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馬秀:“審判”之後,對 Dita 和 Lisa 保持一份理解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 頂流女愛豆準備出演脫衣舞 "。

怎麽看都是該出現在 UC 震驚部的一句話,居然能照進現實。

Lisa 參加瘋馬秀,現在看來是板上釘釘了。

這其實是個蠻難聊的問題,它踩在太多曖昧不清晰的邊界,我們編輯內部也有很多不同的看法和聲音。

但它又幾乎是個必聊題,女性問題,越是困惑,越需要討論。

其實上野千鶴子在《始於極限》已經幾乎快給出標準答案了,她同 " 自願為妓 " 的鈴木涼美女士討論 " 情色資本 ",很不留情麵地說這是個偽概念。

性器官絕對不是一種資本,因而拿高潮換錢必然不是一種真正的自由。

為什麽說這還不是答案,是因為瘋馬秀又有一點不一樣:

它對肉體的展露是赤裸的,但又是僅限於觀賞的,拉開了一個物理距離,且它確實是個舞蹈。

這讓這些舞蹈有審美可言,不同於純粹的感官刺激,那就有可能給 " 自由 " 留了空間。

瘋馬秀表演,圖源《巴黎瘋馬夜總會》

如果跳舞賺錢是藝術行為,那衣服少到哪個程度就會出問題呢?

再問,肉彈舞者究竟更接近賣身還是賣藝呢?

有位知名脫衣舞女 Dita Von Teese,曾是瘋馬秀台柱,也因為此事被網友挖了出來。

大家如果有興趣可以上網看看她表演的 cut,我實話實說,作為女生,我確實有被美到。且絕非那種下三濫的美感,她的秀真的能具體地呈現 " 風情萬種 " 四字。

而且一個蠻吊詭的現象是,此前關於 Dita Von Teese 的報道,其實都很正麵,認為她是某種意義上的女性先鋒。

她的觀點總結起來就是:女人不是為了滿足誰而裸露,而可以隻為了滿足自己。

字幕:Up 主英國普羅派樂衛視

但事情落在 Lisa 身上,就截然不同了。

好像大家更能接受一個完全西式的女性視脫衣舞為藝術,東亞語境下的 Lisa 就不太行。

(保命一句,這個疑問不帶任何導向,這僅僅是我一個切實觀察到的現象。)

最重要的是,我們其實承認過 Dita 的表演是一種藝術,至少它是美的,而非純粹媚俗。

而也就是這種 " 女生也能 get 到的美 ",成為了 Lisa 風波最具力度的支持聲音。

先聲明,我也不是在借此表達支持 Lisa。

因為這場秀藝術不藝術,同該不該反對它,並沒有很大關係。

我們不該用三觀審判藝術價值,就像《權力的遊戲》這種劇有許多 B 級畫麵,而這不代表它沒有藝術性。

反過來,藝術價值也不該是衡量作品、表演的唯一標準。

當你得知《權遊》主演艾米莉亞 · 克拉克其實是被迫拍裸戲,哪怕這些畫麵再藝術,你也會覺得吞了蒼蠅。

Lisa 事件的複雜性就在這裏。

當一個行為與倫理價值發生劇烈衝突時,我們的確該警覺。

這應該是哪怕支持 Lisa 的人,也無法反駁的一點。

哪怕退一萬步,Lisa 與 Dita 對瘋馬秀的選擇,僅涉及自我的向上自由,是和湯唯出演《色 · 戒》、港台群星拍攝《色情男女》初衷一致的藝術追求。

在仍未達平等的父權世界中,這種 " 個體自由 " 也很難被接納。

哪怕 Lisa 與 Dita 真的是這製度下萬裏挑一的天生適應者:

父權製是猥瑣的偷窺狂,她們卻恰好樂於展示胴體。

客觀上,這行為依舊會滋長凝視的欲望。

圖源微博 @扒圈小記

我個人很欣賞 Dita 的表演和觀念,不過誠實來講,她能說這些話,是因為她有這個邊緣行業裏數一數二的才華和地位。

而大部分為錢所困的舞娘們會這麽認為嗎?

