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辭職回廣西:低頭種地,抬頭唱歌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八年前,一個叫“瓦依那”的廣西壯族樂隊,

在自家倉庫裏錄製了三張專輯,

隨後銷聲匿跡,蹤影難尋。

有樂評人稱“那歌三部曲”是滄海遺珠。

“對這個時代來說,

這樣的音樂幾乎算是回光返照。”





廣西河池的那田農舍

消失的這些年,

主唱岜農一直待在河池老家,

守著一塊叫“那田”的土地。

蓋房子,種樹插秧,養雞養鴨,

像一個古代的農民,

“低頭種地,抬頭唱歌”。

他用自然裏的一切做音樂,

樹葉、葫蘆、酒缸、竹子、打穀桶……

音樂人老狼說他的家是

“南中國向往的地方”,

樂評人拉家渡形容他

“站在小鎮望星空,

不離不棄,精神自足得可怕。”





在打穀桶和油菜花屋頂下彈吉他





在喀斯特溶洞前吹壯蕭,回聲悠揚

去年底,瓦依那樂隊重現在大眾視野,

開始“種地十年”巡演。

吉他手十八是農民,

鼓手路民是泥瓦工,

演出門票隻要31塊3,

互動禮物是岜農種的一袋大米。

他們說要發出農民的聲音。

夜色溫柔,岜農彈著他的葫蘆琴,

向我們講述這些年的故事。

蛙聲一片,螢火蟲像星星眨著眼睛,

我們願意相信他說的:

“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自述:岜 農

撰文:洪冰蟾

責編:倪楚嬌







岜農在水田裏育苗

貝儂貝儂回家咧/回家種地咧/別去追那輛火車擁擁擠擠的火車

回家咧回家咧/在那你隻能變得很彎很扁長出刺來/回家咧回家咧

--《回家種地》

我是岜農,“岜”就是廣西石頭山的意思。簡體的“農”是一個“犁”的樣子,就是幹活。繁體的“農”,上麵有個“曲”。古代的農民勞作之餘唱歌,唱田間地頭的一些歌,自己生活的喜怒哀樂都在裏邊。

這個狀態是我喜歡的,石頭山不怎麽好發展,保持著自然的狀態。我就躲進石頭山裏,生活在稻田邊。生活也是艱苦的,但是唱起歌來就不會那麽消沉,已經融化成一股山風,搖晃的樹葉。





勞作結束,坐在前廊撥弄水竹琴

我父母都是河池的農民,我從小就在田裏放牛割草。後來去廣州做了八九年設計,其實在辦公室裏坐一個小時就夠我覺悟了,我還是想要自由。

十年前的春天,我回家插秧,一直到秋天收割完,又回到城裏上班。就這樣持續了3年後,我決定徹底回家,陪伴父母,不“躍農門”了。





一棟兩層田舍,水田3畝,旱地2畝,山林果園30畝

我們村隔壁,高速公路通不到的地方,有一個更深的村。那裏有一幢空置的老房子,屋前有小塊土地,後山上有幾汪泉水。2018年,我租下這裏,弄了個小小的農場,種了四五畝老品種的水稻。我把這裏叫“那田”,古壯字裏,上麵“那”下麵“田”就是水田。

我的發小鄰居都懼怕做現代的農民。小孩的奶粉、結婚的房子,用勞動來換的話,太懸殊了,撐不下去的。

但一尺之隔,農又是最賺的,隻是拿來吃飽的話,太容易了。撒一顆種子,發三粒的話,一個種子可以回報1000粒米,你買股票哪有這麽賺?





大暑,吹“喂鴨調”,稻田裏的小鴨子排著隊現身





處暑,給第一波稻子脫粒,敲響穀鼓

我不是普遍的現象,現在的生活是半農半X。一年隻種一季稻,穀雨育苗,立夏插秧,秋分收割。冬天就出門旅行去,想去哪就去哪,到春天再回家。種的米隻是保證我有飯吃,解決最基本的生存問題,多出來一小部分會賣。農閑時候,叫上瓦依那樂隊的成員去做巡演,帶小朋友上自然教育課,幫村裏的小學、博物館蓋房子,用這個來掙錢。

