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260元能給小行星命名?專家:商業性命名褻瀆科學家研究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為致敬著名學者樊錦詩

為敦煌研究做出的奉獻

一顆國際編號為381323號的小行星

被命名為“樊錦詩星”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教授張昊

前不久也獲得了小行星命名

編號為34714的小行星

定名為“張昊星”

……



7月10日,樊錦詩(左)領取“樊錦詩星”命名證書。來源:新華社

小行星命名具有嚴肅性、唯一性和永久不可更改性,這使得小行星命名成為世界公認的崇高榮譽。近日,長江日報記者在搜索行星命名信息時看到一條購買鏈接——“命名一顆星,來自宇宙的禮物”。記者點開鏈接後發現,隻需260元就能擁有一顆星星命名權。

網上能買到星星命名權?

記者看到,某購物平台上銷售的星星命名權種類繁多,價格有260元、299元、399元、499元、568元、699元、768元、999元、1299元等不同價位。價格越貴,星星越亮,配套的相框、證書也更精致。



網上有售賣星星命名權的商家打出“美國國家宇航局官網永久登記”的宣傳語。

有商家的宣傳海報上宣稱“美國國家宇航局官網永久登記”“全球認證 現實可見 APP可查”。當記者詢問客服能否在美國國家宇航局官網查詢時,客服又顧左右而言他,不願正麵回應。


網上有售賣星星命名權的商家打出“全球認證”的宣傳語。

其中一家客服告訴記者,太空中一共有88個天文星座,顧客付款後,隻能選星座,商家會在星座中隨機選擇一顆星星為顧客命名。之後,顧客可以在商家提供的客戶端中輸入編碼,查看屬於自己的星星。

據客服介紹,他們的生意熱銷全球,很多“粉絲”會購買星星送給自己的偶像。這名客服稱,一名當紅女明星就擁有上百顆星星的命名,“都是粉絲花錢在我們這兒買的”。

個人花錢在網上買星星命名權,靠譜嗎?這不僅是記者的疑問,不少網友也在問:花錢買的星星,誰會認可?

有網友在留言中說,這就是“浪漫稅”,承認星星以你名字命名的隻有你自己。也有網友直言,花錢買星星命名權就像自己指著天上的雲說“這朵雲以後就叫李狗蛋了”。

記者注意到,中國科學院官方科普微平台“科學大院”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要花錢買的星星都不是好星星。文章說,所有能在市場上買到的星星命名權,僅僅是一種帶有娛樂性的商業行為。

小行星命名權不能售賣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教授張昊在接受長江日報記者采訪時提到,他也曾看到網上售賣星星命名權的鏈接,“大家買回來就是圖一個好玩”。

目前,小行星的命名權屬於發現者或者發現機構,但無論是發現者還是機構都不能出售小行星命名權。

以“樊錦詩星”命名過程為例,“樊錦詩星”由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於2007年10月9日發現,國際天文聯合會於2013年12月給予其永久編號,並確認紫金山天文台擁有該天體的發現命名權。

2020年,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向國際天文聯合會申請,將國際編號為381323號的小行星命名為“樊錦詩星”,並於2021年5月14日獲得批準。

和“樊錦詩星”命名過程略有不同的是,“張昊星”則由國外一位天文學教授向國際天文聯合會推薦。



國際天文聯合會對於“張昊星”的介紹。

看似不複雜的命名過程背後,其實要花費天文學者數十年的努力。目前各類天體中隻有小行星可以根據發現者意願進行提名,是經國際天文聯合會審核批準從而得到國際公認的天體。

命名小行星的第一步是要發現一顆小行星。當一名觀察者連續兩個晚上第一次觀察到小行星後,可以將結果發送到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行星可獲得一個臨時名稱。

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如果能夠在4次回歸周期中觀測到小行星軌道數據,小行星就能獲得一個國際永久編號,並會在《國際小行星通報》中發布。發現者就可以提出命名申請。

今年2月,華中師範大學第一附屬中學學生付熙哲發現了一顆小行星,並收到了國際天文學聯合會頒發的確認證書。付熙哲解釋,收到確認證書隻是小行星擁有了臨時編號,順利的話,需要6年左右才能獲得正式編號和被命名的權利。

誰能夠給小行星命名

中國科學院大學人文學院副研究員羅興波曾撰文解釋,小行星的命名,遵照誰發現誰擁有提名權的規則,一般授予在某一領域裏有突出貢獻的人物,或機構、地名、事件、其他發現者意願的對象。

1928年,中國現代天文學家張鈺哲發現了1125號小行星,後來將其命名為“中華”,這是中國人發現的第一顆小行星。

“科學大院”在2021年3月的一篇文章中介紹,據不完全統計,用中國元素命名的小行星有80多顆。

為科學家、學者命名是我們最為熟悉的小行星命名方式,例如“袁隆平星”“吳孟超星”“屠呦呦星”等。也有用古代著名人物命名的小行星,比如“張衡星”“祖衝之星”“孔子星”“老子星”“司馬遷星”等。

作家金庸、歌手周傑倫、導演徐克、演員林青霞也曾被愛好天文的“粉絲”無私贈送小行星命名。

張昊告訴記者,國內外推薦的小行星命名對象會有所不同。同張昊一批獲得小行星命名的人共有196位,其中,80%的獲得者都是“90後”年輕人,多為天文學或小行星領域的科研新星。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張昊教授。本人供圖

記者注意到,除了以人物命名,還有多顆小行星以中國地名、城市命名,如以省級行政區命名的小行星有“山東星”“江蘇星”等,“湖北星”的小行星編號為2547,“武漢星”的小行星編號為3206。

小行星命名不搞商業活動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小行星命名委員會工作人員曾透露,隨著小行星命名影響的擴大,有國內實業界人士主動向天文台出資,以換取小行星命名,但均被拒絕。一名內地知名明星幾次托人找到紫金山天文台,希望能夠用自己的名字命名小行星,也被拒絕。

“小行星命名很嚴肅,不搞商業活動。”工作人員表示,商業性命名會褻瀆科學家的研究。

對於小行星命名,國際天文聯合會曾發布過具體要求。例如,

對於政治或者軍事人物,必須在去世100年之後才能被命名,但如果是有爭議的政治人物,無論去世多久都不能命名;

發現者不能將小行星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但兩位發現者可以互相交叉命名;

名字中不得帶有攻擊性詞語;

名稱不能與現有小行星名字太過相似;

不允許為寵物命名;不允許商業性質的命名。

即使獲得小行星命名,獲得者也很難看到星空中屬於自己的星。

張昊說,小行星是肉眼看不到的,用天文愛好者的望遠鏡也很難看到。以觀測“張昊星”為例,望遠鏡的口徑至少要達到110厘米以上,這已遠遠超出天文愛好者望遠鏡能擁有的最大口徑。

一名網友說,小行星離我們雖遠,但聯係著人類的精神世界,用小行星命名是致敬我們最尊敬的人的一種方式。

Leah_lee 發表評論於
賣的想錢想瘋了。買的也是腦子進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