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譯的新片多猛?充滿曖昧迷惘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十一月底,國產片憋著大招。

有的口碑已爆,有的光看預告片就相當炸裂,一掃院線前幾個月的沉悶。

頭一部,Sir要說等了最久的:

刀尖

為什麽說期待最久的是它?

豆瓣評論區2020年大家就已經等不及了:

想看張譯,怎麽還不來。

而等了更久的,是這兩位:

導演高群書,原著作者麥家。

上一次他們共同出現還是《風聲》,已經過去14年。那是60萬人打出豆瓣8.4分,國產諜戰片的裏程碑。

“《風聲》續集”,當然是影迷的期待。

但這一次的《刀尖》,還不止於此。

簡單概括就是:

從狹小陰暗的密室,走入乾坤至暗之時。

01

不奇怪觀眾會拿《風聲》來類比。

日偽政府內部,極限搏殺。

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實實在在的生死關頭。

恐怖、殘酷、血腥,從身體到靈魂的烈火試煉。

而《刀尖》呢。

同樣的曆史背景,同樣的諜戰,最惹眼的還是這淩厲的酷刑,調動起你每個身體部位的痛覺神經:

手指。

舌頭。

還有更慘無人道的……

確實,當年看《風聲》就覺得是部恐怖片,是以諜戰為背景的“電鋸驚魂”:

密不通風的屋子,腦洞大開(也可以是字麵上)的裝置,為了活下去就得死死咬住另一個……

看劇情。

事態升級了。

時間是1940年,地點南京。

時局風雲變幻,四方勢力盤根錯節:日本,汪偽政府,國民黨重慶政府,以及抗日力量。

誰是誰,此時都猜不透。

反特處李士武(沙溢 飾)處長接到一個棘手的案子:

投降的軍統密碼專家白大怡被刺殺,日軍震怒,限期一個月內破案。

可是毫無線索,怎麽破?

但總歸要交差啊,於是,他找來了個替死鬼,刑訊逼供,屈打成招。

結果,被發現了。

當初是汪偽安保局副局長(高捷 飾)讓他這麽做的,結果現在一口黑鍋全落在他頭上。

盧敬瑜(黃誌忠 飾)局長全程作壁上觀,事後又慷慨陳詞,斷筷表明心跡。

糊弄不過去。

大家都要開始動真格的了。

《風聲》有大花爭豔,小生鬥狠。

《刀尖》裏,戲骨交鋒也是酣暢淋漓。

高捷,曾把黑道大哥演得出神入化,傳說連真的黑道大哥都向他取經。

這次演隻“利”字當頭的鷹犬,舉手投足間,都是狠戾陰毒。

成泰燊,往那一坐,不說一句台詞,就是老謀深算的樣子。

他是南京軍統潛伏小組組長,對於組員來說,本是“嚴父”一般的角色,卻會因對“黨國”的絕對忠誠,不惜犧牲下屬。

《風聲》裏的波譎雲詭、豐富群像,都有延續。

但拍到這裏,還隻是《刀尖》的一半。

02

留意英文名“Seven Killings”,七殺。

而海報上一共八個人。

隻能活一個?

看來這局會更慘烈。

男主角金深水(張譯 飾),汪偽政府安保局特務處處長。

然而他還有個代號“雨花台”,他是軍統在南京的特務小組的核心成員。

最近,組織上派來了新人:

林嬰嬰(郎月婷 飾),代號“莫愁湖”,在秘書處工作。

電影沒有藏著掖著,刺殺白大怡的就是她。

但疑點重重。

白大怡被裏三層外三層的保護起來,她是怎麽下手的,又為什麽能成功脫身?

還能借日本人之手,除掉俞副局長手下的打手李士武,並以此取信於盧局長。

這膽識、能力、手段,都不似這個嬌生慣養的大小姐該有的。

汪偽安保局內部,還有以盧局長和俞副局長為首的派係紛爭。

前者看似儒雅、中庸,實則對上諂媚,對下恩威並施。

俞副局長兼任特種警察署署長,玩得一手陽奉陰違。

立場之爭、政治站隊,糾纏在一起,《刀尖》裏人物的身份更加撲朔迷離。

故事線索上。《風聲》的核心懸念主要有兩個,先是“誰是臥底”。

在臥底身份大致明了之後,轉為“臥底有沒有成功傳遞出情報”。

《刀尖》最開始的懸念,集中在神秘女人林嬰嬰身上。

她的身份揭曉後,主線劇情由諜戰轉為抗戰。

也就是說,電影的重點不在揭秘,而是讓觀眾感受主角們在刀尖行走的驚險。

危險、死亡,一波接一波,金深水的心態也在變化著。

他是一個相對灰色的人物。

妻兒被日本人殺死後,他加入了當時主力抗戰的國民黨。

為了複仇。

這一單純的目的將他卷入了複雜的深淵裏。

最沒料到的是,意外來自於他自己:

