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了!中國再次發射衛星成功,本次發射的任務是來自——衛星互聯網技術試驗衛星,該類型的衛星不少人應該多次聽到過。
在2023年已經不是第一次了,至少不下3次了。這也說明了這類型的衛星可能是在做什麽測試一樣,的確也是這樣,就是我國在進行測試。
同時,提到該衛星,不少人應該也還知道,這並非獨特的衛星係統,是具有一定的作用的,這是我國組建更強大的衛星係統關鍵,為什麽這樣說?下麵就鋪開說明一下。
淩晨海上成功發射——中國成功發射互聯網技術試驗衛星
沒錯,根據新一輪的衛星發射消息顯示,在12.6淩晨,我國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在廣東陽江附近海域使用捷龍三號運載火箭,成功將衛星互聯網技術試驗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這一次發射的確也是相當厲害,畢竟是在海上發射,如果沒有記錯的話,捷龍三號並非唯一一個我國執行海上發射的,還有穀神星一號等火箭,都可以在海上發射。
所以,這是我國在海上發射火箭能力的提升,這是值得高興的,畢竟隨機性的選擇發射區域,這對太空任務布局來說,擴展性更強。
比如,部分時候因為氣候條件等問題受到影響,不適合在陸地上發射,那我國就可以直接在我國東海,黃海,南海等區域選擇發射區域,快速布局,算是多樣化的發射模式。
這裏提一下,大家看看就行。那這一次的捷龍三號實力有多強呢?
捷龍三號是捷龍係列中箭體直徑最大、運載能力最強、整流罩包絡空間最大的一型火箭,它的運載能力強,並且還具有發射效率高,多樣化發射等能力。
其全箭總長31.8米,箭體最大直徑2.65米,起飛質量140噸,500千米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1.5噸,擁有2.9米直徑和3.35米直徑整流罩,可海上發射和陸地車載發射,任務適用性強。
而且,捷龍三號瞄準了我國商業衛星發射市場,具備“一箭20星”以上的多星發射能力,可將單位載荷的發射成本降低至1萬美元/公斤,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
當然,未來的衛星發射路線就是這樣,越是便宜的發射,市場優勢肯定更強,這一點我相信很多人是沒有反駁的。
而這一次,捷龍三號成功在海上再次發射了,也足以證明該火箭的實力不一般,而且這一次發射的互聯網技術試驗衛星,是非常具有意義的,這將進一步推動中國在互聯網星座上的建立。
互聯網技術試驗衛星到底有什麽用處?
說了是互聯網衛星,不少人應該知道我國要建立“中國版星鏈”吧,它就是在這方麵起到了作用,我國已經宣布了“中國版星鏈”,預計將會發射1.3萬顆衛星進入太空,實現布局。
而它就是在我國進行星座建立前的一種測試,是為了驗證和演示衛星互聯網技術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為未來建設更大規模的衛星互聯網星座奠定基礎,它是位於距離地麵幾百公裏的軌道上。
通過無線電波與地麵設備或其他衛星通信,而且還可以解決到沒有基站區域無信號的問題,所以,可以完美融合顆突發事件的運用。簡單的來說,未來中國的無信號區域,也將徹底解決。
當然,最為關鍵是,我國主打的是“星鏈係統”建設,這才是最為關鍵的。
據悉,我國計劃在2025年前發射1000顆低軌衛星,形成中國版的星鏈係統,這是基礎的版本,後麵還會繼續擴大。
中國第一部分的星鏈係統就是約1.3萬顆衛星,這個已經發布了。所以,大家不要看到發射1000顆就結束了,並沒有。
隻是,建設基礎性之後,這就已經有助於提升我國在太空科技領域的競爭力和影響力,因為其他國家沒有,也將為我國6G通信技術的發展提供支撐,這就是它的用處。
所以,結合一下上麵捷龍三號的實力,可能在我國完全進入建設階段的時候,也會參與。
不過,最為關鍵的可能性還是在我國可重複使用的火箭上,對星座建設更加具有幫助,朱雀三號,雙曲線二號等都開啟了可重複的研究,測試。隻要研發成功,那我國星鏈的布局也就“下餃子”了,如果不出意外的話,2025年前我國的可重複火箭在國內肯定會引來熱潮,很多企業的節點都在這個時期。
日本高度關注:中國版星鏈要對抗
沒錯,在中國宣布星鏈衛星建設的時候,日本對中國的建設是高度關注,因為很擔心未來中國在強大的太空網絡形成之後,對日本具有影響。
所以,在2023年7月的時候,日本正在測試美國的“星鏈”衛星互聯網服務,著眼於下一財年采用該技術。
而日本看上美國的星鏈,就是其軍事用途問題,此舉意在強化軍事通信能力,因為俄羅斯等國可使用電子裝置從地麵對其他國家的通信衛星進行幹擾,如果通信衛星受到攻擊則會失去功能,日本的指揮就會陷入癱瘓。
加上,離島作戰對衛星通信的需求非常大,日本采用“星鏈”係統就是為了滿足這種需求。
而且,日本這些年來,也是在我國近海布局各種裝備,也是擔心中國影響到日本,所以,日本高度關注中國的星聯建設,而拉攏美國的星聯也是提升自己的實力,對抗中國。
這點大家肯定也是看得明明白白的,但這樣做對日本來說也沒有什麽意義,中國該建設的還是要建設。
而且如果中國不建設的話,一旦星鏈發射近地軌道上部署多達42000顆衛星之後,太空資源也就沒有了,從已知的情況來看,星鏈的衛星已經上5000顆了。
所以,中國需要加速了,越早建設越好,不說它有什麽作用,在資源方麵就應該加大布局,這就是大概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