我這個要求不高,有一碗粥,一把笛子,一個月亮,好像就夠了。所以我就勇敢地選擇了這條以種地養自己,讓自己在很安心的情況下,去做喜歡的事情。







從山上采來野花和筍,開始做飯

我唱我的家/村邊有個綠蔭塘/四麵青山環繞/屋前李子花開

我唱我們的歌/這條沒有名字的河/在這兩岸的田野上/勤快的人是日出又日落

--《沒有名字的河》

以前遇到一個農民朋友,他要起一個房子。隔了兩年我去看他,衛生間都沒有,但是已經裝了一個豪華的鐵門和兩根羅馬柱。

我在想,他花了兩年時間去做很苦的活,拉馬、拖木材,就是為了賺鐵門和羅馬柱?那些時間我可以用來摘一朵花,喝個茶,看個月亮。難道我們要住一個美麗的房子,一定要花半輩子的上班時間才能打造嗎?





瓦片、窗戶、小物件都是收來的舊物





忍冬隨風飄蕩

我整個房子的窗戶是一個小學拆掉的舊窗子,花了50塊錢,還沒用完。村民拆掉平房去修羅馬柱,那些老的瓦都不要了,我就撿破爛一樣,東收一點西收一點。牆用這裏的黃泥、石灰和稻草混合在一起,不用空調,冬暖夏涼。





客廳一側放著老種子,一側放著樂器





在火塘生火

一樓是一個有火塘的廚房,客廳和做音樂的工作區,還留了一個門口的回廊、看星星和螢火蟲的草坪。





二樓臥室





望見窗外的田園風光

加蓋的二樓,留出了兩間臥室。平時就我一個人在這裏,偶爾有朋友來的話就騰出來給他們。算是個不對外開放的民宿,聽過我唱歌的人才能來住。





生態廁所

我還實現了另外一個建築願望,做生態廁所。

以前農村山水很美好,進了廁所就想逃。我要造一個廁所,打扮得很漂亮,可以坐在那喝咖啡的。這個茅草亭一顆釘子都不要,用竹皮來綁,打茅草做草甸,砍蘆葦做籬笆。

幹濕分離,黑水淨化後才排出去。不用洗滌劑,洗碗用米糠,洗澡用手工皂,要保證我的水流到地裏,植物和小動物都不會害怕。





廁所裏的手繪地磚





屋內處處是手工的痕跡與巧思

造房子的過程,我找了表弟和一個朋友,兩個幫手一起弄了差不多5個月,沒花什麽錢。人不應該隻靠那一個東西,錢,因為那個是你要花生命來換的那一點點。







村裏小朋友送給岜農的春聯和畫

兩蔸花期待像人一樣/有個可以思想的腦瓜/正因為/這個腦瓜/春天過了還在思考呀

該不該開花/可不可以開花/能不能開花/應不應該開花/要不要開花

我媽告訴我當地都不種老品種水稻了。我覺得它們要是消失了,挺可惜的,就去村裏收農民的老種子,然後用更健康更科學的自然農法,不打農藥化肥,不用除草劑,不讓土地貧瘠。

老種子的生命力強,但產量相對低。自然雜交的老種子畝產8、900斤,新品種能有1300斤,但新種子不能留種。



我現在保種了30多個老品種。每年會大規模種2-3種水稻,再小規模地種好多種,有紅米、紫米、糯米,還有綠色的米。如果隻是把它們存在種子庫裏,時間一長,它的活性跟不上氣候。比如去年到今年一直幹旱,它就要適應這種變化。

夏天的時候,水稻長了兩個月了,因為秧苗還嫩,會被福壽螺吃。我用控水的方式,但周圍的農民會打很多藥。結果青蛙都湊到我這裏來了,有時候吵得我睡不著。隻聽到我的田裏“呱呱呱”地叫,其他的田怎麽都靜悄悄那個樣子。





4月末,岜農在為插秧做準備

冬天是休耕的時候,我隨手一播一些綠肥和小麥種子。小麥就是種了讓鳥來吃的,它們吃小麥就不怎麽來破壞我播到田裏的稻穀種子。





岜農說理想的地方就是“稻花飄香的田野”

我這樣種了10年,沒有說哪一年被蟲子咬得顆粒無收的。有飛蟲來吃稻草的時候,蜘蛛就去抓它們。蜘蛛太多了,青蛙會跳上來吃一下蜘蛛。米太多了,老鼠會來,老鼠來了蛇又來。它們會做藏貓貓遊戲在田裏。

