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自稱在“客房咖啡館”工作的網友表示:
在韓國,很多學生把咖啡館當成“賓館”。
這些所謂的客房咖啡館,到處都是,學校周邊尤其多。
光顧的,也基本都是中學生情侶。
工作人員不會查身份證,他們可以毫無阻攔地進出。
在街上隨便問一個學生都知道,“客房咖啡館是‘那種事’,學校不會有任何處罰”。
因為法律並沒有規定未成年不能喝咖啡,經營者就是鑽了這樣的空子。
把咖啡館弄成一個個單獨的小房間,裏麵有床、電腦、帶淋浴的浴室。
還有門鎖,私密性十足。
有些店甚至還配了帶OTT功能的電視,未成年人不用驗證,就可以觀看成人電影。
不到3平米的房間,麻雀雖小,五髒俱全。
可以說,賓館裏有的,這裏都有。
至於價格,一般是按小時收費,每小時約1w韓元,折合成人民幣約52元。
這個價格,比住酒店劃算很多。
但喝咖啡又太奢侈,小情侶一般一進包間就直奔主題。
工作人員表示:
“經常在青少年房間內發現黏糊糊的紙巾或避孕套等,也經常聽到淫穢的聲音……”
更可惡的是,經營者鑽法律的漏洞,性犯罪者則鑽他們的漏洞。
工作人員坦言,這裏不僅未成年學生常來,警察們也常來。
因為,這裏經常發生性暴力和性騷擾事件。
去年就有3名20多歲男子,把2名小學生騙到客房咖啡館,把她們灌醉後發生關係。
往往這種時候,經營者都會狡辯:
“我們嚴格禁止未成年顧客飲酒,並始終保持清潔。”
換言之,他們不鼓勵未成年人做壞事,但門後發生什麽,他們一概不知道,也不負責。
出事後,很多家長提出,應當禁止未成年人進入客房咖啡館。
但,被視為受害者的未成年學生們有自己的想法。
“我就是去休息,和異性朋友休息一下不行嗎?”
“未成年人發生性行為不是犯罪吧?哪裏不道德了?”
“如果沒有客房咖啡館,就會在屋頂或者練歌房偷偷發生性關係,這樣對性教育更不利吧?”
顯然,嚴格管控,甚至關停類似場所,都是治標不治本。
想要解決問題,必須從源頭抓起。
讓孩子明白自己在做什麽,反思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麽。
這,才是最好的“保護”。
近幾年,我國的私人影院遍地開花。
小小的房間裏,隻有一張床和一部投影儀。
連窗戶都沒有,私密性極強。
燈光昏暗,氛圍感直接拉滿。
點上一部愛情片,兩個人躺在小床上,看到香豔的畫麵,難免會有點想法。
有記者暗訪一家生意火爆的私人影院,工作人員稱:
“來消費的年輕人居多,也有小孩,大多是在校學生,放假的時候幾個朋友一起來聚聚。”
“附近有培訓機構,很多學生都會來這裏‘休息’。”
有些人就按捺不住躁動的心,留下了“愛”的痕跡。
b站up主真相調研室曾去一家私人影院實地拍攝。
用紫光燈照射,發現毯子、床板都有不知名白斑。
還有一些短而卷的毛發。
平台上也有客戶評價,床上有不明液體。
以及上一波客人留下來的tt。
知乎用戶@雲邊有個小賣部 也曾在私人影院兼職,他回憶起自己曾經打掃房間的經曆:
“我去換垃圾袋,手碰到垃圾桶邊緣時,涼涼的濕潤的,下意識聞了下手,一股石楠花的味道撲鼻而來。
仔細一看垃圾桶邊緣還是新鮮的不明液體,垃圾桶邊緣和地上也是。
看看垃圾桶裏,有一張帶著血跡的紙巾。”
這些私人影院,團購價在55-283元不等,比酒店劃算多了。
商家還很貼心地開通包夜服務,同時不需要查驗身份證,為未成年學生提供了大大的方便。
除了私人影院,還有很多無良商家頂風作案,把撈金的手伸到了未成年人。
2021年全國檢察機關未成年人保護公益訴訟立案多達6633件,是2020年的4.2倍,是2018、2019兩年總和的3.3倍。
其中,新興業態治理未成年人保護檢察公益訴訟案件有4676件,占比70.5%。
包括向未成年人銷售煙酒、網絡遊戲、未成年人活動場所和設施安全、校園周邊安全及點播影院、電競酒店、密室劇本殺等。
