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發睡覺會致癌”上了熱搜 《自然》雜誌上的最新研究?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近日,“濕發睡覺 致癌”上了微博熱搜。熱搜內容來自一家媒體報道,稱很多人的頭發起紅色的小疙瘩,又疼又癢,頭皮屑很多,可能與濕著頭發睡覺有關。隨後,還援引所謂《自然》雜誌最新的研究,來論證濕發睡覺滋生的某種微生物會“讓癌症風險上升”。這是真的嗎?


上海辟謠平台核查發現,所謂《自然》雜誌文章的“最新研究”發表於2019年10月,標題是《真菌菌落通過激活MBL可促進胰腺癌生長》(The fungal mycobiome promotes pancreatic oncogenesis via activation of MBL)。記者在《自然》雜誌官網搜索該文章,並核查了相關內容。文章的主旨內容是,美國紐約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胰腺導管腺癌(PDA)的腫瘤組織中存在大量源自腸道組織的真菌,同時證實這些真菌可以誘導正常細胞轉變為PDA。這也意味著抗真菌途徑或許是胰腺癌治療的新希望。

但部分自媒體在報道中產生了理解偏差。對於論文中提到的“胰腺癌患者胰腺中的真菌數量是正常人胰腺真菌數的3000倍”“其中最多的真菌是馬拉色菌”等說法,部分自媒體開始了“聯想”。



醫學上認為,馬拉色菌是人體皮膚表麵正常的寄生菌,喜歡在人體潮濕且油脂多的地方繁殖,如頭部、背部、胸部等。經常濕發的狀態有利於馬拉色菌等真菌在頭皮的生長。但記者發現,熱搜內容跳過論文的實驗過程,直接推導出“濕發睡覺會致癌”的結論,通過臆測和標題黨的方式強行關聯,讓科普文變成了“恐嚇文”。

首先,該研究並沒有提到胰腺癌中的馬拉色菌是來自頭皮。而是通過將帶有標誌物的真菌喂給老鼠,再檢測胰腺上真菌信號,從而推斷出這些真菌可能來自於腸道微生物,跟頭皮上的馬拉色菌沒有關聯。

其次,馬拉色菌是一種條件致病菌。正常情況下,它會與人們和平共處。隻有在一定條件下,比如皮脂分泌過多、抵抗力下降等情況,才容易爆增,引發頭屑、頭癢、脫發、毛囊炎、脂溢性皮炎等問題。目前也沒有任何研究證明,腫瘤生長與頭皮上的真菌有關。

上海辟謠平台提醒,許多熱搜詞縮減了前提條件、上下文語境,隻是通過拚湊一些關鍵詞語吸引眼球。尤其是部分健康醫療類的內容,打著“科普”的名義傳播錯誤認知,企圖用恐嚇式的敘事詞組引流。對於普通公眾而言,如果是非權威醫療健康認證的賬號發布的內容,一定要擦亮眼睛仔細甄別。

濕發睡覺雖然不致癌,但也會帶來一定傷害。上海市健康促進中心專家表示,偶爾一兩次濕發睡覺問題不大,但經常這麽做,會對頭皮和頭發帶來損傷。因為濕發會增加頭發和頭發、頭發和枕頭的摩擦,發絲更容易出現卷曲和纏結,使頭發的拉伸程度超過允許的彈力範圍,出現斷裂。枕套和頭皮毛囊裏,還藏有真菌等微生物,潮濕環境有利微生物大量繁殖,會導致紅斑、丘疹和頭皮屑增多、頭皮瘙癢等。

因此,建議洗完頭發後,先用厚毛巾或幹發帽吸走水分。吹發前,將頭發分為右、左和後三個區域,分別吹幹。電吹風距離發根10厘米至15厘米,風口朝下,先用熱風,吹至七八分幹時,再換冷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