我還種了四五十棵果樹。葡萄、百香果、楊梅、香蕉、黃皮果、橙子、枇杷、梨、石榴、李子、桃子、柿子、板栗、紅棗……

為了榨油,種了山茶樹;為了做肥皂,種了無患子樹;為了做家具,種了杉木;為了做樂器,種了竹子和葫蘆。山上還有隨便撿的野葡萄、野楊梅、野檸檬。





爬上枇杷樹,吃得滿手汁水

等這些樹長大了就不用管了。我回來10年,再過5年,我就可以坐享其成,你知道嗎?按照植物成功學來說,人工嫁接的果樹,三年就能掛果,但它來得快去得也快,豐產六七年,樹便衰退了。但我的老種子板栗樹,不剪枝,一棵成年大板栗樹一年產上百斤,它可以活100年,我都活不了那麽長。







樂隊成員十八、路民來幫岜農插秧

他們都沒在家了/有的去東莞起房子/有的去深圳學廚師/有的去福建做鞋子……

夢想總是在另一個地方/即使每年回家的時候/賺到的錢/剛夠買一張/回家的火車票

--《Rongh rib》

高中的時候我開始彈吉他,唱別人的流行歌。齊秦說他在大約在冬季,我這沒有冬季,我也沒跟誰約在冬季,可能我在夏季。

我在廣西念的大學,念了半年就跑了。在學校裏,我沒有學會唱歌和跳舞,唱歌和跳舞隻是個比喻,我們的精神生活不會像原來那樣了,不知道畢業後該幹嘛。我到廣州上班,偶爾寫點歌。剛出社會比較鬱悶低沉,不得誌,唱那些歌更加放大了我的這種困擾。

終於有一天,我聽到原生態的山歌手唱歌,讓我想念小時候在田裏放牛的狀態,很奔放,很自由,很開心。



瓦依那樂隊這個名字,取的時候我在想象自己最喜歡的場景是什麽。它在壯語裏是稻花飄香的田野的意思。

瓦依那樂隊本來隻是個巧合。2006年廣州有個電台的音樂節目,說要幫我做個專場演出。我就找了我的老鄉索力做鼓手,吉他手李廣一起排練。其實不怎麽算樂隊,我們就是一起演出,演完又散了,演出沒什麽收入,平時就各做各的工作。

2012年,我準備回老家,我想我可能不會走唱歌這條路了,那就把2006年開始的所有創作都錄下來。再不整理的話,以後我的聲音都變了,就更加沒機會了。最開始我買不起錄音設備,隻能在城裏上班繼續掙點錢。









那歌三部曲,封麵是岜農畫的

零零碎碎花了三年時間,我在老家的倉庫裏,在一袋袋米中間,製作出“那歌三部曲”,代表我人生不同階段的狀態。第一張《飄雲天空》是去外麵流浪,去山外學習。第二張《西部老爸》是去了廣州回來,重新去看家鄉。《阿妹想做城裏人》是在思考我到底該在哪裏生活。

做完專輯後,我們沒有宣傳。巡演走了一圈,底下隻有幾個喝酒來的人。我覺得我好像在做羅馬柱哦。也沒想太多,那就繼續去生活,出發回家了。





自己種竹子,造自然樂器

在老家的這些年,瓦依那沒再發過一首歌,但我並沒有放棄音樂。我去找壯族的傳統樂器,好多都擺在博物館裏,沒什麽人彈奏了。我用樹葉、竹子、葫蘆、酒壇、打穀桶做自然樂器,去采風收集快消失的民謠。

前幾天坐火車,安檢的小姑娘說鋤頭不能通過。為了證明它是安全的樂器的身份,我唱了兩句種田歌給她聽。她看了我的票,終點站的確是回家種地的。於是鋤頭安全過關了。她還問我有沒有走地雞賣,我說我賣有機大米。





岜農發明的樂器“賽德”

我現在在乎的隻是,這個聲音,是不是熟悉的這塊土地發出的。

鼓要有很大的回聲感,因為廣西喀斯特地貌,不管鑽進哪個山洞裏,都是嗚嗚嗚,咚咚咚,嘣嘣嘣。葫蘆琴是我們廣西的特色,共振板用竹子的竹衣來做,竹殼很薄,聲音很亮。水竹琴傳統隻有兩根弦,用小棍子敲節奏,我多做了幾根弦,彈撥出旋律。彈的姿勢剛好要把它放在肚臍那裏,我就給它取了一個新的名字叫賽德,壯語裏臍帶的意思,它是可以跟天連在一塊的通道。





