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封神》在國內的電影票房已經突破26億,92萬觀眾為《封神》打出了8.0的高分。
從9月14日開始,在澳大利亞、新西蘭上映,北美則定在9月22日上映。
作為一部極具中華經典文化特色的玄幻大片,《封神》被寄予厚望,但是根據目前的票房成績來看,不容樂觀。
澳大利亞38家影院放映《封神》,目前的票房為252萬人民幣,新西蘭更差一些,票房為52.8萬人民幣。
要知道,澳大利亞是華人聚集、移民最多的國家之一,正是考慮到這一點,《封神》才會率先在澳大利亞上映。
其實看過《封神》的海外觀眾,基本都對電影給予了極高的評價,覺得挺過癮。
但仔細品讀大家的觀後感,會發現,海外觀眾的重點在薑子牙。稱他是“像個超人一樣,從天而降,拯救世界”。
說白了,海外觀眾的思維,仍然遵循著美國大片中超級英雄觀影邏輯。將薑子牙解讀為超級英雄,其實在國內的影評中是很少見的,從這一點,就能看出國內外對《封神》理解的巨大差異。
《封神》在海外票房不佳,並不是說電影就一定是爛片,隻是電影本身存在的一些硬傷,確實難以使得電影具有“開拓性”,也很難讓海外觀眾有走進電影院的欲望。
一、故事沒講好
《封神》自然是脫胎於我們著名經典文學作品《封神演義》,隻是導演烏爾善做了大刀闊斧的改編。
他將《封神》第一部的矛盾核心,聚焦在中國式父子關係的討論,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權利與血脈的對抗。
如果對中華文化沒有基本的了解和認知,估計很難理解烏爾善設置的“兒子弑父”這一行動的動機。
另外,《封神》第一部相當於一個引子,隻是介紹了一些人物關係和故事背景,觀眾剛剛入戲,故事就戛然而止。整體看來,故事太平淡了。
再說薑子牙,其實很多國內觀眾都覺得,第一部裏的薑子牙太弱了,明明他帶著兩個得力助手——楊戩和哪吒。
但楊戩和哪吒偏要一起行動,哪怕留下一個人來幫薑子牙呢?這個劇情設置是合理的嗎?編劇最好在第二部和第三部給觀眾一個合理的解釋。
其實,在講中國神話故事時,一定要從宏觀角度把世界觀構建清楚,而不是默認觀眾提前知道人物關係。中國人熟悉薑子牙,但外國人可能壓根沒聽過。
如果我們想要真正做好文化輸出,還得多在故事上下功夫。
2、特效時好時壞
《封神》的特效,大部分時間是比較在線的,但是也會出現一些“錢不夠用”的場麵。
比如陳坤飾演的元始天尊召集眾仙開會,那特效,滿滿的網遊既視感,夢回《歡天喜地七仙女》。
當然了,《封神》的特效參差不齊不是導演故意為之,是投資方撤資後,實在沒錢了。(下圖是概念圖)
對於看慣了美國大片特效的海外觀眾來說,也許特效並不算頂級,所以把故事講好,就顯得尤其重要。
3、缺少一個在國際上有號召力的演員
《封神》的演員大部分是新人,李雪健是國寶級演員,但海外觀眾不認識他。費翔雖然在美國的百老匯演過音樂劇,但他的主要身份是歌手,而不是演員。
放眼整個華語娛樂圈,真正在國際上有票房號召力的,目前隻有成龍。成龍憑借《尖峰時刻》三部曲,僅在北美這一地區,就收獲了超過5億美元的票房,折合人民幣35億。
隻可惜,現在成龍在全球的票房號召力也大不如前,今年他主演的《龍馬精神》在北美上映,僅收獲8萬美元的票房。
但不管目前的情況有多艱難,華語影星必須要“走出去”,吳京就在做這樣一件事。
因此他才會選擇跟傑森·斯坦森合拍《巨齒鯊2》,雖然該片在內地的票房為8.48億人民幣,折合美元1.1億美元。
但《巨齒鯊2》的全球票房為3.58億美元,也就是說,海外貢獻票房2.4億,折合人民幣17.5億。
吳京已經是華語影壇天花板級別的演員,他有更大的野心,想在國際影壇站穩腳跟,或許也是為中國電影走出去而鋪路。
當然了,想要成功,都需要有一個過程。至少有一群人,在盡心盡力講好中國自己的神話故事。希望《封神》第二部、第三部能更加驚豔,取得更加亮眼的票房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