金深水對日本女人靜子產生了不該有的感情。

靜子是日本指揮官的外甥女,原本是他為軍統服務時要攻心的對象。

但慢慢的,他對她生出了一絲同情與憐愛。

他感激她的善良,盡管已經知曉他的身份,她仍選擇幫助他。

如果說《風聲》是黑白棋的生死局,是冰冷的鬥爭與烈火的革命意誌之間的交鋒。

那麽《刀尖》保留了更多曖昧和迷惘的成分。

在這場侵略戰爭裏,絕對的善惡之下。

還有許多無法被打上某個確切的標簽的人。

03

《刀尖》的確凶殘。

不僅在於,它更直觀地呈現了酷刑和死亡。

當滿屏的鮮血、痛苦撲麵而來,感官上,衝擊力無疑更大。

也在於,它比《風聲》更側重於對整體局勢、氛圍和情緒的刻畫。

《風聲》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講了一個暴風雪山莊式的懸疑故事。

海邊碉堡隔絕了這個故事與日常的聯係。

封閉的空間裏,日本軍官武田像一位偵探,五位囚徒要做的是洗刷掉自己的嫌疑。

戲劇感也由此而來。

而《刀尖》則是罕見地走出小黑屋。

以往的諜戰片,對於汪偽特務的刻畫大多是符號化的:

冷酷無情。

又沒有具體的背景,仿佛是黑客帝國那樣被複製出來的黑衣人。

但諜戰片中的反派,在曆史上終究不是虛擬人,對麽?

《刀尖》讓人眼前一亮的還在於,它彌補了很多諜戰片有意忽略的背景:

當時的南京是什麽樣。

身穿製服的金深水開著翻鬥摩托,大大咧咧行駛在路中央。

兩邊有衣著豔麗,調笑著行走的和服女性。

還有灰黑衣服,行色匆匆的國人。

當時的南京,被裝扮得很熱烈。

隻不過,這熱烈不是屬於“我們”的。

預告片中我們能看到:

橫幅上寫著:“慶祝紀元2600年”。

彼時日本已深陷全麵侵華戰爭泥淖兩年多,昔日聲稱“三個月征服中國”的牛皮早已吹破。

其國內早就陷入了疲憊與沉悶,為了鼓舞士氣,日本政府決定在這一年舉辦“慶祝紀元2600年”的盛大慶典。

一派華彩。

但卻讓人感到更加的憤懣和悲涼。

南京冬季多陰雨,因此路麵總是濕的。

而這濕氣,幾乎還蔓延在影片的各處。

昏暗的燈光下,灰色牆壁圍起的會議室裏似乎有股濕氣。

模糊著這群被戳脊梁骨的製服軍官們,各懷鬼胎的內心。

汪偽安保局的走廊,好像也是濕漉漉的,彌漫著那總也洗不淨的血漬,和散不去的腥味。

山野裏,樹林間,則是霧氣繚繞。

登上山頂,沒有一覽眾山小的快意,隻有看不清遠方的迷茫。

滿眼翠色,毫無置身大自然的恬淡,濕濕的霧仿佛把樹木重重圍住,空氣被擠壓得稀薄。

《刀尖》的空間更加遼闊。

而就在這樣遼闊的,我們自己的壯美河山裏,國人卻仍然沒有一絲喘息的空間。

這種窒息感,不僅來自於敵人的壓迫。

也來自於極端氛圍下人性的異化,同類相殘。

在你死我亡的生死抉擇麵前,人人都有可能異化成猛獸。

公映版的《刀尖》是121分鍾,但預告片裏,有許多正片裏看不到的線索。

比如,盧局長那猙獰又痛苦的一笑。

這個老謀深算,不動聲色的軍官,內心到底有多麽瘋狂的一麵?

比如,南京軍統小組組長革老的女兒,在冰天雪地裏的大喊。

正片裏,她的戲份極少,但從一個鏡頭就能看出,她並不是一個可有可無的工具人。

如果保留了這份情緒的宣泄,我們對於這對服務於國民黨,又最終慘死的父女,是否會有更深刻的了解。

原版的《刀尖》也許更黑暗。

但即使這樣,我們也能從現在現在的版本中看到它下刀之深。

一場戲。

1945年,日本戰敗,南京的街道上張燈結彩,鑼鼓喧天。

一位日本軍官打算當街切腹,引來民眾圍觀,金深水也在其中。

但大家的臉上,並沒有太多輕鬆喜慶的表情,而是不知所措。

為什麽?

因為突然間結束了。

心裏反而一下落空了,那些沒有被晾在陽光下的事,也結束了嗎?應該被審判的隻是現在台麵上的人嗎?他們會不會有一天再度出現?

這,就是刀鋒過處留下的寒光。

我們今天看到,電影為這段曆史再補充上拚圖一角。

這也是對今天逐漸類型固定化的諜戰劇推了一把:

諜戰,不隻是關起門來的劇本殺遊戲。

那是一個血流成河的時代,最尖銳的前鋒。

那痛感足以讓我們今天時時驚醒。

查看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