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明星薑濤跑步健身減肥被路人偶遇。
在香港,路人偶遇明星是最常見的一件事,但偶遇薑濤還是上了新聞,原因無他,在今日香港娛樂圈,他這樣的資質已經是頂流了,且是斷層。
他走紅,印證了港娛審美向下,一代不如一代的現實。
01、頂流光環下的群魔亂舞
說薑濤是頂流,有些抽象,先看幾個具體事例,他生日,粉絲豪擲7位數,鋪地宣傳,銅鑼灣人山人海,為預防意外,消防車也出動待命。
粉絲還包下電車,讓全港的人這一天可以免費乘車,接著倡議,這一天應該成為香港的法定節日。
能不能成節日,粉絲說的不算,但粉絲在說的算的地方沒有含糊,他們為薑濤在新西蘭買了大片土地,買下了18顆明星的命名權,把他注冊成虛擬貨幣,能上市交易,成交價500港幣一個。
不僅粉絲,港媒也很愛,他出道就被媒體譽為“天王接班人”,今年他和劉德華同時出席金像獎,就被稱為“兩代天王同框”,可即使如此,粉絲還是不滿足,認為劉德華在蹭他熱度,而且這個說法還得到了很多媒體暗搓搓的認可,如果不是劉德華確實德藝雙馨,影響太大,估計媒體都要表示讚成了。
有人說他是虛火,但他還真不是,憑著龐大的粉絲,他一舉入圍了全球最帥的第五名。
廣告接到手軟,全是雅詩蘭黛、肯德基這樣的大牌,個人廣告收益一年接近上億。
這麽火,他的業務能力如何呢?這個身材配上舞姿,稱得上一句“壯士亂舞”。
那麽他這樣的業務能力和外貌的偶像,來到內娛,能走多遠呢?其實有答案。
2017年,他參加過《快男》,止步30強,但所有人都知道,2017年《快男》的質量和收視,已經不算上乘了。
《快男》之後,他回香港,參加了2018年viutv的《Good Night
Show全民造星》獲得冠軍,一舉走紅,成為Mirror男團的門麵擔當。
如果隻是一個薑濤,說港娛一代不如一代有些偏頗,但他所在的Mirror也堪稱是港娛近年來最火爆的男子組合,一年365天,拍了300多個廣告,幾乎是日進鬥金,即使他們的舞蹈隱約有種掄大錘既視感,演唱會票價還是能被炒到460萬。
他們的廣告在香港街道隨處可見,杜琪峰導演感慨,滿街都是,躲都躲不了。
這個組合中第二火的是盧瀚霆,舞姿妖嬈,還愛翻白眼。
和薑濤站在一起,即使濃妝精修圖,也隻能說是一對臥龍雛鳳,他們倆在12人的組合中,已經算是外貌和舞台表現最好的了,所以Mirror的實力也真的就那樣了。
這個舞姿說句群魔亂舞不過分吧。
可港媒看著他們,卻說出了他們的唱功已經超越了張學友,舞台表現超越了四大天王,影響力超越梁朝偉、甄子丹,已經是亞洲巨星了。
港媒不是愛吹牛,而是現今港娛的新人裏真的就隻有他們出圈了,不吹他們還能吹誰?
男頂流如此,女頂流也不例外,亞視從2021年起,主推的女藝人阿儀,從外貌到才藝都是零,2022年就接了70多個廣告,是公認的亞視一姐,電影、電視都拍了不少。
亞視甚至為了她,一比一複製了當年《我和僵屍有個約會》萬綺雯扮演馬小玲出場的排麵。
萬綺雯當年憑借一雙長腿打開了亞視僵屍片大門,才讓亞視得以與TVB武俠片抗衡,阿儀現在的這個模仿,東施效顰都談不上。
但這次,亞視靠審醜掀起的娛樂風暴沒有拯救自己,還是破產了,不過阿儀依舊是香餑餑,亞視沒了後,心動娛樂立刻簽了她,4月推出的單曲7天觀看人數超百萬。
這樣的審美,確實很難評。
亞視沒了,TVB也好不到哪裏去,新捧的13位男藝人,演了無數片子,都被稱為明日之星,可單說顏值氣質甚至還不如內娛一直被批判的小鮮肉們。
簡家麒、張彥博、鄭世豪、葉家泓、李梓謙、吳卓衡、司徒暉、崔錦棠、李偉霆、招浩明、盛勁為、馬俊傑孔德賢
而演技呢,盡管有粉絲媒體不停的吹捧,但事實上,還是隻有8個字:不夠火候,不如前輩。
歌手方麵更是捉襟見肘,成績最好的居然也是薑濤,出道10年的鄭欣宜和林家謙成了香港樂壇的中流砥柱,橫掃了樂壇大部分獎項,甚至還包括新人獎,但他們的歌曲呢?都不出圈。
這些巨星也好,新人也好,火的魔幻。
02、港娛全麵式微下的人才凋零
有個問題曾經很火,香港為什麽再也拍不出經典的武俠片了?有人給出了答案,一方麵是審美上武俠潮流的衰落,另一方麵是人才斷檔了。
