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河南麥收:一場拋開事實不談的狂歡

河南麥收:一場拋開事實不談的狂歡

文章來源: 舊聞評論 於 2023-05-31 19:08:41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隻用了差不多50個小時,河南所謂“收割機下不了高速導致麥收難”議程就走過它全周期,其真實麵貌已經清晰。本質而言,這仍然屬於抖音用戶製造的一起虛假信息事件。它奇襲微博輿論場,攫取流量與影響力後,被迅速製服,卷入者悻悻而退。

追溯這廠輿論風波的源頭,是跨區作業的收割機在南陽某收費站遇查,因超高超載等超限運輸,要麽繳費通過,要麽完成出發地與目的地超限報備免費通行。從《財經》雜誌後續的報道看,這些機手在河南的報備已得批準,但報備流程卡在出發地山東。

從30日官方處理通報看,河南濟源市某生豬養殖公司的數名員工利用抖音號矩陣,最早將南陽高速收割機滯留情況,與本地麥穗黴變現象建立因果關係,隨後形成“不讓收割機下高速延誤麥收致麥子發黴”的傳播焦點,29日全天的輿論圍繞它發散。

在29日的傳播上升曲線上,前述傳播焦點看似清晰,但在事實層麵是相當模糊且薄弱的。事實是,有20幾輛拖運收割機的車輛下行緩慢發生在南陽,因雨天無法收割的600小麥則在駐馬店市,相聚140公裏,而炮製虛假焦點的人則位於更遠的豫西北濟源。

這次輿論風波經過官方介入與機構媒體的核查報道,已經在事實層麵得到了矯正。但已經形成的不實傳播及其影響並不能全然消散,豫省不能忍受的關鍵點,是這場輿論襲擊將麥收初期的天災因素,轉換為人為過錯,澄清起來已經相當困難。

理解這次麥收風波,可以有幾個坐標係。一個是理解它的輿論生成機製,它仍然屬於典型的下沉用戶集散地抖快平台,向微博這個輿論主場輸入議程設置的標準動作。這涉及到抖快、微博等平台的氣質與特性,在輿論製造上各行其是,這個以前有詳述。

還有一個理解的角度,是事實欠奉的信息雜燴之所以具備驚人的自驅動能,與前階段農管下鄉的係列輿情大有關係。可以說,本次麥收輿情能夠點燃公眾的不忿與怨氣,早前對農管執法的反感,奠定了大眾堅實的心理基調,可謂一觸即發。

再一個理解的角度,是河南麥收中對“三農”抱以的同情,實際上體現了對“三農”的隔閡。包括但不限於,義憤填膺的人們對耕地流轉、種糧大戶、糧補等結構性變遷缺乏了解;對收割機跨區作業的規律更少知情,尤其是對靠天吃飯的農業生產缺乏認知。

本次麥收輿論之所以在短時間內從下沉用戶傳遞到更多人群,與它激蕩的“傷農/護農”二元對立大有關係,讓情緒的相互感染占據上風。細究起來,這種二元對立充滿著懵懂的科技傲慢,以為農業機械化程度提高,便可消除天災對農業的掣肘,這顯然是盲目樂觀。

看過英國真人秀紀錄片《克拉克的農場》就能直觀曉得,即使像老牌資本主義國家英國那般發達的農機耕作水準,農業種植不僅難以賺錢,依舊要靠老天爺賞飯吃。以為幾十百乃至上百台收割機的遲滯,便影響了人定勝天的大局,確實圖森破圖那義務。

在日常的輿論焦點事件中,三農題材絕對是冷門,哪怕熱鬧如農管議題,也因為被聯想為城管的延伸,才能得到關注。而涉及到土地流傳、宅基地政策、農業災情等靜態話題,更是沒人注意。而抖快用戶對三農題材的逐利操弄,表演過於劣質。

令人遺憾的是,在29日河南麥收的評論中,少有對事實層麵的重視,少有對事實不清的警惕與克製。盡管後繼有機構媒體下場,有官方聲明,但前者的缺點是麵對輿論對新聞的僭越,難以自處已是常態;而後者對一時一地的澄清,拙於應對輿論的網狀聯結。

“拋開事實不談……”,作為評論區曾經風行的留言方式,以及作為諷刺性的網絡梗,竟然反複出現在一些義正辭嚴的輿論事件中,足可見這一事實虛無的立場在走過其荒謬階段後,或因為長期的失望,或因為隨輿論沉浮的被動,開始對一般人及自由主義者釋放誘惑力。

對官方而言,他們在乎的是輿論對麥收挫折中天災或人禍的認定偏好,而轉到輿論原理的背麵,則展露出普羅大眾先於輿論蓄積的情緒浪潮,如何在事實愈難核查的形勢下,一次次主動投入惡猜公權的狂歡。這種狂歡是對事實潔癖的拋棄,更是對某種命運共情的浪擲。

查看評論(13)

24小時熱點排行

近代最大規模纏鬥!125架戰機激戰1小時 38人喪命
曼穀大樓"工程師簽名"竟是假的,30人宣稱身分遭冒用
快訊!梵蒂岡冒白煙 新教皇當選
中國國家衛健委最新發文 大批醫院要開設這個科室
鐵棒毆打、強行剃發 兩華裔少女遭15人暴力圍毆

