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呼籲女性適齡生育:35歲以後 嬰兒出生缺陷風險更高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2月6日,中華醫學會生殖醫學分會主任委員、重慶市婦幼保健院生殖醫學中心負責人黃國寧教授表示,“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希望廣大婦女適齡生育,減少出生缺陷發生。”

黃國寧表示,“我國出生缺陷總發生率約為5.6%。”“卵巢功能自然衰減,這是一個生理現象,任何人都改變不了的”“當女性大於35歲以後,男性大於40歲以後,雙方結合的家庭生育子代出生缺陷的風險是明顯超過適齡生育的年齡段……”

日前,國家衛健委婦幼司一級巡視員王巧梅表示,由於我國高齡產婦占比逐年增加,適齡生育人群慢性疾病增多,增加了出生缺陷等不良妊娠結局發生風險,我國出生缺陷防控工作未來麵臨諸多挑戰。中華醫學會生殖醫學分會主任委員、重慶市婦幼保健院生殖醫學中心黃國寧教授認為,“隨著年齡的增長,女性卵巢功能隨之下降,這是一個生理現象,任何人都改變不了。”黃國寧還表示,女性在高齡的狀態下一定會發生卵子老化,卵子和精子結合以後,容易出現染色體減數分裂不對稱的現象,所以就會出現21-三體(唐氏綜合征)、染色體各種異常的表現。

近年來,隨著輔助生殖技術的發展,“三代試管嬰兒”技術,即胚胎植入前遺傳學檢測(PGT)。的出現,可以在孕前對胚胎進行遺傳學檢測,從源頭上切斷致病基因在家族中的代際遺傳,降低出生缺陷,受到不少有遺傳疾病困擾的夫婦的歡迎。

輔助生殖行業發展曆程:行業處在快速發展階段

1947年美藉華人生物學家張民覺在Nature雜誌報道了成功借腹生下了幼兔———世界上第一個“試管嬰兒”兔子,隨後不斷的探索完成了兔及人卵的體外受精,這為人類試管嬰兒的誕生奠定了基礎。1988年在北醫大附屬第三醫院,中國大陸首個試管嬰兒誕生。1996年中國首例ICSI試管嬰兒在廣州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誕生,成為治療男性不育症的重大突破。1999年,我國首例PGD試管嬰兒於中山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順利誕生。隨著新技術的不斷發展,熒光原位雜交技術(FISH)、單核苷酸多態性芯片(SNP array)技術、二代測序技術相繼應用於PGD,促進該技術更廣泛的臨床應用。特別是近幾年,中國在PGD應用領域研發了許多世界領先的創新技術,如世界首例經MALBAC全基因組擴增高通量測序、karyomap-ping基因分型技術、等位基因映射識別(MaReCs)技術等,這些技術的研發成功意味中國的輔助生殖技術的研究和臨床應用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中國輔助生殖滲透率遠低於全球其他發達國家,未來市場潛力大

中國輔助生殖服務滲透率較低,2018年僅為7.0%。相比之下,歐洲和美國由於對輔助生殖服務的接受程度更高和更具包容性的政策環境,普及率顯著高於中國,2018年分別達到35.2%和30.2%。美國不孕夫婦的滲透率相對較高,並且由於政策極其寬容,也有很多其他適用人群尋求輔助生殖服務,如沒有生育問題的正常夫婦、跨境患者、未婚人士,甚至同性戀群體。預計到2023年,中國的輔助生殖服務滲透率將達到9.2%。相比之下,預計到2023年,歐洲和美國的輔助生殖服務滲透率將分別達到36.0%和33.0%。由於中國市場龐大的病人數量,輔助生殖滲透的人群總體仍高於美國和歐洲,同時由於中國滲透率仍然具有增長空間,預示了未來巨大的市場潛力。



根據Frost & Sullivan數據報告顯示,2018年至2023年,中國輔助生殖服務行業市場規模複合年增長率預計能夠達到14.5%。隨著我國不孕不育率持續走高、輔助生殖服務滲透率逐年提高以及國家三孩生育政策的推動,預計2023年至2027年依然能夠保持14.5%的複合年增長率增長,預計2027年輔助生殖服務市場規模約為852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