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大家還在吐槽古偶一片白茫茫的“喪葬風”,豈料今年幾部待播和在播的古偶,都開始重走花哨風了。
不信你們看↓↓↓
這是幾出關注度較高的古偶的路透,被網友戲稱女演員個個都“頭頂違章建築”。
本來女演員就長得很纖細,再戴上這麽大的花冠,很有一種頭重腳輕、不堪重負的既視感。
如果連衣服都花哨起來,就像是埋在了一團錦繡中,小小的臉龐都要看不清了。
好奇怪,仿佛一夜之間,大家都從“極簡風”轉向“極繁風”、集體把步子邁過頭,要知道,今年年初的《星落凝成糖》,還在走清新純色紗衣風呢。
古偶服化道以白色為主的素簡風由來已久,但大家一致認為,《花千骨》《三生三世十裏桃花》等劇,帶火了這一風格。
從那以後,古偶就開始流行模式化的素色紗裙+披散的長直發這一風格了。
尤其仙俠劇,不管是什麽人物、什麽特性,都開始同質化,主角一律素色衣服+簡單發飾,反派一律黑色妝造,如果要黑化,必然要大紅唇+大紅or大黑衣+大眼影。
還記得《千古玦塵》裏,天界女仙統一大白衣,小個子小臉的周冬雨,淹沒在人堆裏,差點找不著人在哪兒了。
這種風格看多了,真的是膩了。
於是越來越多的人吐槽:這天上的神仙整天都在上墳嗎,除了白色就是白色?
從《香蜜沉沉燼如霜》開始,神仙連結婚都穿白衣服了!
也不怪大家逆反,因為我們小時候看到的神仙,都是五顏六色的。
然後是《長月燼明》,走出一條截然不同的“敦煌炫彩風”。
從前常常是素色的天界和人間,變成了形形色色的彩色風景。
男主羅雲熙當初在《香蜜沉沉燼如霜》裏也常以白衣出場,但在《長月燼明》裏卻服色多變,便是素裝白衣,也要添些顏色,從未單調過。
女主白鹿在《招搖》裏衣服不是大紅就是大白,發型不是紮高馬尾就是簡單披發。
但在《長月燼明》裏,服飾複雜了不知多少倍,出場不多的神女造型,也是參考了敦煌的飛天圖樣,用?草?、篾?等顏色來展現鳳凰屬性,配飾發型也是極盡花巧。
其他各色配角,哪怕隻出場半集,服飾妝造也毫不敷衍。
古偶的某個開關仿佛就此被打開,隨後的古偶,有的還在繼續清湯寡水,有的已經開始亂花漸欲迷人眼了。
比如楊超越的《七時吉祥》,顏色渲染到了令人眼花繚亂的程度。
因為頭飾太繁雜,演員感染力又不足,導致這段大場麵的搶親戲,隻給人留下頭飾十分累贅礙眼的印象。
但其實楊超越在幾個月前的仙俠劇《重紫》裏,也還在走全素的極簡風。
不到半年,就在同一個演員身上,見證了從一個極端到另一個極端的“超越”。
然而粉絲總是能挽尊,他們說,這個造型,看起來插戴混亂,毫無章法,實則寓意著女主對這門婚事的反抗,表現她是“頂著壓力上花轎”…………
總而言之,許多待播劇和在拍劇,都開始走起大紅大綠的花哨風,很難不讓古偶愛好者擔心:
第一,同質化很嚴重;
第二,多是元素堆砌,設計並不得體;
第三,似乎都是在……
跟風。
《三生三世》火了,大家就一窩蜂去拍喪葬風;《長月燼明》火了,大家就一窩蜂去走花哨風。
也不管合不合適,總之就是跟風。
太盲目了。
首先,因為近年來流行的“白瘦幼”審美,現在的女演員越來越纖細,不但身板薄,而且頭小臉小,很難撐出大裙擺+大頭飾的氣勢。
比如,劉曉慶能撐得起雍容華貴的武則天,
把她的頭臉換到楊超越身上,感覺明顯好了不少。
但細究起來,還是不怎麽順眼,因為身體跟頭臉並不匹配啊。
這種“國泰民安臉”,起碼得是鞏俐那樣的地母身材才協調,楊超越這樣的女團身段,實在不搭。
其次,因為劇組不願花錢,造型師擺爛或審美堪憂等原因,很多頭飾僅僅隻是為了複雜而複雜,搭配毫無重點,混亂感很重。
比如張婧儀,臉盤大骨架大,按說應該能撐得起大發飾,但穿戴起這種花哨的服飾,感覺還是亂糟糟的。
