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陋寡聞如我,剛剛才發現,幾個月前,民進上海市委副主委、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閩景在一次會議上連甩三顆“重磅炸彈”,直擊當下教育的種種瓶頸。
但內心的震撼並不因此而減弱。
他說——
第一,我們中學的物理、化學、生物等科學課程始終重解答題目卻輕解決問題。我們的理科課程落後世界70年,大量內容是200年以前的知識,這些情況為什麽不能改變?
倪閩景
第二,為什麽青少年的課外科普活動往往隻停留在興趣層麵,缺少科學知識、方法、技能和科學精神的培育?怎樣讓孩子從有興趣超越到有誌趣,這個路徑還不清晰。現在中小學校園裏的科技設備越來越“高大上”了,但科創活動卻仍缺乏高思維、深體驗。
第三,社會上出現了大量魔幻影視、魔幻遊戲和魔幻書籍,對青少年科學素養提升了產生了反作用力,對此,廣大教師和家長引起重視了嗎?倪閩景表示,思維多樣化是創新的本質,而科創能力是一項“童子功”,需要從小打下紮實的功底,因為這個“童子功”過了高中階段再練,就很可能來不及了。
每一枚“炮彈”的當量都很大。
尤其是第一枚——他不說,我相信很多人打死也不敢相信,“我們的理科課程落後世界70年,大量內容是200年以前的知識”!
這使我不由得想起了一個叫曹則賢的研究員的驚人之語,他說,“世界上有85%的數學和物理從未傳到中國”!
我也可以肯定,至少有85%的人不曾聽到他的這一斷語。
更多人熟悉的是對中國教育非常樂觀的論調,有人放言說,到2049年中國教育將穩穩地立於世界教育的中心,引領世界教育發展的潮流,到那個時候,一是中國的標準將成為世界的標準;二是中國將成為全世界人們最向往的留學目的國,三是世界教育的發展規則,中國有更大的發言權,能夠為世界提供中國方案,貢獻中國智慧,四是中國版的教材、漢語發音的教材能夠走向全世界。
是不是聽了非常振奮,覺得非常鏗鏘有力?
可是,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閩景和曹則賢研究員的“炮彈”,已經將我的自信心、自豪感炸得人仰馬翻,巨大的焦慮揮之不去——
如果他倆說的是真的,雖然在文科領域我們已遙遙領先世界了,有學者已經研究出英國人美國人都是咱們的後裔,可是,我們怎樣才能真正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怎樣才能更好地攻克卡脖子技術?
當然可以考慮留學——在國內,是沒辦法及時接觸世界前沿科技信息與知識的,參見汶川縣人民法院某女法官的普法,這裏就不放圖了——出國留學,學成歸來報效國家,是一個解決辦法。不過,不久前,一些人認為留學生有間諜嫌疑,一些地方甚至不許留學生參加進入體製內的考試。
這可如何是好?
作為一個文科生,我隻是對這種現象表示著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