家鐵路規劃中,京滬高鐵二線赫然與京滬高鐵一起組成了“八縱八橫”之一的京滬通道。

與京滬高鐵大致平行,京滬高鐵二線走向為北京—天津—滄州—濱州—東營—濰坊—日照—臨沂—徐州(新沂)—宿遷—淮安—揚州—南通—上海。

說起來有點魔幻,江蘇和山東貴為經濟大省,但對京滬高鐵二線期待的樣子,仿佛是受忽略的弱勢群體。

由於曆史原因,老京滬線修建時在安徽拐了一個彎。京滬高鐵曹隨蕭規,同樣在安徽拐了一個彎。

安徽也因此意外又不意外地成了全國最早的市市通高鐵的省。

其次,在中國,哪怕是經濟大省,省內不同區域、城市的發展水平也是有明顯差距的。其中,高鐵等基礎設施上的分布失衡,就是這種發展落差的具體表現之一。

京滬高鐵二線在江蘇、山東兩省途經的蘇北、魯中地區,恰恰就是兩省相對意義上的欠發達地區,在高鐵方麵也是相對的薄弱地帶。

其實連經濟第一大省的廣東,省內的粵東、粵西也曾長期處於交通死角的尷尬地位。

好在現如今,京滬高鐵二線也拐了彎。

隻不過這次不在安徽而在山東拐彎,將德州、濱州、東營、濰坊、日照、臨沂等地市都納入其中。途徑其中且設站的安丘、諸城、五蓮、莒縣、沂南、蘭陵、郯城等縣區,都是受益者。

在山東,青島是不可忽略的隱形受益者。

不同於濟南是連接南北的傳統樞紐,青島長期處於全國鐵路網末梢。隨著京滬高鐵二線聯絡線的修建,青島得以借助京滬高鐵二線,實現迅速北上或者南下。

而且京滬高鐵二線不經過任何省會,甚至不經過大城市,本不在正線上的青島,卻因聯絡線成為該線路途徑的政治能級最高的大城市。

如果說京滬高鐵二線對山東是雪中送炭,對江蘇則是左右贏麻。

曾經的老京滬線,雖然引發了蘇中、蘇北等運河城市的沒落,蘇南卻因為大運河與鐵路的平行走向,反而更強了。別說蘇州、無錫這樣的大市,就連下麵的縣隨便拉一個出來,放在中西部也是富可敵市。

京滬高鐵由於與老京滬線重合,上演了類似的劇本,不過也帶來了一個新副本。

要說京滬高鐵的最大贏家,既不是北京,也不是上海。有圖有真相:

通過對比京滬高鐵沿途主要城市GDP排名變化情況,最顯著的變化是天津VS南京之間的此消彼長。

深挖一個細節,天津、濟南的城市建設都是一路向東,而它們的高鐵站卻在西邊。

天津城區衛星圖,紅點為天津南站(高鐵站)

濟南城區衛星圖,紅點為濟南西站(高鐵站)

高鐵不進城很正常,關鍵在於城市規劃如何擁抱高鐵,為高鐵做出相應調整。

南京原先的規劃重點是發展河西和江北的浦口,想形成類似武漢那樣的跨江空間布局。

但京滬高鐵走線通過的是城南。於是南京及時調整城市規劃,押寶南邊的江寧,將很多高校新校區和經濟開發區布局到這裏。

南京城區衛星圖,紅點為南京南站(高鐵站)

