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歲阿姨“逃課”火了:老年大學生活究竟有多快樂?
麥子熟了
2023-06-23 20:46:03
無論是為人母,或為人妻,都不需要以犧牲自我,來成全家人的。
選擇在家也好,走出去也好,去做讓自己開心的事,就夠了。
「16點下課,她16點02分在家吃獼猴桃了。」
因為提前逃課回家,被稱為「獼猴桃媽媽」,係列筆記在小紅書獲讚20w+。
來自女兒視角|逃課回家在吃獼猴桃的媽媽
作者小李,兩年前把媽媽送到老年大學,此後,她承包了每天接送老媽的任務,分享58歲媽媽的退休上學日常。
就算上學快遲到了,媽媽要補個口紅和眉毛再進校門;剛送媽媽去上課,不到10分鍾,抬頭發現她和同學在校門口吃冰淇淋……
美其名曰遲到早退「標杆」。
13:30上課,13:50還在路上的老媽
有人看到她的分享後,佯裝家長的口吻:一看心思就不在學習上,這樣下去可怎麽行啊。
甚至腦補一出劇情:媽你要認真學,隔壁阿姨去年入學考試得了滿分,別讓我在鄰居和親戚麵前沒麵子。
也有人說:是你們的母女關係,讓我開始憧憬自己的老年生活。
這是一場母女關係的輪回,如今,媽媽活成了女兒小時候的模樣。或許,母女之間本沒有凝固的角色界限。
而這位活在網友口中的「叛逆老媽」,真實情況到底是什麽樣的呢?
帶著這些疑問和好奇,我們聯係到小李的媽媽——張阿姨,她出生於1965年,過去沒機會上大學,做了快30年的生意,直到退休後,才如願報上老年大學。
這裏沒有考試、不求畢業,毫無學業壓力,但對張阿姨來說剛剛好,「這個年紀學習就是圖個快樂」。
再走一回學生之路,她又獲得什麽新體驗了呢?
以下是她的自述。
真正退休是在2018年。
退下來後空閑時間多了,生活漸趨穩定下來,突然之間不知道該幹什麽了。我們這代人有一個通病,早年忙忙碌碌,全身心撲在家庭上,很少想到自己應該怎麽活。
直到兩年前,在女兒的建議下,我報了老年大學。
過去,我隻讀到高中,就出來工作了,大學在我眼裏是一個很神聖的概念。好多年前,我就想找機會彌補遺憾,體驗大學的課程與氛圍,這回算是在她的幫助下實現了。
退休後的慢生活
在我們當地,老年大學非常搶手。
確定課程後,在網上搖號,完全憑運氣,聽說實際中簽率隻有一半。為了大大提高中獎概率,我選了偏冷門的詩詞鑒賞,和人數較少的越劇班。
就這樣,我第一次就順利地報上名了。到了9月開學,女兒陪我到現場,全程領著我報道繳費。後來連上下學的接送任務,她也一並包攬下來。
有好幾次,我感覺母女的身份對調了。人生像一場有趣的輪回,以前是我陪她去學校,現在是她送我去上課,經常督促我要好好學習。
女兒在車內偷拍|老媽去上學的背影
我所在的班級,出勤率從來沒有百分之百。
一個班60來個人,每回點名總缺十來人,他們請假理由也很理直氣壯,比如今天下雨了,出門旅遊去了,要在家帶孫子……
班主任是個三十多歲的姑娘,性子溫和,麵對比她大好幾輪的一群學生,她也隻是提醒幾句:「別人想報名都報不上,你們都報上了,還不來上課啊。」
走在校園裏,能明顯看出男女比例懸殊。
像我待的詩詞班,男生大約隻占1/3,其餘全是女同學。
目前僅限法定退休年齡的人,允許報名老年大學,最高齡不能超過80歲,所以女學員占比較大。
出現在班級裏的老年人,都有自己很鮮明的個性。