當年的劉曉慶,頭上簡單係根白布都很貴氣。
比如李一桐,《雲秀行》裏有個路透妝造,用一堆細細小小的配飾和步搖,毫無章法地插戴起來,一點主次之分都沒有,整個人都像是被妝造壓墜著一樣。
其實,想要華貴,隻要造型師有審美、肯用心,即便隻是用珠花和木梳也可以做到。
還有一些,頭重腳輕。
比如這個……
怎麽說呢,我合理懷疑,這種花冠式樣的大妝造,是學的《清平樂》中,張貴妃的一款花冠妝。
但這個造型在《清平樂》中是有人物基調和前置情節的,而且劇組給這款頭冠配的衣飾和妝麵都自成體係,整體看來既不繁雜也不廉價,在劇情中出現,也算恰當。
值得一提的是,正午陽光的《清平樂》對古偶妝造流行也起到一定的導向作用,在《清平樂》之前,很多涉及到皇室宮苑的劇,妝麵服飾都是怎麽華貴怎麽來,但《清平樂》中,哪怕皇後公主,日常打扮也以簡約為主,除了慶典之外,並不以繁瑣為貴,算是宮廷劇裏非常清新的風格了,隻不過,後續模仿的古偶妝造往往能力有限,把路走偏了。
想當年金鎖拍宮廷劇的時候,主打風格是這樣的。
就很迷,其實那陣子宮廷風差不多都挺華貴的,隻是……
華貴得非常不倫不類。
其實真的不需要在腦袋上頂那麽多東西啊。
如今這些待播古偶中的花冠樣式,都是混亂的。
田曦薇在《卿卿日常》裏,清爽的發型就很好看了。
可在《大奉打更人》的路透裏,是頂著大花冠在行動,實在是有點擔心她的脖子累不累。
再比如,宋軼新劇組裏的新娘妝,
跟剛播完的《長風渡》裏的新娘妝,有什麽區分度嗎?
雖然宋軼演的是兩個不同的人物,一個嫁給官員做夫人、一個嫁給商戶做兒媳,一個時代背景仿唐、一個時代背景仿宋,但看起來真的大同小異。
翻了下造型師……
啊果然都是同一個人呢。
沒錯,這兩個造型也是他做的,真是毫無驚喜的流水線施工。
所以到底為什麽,這麽快就從一個極端走入另一個極端?
究其原因,無非就是整個行業都在速食賺快錢的心態。
網友覺得花哨起來眼睛疼是吧,那我就走清新素雅風,網友覺得一水喪葬風看膩了是吧,那我就再走花裏胡哨的風格。
這不都是你們想要的嗎,這盛世如你所願啊!!
想起一個老動畫片《超級肥皂》,本來大街上人人都穿花衣服,突然有人穿純白衣服,大家覺得好看都一窩蜂去買白皂,然後大街上人人都變白了,突然又出現個穿彩衣的小女孩,大家又一窩蜂跟著去買彩皂。結果無論是哪一款,最終都是賣肥皂的老板賺得盆滿缽滿,因為無論白色還是彩色,都是他故意安排的風尚。
如今的古偶流行風向,何嚐不是這樣呢?
現在的偶像劇演員,演技良萎不齊,表現極其“不穩定”,偏偏卻有數不清的親媽粉絲,每每給鵝子和女鵝找各種理由。
一會兒說頭套不好看、一會兒說妝造不好看,一會兒嫌棄太素、一會兒嫌棄太豔,一會兒說服裝應該多多放量、一會兒又說寬袍大袖影響動作,一會兒愛紗衣的飄逸、一會兒愛綢衣的富貴,一會兒說配音不貼臉、一會兒嫌後期太貧窮…………
總之都是別人的錯,我家愛豆那麽努力怎麽會有錯。
服裝和造型,也是非常好甩的一口鍋。
劇組又不能去懟粉絲,白來的宣傳點和熱度,不要白不要啊,所以就跟風改吧,至於什麽風格是真正適合劇集的,管他呢,能拍出來、能賣出去、能播出來給人看,就已經算是成功了。
越來越多的劇組開始走快餐路線,本應沉下心來做好後勤內務的工作人員也再不管專業了,加上這個行當入圈門檻低,人群來來往往,誰都懶得去思考。
近年來被大眾廣為批判的古裝劇倭風現象,其實也源自文娛圈自己的不重視。
明明隻要稍稍費點心神,就可以做到美感和專業兼具,偏偏在形成輿論之前,無人願意去修正,成套成體係的服飾道具哪裏都有,直接拿來用多麽省事。