TVB現在還在源源不斷的出品電視劇,懸疑、刑偵,警匪都還有,但和武俠一脈相承的仙俠沒有了。
仙俠除了對場景特效要求高之外,還有個硬性要求,就是演員要年輕,內娛除了85花確實長得年輕,人氣旺還能高齡拍仙俠外,其他類型的古偶仙俠,演員大都在30以下。
尤其是小生,每年都能湧現出幾十個,今年暑假《長相思》《蓮花樓》《雲之羽》就硬生生推了10位小生上位,還不算因《我的人間煙火》爆火的魏大勳等。
可TVB呢,最年輕的王浩信已經38歲了,至於黃宗澤、吳卓羲、馬國明等人,雖然顏值能打,可各個都奔著50去了,確實沒辦法扮演武俠仙俠劇中的少年了,女星年輕一輩裏的蔡思貝也32歲了。
年齡大,人數少,電視劇這幾年就是這幾個人來來回回的當主角,好在懸疑、刑偵對年齡要求不高,否則,TVB真的難以為繼了。
電視如此,電影也如此,劉青雲、古天樂、張家輝、吳鎮宇、成了港片的萬能公式,所有的片子,都是這個幾個人反複刷臉,而他們最年輕的也50多了,即使被稱為後起之秀的謝霆鋒也超過40了。
女星除了阿SA阿嬌之外也沒有更好地選擇,曾經的天才少女梁洛施拍完《第一柱香》之後也再無動作,稍微年輕的文詠珊在港多年,毫無建樹,還在來到內娛才開始大殺四方的。
曾被譽為香江盛世的港姐選舉,入選佳麗的年紀越來越大,顏值也越來越低,2023年港姐16強,一半來自內地,前三強中兩位不會說粵語。
如果沒有內地和新加坡等地的華人撐場子,港姐也幾乎都要選不下去了。
台前如此,幕後更是如此,曾經的香港歌壇,在譚詠麟、張國榮、四大天王等背後是一串響亮的名字,顧嘉輝、盧國沾、黃霑、盧冠廷繼承粵劇,作品中傳統有現代韻律,倫永亮、梁翹柏、雷頌德,吸收歐美音樂特點,成為流行歌曲的帶領者,這些詞曲作品者才是樂壇的靈魂。
在亞視和TVB背後是金牌編劇陳十三(我和僵屍有個約會)、梁立人(《我和僵屍有個約會》《絕代雙驕》)、鄧希特(《壹號皇庭》《新紮師兄》《妙手仁心》)韋家輝(《大時代》)戚其義(《金枝欲孽》《珠光寶氣》)等人。
文學作品還有金庸、梁羽生、亦舒、倪匡等人的作品可以改編。
電影有吳宇森、許鞍華、徐克、杜琪峰、陳木勝等等,還有周星馳、成龍這樣編導演一條龍的全才。
可現在,這批幕後之人,要麽老去,要麽淡出,都已經過了創作高峰,新人也大都“出走”尋找出路,在這種情況下,即使薑濤等偶像外形和實力確實相當,可他們又到哪裏去找幕後呢?
演員和歌手在表演上,隻是呈現最終效果的一環,而最終效果前,一係列的幕後工作才是這個行業的基礎所在,沒有後麵的推手,前台的人根本出不來,這也是文詠珊在內地走紅的根本原因。
而幕後人才賴以生存的基礎,是整個行業的工業化的程度,正如以前成家班、洪家班的興盛,才保證了港式武打片的繁華。
從工業化程度來說,無論是影視還是音樂,都從手工作坊轉向工業化多元化了,在當下,香港本地的市場並不能承載這麽大的方向轉移,也就沒人投資去進行產業升級,原地踏步在所難免。
從文化來說,香港的都市文化,市井文化雖然能創作出小巧精致的作品,但從整個格局和類型上,並沒有挑出既有的創作模式。
警匪片就是雙雄和兄弟情,刑偵劇就是好人主角周圍必有大案,劇情片就是“你餓不餓,我給你下碗麵”,曾經特有的黑幫片如《古惑仔》等,也因為失去了現實的土壤,而不再有生命力難以引起共情。
雖然大眾都知道,純粹的市井文化內核已經無法滿足市場的需求了,但港娛所有的作品還是離不開當下現實的人情世故,始終隻能做到小而美,而對曆史、未來或者更深入討論人性的作品,以及更有想象力的作品少之又少。
自身創新不夠,新一代創作者沒有領軍人物,早期模仿歐美日韓作品的做法在版權日益被看重的當下,也不再現實,難以重現“一個中島美雪養活了半個香港音樂圈”的現象。
這些變化涉及的不是一部戲一首歌一個藝人一個幕後工作者,而是整個行業,但顯然,他們沒有趕上。
從待遇上講,相比內地,港娛也很難給從業者更好的待遇,在很長一段時間裏,香港演員來內地參加綜藝、拍戲成了主流,很多幕後的服化道、武術指導還有編劇等等幹脆在內地紮根了,橫店甚至被人戲稱港星養老院。
台前幕後人才都斷代,港娛想要重返輝煌就目前來看已經成了不太可能的任務。
