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歲女白領查出癌症,醫生:小症狀可能存在大問題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29 歲的王女士(化名)是名白領,在杭工作的她想趁年輕多拚事業,加班幹活,饑一頓飽一頓是常事。每當夜深人靜時,她總感覺胃部隱隱作痛,噯氣泛酸更是讓她頭痛。

這樣的情況持續了近兩個月,前幾日,王女士在工作時又被突如其來的胃部抽痛折磨得夠嗆,這才找到杭州市紅十字會醫院消化內科陳凍伢副主任醫師就診。

陳主任詳細詢問病史,結合體格檢查,建議王女士進行胃鏡檢查和幽門螺杆菌檢測。

" 我就一點不起眼的小症狀,非得做胃鏡嗎?" 由於聽說胃鏡很痛苦,王女士起初猶豫不決。

陳主任笑著安慰王女士,胃鏡檢查是發現上消化道疾病的最直觀手段,而且現在有無痛胃鏡,睡一覺檢查就做好了。王女士這才同意配合,她先是做了 C14 呼氣試驗(檢測幽門螺杆菌的一種方法),顯示為陰性,可接下來的胃鏡檢查卻發現了大問題;

周女士的胃黏膜光滑紅潤,蠕動好,胃鏡下並沒有發現幽門螺杆菌活動的痕跡 , 但當陳主任將鏡頭靠近胃竇小彎區觀察時,卻發現整個光滑無瑕疵的胃竇區域卻出現兩處不那麽協調的 " 糜爛灶 "。

" 不排除腫瘤可能!" 陳主任立馬換更精細化的放大染色胃鏡對這兩處病灶進行精查。

果然,兩處病灶在放大胃鏡下 " 無所遁形 ",提示 " 未分化 / 低分化癌 "。隨後的病理檢查也驗證了內鏡診斷:低分化腺癌,部分為印戒細胞癌。



" 癌症?" 得知結果的王女士猶如晴天霹靂,經內外科專家共同研討,王女士最終接受了根治性手術治療。所幸,由於盡早發現和診斷,手術病理提示癌腫尚處於早期,沒有淋巴結轉移。

胃印戒細胞癌好發於中青年人群,女性多於男性,其發病原因尚不明確,可能與生活與飲食習慣及遺傳等有關,也有一些研究認為,該病可能和青年女性的雌激素代謝旺盛有關。

胃印戒細胞癌非常善於偽裝,有時連胃鏡都難以發現,它一開始並不在胃黏膜表麵作亂,而是在黏膜下方悄悄生長甚至發生浸潤,可能表麵一點點的糜爛,底下已是晚期了。

胃印戒細胞癌如能盡早發現並切除,患者長期生存的幾率較高;等到中晚期,癌細胞會使胃攣縮,變得僵硬,形成 " 皮革胃 ",甚至突破胃壁直接蔓延到腹膜或鄰近器官,不僅會增加患者的痛苦,治愈希望也較為渺茫。

陳凍伢介紹,像王女士這樣年輕的胃印戒細胞癌患者,在臨床上碰到的比例並不高,可有一類疾病是胃癌的罪魁禍首,那便是幽門螺杆菌。

幽門螺杆菌被世界衛生組織劃定為 I 類致癌物,證實與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萎縮性胃炎甚至胃癌有密切聯係。據權威數據顯示,95% 以上的胃癌患者被檢出患幽門螺杆菌感染。

" 幾乎所有的幽門螺杆菌感染都會引起胃炎,出現腹脹、消化不良、反酸、腹痛等症狀,所以千萬不能忽視胃部的小症狀。" 陳凍伢強調,根除幽門螺杆菌可降低罹患胃癌風險。值得一提的是,幽門螺杆菌危害諸多,但真正發展到胃癌的比例才 1%,因此也不必過度恐慌,及時檢測,盡早治療。



醫生提醒,早期的消化道腫瘤往往沒有特別的症狀,胃腸鏡檢查是早期發現和診斷消化道腫瘤的最佳方法。《胃癌診療規範(2022 版)》指出,符合以下任意一條者,不管有無症狀都要行胃鏡檢查:

(1)年齡大於 40 歲,男女不限;

(2)胃癌高發地區人群;

(3)幽門螺杆菌感染者;

(4)既往患有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胃息肉、手術後殘胃、肥厚性胃炎、惡性貧血等胃癌前疾病患者;

(5)胃癌患者一級親屬;

(6)存在胃癌其他高危因素(高鹽、醃製食品、吸煙、重度飲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