在米袋上畫畫

晚上我坐在回廊上打鼓,風吹起稻浪,青蛙是主唱,我就幫它伴奏,我們融在一起。我會成為一股風來唱歌,會變成一隻鳥來唱歌。



今天又來唱山歌/阿哥阿妹一起來/山上月亮亮汪汪/照見阿妹像朵花

阿哥就是愛阿妹/我倆就在山裏住/阿妹也說愛阿哥/就是想做城裏人

--《阿妹想做城裏人》





挑擔遊峒溪,歌饗有緣人

兩年前,桂林的一個農民十八來幫我收割,他平時會在街邊唱歌。再加上在工地做砌牆工的路民,重新組成了瓦依那樂隊。去年疫情時,感覺大家都很壓抑,我想我要發出農民的聲音,為什麽不能用握手的方式去跟萬物連在一起?

於是就做了“岜農大米,世界一體”的巡演。我們廣西山歌手,天不怕地不怕,心想唱歌就唱歌,歡迎表妹和表哥。不過剛巡出廣西,到廣東就陽了回來了。







在山林,在舞台

圖源聲音共和

跟我唱歌的大人叫瓦依那,跟我唱歌的小孩就叫土人合唱團。村子裏很多小孩子是留守兒童著,跟爺爺奶奶在家。有一個我來帶他們唱歌,他們都好開心。





土人合唱團

我教他們唱壯語歌,為他們寫童謠。看到孩子們背著比自己還重的書包去上學,就寫了一首《美麗山坡》,講的是麻雀媽媽不會告訴它長大後要成為一隻有意義的麻雀,但它還是成為一隻很好的鳥。雨水的媽媽不會教育它要成為什麽雨,但它也會滋潤土地。睫毛媽媽不會告訴它長大要成為一雙怎麽樣的睫毛,它天生就會擋著汗水。花朵的媽媽不會整天在教育它,但它也一樣會開得很美給這個世界。

森林裏的動物,沒有這些教育,就會帶來美好。我在想教育有時候給生命賦予作用,會變成過度的欲望。希望小朋友有不被束縛的生命力,還記得土地是養我們的,我們應該去愛它。

因為唱歌也沒有太固定的演出收入,這些團體都很鬆散。如果你喜歡我,我也喜歡你,我們就在一起唱。







野趣

其實回來挺難的。鄉下有一種封閉的力,外邊又是太開放的力,而大的氛圍依然紅塵滾滾。之前幫我修房子的表弟,待了幾個月,就說我還是回流水線上班,這裏太冷清了,沒有KTV和燒烤,連一個姑娘都沒有。

山裏的確是很冷清的,如果你把握不好自己的節奏,你會覺得孤獨。我現在單身,村裏經常介紹對象去相親,送了好多隻雞好多隻鴨了。正好有一個矛盾,想要淳樸(的姑娘)了,好像跟我的思想又有點遠,思想能開闊一點的話,她又不想在鄉下待著。



從這個角度來說,我是個隱士。我的確離開了人群,離開了漂亮的姑娘。但是,這裏存在以退為進。原本在城裏,滿街都是設計師,沒有一個機遇的話,我做什麽都做不好。回來以後,我很篤定,隻要有一口飯吃,我可以不為別人做,空下時間來專注做我內心裏理解和喜歡的事情,反而能做得更出色。也是回來以後才發現,詩與歌的種子,早早就種在兒時的山野裏,花鳥蟲草,阿公的神奇故事、阿媽的歌謠都一直在照耀、滋養種子生長。





夜色溫柔,寫詩、飲酒、入睡

好多人說我們再也回不去故鄉了。我有點不喜歡這句話。我在想,你去外邊玩了,突然想回故鄉就回故鄉,誰幫你守住故鄉?

我手上有老繭,自己來建造。

我的宇宙就是這個院子。如果有一天,連這裏都不可能做我想要的事,那隻能做我內心裏的小小的院子,種我內心裏的那塊田。

笨傻癡呆戇 發表評論於
很快農管來了哈!!!
LoveBBJr 發表評論於
非常感動。這個人找到了做為人的自然屬性的那一部分。這是我們在AI時代需要去深思追尋的為人之道。
LoveBBJr 發表評論於
非常感動。這個人找到了做為人的自然屬性的那一部分。這是我們在AI時代需要去深思追尋的為人之道。
LoveBBJr 發表評論於
非常感動。這個人找到了做為人的自然屬性的那一部分。這是我們在AI時代需要去深思追尋的為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