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生活百態 » 中國小麥第一縣,每年缺水超5000萬噸

中國小麥第一縣,每年缺水超5000萬噸

文章來源: 第一財經 於 2024-02-06 09:46:48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糧食增產豐收的背後,滑縣水資源利用逼近極限。”

春節的腳步越來越近,王軍最近一直在為當地的“找水保糧”到處奔波。

王軍是河南省滑縣的一名官員。他告訴第一財經,眼下的滑縣,正在麵臨的一個比財政緊張更緊迫的現實是,水資源利用率逼近極限。

作為一個擁有200萬畝耕地、148萬人口的農業大縣,滑縣因年產糧食30億斤以上,被譽為“中國小麥第一縣”“河南省第一產糧大縣”。2020年8月,第一財經曾以《一年產糧夠全國人吃7天,中國小麥第一縣為何還是“窮”?》為題,既展現了滑縣成為“中國小麥第一縣”的淵源與成就,也點出了這個“糧食大縣”背後,財政緊張的尷尬現實。

“糧水矛盾”

一份來自滑縣水利局的資料顯示,雖然滑縣處於黃河衝積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大縣,但該縣水資源的人均占有量,隻有232立方米,僅相當於全國人均量的十分之一。

可是,水資源本就短缺的滑縣,頭上卻又偏偏頂著農業這個用水大戶。一份由水利部發布的2021年度《中國水資源公報》顯示,2021年,在全國用水總量5920.2億立方米中,農業用水就高達3644.3億立方米,占全部用水總量的61.5%。

最近一直在調研滑縣“糧水矛盾”的喻新安也說,從全國來看,平均每生產一公斤糧食,約耗費一噸水。但是,由於滑縣的主要糧食作物小麥的灌溉用水集中在非汛期,來水過程與需水過程不一致,最終導致,滑縣每生產一公斤糧食,耗水量就高達1.3噸,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0.3噸。

喻新安曾擔任河南省社會科學院首任院長,如今任職河南中原創新發展研究院院長的他,在對滑縣“糧水矛盾”深度調研多日後,與另外兩名團隊成員於善甫、魏征,共同撰寫了《中國小麥第一縣的“糧水矛盾”亟待破解——關於滑縣“找水保糧”問題的調查與建議》(下稱“調查建議”),並呈送給河南省相關部門。

一邊是水資源的短缺,另一邊則是饑渴待哺的農業,滑縣不得不“竭澤而漁”。

數據顯示,滑縣每年的水資源總量約為2.01億立方米,但每年的用水總量卻高達3.44億立方米,其中,僅農業用水量就需要2.42億立方米。

由於每年的用水缺口就高達1.43億立方米,滑縣隻得向地下要水。每年,滑縣的地下水平均年超采量達9033萬噸,即便如此,其每年水資源缺口仍高達5000萬噸以上。

“糧食增產豐收的背後,滑縣水資源利用逼近極限。”王軍在一篇呈送給有關領導的關於滑縣“糧水危機”的文章中說,由於連續多年超采地下水,最終導致該縣小於30米的機井幾乎絕跡。而且,隨著地下水位的逐年下降,目前滑縣已經有9000多眼機井報廢,占全縣4.8萬眼機井數量的18.8%。

喻新安也在調研中發現,由於滑縣的地下水超采逼近極限,全縣每年近十分之一機井報廢,部分耕地,甚至出現鹽堿化趨勢。

當地的種糧大戶杜煥永,對滑縣缺水的現狀,感受更為直觀。

作為土生土長的滑縣農村人,今年50歲的杜煥永,已經跟土地打了幾十年交道。他印象最深的,是自己小時候,跟著大人到地裏澆莊稼。一台老舊的笨水泵,就能從十米深的水井裏,把水抽上來。現在,在農忙旺季,40米深的水井裏,都不一定能抽出水。

