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麽是“龍的傳人”?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神獸啊,出門在外,身份都是自己給的。”

2024,甲辰龍年。在新年裏需要頻繁出現應付粉絲時,龍的心裏大約是一片迷茫的。

它對自己的身份認同總處在一種亂序中。它有鹿角、牛嘴、鷹爪、魚鱗、蛇身,七拚八湊,全然不歸達爾文管轄。十二生肖裏,盡是被進化論認可的動物,除了它。

遠古時它就被刻在石壁上、畫在彩陶上,用綠鬆石描畫出來。直到幾千年後,有個叫聞一多的人提出了圖騰學,它才有了民族象征的正式編製。

它曾是帝王專屬,封建王朝最高統治者自稱真龍天子,管自己的工作服叫龍袍、辦公椅叫龍椅。可到了民間流傳的神話故事裏,它又是仙班裏的基層員工,行雲布雨全得聽命行事,還被一隻叫孫悟空的猴子呼來喝去。黃帝騎它,大禹治它,一會兒當坐騎,一會兒演反派。

它寧願宅在家裏,因為出了國門,它就突然化身長著翅膀的“街溜子”,幹一些噴火搶公主的事。但在家裏它的名聲也不好,被傳和九位異性生了九個娃,都不太像它。

它淩空騰飛,時而意味著強大,時而又被視作威脅。它明明代表力量,同時還要負責帶來祥瑞。

約14.7億海內外華人,是它的傳人,“龍的傳人”。

它的心都被我們攪亂了。

這時候,作為它的傳人,我們得走上前來,摸摸龍角,再拍拍它事實上並沒有長的肩膀,勸慰一句:“神獸啊,出門在外,身份都是自己給的。”

唱出了“龍的傳人”

中國的森林湖海裏,明明生活著很多獨有物種,比如大熊貓、揚子鱷、朱鹮、藏羚羊,但我們不願意做熊的、鱷的、鳥的傳人,主動選擇成為“龍的傳人”。

讓“龍的傳人”這個名號廣為流傳的是那首《龍的傳人》。

這首中國台灣的校園歌曲,在1984年登上大陸的春節聯歡晚會。大家開始傳唱“古老的東方有一群人,他們全都是龍的傳人”。曲調踩上了時代主旋律,是海峽兩岸華夏兒女共同的民族認同。

“龍的傳人”由此成為了一種共識。

史學家們紛紛撓頭,在有跡可查的曆史典籍中,從未出現過類似“中華民族是龍的傳人”的說法,甚至連中華民族都是一個晚近的概念。

外國人也比我們自己更早地認為,龍是中國的象征。當然此事,晚清高懸的那麵黃龍旗負主要責任。

黃龍旗的圖案是一條藍龍盤旋在黃底上戲珠。這是當時外國人認識中國的第一麵旗幟,它懸掛在清朝訂購的第一批海軍軍艦上。



● 湖北省檔案館藏 (ICPHOTO 圖)

康有為還為此發過牢騷:“ 原為天子之用,與國無關。”

然而就像《周易》裏的辯證法:從“飛龍在天”,到“亢龍有悔”,最終是“群龍無首”的末世景象。這麵黃龍旗從1900年,一口氣掛到了清王朝滅亡,掛了12年。

就在晚清,梁啟超首次提出了“中華民族”的概念。這個衰朽帝國裏有一群激情澎湃的國民。龍也在救亡的情緒中,從近代史的愁容深處騰飛而出。

終於,它的象征意義從皇帝一人、皇室一族,轉而代表了整個中國。那條藍龍,也算見證了專製權力的瓦礫之上,一個現代民族國家逐漸誕生。

用龍象征中國、中華民族,是現代的“發明”,像電燈泡那樣,在那個黑暗的中國亮起來。這個故事裏的愛迪生,是聞一多。他在眾多圖騰中選定了龍。

這位熱烈的愛國者迫切渴望將中華民族團結在一個共同旗幟下對抗日軍的侵略。龍成了他開出的藥方,專治“這民族,這文化的病症”。

從聞一多到春節聯歡晚會,我們終於完成了“龍的傳人”的身份構建。

“蛄蛹者”?

詩人當然不是科學家,沒有精確的歸納演繹,也顧不上梳理龍的形象史,聞一多便斬釘截鐵地說:“ 它是一種圖騰,並且是隻存在於圖騰中而不存在於生物界中的一種虛擬的生物,因為它是由許多不同的圖騰糅合成的一種綜合體。因部落的兼並而產生的混合的圖騰。”

他有點想當然了。

《詩經》裏寫,“龍旂陽陽,和鈴央央。” (注:以蛟龍為飾的旗子,紋彩美麗。車軾前的鈴鐺,發出響聲。)考古學家則看到了龍從遠古飛來。

1987年,河南省濮陽縣的考古學家在西水坡遺址發現了蚌塑龍。在一座墓室中部,一名男性骨架的左右兩側,分別用蚌殼精心擺塑成龍和虎的圖案。其中,龍圖案身長1.78米,高0.67米,昂首、弓身、長尾,前爪扒、後爪蹬,狀騰飛。專家推測,該文物距今6500年-6000年,它也被稱為“中華第一龍”。