時至今日,本來位於南京郊區的南京南站完美融入新城區,最大程度發揮出帶動效應。

隨著京滬高鐵二線的落地,有很多蘇北城市渴望複製省會的傳奇。

按照之前規劃,京滬高鐵二線是一段一段連接而成,部分路段采用了時速250公裏而不是時速350公裏的設計與建設標準,因此形成“梗阻”。

這些 “梗阻”路段全部在江蘇境內。

考慮到京滬高鐵二線的拉動作用,江蘇方麵也有聲音,希冀構建一條全線設計時速皆為350標準的高等級的京滬高鐵二線,高效連接上海。

同時還通過鹽泰錫常宜高鐵南延至杭州,滿足京滬高鐵二線沿線與浙江的溝通和交流,與既有京滬高鐵一道,形成“雙Y字型”京滬高鐵通道。

雙通道直達北京,多通道連接上海,還帶上杭州。江蘇屬於實實在在的左右贏麻。

京滬高鐵二線給沿途城市帶來的是絕對的利好。

但到底有多大利好?我們不妨看看京滬高鐵給沿途城市帶來的劇變。

通過不完全統計,發現京滬高鐵沿線城市基本都是搶人大戰的贏家。

京滬高鐵所經過的24個站分布在19座城市(縣級市並入所在地級市計算),開通10年隻有泰安、宿州兩城屬於人口流出狀態,其它17座城市人口都在增長。曲阜雖然是人口流出,其所在的濟寧還是人口流入狀態。

沿線城市10年人口增量超百萬的城市有7座,分別是北京、廊坊、濟南、南京、無錫、蘇州、上海。人口增加超過200萬的城市有北京、蘇州。

蘇州10年人口淨增228.8萬,毫無被上海虹吸的頹勢,反而承接了上海的大量產業和人口,高鐵帶動的“同城效應”功不可沒。

京滬高鐵經過的城市,強化了各自的省內地位。廊坊、濟南、蚌埠、南京、常州、無錫、蘇州等地人口占全省總人口比重都在上升。

GDP增長方麵,京滬兩個經濟“巨無霸”體量優勢明顯。2011-2020年,北京GDP增量達20102.2億元,上海增量達19504.89億元。

這是什麽概念?目前全國萬億GDP城市隻有24座,京滬加起來就相當於再造4座萬億GDP城市。

值得關注的是,京滬高鐵開通10年後,北京、廊坊、濟南、徐州、蚌埠、定遠、滁州、南京、常州、上海等城市GDP增長率都超過了100%。

漲幅最大的是滁州,GDP從2011年850.49億增長至2020年3032.1億,增長率高達257%,相當於再造了2.5個自己。

南京、無錫、濟南則在京滬高鐵開通10年後成功躋身“GDP萬億俱樂部”,這其中少不了高鐵的貢獻。

一條名副其實的黃金通道!

交通線的變化,往往引發城市興衰。

曆史上溝通華北與華東的南北動脈先後有3條:京杭運河、京滬鐵路、京滬高鐵。

遙想古代數萬艘商船、漕船穿梭於運河之中,販夫走卒、商人客旅、官私民人等給運河城市帶來了無盡的人氣,河邊的揚州、淮安、杭州、蘇州等並稱為“四大都市”。

揚州更因坐擁南北動脈(京杭運河)、東西動脈(長江)交匯,三度“維揚雄富冠天下”,成為東南大都會。

近代京滬鐵路開通,運河逐漸沒落。運河與京滬線平行經過的蘇州、無錫等城市,優勢反而進一步強化。京滬線不經過的運河沿線城市,如揚州、淮安等則迅速黯淡。

正是這個原因,京滬高鐵二線對區域版圖的撬動,比京滬高鐵更大。

因為京滬高鐵與老京滬線幾乎重合,說白了就是錦上添花、強者更強。但京滬高鐵二線卻讓很多空白地區第一次接入了全國高鐵網。

從這個角度就不難理解,魯中和蘇北為何對京滬高鐵二線如此激動。因為它們都是被老京滬線和京滬高鐵“拋棄”的地方。

而他們追趕的步伐,也因為京滬高鐵二線的落地,而加速快跑。

有人擔心,如此密集的高鐵網絡,是否存在超前建設?