“現在我們都用70米深的水井。”如今已經承包了2000多畝耕地的杜煥永,田地裏因鑽井太淺不得不淘汰的水井已經有二三十口了。為了給莊稼澆水,他不得不每口井自費1.5萬元,請人鑽探深達70米的深井——相當於20層樓那麽高。

麵對日益缺水的現實,當地不少人對未來充滿悲觀。

“如果不能盡快緩解糧水矛盾,滑縣未來隻有兩條路,一是地下水位持續下降,糧食生產陷入困境,二是實施大麵積輪耕休耕。”喻新安也在上述調查建議中指出,無論哪一條路,作為“中國小麥第一縣”,日益加深的“糧水矛盾”,都將傳遞出一個危險的信號。

而在糧食產量依然緊張的中國,作為“中國小麥第一縣”的滑縣,如果糧食生產果真陷入困境,由此引發的震動不難想象。

“找水保糧”

包括王軍在內的滑縣曆屆主政官員,都將“找水保糧”視為滑縣每年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他們想到的第一個應對策略,是盡可能找水、留水、買水。

2023年4月,一場在滑縣第四水廠舉行的農村供水南水北調水源置換通水儀式,標誌著地下水為該縣農村唯一飲用水取水水源的終結。

王軍說,這也同時意味著,每年,滑縣能用5080萬噸的南水北調水替換地下飲用水源,以盡可能保護地下水。

可是,令當地官員尷尬的是,另一項意在“引黃調蓄”的工程建設,卻給他們帶來了意想不到的麻煩。

這便是當地人口中的“滑縣黃龍潭引黃調蓄工程”(下稱“黃龍潭工程”)。

據當地人介紹,位於滑縣中西部腹地的黃龍潭,原本是黃河故道決溢衝刷形成的封閉型窪坑。

2000年前後,時任滑縣主政官員為了改變滑縣地下水日漸枯竭的現狀,開始籌劃對黃龍潭進行綜合開發,通過將黃河水引入黃龍潭,實現調水、蓄水、涵養地下水。

2014年7月,黃龍潭工程被河南省發改委、水利廳納入省引黃調蓄工程建設總體安排,規劃總庫容1280萬立方米,總占地6000畝,灌溉麵積24.7萬畝。2018年10月,黃龍潭工程正式開工。2019年4月,黃龍潭工程又被河南省政府確定為全省35個重點引黃能力提升工程之一。

不過,自然資源部濟南督察局在2020年4月的督查中卻很快發現,這項投資數億元的工程,其實並不符合城鄉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有4620畝耕地屬於未經批準違法占用,其中永久基本農田2756畝。

之後,黃龍潭工程被叫停,而其所占用的4620畝耕地,也被要求盡快實施複耕複種。這也意味著滑縣希望通過推進黃龍潭工程,幫助當地破解“找水保糧”難題的嚐試,遭遇挫折。

不過,王軍等滑縣官員,也並未放棄黃龍潭工程,他們仍在通過各種渠道,積極爭取河南省在用地報批政策、用地計劃、占補平衡指標以及征地補償費等方麵,給予滑縣更多支持,以緩解滑縣緩解“糧水矛盾”,破解“找水保糧”難題。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1)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普丁警告川普政府!若援烏"戰斧飛彈"俄美關係全麵升級
加薩女性被逼"用肉體換食物"!性侵惡狼竟全是救援人員
全球最大的實體書城剛開業,國慶期間麵臨"毒氣"爭議
夏威夷活火山史詩級噴發,熔岩柱直衝天際高達400米
體驗差,雷點多,部分5A景區被年輕人拋棄