上課偷吃零食不算什麽,還有明目張膽在桌上擺茶具,邊聽課邊泡壺茶喝;
也有同學每次來,別人認真記筆記,她的雙手從沒閑著,在忙著織毛衣,從上課到下課,從夏天到冬天;
五一過後是夏令時,下午2點開始上課,經常課上到一半,打呼聲此起彼伏,因為天熱容易犯困。
一發現有什麽好玩的事,我會馬上給女兒發消息,她還提醒我上課少玩手機。
上課偷偷給女兒發消息
老年大學更像一個興趣班,來這裏後,我發現上學是一件很輕鬆的事。到了這個年紀,有事情做就很開心了,學習就是圖個愉快。
除此之外,對自己也是一種有益的約束。比如今天上詩詞課,我會提前背背古詩。
這樣一來,人不會隻顧著家長裏短的瑣事,有機會接觸到更多新鮮的事物。
說起「遲到」這事,我寧可遲一會兒,也要打扮得體些。
來到老年大學後,經常能聽同齡人的誇獎:你看著真年輕,你身材真好啊。我承認,那一刻虛榮心得到極大滿足。
我知道自己年紀不小了,稍微有點表揚就忘我了。其實我平日裏不怎麽打扮,所以猜想,可能是化妝的原因才顯年輕,也就更願意多花時間在外表上。
出門上課前,先在家認真打扮
「早退」也是有原因的。
我習慣上課坐後排,這樣沒有人會關注到我,既可以悄悄觀察上課的人,遇到不喜歡的課也能偷偷溜走。
越劇戲曲課的老師,偶爾要求我們上台表演,我唱得不好,沒有自信,每次都在點完名後偷偷溜走,逃過上台表演的尷尬時刻。
說來也是一場誤會。
報名越劇班之前,我以為是聽曲賞析,進來之後才發現,彈唱表演樣樣俱到,比如說學一個片段,老師在台上伴奏,我們要在台下跟唱,還要配上各種動作。
這門課有一定的門檻。一些老學員有底子,願意上台亮相,但大部分人和我一樣,毫無唱戲和表演的基礎。盡管我從小愛聽戲曲,但從沒開口唱過,更不敢上台「丟人現眼」。
這就變成一種惡性循環。因為跟不上心裏著急,越急就越學不好,慢慢就失去了興趣。逃課,也變成逃避的一種方式。
所以說,如果我真的「叛逆」逃課的話,隻能說明這門課我不是很喜歡。但要遇到感興趣的課,我是從來不逃課的。
在老年大學上課日常|坐在後排的視角
像我喜歡的詩詞鑒賞課,每一節課都好像聽不夠。
教學的老師,從詩經起源講起,每學一首新的詩詞,她會穿插上小故事,補充詩句的背景,這樣一來講課更生動,學生也好理解一些。
聯想到以前上曆史課,提不起興趣,學也學不好;現在想來是有點後悔的,不管怎樣,多學點東西總沒壞處的,可惜那時候小不懂這些道理。
再走一回學生路,感覺完全不一樣。當我憑興趣投入學習中時,不會覺得這是一種沉重的負擔,反而會覺得心情愉悅、精神百倍。
在家邊複習邊吃肯德基,被女兒吐槽大冬天喝冰可樂
最明顯的變化是,身邊朋友變多了。
上學之後,有機會認識更多同齡人,有不少共同愛好的朋友,有的甚至成了我的固定夥伴,這是以前在家裏收獲不到的快樂。
也是在詩詞班同學的介紹下,我加入了街道辦的合唱團。
從去年開始,除老年大學的課程外,被安排在周一和周三,兩個半天,我還要參加合唱團的訓練,固定在周五上午。
這又讓我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以前讀書時,有上音樂課,但老師從沒教過樂理知識,諸如哆來咪發嗦等音符,以及發聲技巧、氣息控製等。我才知道,原來音樂課可以這麽有趣。
教唱歌的老師年紀輕,三十多歲,很有耐心。