過去10年,全國高鐵裏程從9300公裏飆升到4.2萬公裏,市市通高鐵的省越來越多。可另一個事實是,絕大多高鐵都背負著債務,盈利遙遙無期。

全國僅有京滬、滬寧、寧杭、廣深港、滬杭和京津等6條高鐵實現盈利。京滬高鐵是這6條盈利高鐵中唯一的中長途高鐵,且還是最繁忙的一條。

疫情之前,京滬高鐵每天發送列車多達568列,最短發車間隔隻有4分鍾,妥妥公交化運營。

因此京滬高鐵二線不僅沒有超前,反而是勢在必行。

不過京滬高鐵二線與京滬高鐵走向的差別,也顯示出中國高鐵不同發展階段的變化——從效率優先到更多兼顧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的公平性,從優先於大城市,到更加重視對中小城市和相對不那麽發達城市的照拂。

2020年1月16日,京滬高鐵成功登陸A股市場,2020年疫情之下,京滬高鐵仍實現盈利。

京滬高鐵招股書上寫到,2018年,京滬高鐵開行本線列車3.93萬列,開行跨線列車13.32萬列。京滬高鐵表示,若以2018年的本線及跨線列車開行數量算,本線列車客座率達到15%即可實現盈虧平衡。

15%的上座率是多低的概念?躺著賺錢這麽容易,京滬高鐵卻選擇開行大量跨線車。也就是說,為了帶動更多地方,京滬高鐵犧牲了相當一部分盈利空間。

這涉及兩個專有名詞概念:本線車與跨線車。前者指隻在京滬高鐵區間內開行,後者則是借道京滬高鐵的列車。

從2016年開始,京滬高鐵本線車開行量出現下降,跨線車開行量卻在四年時間裏增長了50%。

這說明了從京滬高鐵這條大動脈,已經延伸出了越來越多跨線的“毛細血管”,輻射到更多城市和更大區域。而京滬高鐵二線無疑會讓“毛細血管”伸得更密、更遠。

鐵路是現代文明的注腳,也是大國崛起的重要見證。

1825年,第一條鐵路在英國誕生,由此開啟一個時代。

1869年,太平洋鐵路第一次貫通了北美東西海岸,真正意義上的美國——龐大而統一的市場從此形神合一。

1964年,白色子彈頭列車從東京“飛”向大阪,世界第一條商用高鐵登上曆史舞台。

如今中國的高鐵,不僅指向未來,還能喚醒曆史。

這條高鐵不僅是京滬高鐵輝煌的延續,也是對古代大運河的呼應。京滬高鐵二線途徑的淮安、揚州正是因為被京滬鐵路拋棄而迅速走向衰落的運河城市。

現在它們重新看到希望,等待喚醒大運河流淌千年的繁華記憶。

參考資料:

《京滬高鐵的神話與現實》第一財經雜誌

《京滬高鐵為什麽這麽賺錢?》中國經濟周刊

《京滬高鐵二線將讓哪些城市獲益?》澎湃新聞評論

《官宣!京滬第二高鐵來了,誰是最大受益城市?》國民經略

《京滬之間憑什麽可以開第二條高鐵線?》DT財經

《京滬高鐵運行十年,誰最受益?》城市進化論

《蘇中地區規劃構建“雙Y字型”京滬高鐵通道》鐵路建設規劃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0)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普丁警告川普政府!若援烏"戰斧飛彈"俄美關係全麵升級
加薩女性被逼"用肉體換食物"!性侵惡狼竟全是救援人員
全球最大的實體書城剛開業,國慶期間麵臨"毒氣"爭議
夏威夷活火山史詩級噴發,熔岩柱直衝天際高達400米
體驗差,雷點多,部分5A景區被年輕人拋棄




24小時討論排行

諾貝爾和平獎10日揭曉!專家:川普得獎機會渺茫
“反以挺巴”遊行!倫敦500人被捕 羅馬25萬人怒吼
陝西新郎婚禮前1小時跳河身亡 傳女方臨時加價
五角大廈人事風暴!美防長再出手「開除海軍幕僚長」
諾貝爾和平獎10.10揭曉 專家:川普機會渺茫
川普授權!向芝加哥部署300國民兵,解決"失控犯罪"
彭博:中國考慮向美國投資$1萬億 換撤銷國安限製
美戰爭部長嗆“不爽就滾”!第二位4星上將不幹了
WSJ:中國經濟有2大致命問題 壞消息將不斷出現
“沒有中國 普京什麽都不是”烏情報:中向俄提供衛星圖…
震驚!非法移民擔任學區總監 竟有近30年犯罪史
孫立平:該關心一下農村了
詐騙園區失控了!上百員工狂砸辦公室 大批警力鎮壓
環保少女怨牢房有臭蟲!以色列揭笑容滿麵照
盤點:日本準首相高市早苗“對中立場超強硬”
華男離婚失控 捅死嶽母重傷小舅子後縱火 導火索是…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中國最賺錢的高鐵,為啥在山東拐了個彎?

