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份被蔣雯麗和明道創飛的場景還曆曆在目。
4 月份我們又迎來了頂著鐵劉海,迷倒半個龍城男人的馬伊琍。
這個 5 月,很明顯有人也不想讓觀眾失望。
於是葉璿帶著 " 黃毛丫頭 " 來接力了 ...
依靠著強大的職業素養。
她和任重硬是在《譙國夫人》中還原了16 歲的冼英與 20 歲的馮寶。
隻是有點不管觀眾的死活。
為什麽?
為何仿佛一夜之間,越來越多的實力女演員投入了 " 丫頭教 " 的懷抱?
到底這是一種自願選擇,還是被逼上梁山?
今天咱就來簡單聊一聊——
其實 " 丫頭教 " 這一詞並不是什麽新鮮事。
它最初是被用來調侃一種影視劇裏 " 老演少 " 的現象。
比如說《隋唐英雄 3》中,年近 60 的劉曉慶飾演的一位北漠公主。
還有《半生緣》中劉嘉玲飾演的連奪三次花魁的顧曼璐。
妝造與女演員實際年齡的錯位,形成了一種很割裂的觀感。
但其實在這些劇裏,演員通常是因為故事的時間跨度大。
所以客串了一下年輕時候的角色。
隻是架不住最終效果太違和。
不由讓很多人發問:為什麽不直接找一個年輕的演員來演角色年輕的時候呢?
就像《大明宮詞》那樣。
太平公主的少女時期和成年時期。
分別由周迅和陳紅飾演。
她們各自都展現出了太平公主在不同年齡階段所帶有的特質。
讓太平公主一路上的成長與轉變都十分有說服力。
特別是周迅的靈動,給大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但其實一人承包的全年齡的演法,也有過成功的案例。
劉曉慶本人就曾在《武則天》裏,一個人從 15 歲演到 80 歲。
圓臉的特點再加上毛戈平鬼斧神工般的化妝技術。
讓年齡不會成為劇中出戲的因素,即便劉曉慶當時已經 40+ 了。
但這兩種方法孰難孰易,也是顯而易見的。
畢竟年齡又不是橡皮糖,可以隨意改造。
歲月就是會留下它應有的痕跡。
所以劉曉慶翻過車,周迅後來也翻車過。
2018 年的《如懿傳》,40+ 的周迅飾演剛入宮的如懿。
被批臉垮,醫美太多,煙嗓出戲。
即便在這部劇的後期,周迅依舊靠演技力挽狂瀾。
但整部劇的口碑和印象都因前期的戲份而受很大影響。
甚至差點崩盤。
這是 " 丫頭教 " 的其一。
其二,便是強行讓一群中年人,去演繹一個 " 幼稚 " 的故事。
也就是所謂的 " 中年瑪麗蘇 "。
這算是近幾年的重災區。
蔣雯麗的《轉角之戀》就是一個典型。
往前倒兩年,劉濤的《星辰大海》也不甘示弱。
兩成年人談起戀愛,那是又土又瘋。
你都不相信從他們口中說出的是 2021 年的台詞。
堪稱一場全方位對智商的降維打擊。
因為這部劇,劉濤也被詬病很多。
有人稱她為女版靳東,穩坐女霸總頭一把交椅。
無論再演多少個角色,看起來都能合為一體。
她的經典角色安迪,不但成為了一個典型,甚至成為了國產精英女的一個模版。
不但是劉濤後來演的像安迪,其他拿到這一人設的女演員,各個都像安迪。
所以說到這,你有沒有發現。
其實前文中提到的這些問題,指向的都是同一個現象——
貌似如今女演員的角色,都太固化了。
能拍的,愛拍的,受歡迎的人設,就這麽幾個。
然後女演員又有那麽多,年輕的,中年的 ...
都要搶這幾個人設。
結果呢?
