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潮之下的社區食堂:有人退出市場有人著急入場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社區食堂作為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需求量較大的一項服務,在滿足老年人需求方麵發揮著重要作用。近日,遼寧省沈陽市皇姑區兩家社區食堂關閉引發社會關注。同時,一些年輕人湧入社區食堂就餐打卡,又使社區食堂在社交媒體平台上備受關注。上遊新聞(報料郵箱:cnshangyou@163.com)記者調查發現,去年以來全國多地出現社區食堂熱,今年內新注冊的社區食堂、長者食堂在1700家以上,但部分地方社區食堂在實際發展過程中遇到一些問題,多地陸續有社區食堂關停。

業內人士稱,在讓老年人吃好飯的基礎上,一些社區食堂為了尋找贏利點,提高存活率,正在積極嚐試升級,延伸出更多可盈利的業務線。

沈陽瑞蘭香公司經營的社區食堂關停。 受訪者供圖

開業不足兩月關停兩家店

12月12日,沈陽瑞蘭香公司開辦的兩家社區食堂開業不到兩個月便宣布暫時關停,引起輿論關注。就在今年10月,《沈陽日報》報道稱,皇姑區民政局引入沈陽瑞蘭香健康養老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等養老服務企業,布點建設社區食堂。

媒體報道稱,沈陽瑞蘭香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負責人羅先生曾解釋,關門的主要原因是社區食堂投入很大,虧損嚴重。該公司本來要開6家社區食堂,一共投資了1000萬元,但除兩家店開業外,其餘4家社區食堂一直未開業,目前已虧損800多萬元。上遊新聞記者聯係該公司工作人員時,對方表示因虧損關門,近兩日忙著處理後續的善後工作。

皇姑區民政局12月13日發布通報稱,已引入合作夥伴,社區食堂將恢複運營。

記者了解到,沈陽正在加速布局社區老年助餐點。2023年起,沈陽市開展“舌尖上的幸福”老年人助餐暖心三年行動,主要為老年人提供方便可及的助餐服務。今年2月,沈陽市民政局起草了《“舌尖上的幸福”沈陽市老年人助餐暖心行動實施方案(2023-2025年)》及配套政策文件。根據實施方案,2023年,沈陽全市打造不少於300個老年人助餐點,在2024年,全市打造老年人助餐點1000個。

社區食堂是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需求量較大的一項服務,在滿足老年人需求方麵發揮著重要作用。

當地居民對社區食堂仍充滿期待。沈陽居民林女士向記者講述了社區食堂對老年人尤其是獨居老人的重要性:“許多老人飯量小,做一次要吃好幾頓剩菜,經常簡單應付一餐,而社區食堂解決了他們的問題。”她說:“家中老人曾去過兩次,對社區食堂評價還不錯,幹淨的環境、豐富的飯菜,而且離家很近,價格也實惠。”

上遊新聞記者走訪發現,社區食堂的設立不僅解決了老年人的飲食問題,更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了他們的社交中心,豐富了他們的生活。

12月16日,記者在哈爾濱龍泰社區食堂看到,食堂內幹淨整潔,上午11時30分不到,老年人就陸續進來就餐,該時段食堂提供20餘種菜品。“醬豆腐、燒茄子、各類小炒,每天菜譜都不一樣,適合老年人,菜價也比社會飯店便宜,老年人就餐還可打折。”工作人員說。

哈爾濱龍泰社區居民劉老先生也分享了他的觀點:“我年紀大了,買菜做飯有些吃力。現在花上10多塊錢,在家門口就有熱騰騰、健康美味的飯菜,真是太好了。在社區食堂跟其他老年人一起聚聚,下棋打牌、嘮嘮家常,在吃飽吃好之餘豐富了精神文化生活,每逢節日社區還組織老人一起包餃子呐。”

哈爾濱一家社區食堂持敬老卡就餐半價。 受訪者供圖

政府補貼降低運營成本

民以食為天,小食堂托起大民生。近年來,具有公益屬性的社區食堂在全國各地迅速出現。

去年10月,國家住建部、民政部聯合發布《關於開展完整社區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到,自2022年10月開始,試點社區將配建食堂、家政服務網點等便民商業服務設施。今年7月份,商務部等13部門辦公廳(室)關於印發《全麵推進城市一刻鍾便民生活圈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的通知,再次提到“探索發展社區食堂,建立老年人助餐服務網絡”。