字幕:Up 主捕顏食色

從這個意義而言,我很難支持 Lisa 的選擇,至少很難標榜這是自由。

因為在達到平等之前,女性主義都不是僅關於某一個人的個體自由,而是關係一個集體的自由。

可,這也不意味著我讚成目前網絡上一片對 Lisa 與 Dita 的叫罵聲。

有一種論調認為,因為 Lisa 擁有的選擇權是普通女孩不能擁有的,她卻利用這特權做了背刺女性之事。

甚至,已經被陰謀論到了她加入 " 光明會 " 的程度。

總之就是想從她的主觀意識上審判,咬死她是為了個人利益而打翻一船人。

對持這個觀點的人,我覺得這可真是個樂觀主義者。

居然認為女性的選擇權隻關係於名聲、資產的多寡?

" 你有錢了,那你就完全可以選擇不做這種事啊。"

真若如此,我們的娛樂圈何至那麽多大無語的封建事件,何至那麽多 " 回家就好 "" 且行且珍惜 "。

經典案例:徐帆的 " 不吃虧 "

事實上,無論哪裏,娛樂圈幾乎都是最封建的所在。

而身處其中的女星,其實大多是被洗腦頗深的群體,甚至就是因能迎合父權邏輯而站在這個位置的。

影後徐帆不也會心疼馮小剛在外麵當不了大男人,在家把他當皇帝一樣伺候,以彌補他的自尊心?

現實中父權思維最頑固的地方,就是社會的最底層與最頂層。

因為什麽都不是的男人,最需要這套東維護自己的地位;而什麽都擁有的男人,最是父權慕強慕富的受益者。

反倒是中間階層的男性,仇女隻會讓其擇偶困難,略表尊重反而減輕負擔。

最典型的就是影視劇裏的姐弟戀,這些能屈能伸的男兒們,酒桌上都可以替領導擋酒喝到吐血,別說生活裏讓一讓姐姐了。

《愛情而已》

但哪怕這些姐姐在弟弟麵前再強勢、再矜貴,其實也改變不了其下位者的本質。

至於說女明星能成為既得利益者,就是癔症。

你以為全球娛樂界搞反性侵運動是在過家家?

父權的洗腦是深入思想的,與物質並不全然正相關,因此僅靠物質也無法突破。

回到 Lisa 與 Dita,我其實蠻相信,她們是真的認同瘋秀對外的價值宣傳,真的認為這件事隻關係藝術,對自己有益,對公眾無害。

因為她們就生活在這樣的文化環境下。

本身就是歐美人的 Dita 自不必說,Lisa 從小讀的也是國際學校,還有一個外國繼父,英語說得比韓語好得多。

而大家或許不知道,瘋馬秀在西方世界是如何聲名赫赫。

它在外國人眼裏並非一個聲色場所,而類似一個很私密高級的藝術俱樂部。

字幕:Up 主捕顏食色

在文化層麵,瘋馬秀已經完全融入流行文化和藝術領域裏。

哦對,雖然都翻譯成 " 脫衣舞 ",瘋馬秀這裏搞的是所謂 " 滑稽戲 "(burlesque),而不是更三俗的 striptease,比較強調觀賞性。

天後碧昂絲,曾在 MV 致敬這種演出。

奢侈品牌高緹耶,曾請來舞娘走秀。

就連影壇逼格最高的戛納,也曾請瘋馬秀舞娘登上海報。

要知道,這海報曆來隻有世界頂級導演和演員有機會夠上。

和我們的思維不一樣,西方人似乎更把瘋馬秀當做一個什麽時髦單品、個性審美,蹭對了能增值。

就比如視瘋馬秀為藝術的 Dita,她幼時學習的是古典芭蕾,卻一直對舊好萊塢的香豔女星們情有獨鍾。

如今的我們明白這些美麗背後的男凝。

但於小 Dita 來說,她隻直觀的感受到美。

至於這 " 美 " 是被男凝世界塑造的,還是真正源於她自己,其實很難定奪。

那麽,她的 " 女權發言 " 是出自真正的自我意識,還是被蒙蔽下的自以為,也很難有定論。

字幕:Up 主捕顏食色

說這些不是為誰洗白,而是想闡釋一個很簡單的道理:

在一個意識初覺醒的參差時代,那些完全反對男凝的人必然是自洽的。

而那些稍有念舊的人,卻總會撞上邏輯死胡同。

通俗地比方就是,不願相夫教子的女性一定知道自己沒被洗腦,一個確實想要相夫教子的女性,卻會分不清這個 " 想要 " 究竟是自我的、還是被塑造的。

要讓個體去分辨自己深信並踐行的行為,是出於自覺還是被動,很難。

韓劇《假麵女郎》的女主熱衷於跳辣舞展現身姿,但因為相貌不佳,隻能帶著麵具當擦邊主播。

在同事帶著戲謔與鄙夷討論這個群體時,她會下意識辯護:" 那些直播不淫穢 "。

即使你平時也不喜歡擦邊視頻,這一刻,你可能也會站在她這邊。

因為我們上帝視角地看見了她在其中收獲的肯定與快樂,就理解了這件事於她的價值感。

那麽你說,她這是為低俗辯護,還是為自己辯護?

因為受盡了刻板審美的壓迫,擦邊是女主認可自己美貌的唯一途徑。

對她來說," 擦邊是自願的還是被規訓的 " 這個問題,其實沒有多大意義。

作為一個極端案例," 服務凝視 " 就是她生存的指望。

《假麵女郎》裏親媽給女主潑冷水

她能知道的,隻有當下的,確實存在的欲望。那她能做的,就隻有讓這個欲望看上去合理一點,再合理一點。

這才是這場輿論波予我最深的感受:

女性的世界,其實難談 " 自我 "。

她們對瘋秀的認同,究竟是女性進步,還是一種更深層次的洗腦 ?

我記得 Dita 曾表示,登上色情雜誌《花花公子》對她是意義重大的事。

字幕:Up 主捕顏食色

做為外人,我們當然能很暴力地下結論,告訴她:你以為的自由根本不是自由 "。

但代入到本人身上,她必須和自己真實的欲望做對抗,並不斷地在思考那個萬分之一的可能性——如果我真就是個天然的暴露癖(無貶義)呢?

再想想,這其實是割裂時代下,屬於每一個女性的問題不是嗎?

我的選擇,真的是出於 " 我的 " 選擇嗎 ?

我對被愛的渴望,到底是我真的渴望,還是我不自覺的一種依附傾向 ?

我對化妝、do 臉的執念,到底是真的僅僅在 " 悅己 ",還是仍舊脫不開 " 悅人 " 的慣性 ?

我不想工作,是因為我被洗腦了嗎?還是我的確是個天生的主內人格呢?

我到底有多大程度是父權的產物,又留有多少空間是自己?

我與我自己,真的過麵嗎 ?

問題很殘酷,隻是真相可能確實如此:

於大多數女性而言,做自己是個偽命題,發現自己才是個真命題。

尤其在這幾年,我時常能感知到女孩們對自洽的渴求與努力。

很集中一個體現,就是近幾年爆紅的偶像劇女主,無一不會詳盡地被女孩們拿去分析,然後千方百計地得出一個 " 她是個不同以往的獨立大女主 " 結論。

哪怕是無限符合男強女弱傳統敘事的《蒼蘭訣》小蘭花。

我特別能理解這種其實沒必要的分析,是女孩們努力地在處理自己的慣性與進步之間的割裂,是我們不願承認自己被形塑得那麽深,以至於人到中年還會對這類包裝稍微好看一點的霸總敘事無限上頭。

這也是為什麽,我對 Dita 和 Lisa 始終保持一份理解。

比起用一個 " 向上自由 "" 向下自由 " 去打標簽,去承認每一個女性在 " 自我抉擇 " 上真的很困難,或許更重要。

她們本質上,可能不過是另一個硬凹小蘭花成為大女主的我們罷了。

當然,意思不是說這兩者能造成的傷害量級是相同的。

隻是說,情緒是共通的。

所以去爭論,但不要侮辱,去反對,但不要謾罵,去喚醒,但不要用泄憤的方式。

去進步,但不要碾到路上同行的女孩。

查看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