合唱班上的老年人,大多數沒什麽基礎,忘性也大。進入合唱團快一年了,剛學完兩首歌,分別是同一首歌和祖國不會忘記。
這是一個漫長的學習過程。
前段時間,我們剛代表街道出席活動。一群人聚在一起,化妝練習、上台合唱,看到大家都很開心自在,我也學著放鬆了下來。
合唱團表演|站在第一排左一的張阿姨
這是我人生第一次上台表演。在這之後,感覺自己膽子變大了,人也更有自信了。
早年做生意是個體戶,凡事要靠自己。
正兒八經繳納了15年的養老保險,加上街道辦按工齡發放的補貼,現在每月實際到手的退休金也不高,隻能算是中下等的樣子,平時買買菜就差不多了。
好在老年大學學費不貴,一門課一年才160,所以壓力也不大。
比起在事業單位的人,養老金高,即使退休後什麽都不幹,也能保證生活無憂。但我們不能跟他們比較,畢竟每個人情況不一樣,隻能選擇最適合自己的。
說實話,想要安心養老,肯定離不開錢。經濟基礎是養老的根基,雖然這基礎有厚有薄,但至少要給自己保本打底。
現在想來,還是要感謝年輕時的辛苦打拚,給我們老倆口攢下點退休的資本。
請假去三亞旅行|攝於2023年3月
1982年高中畢業後,我當過8年的初中數學老師。這期間,我結了婚,生下大女兒。
後來辭職,丈夫也離開原來的單位,我們開了一家汽配修理店。那時候是下海的熱潮,但做生意是真辛苦,幾乎是全年無休,每天從早忙到晚。連大半夜都有客人來,敲門打鈴或打電話,睡熟了也得照常起身。
這麽多年,我很少有完全放鬆的時候。後來雇的人手多了,店裏有人照應;電子化越來越普及,客人都是掃碼支付,我的工作量少了,人也輕鬆了許多。
直到2018年轉手盤出店麵,從那之後我們倆夫妻算是正式退休。
在三亞海邊的倆夫妻
總的來說,如今各方麵穩定下來了,我才能安心享受生活,沒有太多後顧之憂。
兩個孩子還是比較省心的。女兒35歲,前兩年剛結婚,兒子20多歲,也開始工作了。
早先有不少人來問我,你女兒都30多歲了,怎麽還不結婚,結婚了又有人來插一嘴,這個年紀了,你怎麽不讓她快點生個孩子。
在婚育方麵,我從來沒催過孩子。
我總覺得,孩子有自己的人生,按照自己的意願去生活,那才是最好的事情;隻要能開開心心過一輩子,什麽樣的活法都可以。我們做父母的,就不要去過多參與,或是幹涉他們的決定。
老公和我是高中同學,但沒到法定退休年齡,所以還報不上老年大學。他還有兩三年才退休,現在隻有羨慕我的份,能去上大學,生活很豐富。
我跟他說:「到時候你去學個太極,我們可以一起去上課。」
一起玩仙女棒,慶祝新年
退下來後,他的生活相對簡單。
前兩年測出血壓有點高,醫生建議他要適當運動。原本他愛躺著刷短視頻,從去年起,在家附近辦了張健身卡,平時沒事也會去鍛煉一下。
在我們家,通常是「女人能頂半邊天」,既能看店做生意,又能把家裏打理得井井有條。男人知道賺錢養家,但家裏頭的事完全不管,甚至連自理能力都很差勁。
像以前,一定要給我老公做好飯,把他安排妥當再出門;現在沒空我會直接告訴他,你自己做,要不就去外麵吃。
我挺感謝當下的社會氛圍,對女性越來越友好了。我慢慢意識到,無論是為人母,或為人妻,都不需要以犧牲自我,來成全家人的。
生為女人,未必隻能和家庭捆綁在一起。選擇在家也好,走出去也好,去做讓自己開心的事,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