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特朗普對華加征145%的關稅後 美國企業“爆單”了?

特朗普對華加征145%的關稅後 美國企業“爆單”了?

文章來源: 國際觀察 於 2025-05-08 06:25:22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美國總統特朗普對華加征關稅後,美國企業“爆單”了?美國白宮新聞秘書萊維特日前在社交媒體X(原推特)上轉發的一篇報道,在特朗普的MAGA支持者中引發關注。但很快有聲音指出,報道中所謂美國製造正變得“更有競爭力”的說法,其實不甚嚴謹……

這篇美國右翼新聞網站“Daily Caller”5月5日發布的報道宣稱,特朗普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征的145%的關稅,正在提升美國製造產品的市場競爭力,“許多中小型製造商訂單激增,並準備提高產量和招聘新員工”。

而其依據之一是,一家俄亥俄州的橡膠和塑料製造商Grand River表示,最近收到了更多訂單問詢,包括“兩家”幾年前就轉向中國供應商的老客戶。還有三家生產機油濾清器的公司也與其取得聯係,希望將采購從中國轉回美國,其中兩家已經下了訂單。

特朗普對華加征145%的關稅後 美國企業“爆單”了?

“Daily Caller”報道截圖

報道稱,如果這些訂單最終落實,每年將為這家員工規模大約200人的廠商帶來大約500萬美元的收入,相當於公司營收的約10%。

另一家總部位於美國中西部、員工不到500人的工具製造商Jergens稱,其工廠正“每周7天、每天24小時不間斷運轉”,“忙得不可開交”。Jergens總裁傑克·施克倫(Jack Schron)表示,這一方麵是因為客戶為了避開關稅正集中下單,一方麵也是因為過去一年半國防工業的需求有所增長。

截至發稿,萊維特轉發上述報道的帖文獲得了近百萬瀏覽量,轉發和評論上千。

不過,許多美國網民都對這一說法表示懷疑。有人直言,個別廠商的訂單增加,很難說同樣反映了市場中其餘成千上萬家中小型廠商的情況。一條似乎來自美國製造業業內人士的評論說,許多所謂在美國製造的廠商,也要依賴從海外進口的零部件,即使中小企業能承擔關稅的“核心成本”,也無法應對訂單初期“墊資進口”的巨額現金流壓力。

白宮發言人誇大對華關稅效果,被打假了

白宮發言人誇大對華關稅效果,被打假了

還有聲音提到,許多美國的大型企業已經明確表示,特朗普關稅將使其遭受以十億美元計的損失。美國汽車三巨頭之一的福特5日宣布撤回此前發布的2025年業績預期,並表示關稅給該公司帶來的總成本約為25億美元,即使合理避稅,也隻能規避掉其中10億美元的額外費用。

按照美媒的說法,福特已經是美國車企中相對受關稅影響最少的一個,因為它有約80%在美國市場銷售的汽車都在美國本土工廠生產。相較而言,其競爭對手通用汽車的這一比例隻有53%。通用汽車方麵預計,美關稅將令其全年利潤損失高達40億至50億美元。

“這些額外成本很可能會轉嫁給消費者,最終損害的正是特朗普聲稱要支持的公司。”一條評論寫道。

白宮發言人誇大對華關稅效果,被打假了

事實上,“Daily Caller”這篇報道的內容最早來源於美國《華爾街日報》5月4日刊發的一篇特寫,並且“Daily Caller”在“轉載”的過程中,隱去了許多對特朗普政府不利的細節:

譬如,包括Grand River在內的美國製造商都表示,關稅正在推高其生產成本。Grand River總裁唐尼·卓別林(Donny Chaplin)坦言,公司“也許”能夠承受這些成本上漲,但必須通過提價將其轉嫁給客戶。

Husco International是一家主要生產汽車和農用設備零部件的私人家族企業。公司CEO奧斯汀·拉米雷斯(Austin Ramirez)表示,為了應對特朗普第一任期內加征的關稅,公司在過去十年中已將對中國原材料的依賴減少了一半。但按價值計算,該公司仍有20%的原材料來自中國。

“我們不可能徹底停掉,我們進口的是客戶產品中的關鍵零部件。我們必須繼續進口,我也隻能硬著頭皮付關稅。”拉米雷斯也表示,他正試圖通過提價來覆蓋額外成本。

即使看似是特朗普關稅政策“最大受益者”的美國個人防護用品製造商,也同樣依賴從其他被美方加征關稅的國家的原材料或生產工具。

《華爾街日報》介紹,新冠疫情期間,美國本土湧現了許多生產口罩、橡膠手套等個人防護用品的廠商。在疫情初期,受益於亞洲工廠供應的中斷,這些廠商迅速發展。但疫情過後,美國醫院和診所又回頭選擇更便宜的中國供應商,令其陷入困境。

