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首批享受單方麵免簽待遇的外國人已經從中國多地機場口岸順利入境。專家分析認為,北京此次試行單方麵免簽政策,主要是為了吸引更多投資進入中國,而之所以選擇德、法等歐盟五國,也是出於經濟實力的考量。
德國為何被中國選入首批免簽待遇國?
(德國之聲中文網)從本周五開始,德國、法國、意大利、荷蘭、西班牙和馬來西亞等國家的公民可以享受免簽入境中國的待遇。這些國家護照的持有者因商務、旅遊、探親訪友或過境中國不超過15天,可免辦簽證。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11月24日表示這一單方麵的免簽政策是為了“進一步促進中外人員往來,服務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對外開放”。據德廣聯記者從上海出入境管理機構那裏了解到的信息,這一免簽待遇沒有次數限製。也就是說,在中國境內逗留15天之後,如果短暫離境之後再重新入境,就又能夠再免簽停留15天。
據中國央視網報道,12月1日首批享受免簽政策的外籍旅客已經在深圳、杭州、寧波等地入境。加上原先已經試行單方麵免簽的國家(文萊和新加坡),目前該措施覆蓋的國家一共有8個亞洲和歐洲國家。
為何選中歐盟五國?
在27個歐盟國家當中,這次北京隻挑出了五個國家試行單方麵免簽政策。中國政府並未表明選擇原因和標準,不過分析人士普遍認為這是出於經濟角度的考慮。德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和荷蘭也正是歐盟經濟總產值排名前五的國家。
德國智庫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Merics)的專家史泰茨(Grzegorz
Stec)認為,中國實行單方麵免簽確實是一個“重大決定”:“但是我會主要從經濟視角來看待整個事情。也就是說,在新冠疫情之後,商務旅行重新恢複,寬鬆政策能夠為旅遊業和經濟合作帶來什麽影響。”
危機四伏的中國經濟
新冠疫情爆發後,在中國實行嚴格出入境限製的三年時間裏,簽證方麵的障礙和入境後的強製隔離措施導致外國人到中國旅遊幾乎成為不可能。而在結束“清零”防疫政策、逐步放開出入境管製之後,中國的經濟也未能如外界預期的那樣快速複蘇。
德國政界和經濟界表示歡迎
德國駐華大使傅融(Patricia
Flor)在相關措施宣布之後就在社交媒體上發帖文表示歡迎。她也同時指出,希望中國政府能讓該措施落實到所有歐盟成員國,因為隻有在申根國家共同批準的情況下,才能為中國公民前往德國和歐洲提供便利。
中國德國商會執行董事晏思(Jens
Hildebrandt)也表示,中國放寬簽證限製的措施是一個“積極信號”。“這說明中國政府有意願去采取一些非常規的舉措,來吸引更多投資商進入中國。這一措施本身是否足以達到目標,還有待進一步觀察。人們的信任感在過去三年裏已經消耗殆盡,現在必須要采取更多的開放舉措和具體措施來恢複這種信任。”
中國公民入境歐盟仍需簽證
由於這次是中國單方麵試行的免簽政策(期限至2024年11月30日),所以相關國家並未對中國公民提供對等待遇。因此,中國公民要短期入境德國、法國等歐盟國家,仍需如常辦理申根簽證。
為了吸引中國遊客,泰國也對中國公民實行了有限期的免簽政策
目前中國護照持有人可以免簽進入的國家和地區一共有36個,包括哈薩克斯坦、摩洛哥、格魯吉亞、泰國和阿聯酋等。此外還有38個國家/地區可以給中國公民辦理落地簽證,包括卡塔爾、埃及、沙特阿拉伯、柬埔寨、尼泊爾等。
根據護照簽證資訊網站visaindex的護照排名,可以免簽入境最多國家——也就是人們常說“最好用”的護照是新加坡護照,韓國護照僅次之。並列第三名的是瑞典、英國、芬蘭、法國、意大利、日本和西班牙護照。德國和盧森堡、丹麥、荷蘭護照並列排名第四。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排名第67。香港特別行政區護照排名第20,台灣護照則排在第34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