智穀趨勢 2024-02-09 09:25:11

隨著濰宿高鐵(濰坊—宿遷)可行性研究報告獲國家發改委批複,不僅標誌著濰宿高鐵前期工作取得重大進展,也標誌著京滬高鐵二線最後一段斷頭路得以補齊。

遙想12年前,京滬高鐵橫空出世,它成為中國進入高鐵時代最醒目的裏程碑,震驚世界。

京滬高鐵運營速度創世界之最,更為重要的是,它途經省市占全國GDP總量的40%和全國總人口的25%,重構了區域版圖,讓沿途數個“1小時經濟圈”成為可能,多個城市經濟空間從此充滿了可能。

而此番京滬高鐵二線,對區域版圖和城市格局的撬動,更會遠大於京滬高鐵。

不同於京滬高鐵(一線)的統一規劃與建設,京滬高鐵二線更像一段又一段城際鐵路的連接。

但這並不影響它的重要意義。

在國家鐵路規劃中,京滬高鐵二線赫然與京滬高鐵一起組成了“八縱八橫”之一的京滬通道。

與京滬高鐵大致平行,京滬高鐵二線走向為北京—天津—滄州—濱州—東營—濰坊—日照—臨沂—徐州(新沂)—宿遷—淮安—揚州—南通—上海。

說起來有點魔幻,江蘇和山東貴為經濟大省,但對京滬高鐵二線期待的樣子,仿佛是受忽略的弱勢群體。

由於曆史原因,老京滬線修建時在安徽拐了一個彎。京滬高鐵曹隨蕭規,同樣在安徽拐了一個彎。

安徽也因此意外又不意外地成了全國最早的市市通高鐵的省。

其次,在中國,哪怕是經濟大省,省內不同區域、城市的發展水平也是有明顯差距的。其中,高鐵等基礎設施上的分布失衡,就是這種發展落差的具體表現之一。

京滬高鐵二線在江蘇、山東兩省途經的蘇北、魯中地區,恰恰就是兩省相對意義上的欠發達地區,在高鐵方麵也是相對的薄弱地帶。

其實連經濟第一大省的廣東,省內的粵東、粵西也曾長期處於交通死角的尷尬地位。

好在現如今,京滬高鐵二線也拐了彎。

隻不過這次不在安徽而在山東拐彎,將德州、濱州、東營、濰坊、日照、臨沂等地市都納入其中。途徑其中且設站的安丘、諸城、五蓮、莒縣、沂南、蘭陵、郯城等縣區,都是受益者。

在山東,青島是不可忽略的隱形受益者。

不同於濟南是連接南北的傳統樞紐,青島長期處於全國鐵路網末梢。隨著京滬高鐵二線聯絡線的修建,青島得以借助京滬高鐵二線,實現迅速北上或者南下。

而且京滬高鐵二線不經過任何省會,甚至不經過大城市,本不在正線上的青島,卻因聯絡線成為該線路途徑的政治能級最高的大城市。

如果說京滬高鐵二線對山東是雪中送炭,對江蘇則是左右贏麻。

曾經的老京滬線,雖然引發了蘇中、蘇北等運河城市的沒落,蘇南卻因為大運河與鐵路的平行走向,反而更強了。別說蘇州、無錫這樣的大市,就連下麵的縣隨便拉一個出來,放在中西部也是富可敵市。

京滬高鐵由於與老京滬線重合,上演了類似的劇本,不過也帶來了一個新副本。

要說京滬高鐵的最大贏家,既不是北京,也不是上海。有圖有真相:

通過對比京滬高鐵沿途主要城市GDP排名變化情況,最顯著的變化是天津VS南京之間的此消彼長。

深挖一個細節,天津、濟南的城市建設都是一路向東,而它們的高鐵站卻在西邊。

天津城區衛星圖,紅點為天津南站(高鐵站)