特朗普對中國橡膠手套等加征關稅,這些原本被冷落的企業突然詢盤增多。一家名為SafeSource的廠商最近就增開了兩條產線生產橡膠手套。SafeSource稱,由於產量增加、成本被攤薄,其報價甚至有望“接近”亞洲工廠。不過,《華爾街日報》稱,這背後的“副作用”也很明顯:SafeSource從巴西和意大利進口的合成橡膠原料現也麵臨10%的基本關稅。

事實上,不少美媒的報道都顯示,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正引發越來越多的質疑——甚至在他承諾振興的美國“鐵鏽帶”地區也是如此。上個月,美國麥克貨車公司(Mack Trucks)宣布,將裁掉賓夕法尼亞州利哈伊穀工廠約10%的工人,理由是關稅及其造成的經濟不確定性。

美國《華盛頓郵報》最近的一份民調顯示,將近三分之二的美國人都不認同特朗普對關稅的處理。《華盛頓郵報》6日稱,包括特朗普支持者在內的許多選民,都預感利哈伊穀的經濟會麵臨陣痛,而這可能危及共和黨在這個搖擺縣的選票。

“沒人真認為利哈伊穀還能回到從前的樣子……我們或許能帶回一些製造業,但絕不可能達到人們幻想的程度。”利哈伊縣下麥根基鎮共和黨縣委員布賴恩·希金斯(Brian Higgins)說,下麥根基鎮正是被裁員的車廠所在地。希金斯認為,關稅“隻會花費更多資金,還可能引發報複性關稅”。

《華盛頓郵報》6日還記錄了其采訪中一個頗有意思的細節:利哈伊穀居民、已經退休的裏克·揚科(Rick Janko)基本支持特朗普的議程,也在去年大選中給特朗普投了票,但他對關稅將帶動製造業複蘇的說法不屑一顧。“你願意為一件東西多花多少錢?”揚科反問,“老實說,美國製造的任何東西都更貴。”

查看評論(15)

24小時熱點排行

快訊!梵蒂岡冒白煙 新教皇當選
特朗普19歲兒子最後一天上學,發福圓潤到沒脖子了
印巴爆發近20年最嚴重衝突後,莫迪首次發聲
沈陽將舉行紀念蘇軍“不朽軍團”遊行 中小學生也參加
流血的分割線:當年印度和巴基斯坦是怎麽分家的?

24小時討論排行

普京和習近平發表聯合聲明譴責美國,強調中俄互信
急轉彎?特朗普:對華關稅145%到頂了,要降
散播假消息?印駁斥“巴擊落軍機”:拿舊照發文
奧特曼在國會承認:中美的差距確實越來越小
近代最大規模纏鬥!125架戰機激戰1小時 38人喪命
乘客突發急病,醫生為何選擇不救?
副總統萬斯:印巴兩國衝突 “根本上不關我們的事”
被拜登懟急眼,白宮怒批:他是國家之恥
普京在俄勝利日閱兵演講:真理和正義在我們這邊
謊報留美學曆 她被判入獄!去年剛獲環球小姐稱號
比爾蓋茨決定捐99%財產,卻沒準備給新女友留點
悠仁親王學術造假入讀名校,引爆日本皇室危機!
男子“死而複生”,AI視頻出庭原諒凶手,法官居然...
我在國外做公務員,年薪30萬,但很想回國
習近平告訴普京 麵對“霸權騷擾”他與俄羅斯站在一起
美總統貿易顧問:英國人會喜歡美國“氯洗雞、激素牛”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特朗普對華加征145%的關稅後 美國企業“爆單”了?

國際觀察 2025-05-08 06:25:22



美國總統特朗普對華加征關稅後,美國企業“爆單”了?美國白宮新聞秘書萊維特日前在社交媒體X(原推特)上轉發的一篇報道,在特朗普的MAGA支持者中引發關注。但很快有聲音指出,報道中所謂美國製造正變得“更有競爭力”的說法,其實不甚嚴謹……

這篇美國右翼新聞網站“Daily Caller”5月5日發布的報道宣稱,特朗普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征的145%的關稅,正在提升美國製造產品的市場競爭力,“許多中小型製造商訂單激增,並準備提高產量和招聘新員工”。

而其依據之一是,一家俄亥俄州的橡膠和塑料製造商Grand River表示,最近收到了更多訂單問詢,包括“兩家”幾年前就轉向中國供應商的老客戶。還有三家生產機油濾清器的公司也與其取得聯係,希望將采購從中國轉回美國,其中兩家已經下了訂單。

特朗普對華加征145%的關稅後 美國企業“爆單”了?