特別是KTV、網吧這樣的娛樂場所,包間都已經成為了實質上的“鍾點房”。
他們本著“能賺一點是一點”的道理,根本不會拒絕未成年顧客。
而這些未成年人,隻覺得刺激,根本沒想那麽多。
前段時間,一篇名叫《早上老公把女兒打進醫院!骨折!》的帖子在網上刷屏。
一個14歲的女孩,偷偷和小男友開房,兩人光溜溜地被父母抓了現行。
女孩被氣紅了眼的父親打得尾骨骨折。
女孩媽媽很迷茫,不知道該如何教育女兒,她分享了一段事情發生之前與女兒的對話。
她問女兒,以後想和男友過什麽樣的生活。
女兒天真地說:
“浪跡天涯,走遍世界。”
母親循循善誘浪跡天涯的花銷,女兒的回答卻是:
“為什麽要想那麽遠……”
女孩和那些偷嚐禁果的未成年人一樣,不懂自己錯在哪,因為他們從來不曾真正認識“性”。
撒貝寧在《放學別走》裏說過:
“在中國的教育裏,一直有一個領域充滿了神秘,就是性。
青春期的這個階段裏,你們會產生本能的衝動,如果這時候沒有把握好尺度,將會釀成一生都很後悔的錯誤。”
在全社會提倡普及性教育的今天,我們除了要教孩子自愛,還應該教會孩子敬畏和自律。
有些未成年人,自己還是個孩子,就已經有了孩子。
幾年前,平台還沒有封禁的時候,刮起了一陣未成年曬娃風潮。
一些14-17歲的女孩,掀開上衣,露出圓滾滾的孕肚,一副光榮的樣子。
在她們的評論區,有很多年紀相仿的女孩表示羨慕,感慨自己都已經15、16歲了,連個對象都沒有。
當她們把這些未成年寶媽奉為偶像時,自然會有樣學樣。
明明是該在學校裏苦惱著家庭作業的年紀,卻做著成年人世界很多人都不敢做的事。
有個17歲的小爸爸出軌,16歲媽媽當街毆打14歲小三。
有個17歲的女孩,13歲時和男同學同居,14歲生下一娃,15歲生下二娃,17歲上法庭,索要孩子撫養費。
在他們眼裏,“早熟”是可以炫耀的資本。
我們感慨惋惜的同時,也該深思這些悲劇的根源。
歸根結底,就是孩子沒有敬畏意識。
他們能接觸到的信息畢竟有限,多半就是性的美妙,戀愛的自由,身體的自主。
因此,他們會將放縱欲望當是自由,自以為可以承擔和麵對一切,無懼無畏地揮霍和放肆。
隻能用未來的人生,為今天的荒唐買單。
所以,在孩子尚小且三觀不健全前,不要把縱容當是愛,把不管教當給自由。
當孩子犯錯或路有所走偏,父母應當嚴懲教育。
讓孩子心裏有“怕”字,有所敬畏,才會目有尊長,心有戒尺。
同時,性教育不能一成不變,應該隨著孩子的成長而變。
除了生理知識,還應該側重心理、人際關係,以及親密關係的教育等等。
李玫瑾教授認為,孩子上了初中以後,家長就要有意識地和孩子多交流擇偶方麵的問題。
如果是女孩,媽媽可以聊聊自己的“八卦史”,比如:
當初是怎麽看上你爸爸的?
男性身上重要的品質是哪些?
你爸爸的優缺點分別是哪些?
如果是男孩,爸爸也可以說說:
女性最重要的品質是什麽?
當初為什麽看上你媽媽?
她有哪些閃光點?
放下父母的權威和架子,和孩子像朋友一樣交談,才能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
引導他們學會正確識別異性,從而對戀愛有一個客觀全麵的認識,並樹立起正確的婚戀觀。
就像黃磊說的那樣:
“父母要做的是往健康方向引導,包括在性方麵對孩子有一個好的教育,保護好自己,並不是一味地去批判孩子,和孩子做鬥爭。”
這樣,孩子才能真正理解“我為什麽不能”,明確身體底線,在故事開頭就遏製悲劇。
當然,光靠父母是不夠的,相關部門也應該加大監管力度,嚴格規範娛樂場所的審批、經營。
並且明確禁止接待未成年人單獨消費,強化經營者對未成年人的保護。
孩子是祖國的花朵,更是一個民族的未來。
保護他們,是全社會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