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巴西公布第三季度經濟數據,2023年前三季度世界GDP前10強座次也落定。相比2022年,前10強可以說是出現了大洗牌。
去年前10強分別是美國、中國、日本、德國、印度、英國、法國、俄羅斯、加拿大、意大利。今年前三季度分別是美國、中國、德國、日本、印度、英國、法國、意大利、巴西、加拿大。
德國超過日本,躋身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俄羅斯跌出前十,意大利逆勢反超,躋身第八。巴西躋身前十,排在第九,加拿大滑落至第十。
不過,除了美國,其它國家的GDP都是換算成美元後來進行排名。因此,最終的GDP總量受匯率影響很大,有些國家貨幣貶值比較大,換算成美元的GDP就減少了。
印度增速繼續第一
隨著疫情進入新階段,世界各國都在恢複經濟,隻不過各區域的表現不太一樣。從前十強來看,歐洲有點慘,幾乎沒有增長,甚至是負增長。
印度的發展似乎已經勢不可擋,經濟增速持續領跑世界主要經濟體。2021年,印度GDP取得了8.3%的高增長,2022年再次增長6.7%。進入2023年,印度經濟勢頭似乎更猛了,一季度到三季度分別增長6.1%、7.8%、7.6%,這印度前三季度的增速達到了7.1%,繼續位居第一。
在GDP方麵,印度前三季度達到25995億美元,接近2.6萬億美元,繼續超過英國,穩居世界第五。曾經的宗主國英國,已經很難再反超了。
今年4月,聯合國預測,印度人口將達到14.1億,正式超越中國,成為世界人口第一大國。這14億多人口,平均工資也不高。龐大而低廉的勞動力優勢,讓印度受到了全球製造企業的青睞。
而印度人均GDP隻有2388.6美元,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印度生活水平必然會大幅提升,這無疑又是一個巨大的消費市場。
毫無疑問,印度在快速複製中國,不少國際機構給予了很高的期待,認為印度最快在2026年就能超越日本和德國,成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
在增速方麵,最慘的就是歐洲國家,進入前十名的四個歐洲經濟體,前三季度增速都低於1%,英國增長0.5%,法國增長0.7%,意大利增長0.7%,而作為歐洲第一大經濟體的德國,甚至出現了負增長,為-0.4%。
歐洲的情況大家都知道了,受到俄烏衝突的影響很大,當然這是他們自己選擇的結果,跟著美國的步伐,製裁俄羅斯,切斷能源供應。之後引發了一係列連鎖反應,能源危機,通貨膨脹,歐元貶值,大量資本和工廠流出,這無疑重創了歐洲經濟。
美國成為最大贏家,美元升值,資本流入,經濟快速恢複,取得了非常不錯的增長。
日本第三不保了,美國優勢擴大
前麵說到匯率問題,有意思的是歐洲四大經濟體增速都很低,但換算成美元後的GDP卻不低。
日本有點鬱悶,明明前三季度經濟增長1.7%,實現了正增長,但換算成美元後,卻隻有31240億美元。德國負增長,GDP卻達到33065億美元,反超日本1800多億美元。德國“因禍得福”,超過了日本,成為了世界第三大經濟體。
英國也是一樣的,要不是匯率的問題,和印度的差距就不隻是800多億美元,還會更多。
還有意大利和加拿大,前三季度意大利增速不到加拿大的一半,但是意大利GDP卻達到16226億美元,加拿大為15856億美元,意大利躋身第八,加拿大墊底了。
巴西去年沒有進入前十名,今年上半年排在第九。不過,巴西經濟發展後勁不足,一季度到三季度,同比增長分別為4.2%、3.5%、2%,但全年保住前十名,應該問題不大。
美國的優勢繼續擴大,原因有著多方麵,一個是美國經濟增長確實不錯,第三季度GDP環比折年率為5.2%,表現相當亮眼。前三季度同比增長2.5%,也是不錯的成績。另一個是美國的通脹依舊不低,推高了美國經濟。還有一個是美聯儲加息,美元升值,其它貨幣貶值,讓其GDP保持了更大的優勢。
如此一來,美國前三季度GDP突破了20萬億美元,達到了202780億美元。而我國實際增長5.2%,但換算成美元後,GDP反而下降至130157億美元,相當於美國的64%,差距繼續擴大了。
俄羅斯在今年上半年就跌出了前十,排在第十一名,全年想進入前十名估計比較難。至於曾經短暫進入前十的韓國,排名更加靠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