“Daily Caller”報道截圖

報道稱,如果這些訂單最終落實,每年將為這家員工規模大約200人的廠商帶來大約500萬美元的收入,相當於公司營收的約10%。

另一家總部位於美國中西部、員工不到500人的工具製造商Jergens稱,其工廠正“每周7天、每天24小時不間斷運轉”,“忙得不可開交”。Jergens總裁傑克·施克倫(Jack Schron)表示,這一方麵是因為客戶為了避開關稅正集中下單,一方麵也是因為過去一年半國防工業的需求有所增長。

截至發稿,萊維特轉發上述報道的帖文獲得了近百萬瀏覽量,轉發和評論上千。

不過,許多美國網民都對這一說法表示懷疑。有人直言,個別廠商的訂單增加,很難說同樣反映了市場中其餘成千上萬家中小型廠商的情況。一條似乎來自美國製造業業內人士的評論說,許多所謂在美國製造的廠商,也要依賴從海外進口的零部件,即使中小企業能承擔關稅的“核心成本”,也無法應對訂單初期“墊資進口”的巨額現金流壓力。

白宮發言人誇大對華關稅效果,被打假了

白宮發言人誇大對華關稅效果,被打假了

還有聲音提到,許多美國的大型企業已經明確表示,特朗普關稅將使其遭受以十億美元計的損失。美國汽車三巨頭之一的福特5日宣布撤回此前發布的2025年業績預期,並表示關稅給該公司帶來的總成本約為25億美元,即使合理避稅,也隻能規避掉其中10億美元的額外費用。

按照美媒的說法,福特已經是美國車企中相對受關稅影響最少的一個,因為它有約80%在美國市場銷售的汽車都在美國本土工廠生產。相較而言,其競爭對手通用汽車的這一比例隻有53%。通用汽車方麵預計,美關稅將令其全年利潤損失高達40億至50億美元。

“這些額外成本很可能會轉嫁給消費者,最終損害的正是特朗普聲稱要支持的公司。”一條評論寫道。

白宮發言人誇大對華關稅效果,被打假了

事實上,“Daily Caller”這篇報道的內容最早來源於美國《華爾街日報》5月4日刊發的一篇特寫,並且“Daily Caller”在“轉載”的過程中,隱去了許多對特朗普政府不利的細節:

譬如,包括Grand River在內的美國製造商都表示,關稅正在推高其生產成本。Grand River總裁唐尼·卓別林(Donny Chaplin)坦言,公司“也許”能夠承受這些成本上漲,但必須通過提價將其轉嫁給客戶。

Husco International是一家主要生產汽車和農用設備零部件的私人家族企業。公司CEO奧斯汀·拉米雷斯(Austin Ramirez)表示,為了應對特朗普第一任期內加征的關稅,公司在過去十年中已將對中國原材料的依賴減少了一半。但按價值計算,該公司仍有20%的原材料來自中國。

“我們不可能徹底停掉,我們進口的是客戶產品中的關鍵零部件。我們必須繼續進口,我也隻能硬著頭皮付關稅。”拉米雷斯也表示,他正試圖通過提價來覆蓋額外成本。

即使看似是特朗普關稅政策“最大受益者”的美國個人防護用品製造商,也同樣依賴從其他被美方加征關稅的國家的原材料或生產工具。

《華爾街日報》介紹,新冠疫情期間,美國本土湧現了許多生產口罩、橡膠手套等個人防護用品的廠商。在疫情初期,受益於亞洲工廠供應的中斷,這些廠商迅速發展。但疫情過後,美國醫院和診所又回頭選擇更便宜的中國供應商,令其陷入困境。

特朗普對中國橡膠手套等加征關稅,這些原本被冷落的企業突然詢盤增多。一家名為SafeSource的廠商最近就增開了兩條產線生產橡膠手套。SafeSource稱,由於產量增加、成本被攤薄,其報價甚至有望“接近”亞洲工廠。不過,《華爾街日報》稱,這背後的“副作用”也很明顯:SafeSource從巴西和意大利進口的合成橡膠原料現也麵臨10%的基本關稅。

事實上,不少美媒的報道都顯示,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正引發越來越多的質疑——甚至在他承諾振興的美國“鐵鏽帶”地區也是如此。上個月,美國麥克貨車公司(Mack Trucks)宣布,將裁掉賓夕法尼亞州利哈伊穀工廠約10%的工人,理由是關稅及其造成的經濟不確定性。

美國《華盛頓郵報》最近的一份民調顯示,將近三分之二的美國人都不認同特朗普對關稅的處理。《華盛頓郵報》6日稱,包括特朗普支持者在內的許多選民,都預感利哈伊穀的經濟會麵臨陣痛,而這可能危及共和黨在這個搖擺縣的選票。

“沒人真認為利哈伊穀還能回到從前的樣子……我們或許能帶回一些製造業,但絕不可能達到人們幻想的程度。”利哈伊縣下麥根基鎮共和黨縣委員布賴恩·希金斯(Brian Higgins)說,下麥根基鎮正是被裁員的車廠所在地。希金斯認為,關稅“隻會花費更多資金,還可能引發報複性關稅”。

《華盛頓郵報》6日還記錄了其采訪中一個頗有意思的細節:利哈伊穀居民、已經退休的裏克·揚科(Rick Janko)基本支持特朗普的議程,也在去年大選中給特朗普投了票,但他對關稅將帶動製造業複蘇的說法不屑一顧。“你願意為一件東西多花多少錢?”揚科反問,“老實說,美國製造的任何東西都更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