就是出現了一大批不匹配的錯位。
觀眾自然不想看,但演員其實也未必想演。
可有時候,又不得不演。
馬思純曾在某次采訪中提到。
她的小姨,也就是蔣雯麗,很羨慕她有電影拍。
她自己想拍電影,但是因為年紀和市場的原因,隻有電視劇找她。
無戲可拍。
是中女(中年女演員)目前麵臨的首要困境。
無數女演員都在公開場合提到過這一點。
特別是年齡在 40 左右徘徊的這一波。
她們恐懼年齡的增長。
更恐懼被定義為一名 " 中年女演員 "。
楊蓉就曾在某博發文表示:
自己想轉型,不想再維持少女人設。
但是又害怕成為" 非常有名,非常美,但沒有戲演 "的女演員。
更何況自己還沒有她們有名,沒有她們美。
所以,這可能也是大批中女執著於 " 少女感 " 的原因。
盡管她們的能力和價值都遠超於此。
可在市場的選擇中," 少女 " 是她們唯一有看點的屬性,因為夠娛樂。
她們無奈,隻能死死抓牢。
結果反而用力過猛,成了槽點。
當然這裏並不是想完全撇清演員的責任。
隻是想說在這個環境下,無奈是一種不可避免的大多數。
中女的魅力非但沒有被展現,反而是被硬塞到了一個個不合適的殼中。
本不該如此的。
女人到了這樣的年齡,她不是這樣無趣的。
今年隔壁大爆的兩部劇《黑暗榮耀》《重啟人生》。
恰好就展現了一種更廣闊的女性魅力。
37 歲的安藤櫻,重活五世。
在一個高概念的設定之下,卻落點到了最日常的碎碎念的生活。
展現最生動也最真實的女性情誼。
42 歲的宋慧喬,則是拿到了近年大熱的 " 惡女 " 劇本。
殺出了一片天。
連帶竄火的還有 47 歲的廉惠蘭所飾演的大嬸。
所以你看,演員的年齡不應該成為限製。
隻要有適配的角色就行。
更何況內娛這個年齡段的女演員,真的不缺演技。
但也是真的沒有適合發揮的角色給她們。
最經典的答案就是:演一個媽媽。
不是不讓演媽。
但問題就在於,真的塑造了一個豐滿的媽媽給她們演了嗎。
多少電視劇中的 " 媽媽 ",就起到一個工具人的作用。
像一塊磚,哪裏需要往哪搬。
而且兩極分化極為嚴重。
要麽就是慈母到懦弱的 " 傻白甜,用來烘托主角的悲慘身世。
要麽就是阻撓男女主人公愛情的 " 攔路虎 ",成為標準的惡婆婆。
而且很多 " 惡婆婆 " 都惡的沒來由。
直接就是隨時隨地的潑婦,沒有前因,沒有後果。
隻起到一個讓觀眾心塞的作用。
如果硬要加上一個合乎邏輯的解釋,那就會輕描淡寫地加上一筆:
原來她也是這麽過來的。
真的有夠偷懶。
總之就是,這個 " 媽媽 ",真就隻是個刻板形象。
沒啥人性。
可這個角色,最大的特點不應該就是 " 生活化 " 嗎?
她壞,是因什麽,她好,又是由於什麽。
講明白了,人物不就立起來了嗎?
一個豐滿的 " 母親 ",該有多動人啊!
我們再回過頭看《黑暗榮耀》和《重啟人生》的兩個女主。
會發現這兩個人設討喜的一個共同點是:
其實兩者都沒有加入很強的愛情元素。
也就是一定程度上來說,這兩個角色更脫離男性。
而另一方麵內娛似乎在一片 " 姐姐潮 " 中宣揚了女性的力量。
大女主劇層出不窮。
可事實上並沒有真正地,努力地,走出這個局麵。
各種大女主,實際上不是男霸總的形轉。
就是批著職場精英皮的偶像瑪麗蘇。
而時時刻刻掛在嘴邊的 " 女性主義 "。
也隻是被白白消費。
各種劇中獨立自強的 " 先鋒 " 女性。
也還是被刻畫成了男導演的理想情人。
再加之市場的 " 惰性 "。
大家本能地都不願意冒著風險去選擇這些 " 演技好 " 卻 " 沒有流量 " 的女演員。
曾經有網友自發擬定了一個國產版《淑女的品格》。
無論是選角還是立意都在網上掀起過討論,甚至還被當事人演員轉發。
可事實是,這塊餅隻是看起來美好。
想實現真的太難太難,沒人敢冒這個風險。
於是她們隻好跟著年輕人來搶粥喝,來自救。
爾冬升導演曾在一檔綜藝裏向倪虹潔和馬蘇建議:
" 我也是 40 歲左右選擇不當演員,轉了幕後,要不要和我一樣幫自己創造機會?"
被倪虹潔婉拒了,她就隻想安安心心當一名演員。
更何況女性在影視工業內的處境,也好不了多少。
寫到這,派爺也想過是不是有點太悲觀了。
最近其實也因演技出圈了不少女演員。
比如《狂飆》裏的高葉。
又比如《漫長的季節》中把生活氣息演繹到極致的林曉傑(王陽媽媽羅美素)。
但希望她們的出圈,不是短暫的一霎花火。
是能真正因人氣而受益,以此接到更棒的作品。
也讓更多人能看見她們這一群女演員的能力。
她們真的值得更好的角色。
而不是再去成為一個個不落地的符號。
她們演藝生涯的路,不應該被堵死。