24小時討論排行

散播假消息?印駁斥“巴擊落軍機”:拿舊照發文
沈陽將舉行紀念蘇軍“不朽軍團”遊行 中小學生也參加
川普對等關稅第一國!美國與英國簽署貿易協議
習近平冒著無人機襲擊的危險來到莫斯科
紐約時報:中國遠遠落後於美國的時代已經終結
印巴爆發近20年最嚴重衝突後,莫迪首次發聲
普京和習近平發表聯合聲明譴責美國,強調中俄互信
中又贏?巴基斯坦證實:使用J10戰機擊落印軍“陣風”
習近平告訴普京 麵對“霸權騷擾”他與俄羅斯站在一起
不減息!川普發文大罵鮑威爾:蠢材 什麽都不懂
紐約時報:習近平訪俄為中國拉攏歐洲的努力蒙上陰影
印度稱摧毀巴防空係統 遭嘲諷:派幾架陣風來查看
被拜登懟急眼,白宮怒批:他是國家之恥
中國同意與美國談判,但仍可能堅持強硬立場
中西醫之爭,到底是哪一個更厲害?
印度空襲巴基斯坦後巴方報複是否無可避免?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河南麥收:一場拋開事實不談的狂歡

舊聞評論 2023-05-31 19:08:41


隻用了差不多50個小時,河南所謂“收割機下不了高速導致麥收難”議程就走過它全周期,其真實麵貌已經清晰。本質而言,這仍然屬於抖音用戶製造的一起虛假信息事件。它奇襲微博輿論場,攫取流量與影響力後,被迅速製服,卷入者悻悻而退。

追溯這廠輿論風波的源頭,是跨區作業的收割機在南陽某收費站遇查,因超高超載等超限運輸,要麽繳費通過,要麽完成出發地與目的地超限報備免費通行。從《財經》雜誌後續的報道看,這些機手在河南的報備已得批準,但報備流程卡在出發地山東。

從30日官方處理通報看,河南濟源市某生豬養殖公司的數名員工利用抖音號矩陣,最早將南陽高速收割機滯留情況,與本地麥穗黴變現象建立因果關係,隨後形成“不讓收割機下高速延誤麥收致麥子發黴”的傳播焦點,29日全天的輿論圍繞它發散。

在29日的傳播上升曲線上,前述傳播焦點看似清晰,但在事實層麵是相當模糊且薄弱的。事實是,有20幾輛拖運收割機的車輛下行緩慢發生在南陽,因雨天無法收割的600小麥則在駐馬店市,相聚140公裏,而炮製虛假焦點的人則位於更遠的豫西北濟源。

這次輿論風波經過官方介入與機構媒體的核查報道,已經在事實層麵得到了矯正。但已經形成的不實傳播及其影響並不能全然消散,豫省不能忍受的關鍵點,是這場輿論襲擊將麥收初期的天災因素,轉換為人為過錯,澄清起來已經相當困難。

理解這次麥收風波,可以有幾個坐標係。一個是理解它的輿論生成機製,它仍然屬於典型的下沉用戶集散地抖快平台,向微博這個輿論主場輸入議程設置的標準動作。這涉及到抖快、微博等平台的氣質與特性,在輿論製造上各行其是,這個以前有詳述。

還有一個理解的角度,是事實欠奉的信息雜燴之所以具備驚人的自驅動能,與前階段農管下鄉的係列輿情大有關係。可以說,本次麥收輿情能夠點燃公眾的不忿與怨氣,早前對農管執法的反感,奠定了大眾堅實的心理基調,可謂一觸即發。

再一個理解的角度,是河南麥收中對“三農”抱以的同情,實際上體現了對“三農”的隔閡。包括但不限於,義憤填膺的人們對耕地流轉、種糧大戶、糧補等結構性變遷缺乏了解;對收割機跨區作業的規律更少知情,尤其是對靠天吃飯的農業生產缺乏認知。

本次麥收輿論之所以在短時間內從下沉用戶傳遞到更多人群,與它激蕩的“傷農/護農”二元對立大有關係,讓情緒的相互感染占據上風。細究起來,這種二元對立充滿著懵懂的科技傲慢,以為農業機械化程度提高,便可消除天災對農業的掣肘,這顯然是盲目樂觀。

看過英國真人秀紀錄片《克拉克的農場》就能直觀曉得,即使像老牌資本主義國家英國那般發達的農機耕作水準,農業種植不僅難以賺錢,依舊要靠老天爺賞飯吃。以為幾十百乃至上百台收割機的遲滯,便影響了人定勝天的大局,確實圖森破圖那義務。

在日常的輿論焦點事件中,三農題材絕對是冷門,哪怕熱鬧如農管議題,也因為被聯想為城管的延伸,才能得到關注。而涉及到土地流傳、宅基地政策、農業災情等靜態話題,更是沒人注意。而抖快用戶對三農題材的逐利操弄,表演過於劣質。

令人遺憾的是,在29日河南麥收的評論中,少有對事實層麵的重視,少有對事實不清的警惕與克製。盡管後繼有機構媒體下場,有官方聲明,但前者的缺點是麵對輿論對新聞的僭越,難以自處已是常態;而後者對一時一地的澄清,拙於應對輿論的網狀聯結。

“拋開事實不談……”,作為評論區曾經風行的留言方式,以及作為諷刺性的網絡梗,竟然反複出現在一些義正辭嚴的輿論事件中,足可見這一事實虛無的立場在走過其荒謬階段後,或因為長期的失望,或因為隨輿論沉浮的被動,開始對一般人及自由主義者釋放誘惑力。

對官方而言,他們在乎的是輿論對麥收挫折中天災或人禍的認定偏好,而轉到輿論原理的背麵,則展露出普羅大眾先於輿論蓄積的情緒浪潮,如何在事實愈難核查的形勢下,一次次主動投入惡猜公權的狂歡。這種狂歡是對事實潔癖的拋棄,更是對某種命運共情的浪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