這種自然界不存在的動物,在遠古祖先的生活遺跡中顯現出來。



●玉豬龍(@視覺中國 圖)

五千多年前的紅山文化遺址中,出土了大量玉獸玦,像龍又像豬,大家索性管它叫玉豬龍。



●碧玉C形龍,紅山文化(@視覺中國 圖)

山西襄汾陶寺遺址一個大墓中,出土了一個蟠龍紋陶盤。黑色陶盤裏,盤著一條朱紅色的龍。看起來像蛇,卻長了一嘴的牙。這被認為是中原地區最早的蟠龍圖案。龍又出現在新石器時代了。



● 蟠龍紋陶盤(@視覺中國 圖)

這些龍是如何盤上陶器、石壁,穩坐村落中央的,考古學界爭議不斷,找到龍的源頭簡直和抓住一條龍一樣難。有學者猜測龍的形象源於鱷魚,也有學者認為崇拜龍始於一陣陣同樣會帶來風雨的龍卷風。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史前考古研究室主任李新偉猜測,龍的崇拜也許與古人對昆蟲蛻變和羽化的崇拜有關。昆蟲的幼蟲像龍,兼具變化的能力。

先人們因農耕而定居,生活的KPI交給天氣。他們關注星空和田野,看著昆蟲驚蟄,從土中爬出來。毛毛蟲蛻變、化蝶,先人們崇拜生命的生長和變化,並將它具象成為龍。

紀錄片《何以中國》裏,陶寺的龍、石峁的龍、二裏頭的龍,疊加在一起。從新石器時代到青銅時代,在相隔千年、萬裏的文化裏,龍的形象不約而同閃現,與“中國”的概念一起緩慢沉澱。

學界公認的是,龍的圖案開始漸漸成為貴族專屬。石峁遺址裏,兩條龍雕刻在皇城台的基石上,二裏頭遺址中,那條著名的綠鬆石龍出現在宮殿建築基址庭院內的一座高等級墓葬中。



● 綠鬆石龍(@視覺中國 圖)

“它是宗教性的代表,代表一種神聖的通天的權力,或許是感化天地,帶來萬物生長繁榮的保證,風調雨順。”李新偉說。

皇權與世俗的爭鋒

遠古先民建立夏商周,龍從樸素的崇拜,開始承擔更多的工作。它一會兒是帝王的5G信號塔,他們通過龍溝通上天;一會兒它又化身定製版轎車,由大巫師駕駛著往返天地間。

韓非子就對龍不甚尊重,寫道:“ 夫龍之為蟲也,可擾狎而騎也。”

直到漢代,司馬遷在《史記》中給劉邦撒了個謊,說他是母親和一條蛟龍所生。這位基層小官員出身的亭長劉邦,因此有了神授的君權,名正言順做他的漢高祖。

龍逐漸成了帝王專屬,被綁定在他們權力的冠冕之上。



●陝西曆史博物館藏鎏金鐵芯銅龍(@視覺中國 圖)

龍紋成為帝王獨享。但總有人能鑽空子。官員或是起義者熱愛龍紋,就像追逐權力。明朝宦官就穿蟒紋官服,一些人偷偷給自己的蟒添上了角和爪。

也有極端的皇帝試圖壟斷所有龍,如最愛瞎折騰的宋徽宗趙佶。公元1109年,他一時興起,給天下龍神統一晉升,龍神得了人間權力封賞的王爵,青龍神封廣仁王,赤龍神封嘉澤王等。

但即便有了王爵,龍在神話世界依然吃不開。佛教傳入中國後,龍成為“龍王”,也終於在神話係統裏從坐騎變身成基層公務員,地位幾乎如土地公。龍王掌管行雲布雨,日子卻過得窩囊。被孫悟空呼來喝去,被哪吒抽筋剝皮,隻得苦苦向天庭求助。

連求雨的老百姓都敢要挾龍王,吹拉彈唱哄它高興,折磨自己試圖感動它,再不下雨,就隻好把龍王抬到太陽底下暴曬,甚至用柳條抽打它。

皇宮裏的龍叫人恐懼,民間的龍卻露出可親的一麵。權力的象征,在這裏被消解成了降雨的小神。龍在皇權和世俗的爭鋒裏,收斂起自己的千變萬化,變得溫順又善良。

最終,還是老百姓勝利了。帝王龍成為了中國龍。

“龍的傳人”舞龍、劃龍舟、把小孩的小辮稱作龍尾,在“二月二龍抬頭”這天理發。春節裏熱鬧的民俗,和2024年春節聯歡晚會那條長得有些幼態的“龍辰辰”一起,隔著時光,與遠古時候雕琢著玉豬龍的普通工匠遙遙相望。

鄭南 發表評論於
1949以來,中國產生了無數的“文化"垃圾。
nydct 發表評論於
龍在傳說中有power,於是皇帝們為了證明自己是天選之子,都紛紛龍袍加身成了真龍天子。既然皇天之下莫非臣民,所有中國人都是龍的子民,也就自然成了龍的傳人。證畢。
大號螞蟻 發表評論於
大一統愚民宣傳
556517 發表評論於
是龍不是人,是人不是龍,人為什麽成了龍的傳人,不再認自己是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