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當下國產影視圈中,最火爆的一個題材是什麽?
青石認為是刑偵題材。
遠的不說,就拿2023年為例。
電視劇方麵,年初一部刑偵+掃黑的《狂飆》收視高開暴走。
既給平台創下曆史最高收益,也讓主演配角悉數爆火。
緊接著刑偵+懸疑的《他是誰》再次刷屏,讓觀眾跟著主角視角來了一場沉浸式探案。
電影領域裏,刑偵題材同樣表現不俗。
從《消失的她》到《第八個嫌疑人》,每一部都取得了可觀的票房成績和熱度。
而在待播片單裏也有著不少備受矚目的刑偵片,其中兩部就讓青石充滿期待。
一部是張藝謀執導的電影《堅如磐石》。
這部集合了刑偵、犯罪和反腐元素的電影,光從預告就可以窺見作品的尺度之猛,陣容之強。
還有一部就是今天青石要為大家介紹的這部《三大隊》。
該片預告一經發布就引爆了整個社媒,“電影三大隊定檔”話題也迅速登上熱搜。
不少網友都表示十分期待,甚至有人給出“預告都這麽好看,票房50億穩了”。
僅憑預告就給出這個評論,確實偏誇張了點,但這也從側麵反映出了大家對這部電影的期待。
下麵青石就結合預告,和大家一起聊一聊這部《三大隊》。
全網熱議的紀實文學改編,曾被“萬人血書求拍電影”。
在《三大隊》的定檔預告中,有幾個字特別的醒目。
根據真實事件改編。
這個故事原載於“網易人間工作室”,原作名為《請轉告局長,三大隊任務完成了》的紀實作品。
當年文章登出後,由於故事的真實和人物的豐滿引發了全網熱議。
該作品不僅獲得2018年網易文學年度點擊冠軍,更是被“萬人血書求拍電影”。
故事開篇,一個中年送水工突然與一位路過水站的業主發生衝突。
倆人沒有任何原由扭打到一起,送水工更是直接將業主放倒在地上。
兩人的廝打很快引起了周邊居民的注意,有人報了警,警察趕到後將送水工和受傷業主一起帶往派出所盤問處置。
而之後奇怪的事情就發生了。
在警局裏麵對詢問,送水工直接承認了自己的行為,但最終卻被無罪釋放。
反而被打的業主被取證了整整20個小時,在完成DNA采集比對後被刑事拘留。
至此一場送水工與業主的矛盾衝突事件,也隨之揭開了多年前的一場大案件。
11年前,某地警局接到報警電話,一個女孩在家出事了。
值班警察出警趕到案發現場,隻見一名17歲的女孩赤身裸體躺在地板上,現場滿地鮮血。
女孩經過醫院的全力救治挽回了生命,但因腦部受到重創成為了植物人。
經過警察的現場勘查,判定這一起典型的入室盜竊轉化搶劫、強奸致人重傷案,從入室盜竊的手法來看應該是慣犯所為。
不久之後警察就鎖定了犯罪嫌疑人,但在抓捕過程中隻抓到了一名嫌犯,另一個則逃跑了。
由於這名犯罪嫌疑人在抓走前曾被群眾圍毆,所以在審訊過程中嫌疑犯當場死亡。
因為在審訊途中嫌疑犯死亡,這件事情在整個公安局乃至政法界都掀起了軒然大波。
最終參與審問的幾名警察都被刑事處罰,另一名嫌疑犯的下落也成了謎。
而上麵提到的送水工,正是當時審問嫌疑犯被判入獄的三大隊隊長程兵,被打的業主就是當年逃跑的嫌疑犯。
當然時隔多年,隊長程兵遇見嫌疑犯並且抓住也不是偶然。
程兵出獄後雖然不再是警察身份,但他依舊沒有忘記當年要抓捕案件嫌疑人的承諾。
於是他尋找蛛絲馬跡,在幹了9個月的送水工之後確定了嫌疑犯身份,並將他抓獲歸案。
從這裏就可以看出,原版故事既有大尺度的凶殺案,扣人心弦的刑偵之旅,還有三大隊對正義堅定不移的信守。
每一個都極具看點,就這故事,誰能不期待。
張譯跟刑偵“杠”上了,繼《狂飆》《他是誰》之後再演警察。
一部好的作品,除了精彩的故事外,演員的演繹也十分重要。
電影《三大隊》中的演員陣容十分亮眼,集合了張譯、魏晨、曹炳琨、王驍、張子賢等演技派。
而在這些演員中,最讓觀眾期待的非張譯莫屬。
值得一提的是,算上《狂飆》《他是誰》,這部電影已經是今年張譯第三次扮演警察了。
不得不說,張譯算是跟刑偵和警察“杠”上了。
而對於這種情況,很多觀眾也擔心張譯會在同質化的角色中讓演技黯淡。
但青石認為這種擔憂大可不必。
就拿《狂飆》《他是誰》為例來說。
這兩部劇中張譯都飾演了警察角色,雖然角色的人設相似,但張譯的演繹卻完全不同。
《狂飆》中,張譯對男主安欣的演繹用的是漸變方式。
劇中故事發展線橫跨20多年,張譯也呈現出了男主的3副不同麵孔。
從意氣風發的少年,到有勇有謀的警隊主力,再到雖然頹廢但初心不變的警察安欣。
每個階段張譯都演出了人物所對應的狀態,讓角色充滿了層次和厚度。
尤其是這一組對比鏡頭,張譯對角色不同狀態的切換行如流水。
20年前的安欣,初出茅廬,眼中非黑即白,容不得一粒沙子。
而20年後專案組找到他的時候,安欣一頭白發,眼神也變成了枯井無波的憂鬱。
這樣的對比,讓人好奇是什麽讓一個滿眼銳氣的刑警,變成了一個白發滿頭沒有鬥誌的警察?