濟南城區衛星圖,紅點為濟南西站(高鐵站)

高鐵不進城很正常,關鍵在於城市規劃如何擁抱高鐵,為高鐵做出相應調整。

南京原先的規劃重點是發展河西和江北的浦口,想形成類似武漢那樣的跨江空間布局。

但京滬高鐵走線通過的是城南。於是南京及時調整城市規劃,押寶南邊的江寧,將很多高校新校區和經濟開發區布局到這裏。

南京城區衛星圖,紅點為南京南站(高鐵站)

時至今日,本來位於南京郊區的南京南站完美融入新城區,最大程度發揮出帶動效應。

隨著京滬高鐵二線的落地,有很多蘇北城市渴望複製省會的傳奇。

按照之前規劃,京滬高鐵二線是一段一段連接而成,部分路段采用了時速250公裏而不是時速350公裏的設計與建設標準,因此形成“梗阻”。

這些 “梗阻”路段全部在江蘇境內。

考慮到京滬高鐵二線的拉動作用,江蘇方麵也有聲音,希冀構建一條全線設計時速皆為350標準的高等級的京滬高鐵二線,高效連接上海。

同時還通過鹽泰錫常宜高鐵南延至杭州,滿足京滬高鐵二線沿線與浙江的溝通和交流,與既有京滬高鐵一道,形成“雙Y字型”京滬高鐵通道。

雙通道直達北京,多通道連接上海,還帶上杭州。江蘇屬於實實在在的左右贏麻。

京滬高鐵二線給沿途城市帶來的是絕對的利好。

但到底有多大利好?我們不妨看看京滬高鐵給沿途城市帶來的劇變。

通過不完全統計,發現京滬高鐵沿線城市基本都是搶人大戰的贏家。

京滬高鐵所經過的24個站分布在19座城市(縣級市並入所在地級市計算),開通10年隻有泰安、宿州兩城屬於人口流出狀態,其它17座城市人口都在增長。曲阜雖然是人口流出,其所在的濟寧還是人口流入狀態。

沿線城市10年人口增量超百萬的城市有7座,分別是北京、廊坊、濟南、南京、無錫、蘇州、上海。人口增加超過200萬的城市有北京、蘇州。

蘇州10年人口淨增228.8萬,毫無被上海虹吸的頹勢,反而承接了上海的大量產業和人口,高鐵帶動的“同城效應”功不可沒。

京滬高鐵經過的城市,強化了各自的省內地位。廊坊、濟南、蚌埠、南京、常州、無錫、蘇州等地人口占全省總人口比重都在上升。

GDP增長方麵,京滬兩個經濟“巨無霸”體量優勢明顯。2011-2020年,北京GDP增量達20102.2億元,上海增量達19504.89億元。

這是什麽概念?目前全國萬億GDP城市隻有24座,京滬加起來就相當於再造4座萬億GDP城市。

值得關注的是,京滬高鐵開通10年後,北京、廊坊、濟南、徐州、蚌埠、定遠、滁州、南京、常州、上海等城市GDP增長率都超過了100%。

漲幅最大的是滁州,GDP從2011年850.49億增長至2020年3032.1億,增長率高達257%,相當於再造了2.5個自己。

南京、無錫、濟南則在京滬高鐵開通10年後成功躋身“GDP萬億俱樂部”,這其中少不了高鐵的貢獻。

一條名副其實的黃金通道!