24小時討論排行

諾貝爾和平獎10日揭曉!專家:川普得獎機會渺茫
“反以挺巴”遊行!倫敦500人被捕 羅馬25萬人怒吼
陝西新郎婚禮前1小時跳河身亡 傳女方臨時加價
五角大廈人事風暴!美防長再出手「開除海軍幕僚長」
諾貝爾和平獎10.10揭曉 專家:川普機會渺茫
川普授權!向芝加哥部署300國民兵,解決"失控犯罪"
彭博:中國考慮向美國投資$1萬億 換撤銷國安限製
美戰爭部長嗆“不爽就滾”!第二位4星上將不幹了
WSJ:中國經濟有2大致命問題 壞消息將不斷出現
“沒有中國 普京什麽都不是”烏情報:中向俄提供衛星圖…
震驚!非法移民擔任學區總監 竟有近30年犯罪史
孫立平:該關心一下農村了
詐騙園區失控了!上百員工狂砸辦公室 大批警力鎮壓
環保少女怨牢房有臭蟲!以色列揭笑容滿麵照
盤點:日本準首相高市早苗“對中立場超強硬”
華男離婚失控 捅死嶽母重傷小舅子後縱火 導火索是…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中國小麥第一縣,每年缺水超5000萬噸

第一財經 2024-02-06 09:46:48

“糧食增產豐收的背後,滑縣水資源利用逼近極限。”

春節的腳步越來越近,王軍最近一直在為當地的“找水保糧”到處奔波。

王軍是河南省滑縣的一名官員。他告訴第一財經,眼下的滑縣,正在麵臨的一個比財政緊張更緊迫的現實是,水資源利用率逼近極限。

作為一個擁有200萬畝耕地、148萬人口的農業大縣,滑縣因年產糧食30億斤以上,被譽為“中國小麥第一縣”“河南省第一產糧大縣”。2020年8月,第一財經曾以《一年產糧夠全國人吃7天,中國小麥第一縣為何還是“窮”?》為題,既展現了滑縣成為“中國小麥第一縣”的淵源與成就,也點出了這個“糧食大縣”背後,財政緊張的尷尬現實。

“糧水矛盾”

一份來自滑縣水利局的資料顯示,雖然滑縣處於黃河衝積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大縣,但該縣水資源的人均占有量,隻有232立方米,僅相當於全國人均量的十分之一。

可是,水資源本就短缺的滑縣,頭上卻又偏偏頂著農業這個用水大戶。一份由水利部發布的2021年度《中國水資源公報》顯示,2021年,在全國用水總量5920.2億立方米中,農業用水就高達3644.3億立方米,占全部用水總量的61.5%。

最近一直在調研滑縣“糧水矛盾”的喻新安也說,從全國來看,平均每生產一公斤糧食,約耗費一噸水。但是,由於滑縣的主要糧食作物小麥的灌溉用水集中在非汛期,來水過程與需水過程不一致,最終導致,滑縣每生產一公斤糧食,耗水量就高達1.3噸,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0.3噸。

喻新安曾擔任河南省社會科學院首任院長,如今任職河南中原創新發展研究院院長的他,在對滑縣“糧水矛盾”深度調研多日後,與另外兩名團隊成員於善甫、魏征,共同撰寫了《中國小麥第一縣的“糧水矛盾”亟待破解——關於滑縣“找水保糧”問題的調查與建議》(下稱“調查建議”),並呈送給河南省相關部門。

一邊是水資源的短缺,另一邊則是饑渴待哺的農業,滑縣不得不“竭澤而漁”。

數據顯示,滑縣每年的水資源總量約為2.01億立方米,但每年的用水總量卻高達3.44億立方米,其中,僅農業用水量就需要2.42億立方米。

由於每年的用水缺口就高達1.43億立方米,滑縣隻得向地下要水。每年,滑縣的地下水平均年超采量達9033萬噸,即便如此,其每年水資源缺口仍高達5000萬噸以上。

“糧食增產豐收的背後,滑縣水資源利用逼近極限。”王軍在一篇呈送給有關領導的關於滑縣“糧水危機”的文章中說,由於連續多年超采地下水,最終導致該縣小於30米的機井幾乎絕跡。而且,隨著地下水位的逐年下降,目前滑縣已經有9000多眼機井報廢,占全縣4.8萬眼機井數量的18.8%。