而且相比較反派高啟強,安欣這個全然正派的角色,很難演而且也不容易出彩。
可在有限的角色空間裏,張譯依舊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去讓角色釋放出魅力。
但《他是誰》中,張譯對男主衛國平的演繹,則是不變式。
劇中男主衛國平目睹並肩作戰的戰友犧牲在自己麵前,由於對戰友死亡的愧疚和查案找真凶的壓力。
導致男主在劇中始終耷拉著臉,呈現出一副嚴肅冷漠的狀態。
所以比起《狂飆》中的安欣,衛國平有著更為執著的堅守,和更為壓抑的內心。
正是因為角色的特點,張譯采用了更加隱忍的表現方式,沒有再設計不同語調的方言。
也不像在演繹安欣時,將其年輕時的俏皮和中年後的謹慎,刻畫得涇渭分明。
所以同樣是警察,但張譯卻將兩人演出不同味道。
安欣身上更多的是隱忍,而衛國平身上卻是執著。
而這,也正是演技的力量。
所以這次在電影《三大隊》中,張譯再次出演警察程兵這個角色,青石依舊很期待。
從意氣風發的刑警隊長,到鋃鐺入獄的囚徒,還有長達多年忍辱負重的追凶之路。
這樣人設飽滿又反差巨大的角色,相信張譯的演繹一定會代入感十足。
又是陳思誠監製,《三大隊》已經露出了“爆款”潛質。
在剛剛過的暑期檔,可以用殺瘋了來形容。
整個暑期檔呈現了爆款頻出、百花齊放的盛況,最終票房超過206億,刷新中國影史暑期檔票房最高紀錄。
而在暑期檔中話題性和熱度最高的一部影片,那絕對是陳思誠監製的懸疑片《消失的她》。
影片上映後累計票房35.23億,打破了37項記錄。
不僅超越《唐探2》拿下內地影史的第13名,還成為了內地影史犯罪懸疑片的亞軍。
同時受到新華社、人民網等諸多主流媒體的表揚,被誇讚是一部契合大眾文化心理的商業類型片,給人驚豔之感。
而這部電影能夠取得如此亮眼的成績,背後最大的功臣就是監製陳思誠。
所以對於電影《三大隊》來說,也因為陳思誠監製的原因,讓很多人都預測它會成為爆款。
首先是主創陣容。
這次《三大隊》的主創依舊沿用了陳思誠之前的模板。
新人導演+陳思誠監製。
在今年新華社對陳思誠的一次專訪中,他就談及了啟用新人導演的問題。
因為國產電影想要真正意義上更大地擴展市場規模,更多地能讓觀眾對類型片和主流商業片產生信任。
就一定要有一代接一代的創作者。
而通過啟用新人導演進行創作,能帶出真正對類型片、商業電影具備創作熱忱、有潛力的青年導演。
所以《三大隊》中陳思誠將導筒交給青年導演戴墨,兩人之前在《誤殺2》中就有過合作。
最終《誤殺2》也同樣不負眾望,交出破10億票房的成績。
所以這次戴墨+陳思誠的組合,相信也同樣會創下佳績。
其次是故事創作。
作為中國最成功的的商業片導演,雖然陳思誠執導或監製的作品都票房不俗。
但高票房背後伴隨的卻是不斷的質疑,尤其是影片“套路化”“模板化”的問題。
眾所周知陳思誠的很多作品都並非原創劇本,而是翻拍作品。
懸疑電影《誤殺》翻拍自印度電影《誤殺瞞天記》,《消失的她》也改編自前蘇聯電影《為單身漢設下的陷阱》。
但這一次陳思誠不再翻拍,而是選擇改編一部紀實文學。
而且從《三大隊》的首支短預告來看,它也打破了傳統犯罪片用快速的剪輯和吸睛的音效增強懸念。
反而以一段完整的旋律加上情緒飽滿的獨白帶出所有的角色出場。
人年輕的時候,都想辦大案,好像不辦大案,警察就白當了一樣。
可這大案的背後,有多少人改變了人生。
所以比起類型片的商業色彩,這部電影“大案背後”的故事反而成為了重點。
因為這不僅是一部刑偵電影,更是對正義與堅守的謳歌。
而這樣的故事落腳點相比較傳統的刑偵片更加的能夠吸引觀眾眼球,引發他們的共鳴。
這也是陳思誠最聰明的地方,準確把握觀眾情緒。
最後就是營銷推廣。
《三大隊》定檔後,在陳思誠的社交平台上,網友留言最多的關鍵詞就是宣發。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就是因為陳思誠在作品的營銷推廣上,很有一套。
這也是他作品中爆款頻出的原因之一。
就拿《消失的她》來說,在宣發上陳思誠采用了“鳳凰男變賭狗”,“男女關係”,"泰國孕婦墜崖案”等關鍵詞。
通過宣發最大限度地挑動觀眾的興奮神經,讓大家走入電影院觀影。
所以可以預見,《三大隊》的宣發絕對不會差。
至於《三大隊》能否再創票房佳績,我們就靜待電影上映後一探究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