不光是服飾妝造和道具,很多置景也存在這樣的問題,不說倭風,前兩年被臨時下架的《雷霆戰將》,其中一個雷點就是,劇組將八路軍的指揮部放到了一所豪宅中。原因很簡單,因為拍攝點附近就有空置的民國房子,劇組懶得再費心去搭景,直接進去拍幾個室內場景,又方便又省錢。
要做好一件事,是需要下力氣鑽研的,不是光靠炒作吹噓一番就可以。
《如懿傳》導演曾牛氣轟天地說“我們是第一個拍清帝登基場景的劇組”,然後就搞成了讓皇帝自己踩著階陛走入宮殿的可笑場景,明明幾十年前,《末代皇帝》就早已拍過清帝登基的場麵,而且人家是坐著轎子抬進太和殿的。
像張婧儀這個戴冠的造型,其實把頭發梳起來紮個髻再戴上去更舒展,卻偏偏非要讓演員披著頭發;發冠華麗,項鏈或是耳環也要有所搭配,偏偏又細又小。
正確示範
而田曦薇這種頭冠,就應該把劉海梳起來露出額頭,或者在前麵墊起發包,整體性才會和諧,偏偏就這樣的碎發薄頂直接出場了。
正確示範
明明少一點發飾,也不是不能營造出美麗的質感。
偏偏這些年要麽梳平,要麽繁雜,都在觀眾的審美極限上蹦躂,讓人氣頂。
以前的演員多是大氣風格,即便妝造雷人,演員也能撐住,現在的演員越來越纖細幼態,就更需要妝造費心了,可事實卻是,妝造偏偏越來越不上心,於是怎麽看怎麽不對味兒。
說句大實話,人長得好看,怎麽打扮都好看。
現在這一陣華麗花冠風,其實也不過是以往流水妝造的升級版罷了。
無非還是這兩種萬用發型交替使用,隻不過把發冠整得花裏胡哨並且大了些。
真心的,現在很多漢服博主自己整的發型,都比影視劇裏漂亮多了。
梳對了頭發,簡簡單單簪朵花也很美。
楊超越有個類似的造型就很漂亮。
粉絲老是嚷嚷著墊發包,但他們也不想想,如今古偶女主那一水的小尖臉,發包墊多了也不會好看啊,畢竟高發髻那也都是大臉盤子美人才好看啊。
不必迷信發包,被稱為“古裝第一梳”的楊樹雲先生,負責了《紅樓夢》《上錯花轎嫁對郎》《唐明皇》等古裝劇造型。
他更喜歡用演員的真發來梳造型,創造出一個個美麗的影視形象。
他老人家做的頭冠造型,搭配著錦衣華服,又不會喧賓奪主。
華貴未必累贅,素服未必單調。
就拿當年的《花千骨》來說,妝麵柔和,幾乎無發飾點綴,但是整體氛圍良好,演員的形象和整體的取景畫麵融為一體,雖然簡潔,但看著十分舒服,當時對這種妝造的說法叫“寫意風”。
畢竟,這種紗衣柔美的素服風格,在很多老電影裏也常見,並不是隻要純色素服就是不好的。
《長月燼明》這部劇先不評價,造型確實沒有敷衍,雖然主體是五彩繽紛的畫風,但素服簡約的風格也不少見。
比如女配陳都靈,好些個造型都是素色的,但造型師卻都做出了不一樣的特色。
佛口蛇心的天歡聖女,一身白衣配蛇形金冠,她的披帛、臂釧,拈花手印,均從敦煌壁畫考證而來。
行動時渾身的飄帶無風自舞,潔淨的妝容配淩厲的眉眼,凸顯人物性格。
在人間做姑娘時,打扮素雅,但發飾錯落有致。
出嫁後的造型,發包,發髻,冠飾,額飾,耳環,項鏈,一整套半點也沒含糊。
落魄時連頭巾的綁紮方式都用了心思,素得來又惹人憐。
就連魔女的造型,也給她發辮裏編了許多的彩帶。
這樣的風格,雖然也都能統一說成是素服打扮,但是比起以往喪葬風的神仙來說,美了不止幾倍。
比如這個《千古玦塵》裏麵的神仙們。
無怪乎被人喊喪葬風,可不就是像是要出殯。
其實我們以往的神仙不是這種純素風,那時候哪怕顏色造型極盡素雅,也會綴以明璫寶珠,不讓人覺得單薄、死板。
甚至連妝容都是華麗的風格,但又不會讓人覺得豔俗。
劇組真用心了,觀眾能感受得到。
而敷衍觀眾……
好吧,觀眾似乎也不能怎麽著。
不得不說,這是一個悲傷的現象。
但還是希望,影視市場不要“劣幣驅逐良幣”,畢竟,對美的追求,是人類進步的向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