喻新安也在調研中發現,由於滑縣的地下水超采逼近極限,全縣每年近十分之一機井報廢,部分耕地,甚至出現鹽堿化趨勢。

當地的種糧大戶杜煥永,對滑縣缺水的現狀,感受更為直觀。

作為土生土長的滑縣農村人,今年50歲的杜煥永,已經跟土地打了幾十年交道。他印象最深的,是自己小時候,跟著大人到地裏澆莊稼。一台老舊的笨水泵,就能從十米深的水井裏,把水抽上來。現在,在農忙旺季,40米深的水井裏,都不一定能抽出水。

“現在我們都用70米深的水井。”如今已經承包了2000多畝耕地的杜煥永,田地裏因鑽井太淺不得不淘汰的水井已經有二三十口了。為了給莊稼澆水,他不得不每口井自費1.5萬元,請人鑽探深達70米的深井——相當於20層樓那麽高。

麵對日益缺水的現實,當地不少人對未來充滿悲觀。

“如果不能盡快緩解糧水矛盾,滑縣未來隻有兩條路,一是地下水位持續下降,糧食生產陷入困境,二是實施大麵積輪耕休耕。”喻新安也在上述調查建議中指出,無論哪一條路,作為“中國小麥第一縣”,日益加深的“糧水矛盾”,都將傳遞出一個危險的信號。

而在糧食產量依然緊張的中國,作為“中國小麥第一縣”的滑縣,如果糧食生產果真陷入困境,由此引發的震動不難想象。

“找水保糧”

包括王軍在內的滑縣曆屆主政官員,都將“找水保糧”視為滑縣每年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他們想到的第一個應對策略,是盡可能找水、留水、買水。

2023年4月,一場在滑縣第四水廠舉行的農村供水南水北調水源置換通水儀式,標誌著地下水為該縣農村唯一飲用水取水水源的終結。

王軍說,這也同時意味著,每年,滑縣能用5080萬噸的南水北調水替換地下飲用水源,以盡可能保護地下水。

可是,令當地官員尷尬的是,另一項意在“引黃調蓄”的工程建設,卻給他們帶來了意想不到的麻煩。

這便是當地人口中的“滑縣黃龍潭引黃調蓄工程”(下稱“黃龍潭工程”)。

據當地人介紹,位於滑縣中西部腹地的黃龍潭,原本是黃河故道決溢衝刷形成的封閉型窪坑。

2000年前後,時任滑縣主政官員為了改變滑縣地下水日漸枯竭的現狀,開始籌劃對黃龍潭進行綜合開發,通過將黃河水引入黃龍潭,實現調水、蓄水、涵養地下水。

2014年7月,黃龍潭工程被河南省發改委、水利廳納入省引黃調蓄工程建設總體安排,規劃總庫容1280萬立方米,總占地6000畝,灌溉麵積24.7萬畝。2018年10月,黃龍潭工程正式開工。2019年4月,黃龍潭工程又被河南省政府確定為全省35個重點引黃能力提升工程之一。

不過,自然資源部濟南督察局在2020年4月的督查中卻很快發現,這項投資數億元的工程,其實並不符合城鄉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有4620畝耕地屬於未經批準違法占用,其中永久基本農田2756畝。

之後,黃龍潭工程被叫停,而其所占用的4620畝耕地,也被要求盡快實施複耕複種。這也意味著滑縣希望通過推進黃龍潭工程,幫助當地破解“找水保糧”難題的嚐試,遭遇挫折。

不過,王軍等滑縣官員,也並未放棄黃龍潭工程,他們仍在通過各種渠道,積極爭取河南省在用地報批政策、用地計劃、占補平衡指標以及征地補償費等方麵,給予滑縣更多支持,以緩解滑縣緩解“糧水矛盾”,破解“找水保糧”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