03、圈地自萌自救與強弩之末的自尊
上世紀80、90年代,是港星在內地影響最大的時期,也是港娛的文化最強勢,質量最高的時期,大街小巷都是四大天王的照片和歌聲,周潤發的《賭神》之後,大背頭成了少年們的最愛等等。
當時的餘溫甚至延續到了現在,劉德華入駐抖音,一夜之間漲粉千萬的壯觀景象,顯然是當年打下的基礎。
也正是因為當時這些作品的高質量和的藝人個人魅力,才讓這些作品和藝人迅速在內地走紅,而現在,無論是從文化層麵還是表現層麵,港娛作品已經不具備絕對優勢了,從而也就失去了能在內地攻城略地的先機。
薑濤也好,阿儀也好,在香港把圈子攪動的風起雲湧,但在內地,基本處於查無此人的狀態,被戲稱為“紅不過羅湖。”
麵對此情此景,他們自己也清楚,但作為曾經輝煌過的港娛,多少還有些不認命。
對薑濤“紅不過羅湖”的現象,他經紀人表示:我們根本不稀罕,我們要想去內地賺錢,很容易的,但是我們這樣在香港一炮而紅的巨星,自然是要去紅遍亞洲,走向世界的,區區內娛,我們不在乎。
順便還內涵了一把其他港星,說他們是在香港混不下去,沒人歡迎,才去內地的,言語裏充滿了鄙視。
他們的鄙視不僅僅表現在言語裏。
林俊傑在香港開演唱會,按主辦方建議邀請了Mirror做助演嘉賓,Mirror的公司大概是覺得Mirror咖位太大,就隻派了12人團中名氣在第二梯隊的7人過去,這7人中陳卓賢算是領頭的。
到了現場,林俊邀請他們一起登台表演,這下卻捅了馬蜂窩,因為陳卓賢覺得自己一人和林俊傑一起登台就足夠給麵子了,結果林俊傑居然膽敢邀請7人一起上台給他撐場子。
他憤怒了,覺得你林俊傑哪來那麽大的臉,他的隊友們也憤怒了,覺得林俊傑太不識抬舉,給你一人就足夠了,還想我們一起,你也配。
深感被侮辱的少年團轉頭就走了,回家就取消了對林俊傑的關注,粉絲更是大規模聲援,最後,林俊傑演唱會的監製李誌倫,發文給Mirror道歉,是的,林俊傑被放了鴿子,卻還要道歉。
最後還落了個“林俊傑碰瓷Mirror吸血流量”的名頭。
他們不知道林俊傑在兩岸三地的有多紅嗎?不知道四大天王、梅豔芳張國榮等人是在香港紅透了之後才來內地的嗎?不知道張學友在香港的演唱會場場爆滿嗎?他們當然知道,那他們為什麽敢這麽碰瓷,感這麽囂張?
別說你不理解,我也不理解,但是扒一扒背後的資本,也不是不能理解。
2022年Mirror演唱會出事故,舞台上的巨型熒幕掉落,砸中一名舞者,就在眾人還沒有回過神的時候,李澤楷個人光速拿出1000萬來給傷者,並承諾Mirror的經紀公司會負責所有的醫藥費,這就不難看出Mirror背後的資本是誰了。
所謂背靠大樹好乘涼,李澤楷是資本圈大鱷,他隻要想,一塊石頭都能吹出花,何況是個人,就是明擺著資本惡心人,大眾也隻能接受。
在李澤楷這塊招牌下,前輩站台,媒體追捧,就連孤傲周星馳也主動伸出橄欖珠,希望有機會與他們合作,大家睜著眼睛說瞎話,他們一無是處卻獲得了在娛樂圈橫著走的資格。
背後有資本站台,前台有粉絲造勢,他們自然風聲水起,那他們的粉絲到底喜歡他們什麽呢?
一部分粉絲,理智上知道薑濤等人與前幾代藝人相比,無論是外在還是內在都相差很多,但感情上他們確實要一個新偶像,如果沒有好的,那麽差的也行。
“mirror讓我覺得回到了香港娛樂的黃金時代。”“香港人又有了自己的偶像!”
看他們粉絲的說法,多少有些饑不擇食了。
而另一部分就是被資本的宣傳洗腦了,謊話說一千遍也是真的了,何況他們的粉絲大都是青少年,三觀還未形成,很容易被輿論裹挾,這是另一種意義的“恃強淩弱。”
人才凋零,產業落後,資本還要逆天硬捧,港娛的現狀似乎也就不足為奇了。
山中無老虎,猴子稱霸王,現在這些頂流已經成了香港之星,在港媒口中已經成了可以比肩張國榮譚詠麟的存在。
但他們給人的印象除了一個“紅”之外什麽都沒有,這樣的空中樓閣,起來容易,垮更容易,港娛如果真的想有自己的偶像,隻靠媒體吹捧、粉絲出力、資本站台,是遠遠不夠的,沒有實實在在的作品,所謂繁華,也隻是曇花一現罷了。
大家覺得這些港娛新偶像到底能紅多久,港娛何時能擺脫一代不如一代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