隨後各地陸續發布相關政策,多地明確社區食堂保障對象、建設要求以及政策激勵。例如2022年6月,福建發布《關於長者食堂建設運營的指導意見》,意見提出長者食堂應選取在房屋的一層或低層,並結合老年人數量、年齡結構、需求及就近方便等因素,優先安排建設意願強、老年人就餐多的社區(村)。意見要求,長者食堂建築麵積不少於80平方米,能容納20人以上同時就餐。各地的運營模式大致分為三類:公建民營、民建民營、公私合營三種。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地方已經早早開始了社區食堂的試點工作。例如,早在2016年,浙江、黑龍江等省份就已經啟動了社區食堂(長者食堂)的試點工作。

為了更好地推動社區食堂的建設和運營,各地政府也出台了一係列的激勵政策。福建、遼寧、山西等多個省份在稅費、房屋使用等方麵有一定的減免政策,水電費用等則按居民生活類價格執行,享受社區養老服務的相關稅費優惠減免政策。

除此之外,還有建築補貼(不同地方也稱為裝修補貼、創建補貼等)、助餐補貼(就餐補貼)以及運營補貼等三類,具體補貼細則各地有所不同。例如,山東煙台給予社區食堂一次性創建獎補,按照每平方米800元的標準給予社區食堂創建一次性獎補,最高不超過80萬元。

沈陽市民政局養老服務和老年人福利處工作人員接受上遊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沈陽的補貼包括就餐補貼以及運營補貼。如果食堂當年實際運營滿240天,並且為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服務人次占總服務人次比例達到30%及以上的,可向區民政部門申請運營補貼,最高給予每年5萬元運營補貼。

另外,記者梳理發現,很多地方將社區食堂建設納入民生實事項目,作為事關人民幸福感的“關鍵小事”來抓。例如,雲南省將老年“幸福食堂”建設列入雲南省政府十件惠民實事,著力解決高齡、空巢老人用餐難問題。

網民發布某地社區食堂關門的消息。 網絡圖

有人退場不斷有人入場

自去年起,各地掀起了一股“社區食堂”熱潮,新店如雨後春筍般紛紛湧現,在政策和市場的雙重驅動下,社區食堂屢次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然而,今年以來,部分地方的社區食堂發展出現問題,盡管有政策支持,但部分社區食堂仍然麵臨營收困難、服務麵窄等問題,因營運虧損,不得不停業的案例並非孤例。

從今年開始,陸續有社區食堂停業、關門的信息見諸報端。皇姑區兩家“社區食堂”因經營問題關閉之外,今年年初,北京十裏堡北裏小區、福盈家園小區的社區食堂停止經營。今年6月,西安一家社區食堂也因經營不善倒閉,甚至導致數百名老人就餐卡預付的錢退不回來。此外,在多個社交網絡平台上也有網民提到身邊一些社區食堂關門的情況。有網友稱,其所在的社區曾開了一家社區食堂,剛開始第一個月就餐人數較多,但不到半年就關門了。

今年7月,上觀新聞發布的一篇報道稱,上海靜安區、黃浦區、浦東新區等城區的社區食堂,盡管絕大多數仍能經營下去,但沒有大幅盈利的,比較好的情況也隻是微利。

為何一些社區食堂有政策扶持仍難以維持?多名受訪經營者總結稱,一方麵,菜品大而全,利潤空間較低、運營成本卻並不低;同時,食堂定位公益+社會餐飲,眾口難調,無法培育核心客戶群。

一名來自安徽的社區食堂經營者蔡先生向記者透露,相較於普通餐飲門店,社區食堂的投入並不低。由於需要提供一日三餐,菜品種類多且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同時定價相對較低,食堂所在的社區人口基數有限,因此經營壓力較大。

蔡先生稱,社區食堂受眾麵窄,食堂菜品也無法同時兼顧老人和年輕人的口味。與上班族、學生族固定用餐情況不同,社區食堂內每天用餐人數並不固定,經常出現一天隻有幾名老人用餐的情況。