交通線的變化,往往引發城市興衰。

曆史上溝通華北與華東的南北動脈先後有3條:京杭運河、京滬鐵路、京滬高鐵。

遙想古代數萬艘商船、漕船穿梭於運河之中,販夫走卒、商人客旅、官私民人等給運河城市帶來了無盡的人氣,河邊的揚州、淮安、杭州、蘇州等並稱為“四大都市”。

揚州更因坐擁南北動脈(京杭運河)、東西動脈(長江)交匯,三度“維揚雄富冠天下”,成為東南大都會。

近代京滬鐵路開通,運河逐漸沒落。運河與京滬線平行經過的蘇州、無錫等城市,優勢反而進一步強化。京滬線不經過的運河沿線城市,如揚州、淮安等則迅速黯淡。

正是這個原因,京滬高鐵二線對區域版圖的撬動,比京滬高鐵更大。

因為京滬高鐵與老京滬線幾乎重合,說白了就是錦上添花、強者更強。但京滬高鐵二線卻讓很多空白地區第一次接入了全國高鐵網。

從這個角度就不難理解,魯中和蘇北為何對京滬高鐵二線如此激動。因為它們都是被老京滬線和京滬高鐵“拋棄”的地方。

而他們追趕的步伐,也因為京滬高鐵二線的落地,而加速快跑。

有人擔心,如此密集的高鐵網絡,是否存在超前建設?

過去10年,全國高鐵裏程從9300公裏飆升到4.2萬公裏,市市通高鐵的省越來越多。可另一個事實是,絕大多高鐵都背負著債務,盈利遙遙無期。

全國僅有京滬、滬寧、寧杭、廣深港、滬杭和京津等6條高鐵實現盈利。京滬高鐵是這6條盈利高鐵中唯一的中長途高鐵,且還是最繁忙的一條。

疫情之前,京滬高鐵每天發送列車多達568列,最短發車間隔隻有4分鍾,妥妥公交化運營。

因此京滬高鐵二線不僅沒有超前,反而是勢在必行。

不過京滬高鐵二線與京滬高鐵走向的差別,也顯示出中國高鐵不同發展階段的變化——從效率優先到更多兼顧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的公平性,從優先於大城市,到更加重視對中小城市和相對不那麽發達城市的照拂。

2020年1月16日,京滬高鐵成功登陸A股市場,2020年疫情之下,京滬高鐵仍實現盈利。

京滬高鐵招股書上寫到,2018年,京滬高鐵開行本線列車3.93萬列,開行跨線列車13.32萬列。京滬高鐵表示,若以2018年的本線及跨線列車開行數量算,本線列車客座率達到15%即可實現盈虧平衡。

15%的上座率是多低的概念?躺著賺錢這麽容易,京滬高鐵卻選擇開行大量跨線車。也就是說,為了帶動更多地方,京滬高鐵犧牲了相當一部分盈利空間。

這涉及兩個專有名詞概念:本線車與跨線車。前者指隻在京滬高鐵區間內開行,後者則是借道京滬高鐵的列車。

從2016年開始,京滬高鐵本線車開行量出現下降,跨線車開行量卻在四年時間裏增長了50%。

這說明了從京滬高鐵這條大動脈,已經延伸出了越來越多跨線的“毛細血管”,輻射到更多城市和更大區域。而京滬高鐵二線無疑會讓“毛細血管”伸得更密、更遠。

鐵路是現代文明的注腳,也是大國崛起的重要見證。

1825年,第一條鐵路在英國誕生,由此開啟一個時代。

1869年,太平洋鐵路第一次貫通了北美東西海岸,真正意義上的美國——龐大而統一的市場從此形神合一。

1964年,白色子彈頭列車從東京“飛”向大阪,世界第一條商用高鐵登上曆史舞台。

如今中國的高鐵,不僅指向未來,還能喚醒曆史。

這條高鐵不僅是京滬高鐵輝煌的延續,也是對古代大運河的呼應。京滬高鐵二線途徑的淮安、揚州正是因為被京滬鐵路拋棄而迅速走向衰落的運河城市。

現在它們重新看到希望,等待喚醒大運河流淌千年的繁華記憶。

參考資料:

《京滬高鐵的神話與現實》第一財經雜誌

《京滬高鐵為什麽這麽賺錢?》中國經濟周刊

《京滬高鐵二線將讓哪些城市獲益?》澎湃新聞評論

《官宣!京滬第二高鐵來了,誰是最大受益城市?》國民經略

《京滬之間憑什麽可以開第二條高鐵線?》DT財經

《京滬高鐵運行十年,誰最受益?》城市進化論

《蘇中地區規劃構建“雙Y字型”京滬高鐵通道》鐵路建設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