“去年已經虧損了20萬元,還拖欠了2個月的員工工資未發,今年已經及時止損,決定不再繼續經營。”蔡先生說。

蔡先生表示,社區食堂涉及很多方麵,它既是麵向市場的飯店,又是服務居民生活的載體。這非常考驗經營者的經營水平和能力,如果依靠補貼肯定是難以維係生存的。

“能保本就不錯了。”湖北省的一名社區食堂經營者艾先生說。在了解到政策大力扶持社區食堂後,艾先生便在當地開了一家麵積500平方米的社區食堂,聘請了兩名廚師,兩名服務員,雖然房租費用很低,但依舊隻是勉強維持。

艾先生算了一筆賬,每個月人工費用就需要2萬元,一般餐飲的毛利率50%左右,但社區食堂菜品定價低,小炒種類多,毛利率頂多是40%。

不過雖然部分社區食堂經營困難,也有一些地方的社區食堂經營不錯。哈爾濱的龍泰社區食堂已經營業近5年,是哈爾濱首批落地的社區養老照護中心及服務驛站。西南地區某市一名社區食堂經營者程先生告訴上遊新聞記者,他的門店經營還行,自己正在籌備第三家社區食堂。

在上海,陸家嘴社區食堂是上海第一批社區食堂,吸引了一批忠實食客。經營3年時間,該食堂進行了不少的創新。例如,在餐桌邊加置了拐杖扣,便於老人放置拐杖;餐盤上加裝NFC裝置,老人取餐自動感應即可計費。在支付環節,老人用人臉識別就能輕鬆結賬。

在蘇州,自2015年創辦的姑蘇區裏河社區食堂,起初僅為60歲以上老年人提供就餐服務。2019年後,這裏又成為蘇州第一批社區食堂對外開放。如今食堂已經營已有八年時間,它吸引著各年齡段群體的光顧。每到飯點,許多年輕人以及一些家長帶著孩子前來就餐。

有意思的是,一邊是不斷有社區食堂經營者退出市場,另一邊不斷有新的社區食堂開辦。記者注意到,哈爾濱、沈陽、太原、煙台、杭州、成都等多地都湧現出一批新的社區食堂,其經營者包括一些知名的餐飲集團、養老機構以及地產商。

記者檢索公開工商信息顯示,今年內,新注冊的社區食堂或長者食堂在1700家以上,其中湖南、陝西新注冊數量最多。同時,年輕人湧入社區食堂就餐打卡,也使社區食堂在社交媒體平台備受關注。在某社交平台上,關於社區食堂的筆記更是超過3萬篇。

哈爾濱龍泰社區食堂。 攝影/上遊新聞記者 張瑩

社區食堂尋求升級

業內人士稱,在讓老年人吃好飯的基礎上,如何尋找贏利點,提高社區食堂存活率,是經營者們需要思考的難題。一些社區食堂正在積極嚐試轉型和升級,延伸出更多可盈利的業務線。

“開店容易守店難,依靠政府補貼絕不是長久之計。”一名社區食堂經營者程先生介紹,目前在政策支持下,房租成本可以忽略不計,水電費用也按民用收費標準收取,也大大降低成本,但僅僅依靠這些,社區食堂盈利仍十分困難。因此,經營者需要摸索出更多可持續運營模式。

程先生稱,在政策允許的經營範圍內,社區食堂可引入更多的網紅餐飲品牌合作,吸引年輕群體,使受眾從“老齡”到“全齡”,挖掘更多的客群。同時可以延伸更多業務,例如生鮮超市、老年驛站、康養業務等。

記者了解到,多地的政策中,均提及保障對象以老年人為主,允許在滿足老年人就餐服務需求的同時向社會開放。

上海某餐飲集團的社區食堂項目工作人員林女士告訴記者,在保障公益性、共享性基礎上,社區食堂需要建立自我造血機製,堅持專業化的市場運營,挖掘上班族、獨居青年、雙職工家庭等更多潛在客群,引入其他業態搭配,從而實現長期健康運營。

林女士認為,一些社區食堂還嚐試著從提高空間使用效率入手,利用時間差,提供健康講座、體檢服務,開展各類興趣小組活動,舉辦活動、講座、社區議事等。

在多位受訪的業內人士看來,盡管社區食堂麵臨諸多挑戰,但是有政府支持、享受政策優惠和補貼的社區食堂,自帶價格優勢與引流優勢,再通過模式創新和多元化服務,仍然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